1、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75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男耕女织C脆弱性D以家庭为生产单位2孟子在梁惠王篇中提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汉书认为“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到明清时,“耕稼纺织,比屋皆然”。在赋税上,各王朝对农家征收租和调更是常见。这些情况说明A
2、小农经济内长期存在手工业B中国古代农耕水平不断提升C剥削使农民常处于饥寒境地D自然经济状况阻碍社会转型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脉络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商:工商食官秦汉:抑商宋元:重商抑农明清:商业继续繁荣B夏商:工商食官隋唐:抑商宋元:放松“抑商”明清:商业衰落C夏商:工商食官秦汉:抑商宋元:放松“抑商”明清:商业继续繁荣D夏商:工商食官隋唐宋元:放松“抑商”明清:商业衰落4有学者据宋代太平寰宇记统计,从唐中期到宋初的220余年间,南方地区共建新县110多个,其中在江西境内有27个,福建有22个,安徽、湖北各10个,浙江4个,四川、湖南各7个,江苏5个。这反映出从唐中期到宋初A南方地区开始得
3、到开发B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C南北经济差异逐渐消失D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5明太祖实录记载:“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于重法。”该政策的实施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B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C禁止了官民对外贸易D阻碍朝贡贸易的发展6据统计,1842年中国的进口总值中,棉织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A表明进口棉织品取代了国内棉织品B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7江南制造总局在其办公厅和各厂办公所门口都悬挂着两块虎头牌和拷打工人的刑具“
4、水火棍”。工人常遭鞭打和“枷号示众”,受惩罚重者还要进牢房。这表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A具有资本主义性质B在管理上具有封建性C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D其工人由士兵充任8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宣传政治主张B传播商业信息C文化娱乐大众D报道国内外大事91908年,上海“新舞台”落成,在经营上实行由商人和演员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剧场不完全采用镜框式舞台,观众席改成编号连排式,楼上包厢男女合坐;改变以往戏院依附茶园酒楼的模式,实行卖
5、票制。这表明A戏曲的革命性变革B中西文化融合C男女开始平等D西化成为普遍现象10“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工厂招工歧视女工B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改善11据史载,民国初年“内则军阀干政,干戈迭寻,外则列强环伺,压迫有加。实业供其朘削民间资金若无出路,壅塞于外国银行。在外商银行全盛时期,国人存款多数无息,且有收取保管费者。”由此可见,“民间资金”寻求“出路”的主要原因是A“实业救国”政策的引进B民族资本家获
6、取利润的驱使C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盘剥D外国银行对中国收取保管费121944年12月,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规定:“凡合法土地所有人在法令限制范围内,对于其所有土地有自由使用之权,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土地为一切依法分得土地人所有,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土地仍为原合法所有人所有。”上述规定旨在A改变农村原有的土地私有制度B鼓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C进一步巩固各阶层联合抗日D为反抗国民党积蓄物质力量13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对国民政府持支持态度的大公报大谈苏联,认为王印川在1932年写的苏联五年计划奋斗成功史是“记者不可不读”之书。关于苏联经济,大公报有可能重点强调的是A
7、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C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D农业集体化的生产方式14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表中的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A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B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151982年,陈云指出:“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他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会飞跑了。如果说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这一思想被称为“鸟笼经济论”。该理论出现的背景是A“两个凡是”方针提出B改革开放序幕已经拉开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目
8、标确立16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17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18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
9、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D工业革命19观察下表,该表反映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美国钢铁业统计表A行业竞争激烈B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C多种所有制并存D生产和资本走向垄断20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出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以工代赈,扩大内需B计划指导,政府干预C调整农业,扭转危局D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1斯
10、大林认为,农业“是吸收工业品的市场,是原料和粮食的供应者”,同时他强调,“高速发展工业是改造农业的钥匙”,因此农民需要向国家交纳一种超额税,即购买工业品多付一些钱,卖出农产品少得一些钱。斯大林的这种认识A科学阐释了工农业发展关系B深受列宁农业改造举措的影响C推动了苏联新的经济模式的形成D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22列宁曾经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资本主义。但如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相对稳定,看不出垂死的的迹象。这主要A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B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C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发展D说明西方福利国
11、家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2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科技水平大大提高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24有学者指出,当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全球畅销时,汉堡王、麦当劳和必胜客在世界各地出现标准化食品时,有朝气的年轻消费者仍喜欢瑞士的劳力士表、意大利的阿玛尼服装、日本的微电子产品和法国的毕雷矿泉水。这一现象表明A西方生活方式得到年轻消费者普遍认同B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C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可以协调发展D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
12、益者25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非工业化”A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C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D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26诸子中的“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它有两种意义,称人时意义是“先生”,称著作时意义是“全集”。只有李耳,据说因为他太老了的缘故,特别尊称他为“老子”。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宋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孔子主张“仁”与“礼”,“礼”是其思想的核心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推崇夏朝的政治D韩非是
13、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天行有常”27“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宗法制度的巩固28学者许倬云认为,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有歌颂“三代”的观念。其怀古之情,美化了西周开国时文、武、周公呈现的普世意识及道德观念,遂将三代认作一贯的统绪,代表美好的过去。对此合理的理解是孔子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中C是为了说明西周代商的合法性D影射了春秋时期时势不宁的现实29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
14、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不能适应现实政治C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0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31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
15、下吏,然观汉书天文、 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32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C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思想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33据三国志,董昭上疏说:“窃见当今年少,不复
16、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土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其言论揭示了A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B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C国家分裂产生的影响D儒家思想已趋于衰落34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面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A“天人合一”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D“弃恶从善”思想3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6据宋史向敏中传
17、、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初大臣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最终张齐贤如愿所偿,后来双方因此事闹得不可开交。这表明宋代A妇女不受儒家伦理观念束缚B理学对士大夫群体影响小C士大夫婚姻观念日趋世俗化D士大夫阶层流动日益封闭37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38康熙摒弃了天降祥瑞的虚浮学说,而把“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视为“莫大之祥瑞”;习近平也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与材料意思最为接
18、近的思想是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B天人一理,格物致知的思想C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主张D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39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清代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B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C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40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乡村而城市,作为一种心理需要和情感回忆,山水画在宋代日益发展和成熟起来。这说明山水画的发展A与社会阶层的变动有关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是科举制度成熟的产物D受到新儒学
19、思想的影响41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廉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徳矣。”其意在强调A救饥是仁的具体化B应该遵循等级秩序C君臣关系的重要性D治国要以徳政为主42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序号原因分析一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二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三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A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B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C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D
20、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43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的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已经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44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这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
21、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45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46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据此可知,当时A儒学复兴运动遭受巨大挫折B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控制舆论C士大夫认同朱熹的“正君心”D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47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22、“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C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48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以竹来评价文同:“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A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B注重展现作者独特个性C注重形式与神韵的高度统一D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49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
23、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A时空自由的特点B表演受限制于舞台C内容丰富文武兼备D象征虚拟的表意性50“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派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第卷(共25分)二、非选择题(51题17分,52题8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
24、,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王船山(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朝入关后,王船山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兵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摆在首位。其思想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船山还是“西学中源”说的始作俑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材料二在与太平天国殊死搏斗的戎马疆场,曾国
25、藩即令收集、整理、刊刻船山遗书。1862年,由曾国荃策划重刻。曾国藩校阅了1/3以上的篇幅,“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重刻船山遗书于1865年正式出版。曾国藩不可能同船山一样把尊王攘夷的目标对准清王朝,却又接过攘夷的口号,把它转换为御外侮的“制夷”。据曾国藩全集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曾国藩重刻船山遗书的原因。(8分)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
26、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选择题1-25 CACDB BBBBB CCABB DDDDD CCCCC CADAD CBABC CCDCA BDCCA DCADA51.(1)特征:强调经世致用思想,具有浓郁的大汉族主义思想。1分 背景:明末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封建理学僵化;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深厚;清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8分(2)原因:晚清内忧外患,面临与明末相似的“
27、两害相侵”的困境;船山的思想为近代士大夫处理民族阶级矛盾提供借鉴;洋务运动兴起,船山“西学中源”的思想为西学东渐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8分52.观点:中国古代重视儒家思想的发展。1分说明:中国古代推崇三代时期的明君及孔子、孟子等儒家的代表人物,这说明对儒家“仁”的思想的传承和对民本思想的重视。对于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群体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如范蠡等。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诸子百家及建立专制统治的秦始皇也给予一定的肯定。但是对于实行暴政,不注重民本的统治者如夏桀和商纣,则将其列为末等,充分说明了作者传承儒家核心理念的主张,这是唯物史观在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6分综上所述,作者站在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待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1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