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提升课第二章1.宏观思路:(1)识别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特点及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特点各异,通过图片、影像资料或实地考察,要能准确地识别常见的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特点和分布规律,分析地貌特点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并能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其形成过程。(2)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根据地貌特点,能够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在地貌背景下所存在的地质灾害。2.复习策略:认识角度34种地貌是指地貌大类,且是按成因分类的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重点了解
2、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利用高度、坡度、形态、物质组成等指标,描述地貌的特点;结合实例,说明某区域地貌类型、形成的地理条件和成因数理分析结合材料数据信息,通过数理分析,说明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过程推理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或借助影像、图片等资料,对地表形态进行观察、描述、分类,然后根据其分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过程,如流水地貌与水循环关系图像运用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各种图形、图像,增强对地貌特征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更直观地了解地貌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一、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3、形态 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
4、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石笋、石柱和石钟乳喀斯特地貌区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出山口和河口(例:黄河三角洲)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堆积)2.不同的区域主导的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5、(3)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3.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其形成的地貌差异如图所示。(2)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3)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等。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
6、,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A.B. C.D.(2)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A.B.C.D.【解析】(1)选B,(2)选C。第(1)题,游记中“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说明了该地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孤峰、峰丛和峰林。图中的山峰为孤峰、峰丛和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图体现了风蚀柱,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图中体现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属于流
7、水侵蚀地貌。第(2)题,景观分布于干旱地区,且为风力作用形成。二、地球表面形态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地球表面形态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举例流水地貌聚落与河谷、阶地凹岸与河港、凸岸与村落河流航运航道选择牛轭湖与水源、养殖冲积扇、三角洲与农业生产和聚落峡谷与漂流、探险、索道、旅游滑坡、泥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安全人类防御洪水、滑坡、泥石流的意识及措施风成地貌雅丹地貌与旅游风能开发沙漠旅游沙海变绿洲铁路防风沙措施沙漠植物的经济价值防御沙漠扩张的措施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与旅游坝子农业生产保水与抗旱石漠化防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海岸地貌沙滩、基岩海岸与旅游港口建设滩涂与水产养殖冰川地貌冰川与淡水冰川地貌与旅
8、游、探险峡湾与人类社会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1)、(2)题。(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A.水源丰富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D.耕地充足(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第(2)题,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了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