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9570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沧州市七校联盟高三年级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物质的组成元素存在差异的一组是( )A. 染色质、染色体B. 腺苷、ATPC. 乳糖、纤维素D. 磷脂、脱氧核糖核酸【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种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详解】A、染色质与染色体为同种物质,组成元素完全相同,A错误;B、腺苷的组成元素是C、H、O、N,

2、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两者组成元素存在差异,B正确;C、乳糖和纤维素属于糖类,组成元素都是C、H、O,C错误;D、磷脂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错误。故选B。2. 下列实验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A. 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B. 花生种子中脂肪的鉴定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D. 观察新鲜菠菜绿色叶片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在实验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必须借助显微镜,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要借助显微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高倍镜下观察,观察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

3、换高倍镜观察。【详解】A、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不必用显微镜观察,A错误;B、花生种子中脂肪的鉴定,可将花生种子制成匀浆,再用苏丹III染液鉴定,该方法不用显微镜,B错误;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需要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C正确;D、观察新鲜菠菜绿色叶片中色素的层析结果,实验方法为纸层析法,不需要用到显微镜,D错误。故选C。3.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是由连续排列的4层磷脂分子组成的B. 细胞质是由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组成的C. 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的囊泡运输中起交通枢纽作用D.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4、【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生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核膜上有核孔,因此,核膜是由不连续排列的4层磷脂分子组成的,A错误;B、细胞质是由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组成的,B错误;C、由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能体现出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的囊泡运输中所

5、起的交通枢纽作用,C正确;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在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中有重要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4. 下图为物质进入真核生物细胞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物质运输方式,a、b为膜上的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结构a具有脂溶性,b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B. O2以甲方式进入细胞,在线粒体内参与水的形成C. Fe2+可能以乙方式进入人体未成熟红细胞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D. CO2通过丙方式进入植物叶肉细胞后参与糖类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磷脂分子,b为蛋白质,甲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

6、,不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乙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为主动运输;丙为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详解】A、结构a为磷脂,具有脂溶性,b为蛋白质,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A正确;B、甲方式为自由扩散,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水的形成,B正确;C、Fe2+进入红细胞为主动运输,所以Fe2+可能以乙方式进入人体未成熟红细胞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C正确;D、CO2通过甲方式(自由扩散)进入植物叶肉细胞,D错误。故选D。5. 下列物质中,一定不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是( )A. 水B. 二氧化碳C. 还原型辅酶D. 还原型辅酶【

7、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1、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产生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内膜;2、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少量的能量。【详解】A、水是有氧呼吸产物,A正确;B

8、、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产物,B正确;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氢是还原型辅酶,C正确;D、还原型辅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D错误。故选D。6. 用a-淀粉酶和3%的淀粉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图1表示适宜温度下,pH对-淀粉酶活性(用溶液中生成的麦芽糖的浓度表示)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图2中曲线表示pH=a的一组中,溶液中麦芽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在pH=a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哪项调节后可以得到曲线( )A. 增大淀粉溶液的量B. 将pH调节到bC. 适当增加-淀粉酶的量D. 将温度升高5【答案】A【解析】【分析】pH、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a-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只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不会增加

9、产物的量,与淀粉的量有关。【详解】A、增大淀粉溶液的量,淀粉是该反应的反应物,会增加麦芽糖的浓度,A正确;B、将pH调节到b,只影响酶的活性,缩短到达平衡点的时间,不会改变麦芽糖的浓度,B错误;C、适当增加-淀粉酶的量,也会缩短到达平衡点的时间,不会增加麦芽糖的浓度,C错误;D、图1表示适宜温度下的曲线,提高温度不会增加麦芽糖的浓度,D错误。故选A。【点睛】7.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则说明细胞已停止呼吸B. 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C. 高等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D. 若细胞同时进行

10、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其吸收O2的量比释放CO2的量多【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体积与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消耗气体,也不产生气体;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详解】A、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则细胞可能进行的是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A错误;B、分生组织细胞的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其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B错误;C、细胞呼吸与光照无关,所以高等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则其吸收O2的量与释放CO2的量相等,D错误。故选C。8. 研究发现,某突变型水

11、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水稻的一半,但参与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的。图表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光照强度在ab时,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大于突变型水稻的B. 光照强度为p时,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等于突变型水稻的C. 光照强度在pq时,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 由突变型水稻中参与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的,可推测突变型水稻可能更适于生长在高温环境中【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图中限制因子的判断方法:(1)曲线上升阶段:纵坐标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

12、代表的物理量(横坐标为时间时,限制因子不是时间,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或光照等环境因素)。(2)曲线水平阶段:纵坐标不再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以外的物理量。【详解】A、光照强度在ab时,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大于0,而突变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所以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大于突变型水稻的,A正确;B、光照强度为p时,野生型水稻净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等于突变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B错误;C、光照强度在pq时,突变型水稻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CO2吸收速率增加,所以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D、高温会使气孔关闭,减少CO2的进入,由突

13、变型水稻中参与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的,可推测突变型水稻可能更适于生长在高温环境中,D正确。故选B。9.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都通过无丝分裂增殖,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B.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内进行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C.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同步变化D.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主要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增殖。2、翻译的场所为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详解】A、原

14、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错误;B、有丝分裂的间期,在细胞核内进行了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转录过程,而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变化不同步,如核DNA在间期复制后加倍,而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加倍,C错误;D、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正确。故选D。10.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有深红色、大红色、粉红色、浅红色、白色5种颜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的个数越多,色越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5种花色

15、的植株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是粉红花植株B. 大红花植株与浅红花植株杂交,子代中浅红花植株占1/4C. 自交子代有5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只有1种D. 自交子代有2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有4种【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有深红色、大红色、粉红色、浅红色、白色5种颜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的个数越多,色越深。设两对基因为A、a;B、b,则含有四个显性基因为AABB为深红色,其次AABb、AaBB为大红色,AaBb、AAbb、aaBB为粉红色,Aabb、aaBb为浅红色,aabb为白色。【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粉红色的基因型最多,有AaBb、AAbb、aa

16、BB三种,A正确;B、大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和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各占1/2,浅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和不含显性基因的各占1/2,二者杂交,由于子代中浅红花植株只含一个显性基因,所以概率为1/21/2=1/4,B正确;C、自交子代有5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只有AaBb一种,C正确;D、深红花自交后代只有深红花,大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自交后代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包括四个显性基因的、三个显性基因的和两个显性基因的,为三种表现型,粉红花AaBb自交后代会出现五种表现型,AAbb、aaBB自交后代均会出现

17、一种表现型,Aabb、aaBb自交后代均会出现含两个显性基因的、含一个显性基因的和不含显性基因的共三种表现型,aabb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所以自交子代有2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不存在,D错误。故选D。11. 图表示果蝇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下表中有关总结错误的是( )选项纵坐标含义BC段可能对应的时期A同源染色体对数有丝分裂末期B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末期C染色单体数目减末期D染色体数目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末期或减末期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

18、,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3、图示中相关物质AB段的数量是CD段的二倍,据此答题。【详解

19、】A、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加倍,有丝分裂末期随着姐妹染色体分向两个细胞,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减半,A正确;B、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DNA,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变成一条DNA,有丝分裂末期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条DNA,而减末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DNA,不符合图示变化,B错误;C、减末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减半,C正确;D、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末期或减末期,随着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D正确。故选B。12. 某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男孩,男孩母亲的一个次级卵

20、母细胞可能( )有1条X染色体,0个色盲基因 有2条X染色体,0个色盲基因有1条X染色体,2个色盲基因 有2条X染色体,2个色盲基因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某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男孩(XbY),则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据此分析作答。【详解】男孩母亲基因型为XBXb,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若该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则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可能有1条X染色体,0个色盲基因 (XB所在);或者有1条X染色体,2个色盲基因(Xb所在);若该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此时细胞中可能有2条X染色

21、体,0个色盲基因 (XB所在);或者有2条X染色体,2个色盲基因(Xb所在)。综上所述,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 下图表示果蝇某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B. 基因w、基因cl、基因cn属于复等位基因C. 基因cn与基因v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图示基因的结构差异在于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控制同一

22、性状不同表现的两个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详解】A、该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故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A正确;B、基因w、基因cl、基因cn并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C、基因cn与基因v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图示基因的空间结构相同,其差异在于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B。14. SRY基因是决定雄性性别的基因。人含有SRY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男性,正常人的该基因仅存在于Y染

23、色体上。图表示某家庭成员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丙和丁的性别均为男性B. 丁产生的正常配子占1/3C. 丙的形成可能是甲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变异D. 丁的形成可能是甲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基因型及是否含有SRY基因,可以推出丙、丁形成的原因,然后进一步确定正常配子比。【详解】A、根据题目可知,人含有SRY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男性,所以丙和丁的性别均为男性,A正确;B、理论上丁可产生的配子有:XB、XbY、XBY、Xb、XBXb、Y,正常配子约占1/2 ,B错误;C、丙的形成可能是甲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异位,C正

24、确;D、丁的基因型为XBXbY,其中XB和Y都来自父亲甲,可能是甲在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正确。故选B。15. 调查两个家系关于甲(A、a)和乙(B、b)两种遗传病,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如下,携带a致病基因的个体同时患有血脂含量明显升高的并发症,含a致病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1/2。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1,且人群中男性患乙病的概率为1/2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理论上,1和2后代的表现型有4种情况B. 3的致病基因a来自1和2的概率不相同C. 如果只考虑乙病的遗传,3基因型纯合的概率为3/4D. 乙病致病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为1/1

25、00【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1和2正常,但是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的特点,即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女儿正常,父亲患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和4正常,但是有患乙病的儿子9,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又因为3无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I3和I4的基因是AaXBY和AaXBXb。【详解】A、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由于含有a基因的 个体同时患有血脂含量明显升高的并发症,所以AA和Aa的表现不一致,因此后代出现的表现型为32=6种(不考虑性别),A错误;B、

26、由于含a的精子成活率为1/2,所以父方1产生的配子Aa=21,母方2产生的配子Aa=11,所以a来自1和2的概率不相同,B正确;C、I3和I4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因此-6的基因型是1/2XBXB,1/2XBXb当其和5XBY婚配,生下3正常的女孩,携带者XBXb的概率为1/21/2=1/4,所以纯合的概率为3/4,C正确;D、人群中男性患乙病的概率为1/200,由于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1,所以男性中患病比例为1/100,因在人群中的频率为1/100,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16.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质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B. 用

27、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快速鉴定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C.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D. 美国的卡尔文用14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答案】ACD【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详解】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质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

28、之间的细胞质)的分离,A正确;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能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B错误;C、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否则滤液细线上积累的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无色素带呈现,C正确;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途径,该科学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故选ACD。17. 某人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将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温度不同(abcd)的密闭装置内。测得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

29、的消耗值和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相对值/(mgh-1)abcd黑暗下O2的消耗值204080120光照下O2的增加值2860125110A. 该植物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B. 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中,c温度下该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最多C. 给予相同的光照时间后,d温度下,装置内O2的净增加量小于0D. a温度下,若要植物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0,则需要给予该植物10h以上的光照【答案】D【解析】【分析】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故氧气的消耗值可表示细胞呼吸的速率,光照下氧气的增加值表示净光合速率。【

30、详解】A、一定温度范围内,黑暗条件下氧气的消耗值逐渐增加,说明呼吸速率在增加,但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会降低,所以呼吸作用强度不会一直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A错误;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用植物利用的CO2量表示,c温度下80+125=205,d温度下,120+110=230,c温度下利用的CO2值不是最大,所以c温度下该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不是最多的,B错误;C、d温度、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大于0,说明净光合速率大于0,即氧气的净增加量大于0,C错误;D、a温度下,若要植物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0,则需要一昼夜中光合作用利用的

31、总CO2的量大于呼吸消耗的CO2的量,设光照时间为a,则(28+20)a-24200,解得a10h,D正确。故选D。18. 图表示成纤维细胞在调控过程中定向转化,关于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过程中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C. 过程表明动物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D. 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答案】AB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脱分化是指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的过程。【详解】A、过程为细胞分裂过程,该过程

32、中也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B、过程是有丝分裂的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基因重组,B错误;C、图示为细胞转化的人工调控过程。由图可知成纤维细胞经过脱分化处理,变成了干细胞,经过转再分化处理,变成了神经细胞,不再是成纤维细胞,该过程表明细胞分化是可逆的,C错误;D、过程为再分化的过程,该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ABC。【点睛】19. 大多数人的ABO血型是由基因A、B、i决定的,而孟买血型由两对等位基因/i(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相互作用形成,使ABO血型的表型发生改变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

33、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i的表达抑制了基因A、B的表达B. 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个体有8种基因型C. 一对都为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的夫妻的后代不可能有4种血型D. 一对都为孟买血型中的AB型血的夫妻,不会有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的孩子【答案】B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当含有H的前提下,ABO血型才能正常的表达,如果不含H,则均为O型血。【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hh的存在抑制了A、B的表达,A错误;B、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个体有iiHH、iiHh、IAIAhh、IAihh、IBIBhh、IBihh、IAIBhh、iihh共8种基因型,B正确;C、若O型血的夫妇基因型均为-hh,则由于配子中

34、不含H基因,所以后代不会出现A型、B型和AB型血,若O型血的夫妇基因型均为iiH-,则由于亲本产生的配子不含I基因,所以不会出现A型、B型和AB型血,若O型血的夫妇一方基因型为-hh,一方基因型为iiH-,则由于产生的配子中不会同时含有I和H,所以子代不会出现AB型血,故一对都为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的夫妻的后代不可能有4种血型,C正确;D、一对都为孟买血型中的AB型血的夫妻,如基因型为IAIBHh时,后代会有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的孩子,如基因型为IAIAhh、IBIBhh、IAIBhh,D错误。故选BC。20. 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分子中含有n个核苷酸,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不含32P的大肠杆菌得

35、到如图所示的、两种类型的DNA。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A. DNA第2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类型与的数量比为1:3B. DNA分子复制完成后,母链和子链中碱基(A+G)/(T+C)的值一定相等C. 第2次复制需要消耗嘧啶碱基的数目是3n/2个D. 一个拟核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的数量为2n+1-2条【答案】D【解析】【分析】1、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

36、制特点:半保留复制。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类型的DNA表明一条链含32P标记,一条链不含;而类型的DNA表明两条链都含32P标记。3、一个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2n-1)m个。在第n次复制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2n-1)m 个。【详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该DNA第2次复制产生的DNA有22=4个,包括、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B、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子链有的和母链相同,有的和母链互补,与母链配对的子链中(A+G)/(T+C)的值与母链互为倒数,与母链相同的子链中(A+G)/(T+C)的值

37、与母链相同,B错误;C、拟核DNA分子中含有n个核苷酸,其中嘌呤碱=嘧啶碱=n/2个,第2次复制需要消耗嘧啶碱基的数目是(22-1)(n/2)=n个,C错误;D、DNA复制n次,形成的脱氧核苷酸的单链有2n+1 条,不含32P的单链有2条,故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有2n+1-2条,D正确。故选D。三、非选择题21. 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的部分过程,分泌蛋白能和内质网上的受体起反应,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囊腔中进行加工。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过程发生在_(填“真核”或“原核”)细胞中,理由是_。(2)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内质网膜加工后,需要通过_结构才能进入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

38、的蛋白质。外分泌蛋白往往只在部分组织细胞中合成,从根本原因看,这是_的结果。(3)血红蛋白、呼吸酶、唾液淀粉酶的合成过程中,它们的多肽需要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继续加工的是_,该化合物能进入内质网的直接原因是_。【答案】 (1). 真核 (2).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需要在内质网中进行,原核细胞中无内质网 (3). 囊泡 (4). 基因选择性表达 (5). 唾液淀粉酶 (6). 唾液淀粉酶分子中有疏水性肽链,该链能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结合(该链能被内质网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分泌型蛋白质的氨基一端上有一段疏水性序列,能被内质网上的受体糖蛋白

39、识别,通过内质网膜进人囊腔中,接着合成的多肽链其余部分随之而入。在囊腔中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包括疏水性序列被切去和高尔基体再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向外排出。【详解】(1)由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需要在内质网中进行,而原核细胞中无内质网,所以图中所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2)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内质网膜加工后,需要通过囊泡结构才能进入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外分泌蛋白往往只在部分组织细胞中合成,从根本原因看,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血红蛋白、呼吸酶均属于胞内蛋白,而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它们的多肽需要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继续加工的是唾液淀粉酶,该化合物能进入内质网的直接

40、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分子中有疏水性肽链,该链能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结合(该链能被内质网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所学知识的要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2.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及叶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的吸水、失水有关。我国科学家获得了转 BLINKI1(K+通道蛋白)基因拟南芥植株,该植株在强光下气孔快速开启以增加二氧化碳流入叶片的量,在弱光下气孔能快速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该研究有望解决促进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无法同时实现的难题。回答下列问题:(1)水以_的方式进入

41、保卫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作用是_、_。(2)转 BLINKI1基因拟南芥植株在强光下,K+迅速进入保卫细胞后导致气孔快速开启的原因是_;气孔开启后,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_(填“C3”或“C5”)的含量减少。(3)通过比较持续强光照和强光与弱光交替光照条件下,每蒸发单位体积的水产生的干物质的量,可以验证“保卫细胞中的BLINK1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结论。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答案】 (1). 自由扩散 (2). 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3). 相关(代谢)物质的良好溶剂 (4). K+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内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 (5). C5

42、 (6). 将长势基本一致的转 BLINKI1基因拟南芥植株与野生拟南芥植株先后置于持续强光照和强光与弱光交替光照条件下,测定每蒸发单位体积的水产生的干物质的量【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43、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1)水通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进入保卫细胞的方式也不例外,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水作为原料可以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还可以作为相关(代谢)物质的良好溶剂从而使光合作用过程顺利进行。(2)转 BLINKI1基因拟南芥植株在强光下,K+迅速进入保卫细胞后导致细胞内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因而气孔快速开启;气孔开启后,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可以大量进入,二氧化碳固定速率加快,因而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加,同时由于C5由于大量消耗而减少。(3)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保卫细胞中的BLINK1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

44、同化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是否转基因,实验条件为强光照和强光与弱光交替光照条件,因变量是每蒸发单位体积的水产生的干物质的量。据此实验设计如下:将长势基本一致的转 BLINKI1基因拟南芥植株与野生拟南芥植株(自变量)先后置于持续强光照和强光与弱光交替光照条件下(实验条件),测定每蒸发单位体积的水产生的干物质的量(因变量)。【点睛】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环境骤变条件下引起的相关物质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能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其他的实验条件进而正确设计实验时本题的易错点。23. 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细胞缺氧而受

45、损,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经诱导可以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运用干细胞疗法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和重建。这也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策略。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脑缺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缺氧对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的机理是_。(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_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这些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_(填“相同”或“不同”)。(3)研究发现,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有助于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A)的供能机制的修复,其实验步骤及结果见下表。分析下表可知,表中为_,

46、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对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的恢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分组一组二组三组处理方式用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 A进行培养用不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A进行培养用不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_进行培养实验结果A 内线粒体量增加,ATP水平相对值为17A内线粒体量不变,ATP水平相对值为07细胞内线粒体量不变,ATP水平相对值为10【答案】 (1). 细胞坏死 (2). 缺氧导致脑细胞的有氧呼吸受阻,无法为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脑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3). 增殖分化 (4). 相同 (5). 正常脑神经细胞 (6). 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可转

47、移到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修复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的线粒体),增加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使有氧呼吸产生更多ATP,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的供能机制【解析】【分析】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2、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3、分析表格: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高于第2组,说明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可转移到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修复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的线粒体),增加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使有氧呼吸产生更多ATP,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的供能机制。【详解】(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

48、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因此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缺氧对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的机理是缺氧导致脑细胞的有氧呼吸受阻,无法为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脑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增殖分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些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相同。(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是否有助于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A)的供能机制的修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是否有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以及脑神经细胞是否正常。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则培养的应该是正常脑神经细胞。第

49、3组的ATP水平属于正常水平,则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第2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可转移到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由此可推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对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的恢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可转移到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修复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的线粒体),增加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使有氧呼吸产生更多ATP,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的供能机制。【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干细胞的概念及特点,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根据探究实

50、验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并能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24.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染色体主要由_组成,其中_在细胞核中合成,且其合成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_。(2)若图示分裂为减数分裂,则过程后,_(选填“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组数”)会加倍。(3)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据此推测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是影响了过程,还是影响了过程,并简述理由:_。【答案】 (1). DNA和蛋白质 (2). DNA (3). 基因突变 (4). 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 (5). 影响过程;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了过程,则着丝点不能分裂,细胞

51、中染色体数目不能加倍;而影响了过程,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细胞不能继续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过程为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过程为姐妹染色体分离。【详解】(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在细胞核中经过DNA复制形成,由于DNA复制时要解旋,DNA稳定性降低,此时有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2)若图示分裂为减数分裂,则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以及染色体组数会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3)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若秋

52、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了过程,则着丝点不能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能加倍;而影响了过程,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细胞不能继续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秋水仙素的作用影响了过程。【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5.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后获得玉米雌株突变品系。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个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一条染色体上,得到抗螟的玉米雌株。用纯合雌雄同株玉米与该抗螟雌株玉米杂交,得到F1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F1中抗螟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2

53、)请利用F1植株设计实验证明导入了基因A的染色体是否为2号染色体。简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3)若已经验证(2)实验中的基因A已转入2号染色体上,则将(2)的验证实验中得到的F2中抗螟雌雄同株玉米与抗螟雌株玉米隔行种植,抗螟雌株玉米上收获的籽粒在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非抗螟雌雄同株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答案】 (1). 1/2 (2). 选择F1中的抗螟雌雄同株植株进行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和比例 (3).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9:3:3:1,则A基因没有转入2号染色体上;若F2的表现

54、型和比例为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2:1:1(顺序可变),则A基因已转入2号染色体上 (4). 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基因Ts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当基因突变为ts后表现为雌株,基因型为tsts。由于基因A只有一个插入到玉米植株中,因此该玉米相当于杂合子,可以看做为AO,没有插入基因A的植株基因型看做为OO。纯合雌雄同株玉米(OOTsTs)与抗螟雌株玉米(AOtsts)杂交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仅考虑抗性,则亲本基因型为AOOO,则子代基因型为AO:OO=1:1,即F1中抗螟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2)欲利用F1植株设计实验证明导入了基因A的染色体是否为2号染

55、色体,则可通过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进行验证:选择F1中的抗螟雌雄同株植株(AOTsts)进行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和比例,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若A基因没有转入2号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9:3:3:1;若A基因已转入2号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OTS:Ats=1:1,则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为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2:1:1。(3)已经验证(2)实验中的基因A已转入2号染色体上,则将(2)的验证实验中得到的F2中抗螟雌雄同株玉米(AOTsts)与抗螟雌株玉米(AAtsts)隔行种植,抗螟雌株玉米上收获的籽粒基因型有AATsts、AOTsts、AAtsts、AOtsts,其中非抗螟雌雄同株个体所占的比例为0。【点睛】本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条件和比例推导导致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能够利用配子法计算相关个体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