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39MB ,
资源ID:938978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389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十三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含解析)湘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十三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含解析)湘教版.doc

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建议用时:45分钟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而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1、2题。大洲1985年D/Q/%预测D/Q/%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非洲3.2107392亚洲12.92.36066大洋洲2.52.03034欧洲15.4-1.93031北美洲10.5-4.42328南美洲0.91293121全球

2、7.84.150611.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A.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B.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C.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D.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解析】1选D,2选C。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D/Q值越小,缺水压力越小。第2题,若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但短时间内降水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D/Q的巨变应该是用水需求变化更大,模式三中南美洲变化最突出

3、,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依据材料可知,模式一中2025年D/Q的值最大为亚洲,因此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亚洲缺水压力最大;模式二中气候条件不变时,D/Q北美洲最小,因此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结合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可知,用水需求增加比气候变迁更加剧缺水危机。【方法技巧】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2017年12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开发干热岩资源试验。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没有水或蒸汽,致

4、密不渗透、温度在150 以上的高温岩体、它是一种新兴地热资源,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据此完成3、4题。3.我国干热岩最主要分布在()A.东南沿海B.华北地区C.西北内陆D.青藏高原4.与传统地热资源相比,干热岩()A.开发难度小、成本低B.埋藏较浅、分布广C.无季节变化、污染少D.产业链短、效率低【解析】3选D,4选C。第3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干热岩是一种新兴地热资源,其热能应来源于岩浆活动,因此干热岩主要分布于地壳活跃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处板块交界地带,裂隙发育,岩浆活动产生热能易传至地下310千米的干热岩。第4题,从材料可知,干热岩埋藏深,因此开发难度较大,但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因此产

5、业链长,效益高。与传统地热资源相比,干热岩无季节变化、污染少。(2020长沙模拟)2014年8月21日,黄河干流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竣工。水库正常蓄水位1 076 m,淹没土地13.82万亩,淹没区需要迁移人口5 425人。下图为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置图。读图,回答5、6题。5.与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A.航运B.防洪C.防凌D.发电6.下列关于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给库区周边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淹没耕地,农业减产B.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明显加剧C.气候呈海洋性特征D.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减少【解析】5选C,6选D。第5题,本题考查水利

6、工程的作用。读图可知,该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会发生凌汛;与三峡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的航运、防洪、发电功能相对较弱,且长江没有凌汛,因此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防凌。第6题,本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由图示可知,海勃湾水利枢纽靠近乌兰布和沙漠,不是灌区,不会淹没耕地;冬季蒸发微弱,土地盐碱化不明显;虽然该水利枢纽改造了下垫面,但不会改变这个地区气候的大陆性特征;该水利工程阻滞了干流,有利于泥沙淤积在水库之内,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减少。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誉为“内蒙古粮仓”。自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表水断流现象时有发生。19982000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西辽河流

7、域十余年的干旱。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手段与降雨资料,重构了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下水的变化模型,并经过实地勘测后得出下图。据图文资料回答13题。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增加B.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C.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巨大D.根据模型重构,2005至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2.关于该流域1998年之后地下水储量变化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 B.气候异常变化,蒸发加剧C.农业发展导致地下水持续开采 D.人口激增,用水增多3.为了解决该流域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8、 B.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实行西水东调工程C.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 D.人工增雨,增加大气降水【解析】1选D,2选D,3选C。第1题,据图可知,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减少;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波动减少;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不大;根据模型重构,2005至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都为负数)。第2题,据图可知,1998年之后,由于人类活动大量用水,导致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地下水储量减少;由材料强拉尼娜现象导致十余年的干旱,蒸发加剧;由于该区域为内蒙古粮仓,农业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下降;我国人口增长率较低,所以该区域人口没有激增。第3题,由于该区域地处内蒙古粮仓,不

9、能大量退耕还林;内蒙古西部距离海洋更远,比东部缺水严重,西水东调不现实;大量耗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能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人工增雨成本高,且不能解决该流域缺水问题。4.(2016天津高考)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选址条件主要原因地处山坳利于避风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方便居民就近避灾有通道与外界相连【解析】要仔细阅读两幅图,从地理位置、避险空间、地形状况、交通状况等角度来进行避险地的选择;注意表格中是选择条件

10、与主要原因的对比分析。答案: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邻近居民区;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加固训练】 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此次灾害共造成2 700多人死亡。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然后结合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影响滑坡强度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岩性、地质构造、触发因素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社会经济

11、密度、交通通达程度、救援能力等。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 hPa温度0.0 和850 hPa温度0.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据此完成13题。1.“融化层”位于图中()A.B.C.D.2.此时图中最有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A.郑州B.赣州C.南昌D.清远3.“游人屦冻

12、苍苔滑”说明冻雨会造成()A.农业减产B.破坏输电设施 C.高速封闭D.干扰无线电通讯【解析】1选A,2选B,3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处气温为24 ,都位于0 以下,所以只有雪花下落在融化,“融化层”位于处。第2题,常以700 hPa温度0.0和850 hPa温度0.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赣州正好符合这个条件。第3题,“游人屦冻苍苔滑”说明受冻雨影响,行人步行受阻。从现代来看,天下冻雨,高速公路封闭,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的工业分布于湟水流域。该区域在柴达木盆地开

13、发和青海经济发展中占据“强东拓西”的战略位置,是国家开发大西北的重要窗口。随着人口增加和国民经济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图1示意湟水流域,图2为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1)根据西宁的气候统计资料,分析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说明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析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给湟水流域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针对湟水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解析】第(1)题,读西宁的气候统计资料图可知,湟水流域属于半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 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

14、而整个流域径流量较少,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降水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季节变化很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第(2)题,有利影响是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不利影响是流量较少,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人地关系的不协调。湟水流域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多,水资源面临枯竭;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性缺水等。第(4)题,考查生态

15、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属于建议措施之类的问题。从教育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法治措施等方面分析。如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建立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用水;恢复植被,防治土地荒漠化;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依法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与水源地的保护等。答案:(1)湟水流域属于半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 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整个流域径流量较少,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降水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季节变化很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2)有利影响:自古以来湟水流域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

16、发达的地区。不利影响:湟水流域径流量较少,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加重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湟水流域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垦殖、放牧和樵采规模扩大,工业、交通和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若无节制排放,则使湟水流域遭受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现象;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多,人们过度开发,水资源面临枯竭。(4)依法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建立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土地荒漠化;跨流域调水,实施引大(通河)济湟(水)工程;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水污染防治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