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 A、王公数量大幅减少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宗法制度日趋衰落D、官僚政治完全确立2、陆游老学庵笔记:“陂泽惟近时最多废。吾乡镜湖三百里,为人侵耕几尽。阆州南池亦数百里,今为平陆,只坟墓自以千计,虽欲疏浚复其故,亦不可得,又非镜湖之比。”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B、
2、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C、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D、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3、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 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4、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清廷此举( ) A、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B、促进了科举制完善C、意在加强思想控制D、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
3、5、近代中国关税、盐税、借款等,均存于外商银行,中国对外各种借款及赔款本息的收付,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这一现象意味着( ) A、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乱无序B、大量中国资本参与国际投资C、中国税收政策日益近代化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命脉6、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材料主要意在说明,当时( ) A、对进化论认识存在较大偏差B、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C、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D、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7、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满洲省委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反帝
4、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此后满洲省委着手联合其他抗日队伍,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发展为抗日联军。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东北抗战得到了各阶层的有力支持D、中国战场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8、1943年:三八”妇女节,延安的妇女领袖蔡畅发表文章,认为妇女的解放要鼓励妇女从事手工业和农业生产劳动。这一看法( ) A、说明了核心的问题是大生产的需要B、反映出经济的独立促进了妇女解放C、体现了妇女解放的时代需要和特色D、说明了农业生产中妇女撑起半边天9、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
5、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 ) A、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B、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C、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D、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10、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材料中“单边性贸易”模式的实质是( ) A、欧洲经济开始主导世界B、亚洲传统经济仍有其优势C、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D、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11、“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的是神秘主义和教会的腐败,而不是基督教。它不像其它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作为抽象的存
6、在。”这段话旨在强调( ) A、宗教改革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对象B、基督教思想与神秘主义的辩证统一C、基督教思想与理性精神的内在关联D、宗教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12、二战后初期,冷战在愈演愈烈地进行数年之后,到1953年开始减弱。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朝鲜战争和平协议已经签订B、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成功实施C、美苏两极格局已经正式确立D、美苏对外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开办这些行的主人,即所谓的“行商”,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据说捐资的数额约为
7、20万两,或55万英镑。据称在明代万历时期(1573-1619年),就有大约三十六个行商与十四个国家进行贸易。到明朝末年,行商的数目下降到了十三个,故有了“十三行”的名称,一直持续到清代。由于广州贸易是在外国私商和中国臣民之间展开,所以无需任何官方的外交关系,只要有非官方的生意往来即可。这样,洋商与中国官府之间不允许有任何的直接接触;洋商只能通过指定与他们做生意的中国特许商人,向总督、巡抚和“户部”转呈禀贴。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160
8、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商”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9、,概括“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并分析二者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洛克提出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以来,这一原则一直被西方政治学界奉为圭臬。在国家问题上,美国政治承认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但把国家看作人类过一种共同的、有秩序的生活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为了将这种必要的代价限定在较小程度,美国政治致力于限制国家的权力和职能。“限制的途径有两种:第一,以分权的方式造成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内部制衡,从而防止出现专断权力;第二,限制国家权力的活动空间,强调个人与公民社会的权利。”简言之,就是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体制,同时使政府的权力向社会扩散
10、。限制国家权力的种种措施又反过来成为政府决策效率不高的制度基础。美国政府与政治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制度构想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科举制创立以来,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由此,宋代从太学入手进行改革。元丰二年(1079年)政府颁布太学令,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法规,重点是建立一套全面而严格的太学考试制度“三舍法”(外舍生、内设生、上舍生)。太学令规定:“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次舍试,补上
11、舍生。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升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升上舍。皆参考所书行艺乃升”。上舍上等,相当于科举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职;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崇宁元年(1102年)地方官学也实行“三舍法”。崇宁三年宋朝廷决定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完全由太学和各地方官学按“三舍法”取士。宣和三年(1121年)罢天下“三舍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惟太学仍存三舍,却仅限于以它考试升选生员,到贡举之年,选送一部分合格生员参加礼部省试。北宋兴学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都只是探索,但共同点就是坚持把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紧密
12、联系起来,坚持取才应本之于学校。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两国都意识到,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两个核大国之间灾难性的战争。美苏之间商谈开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中1963年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在核裁军领域达成的最重要的条约,又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内容简单,仅由5条正文组成,核心内容是禁止除地下核试验外任何地方的核试验,即缔约
13、国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大气层范围、外层空间、水下3个环境内,禁止、防止和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他任何核爆炸。条约缺少核查条款,对违反条约也未规定任何国际责任。中国政府于1963年7月31日发表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核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也抵制美苏英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据陈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
1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抵制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王充很少偶像崇拜。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
15、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由题干描述可知由春秋到战国时期,世族主政者所占的比例由92%降到4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宗法制度逐渐衰落,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没有体现说明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诸
16、侯权力的变化;D项错误,官僚政治是秦朝时期形成的。 2、【答案】D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分析】材料中陆游记述了镜湖附近的沼泽地基本上都被开垦成田地,人们填湖造田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一现象说明了当时土地问题严重,人地关系紧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填湖是需要耗费很多人力和物力的,并非成本低;B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白材料的含义,这段文言文中有很多地方不易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如本题中“吾乡镜湖三百里,为人侵耕几尽”就可以初步断定是围湖造田的相关内容,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C
17、【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崛起,威胁明朝统治,同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这些形势变化导致学者的学风的转变,故C选项正确;明朝之前儒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制度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儒家思想本身就蕴含经世致用的内容,材料无法体现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故D选项错误。故选C。 4、【答案】C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分析】由“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
18、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科举考试中没有按照要求从儒家经典做注而被除名或降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实行文化专制,从思想角度加强控制,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选,文字狱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5、【答案】D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近代中国关税、盐税、借款等,均存于外商银行,中国对外各种借款及赔款本息的收付,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可以得出中国近代的财政完全是被西方列强所控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出“混乱”;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C选项与材料内
19、容无关。 6、【答案】B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由“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要解放思想的目的可以看出当时陈独秀等人在宣传进化论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宣传进化论的结果;D项说法本身错误,当时并不是因为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而宣传社会进化论。 7、【答案】A 【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 【解析】【分析】从中国共产党所发出的命令来看,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地区人民的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时间不对,1933年这一时期
20、红军长征还未结束;C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各阶层”的支持;D选项说法错误,无法从材料中的出此结论。【点评】解答本题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明确材料中所给出的时间:1933年1月26日。这一时期还是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所以不存在两党之间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因此可以排除C、D选项。 8、【答案】C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A项错误,当时的生产不是大生产;材料中反映了妇女解放后要从事经济生产没有体现是因为经济独立而获得解放;由“1943年”“鼓励妇女从事手工业和农业生产劳动”结合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可以分析出中国抗日战争需要全民团结,所以需要妇女解放从事生产,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错误
21、,题干中没有体现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9、【答案】A 【考点】罗马法 【解析】【分析】从材料来看,查士丁尼所编定的法典在契约上做出很详细的划分,这说明法律在立法方面表现的很成熟,这有利于针对具体事实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程序繁琐”;C选项错误,这个时期是罗马帝国时期,并不是为了民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 10、【答案】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由“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可以看出当时亚洲经济仍然占有优势,可以赚取西方的白银,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选,题干看不出欧洲的地位;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殖民扩张;D项与题干所述无
22、关。【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结合所学进行选择。 11、【答案】C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由“它不像其它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作为抽象的存在。”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甚至不敢明确认知上帝的抽象存在,而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存在和上帝存在的抽象性,希望人民思想有所解放,进而追求科学与自由。这正是理性主义的核心。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这段话的主旨。 12、【答案】D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分析的是1953年冷战衰弱的主要原因,
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美国总统更换为艾森豪威尔,他开始调整对苏联的政策,而苏联方面在50年代中后期由于斯大林的逝世与赫鲁晓夫的执政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时间错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确立是1955年。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历史背景:工商官营的传统;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繁荣;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特点: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目的是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确保税收,维护封建统治;实质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24、。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授权具有贸易垄断权的股份制公司;兼有经济、政治、军事功能,能够组建舰队、发行货币、签订条约等;目的是进行垄断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实质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和扩大贸易的产物。影响:十三行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东印度公司加紧了英国对外的殖民政府和掠夺,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行商的形成是在明清两代,因此对于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背景,
25、由此做出解答。可以得出政治上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上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实施,世界新航路已经开辟;文化上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依旧存在。(2)特点: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回答,从“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可以得出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由此分析他的职能、目的以及实质。对于东印度公司可以得出它是国家授权具有贸易垄断权的股份制公司。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职能和实质即可。影响:从两者的特点和目的可以看出两者影响上的不同,一个是有利于殖民扩张和本国的发展,一个是闭关锁国不利于资本的积累。 14、【答案】示例一:论题:孟德斯鸠
26、的三权分立思想推动了美国共和政体的构建。阐述: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这种分权制衡论对美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后,援引、改造这一理论,制定1787年宪法,逐步形成了美国立法(权力归于国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司法(权力归于最高法院)的分权制衡的联邦共和制,至今仍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制度的构思在结合美国国情基础上的发展,促进了美国共和政体的构建与发展。示例二:论题:卢梭的启蒙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阐述:18世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27、的思想,号召人们解除束缚自由的封建专制的镣铐,对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法国于178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虽然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但法国最终仍确立了共和制。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民主制度构想与西方国家的发展”来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尤其是启蒙运动思想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张来谈,分析他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西方近代代议制制度的影响,举出具体国家和具体制度,加以阐述和分析即可。 15、【
28、答案】(1)特点:分层次教学;采用升级淘汰机制;以法令推动改革;考试与选拔官员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密切结合;制度不断完善。(2)作用:严格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缓和了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之间的矛盾;未真正起到缓和统治危机的作用。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1)从“元丰二年(1079年)政府颁布太学令”可以得出以法令推动改革;从“上舍上等,相当于科举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职;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可以得出分层次教学;采取升级淘汰机制;考试与选拔官员相结合;从“北宋兴学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都
29、只是探索,但共同点就是坚持把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取才应本之于学校”可以得出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密切结合。综合来看可以得出选拔制度不断完善。(2)从具体制度可以看出这些改革有利于选拔人才,完善考试制度。从改革的目的来看,可以得出这一改革缓和了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之间的矛盾。但从实质上来看,这些改革只是在内部作文章,并没有真正的起到缓和统治危机的作用。【点评】解答本题第一小问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16、【答案】(1)背景: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
30、:核武器技术的研制和扩散趋势加强;世界爱好和平、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高涨;两大阵营内部对立分化严重。(2)原因:美苏签署条约的本质目的是禁止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以维护其核优势地位;条约本身存在局限性;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对立严重;法国积极谋求欧洲独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考点】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解析】【分析】(1)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两国都意识到,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两个核大国之间灾难性的战争”可以得出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核武器技术的研制和扩散趋势加强。从“中国政府于1963年7月31日发表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核销毁核武器
31、,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可以得出世界爱好和平、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高涨。从“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可以得出两大阵营内部对立分化严重。(2)首先我们可以从美苏签署条约的本质上出发,两国之间的条约是为了禁止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这对世界和平和稳定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此外条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当时的国际背景也促使了中法抵制条约的原因。 17、【答案】(1)思想:天地自然无为(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性);抨击天人感应学说;从形神关系上论证无神论(主张唯物论,反对有神论);反对厚葬,提倡薄葬;反对偶像崇拜;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相信天命论)。(2)评价:挑战正统思想,
32、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开创了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新阶段,为后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有宿命论的局限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关于他的思想,学生要从材料出发,逐步分析,进行归纳概括。“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说明了他抨击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天地自然无为(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性);“才能定“厚葬无益”说明了他认为人死后都是一样,故而反对厚葬。“王充很少偶像崇拜”说明他反对偶像崇拜;“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说明他认为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2)他反对天人感应学说,反对鬼神论,说明他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内容。他敢于反对偶像崇拜,说明了他敢于挑战正统思想。“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说明了他的思想带有宿命论的局限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