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命题人:王永强 审核人:张丹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与此相对应的措施应该是()A克里斯提尼的改革B梭伦改革C萨拉米斯危机 D基伦暴动2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
2、要是由于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C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3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平原派”()。 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 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最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 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A B C D4将广大平民从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材料中省略的内容是()A改变贵族政体B颁布“解负令”C发展工商业 D设立公民法庭5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这是指哪一项措施的作用()A财产等级制 B发展贸易C设四
3、百人会议 D建立公民大会6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后采取的措施有()打击贵族势力提高平民的经济地位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发展工商业A B C D7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体现了梭伦改革的特点是()A法律至上B中庸原则C维护贵族利益 D维护平民利益8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9“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10商鞅变法的措
4、施中,对奴隶制度冲击最大的是()A废除井田制 B废除“世卿世禄制”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11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2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的共同作用在于()A满足人民生活所需 B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C增强秦国的实力 D稳定小农经济的发展13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井田制被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这样普通农民可以摆脱地方贵族的控制,但作为交换,他们要受到秦国政府的直接控制”。商鞅为实现对农民的直接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重农抑商 B建立严密户
5、籍制度C普遍推行县制 D建立军功爵制14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B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C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D改革社会风俗15下列各项描绘的是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的发迹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100亩土地的赏赐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大量的奖励A B C D16某班同学对商鞅变法的结局进行讨论,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改革总是要触及旧势
6、力的利益,因而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改革者需要勇气,更需要牺牲精神改革都会成功,改革者都要付出代价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但前进的道路上往往充满荆棘A B C D17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A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 B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C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 D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18冯太后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摆脱社会危机19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
7、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C设立三长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20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21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 C D22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得到鲜卑族的广泛支
8、持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B C D2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24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冗官冗兵冗费 少数民族的威胁A B C D25北宋皇权的空前强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皇权进行巩固 军队战斗力加强 政府工作效率提高 政府财政负担过重A B C D26“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给
9、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B C D27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 A.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 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 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28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百姓)。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A B C D29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 的目的,相关的措施应是() A青苗法B免役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30王安石曾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著
10、名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纳绢代役(“庸”)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 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 D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二、非选择题(70分):3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 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6分)(2) 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内容?其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5分)(3)
11、材料三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4分)32、一位历史学家曾发生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起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强大的国家”的?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33、阅读材料(15分):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
12、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材料三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 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2分)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2分) 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除材料二中提及的
13、以外,孝文帝推动鲜卑汉化的措施还有哪些?(4分)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分)34、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
14、,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北宋“积贫”原因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3分)(2) 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3) 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分)(4)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
15、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4分)3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2) 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和性质有何不同?(4分)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2分)(3)根据两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3分)32、(12分)答案:商鞅变法使弱小的秦国强大起来的措施:政治上:通过废
16、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郡县制,制定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4分)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4分)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4分)33、(15分)(1)均田制;(1分)“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或海内安之)。(2分)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利于调动农民的产生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发展。(2
17、分,两点即可)(2)“断北语,从正音”。促进鲜卑族积极接收汉文化。(2分) 措施:易服装;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尊儒崇经;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等(4分,答4点即可)(3)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1分)。影响: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3分)34、(15分)(1)冗兵,冗费;冗官。(3分)(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或均输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4分)(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8、引起他们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保守派的阻挠;宋神宗的动摇;用人不当;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等(4分)(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3分)35、 (13分)(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4分) (2) 形式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 性质商鞅变法: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2分) 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2分)(3)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需要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者要敢于冲破阻力;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等等;(3分,3点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