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溪市澄江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895年4月的一篇抗敌檄文中说:“痛哉!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发表此檄文最有可能是( )A 台湾人民B 三元里民众C 香港人民D 义和团民众2.“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该材料出自资政新篇,表明洪仁玕的外交思想是( )承认外国的先进技术文化 实行开放政
2、策,全境对外通商 对外国人的活动缺乏警惕 维护国家主权。A B C D 3.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分封制B 增强地方权力C 加强中央集权D 打破世袭特权4.美国史学家魏斐德利用冲突反映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 )A 材料充分、结论合理B 材料充分、结论不含理C 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D 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5.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理念。下列选项中符合应
3、填内容顺序的是( )A 行政、司法、立法B 立法、司法、行政C 司法、立法、行政D 行政、立法、司法6.有学者认为,全球政治地理从1920年一个世界走向20世纪60年代的三个世界,然后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六个以上的世界。对这一变化理解准确的是( )A 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B 美国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C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D 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紧张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徐州会战C 淮海战役D 渡江战役8.“共和国总统由
4、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巴”。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君主派最终推翻了共和政体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 共和制的确立不符合法国国情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10.“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
5、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B 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C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D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11.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A 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 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C 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D 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1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
6、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 为对外贸易服务B 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 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D 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13.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B C
7、D 14.与下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A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B “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C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15.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它是()A 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B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 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D 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16.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 农业生产的衰落B 自然经济的瓦解C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 私营手工
8、业的发展17.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就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A 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B 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C 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D 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18.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 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9、B 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C 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9.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 在华开设工厂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20.百度词条对“近代化”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一致的有(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
10、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在现今之中国,民智未开,故共和难行,唯有效仿英吉利之宪政,才是中国之出路A B C D 21.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B 上海发昌机器厂C 天津开平煤矿D 安庆内军械所22.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B 不同政治派别斗争激烈C 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D 共和制度并不适于法国23.1522年9月6日,某国国
11、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褒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 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道B 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C 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D 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24.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 1851年金田起义B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1856年定都天京D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25.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 )中国丧失了大片
12、土地和大量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A B C D 26.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 )A 洋务运动的足迹B 外商企业的创办C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 五四运动的影响2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28.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工人为大庆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而欢呼A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
13、立B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 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D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9.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D 增辟通商口岸30.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A 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B 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C 重视商品生产D 反对官员的贪腐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
14、料: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
15、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再往后的一百年。”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3)材料三中,章开沅先生为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什么新视角?32.阅读下列材料,回
16、答问题。材料 鸦片战争后1843年至1895年(清政府)进口由18 400千两增加至171 697千两;出口也由25 460千两增加至143 293千两,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8倍和3倍以上。但是,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进口的增长超过出口,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据材料 ,概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经济因素。33.阅读下列材料: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问题的原则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
17、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请完成:中国政府能够成功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因有哪些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年,“开放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
18、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材料三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WTO”成为最流行的口号。材料四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35.
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材
20、料三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请回答:(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
21、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中的时间信息与甲午战争相关,而马关条约提到了割占台湾岛,这引起了台湾人民的不满,所以A符合题意。而三元里斗争,香港问题与鸦片战争相关,义和团运动出现于20世纪初。2.【答案】B【解析】题干中“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可见洪仁玕承认外国的先进技术文化,故正确。“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可见洪仁玕允许外国商人入内,但不
22、许毁谤国法,要遵守国法,故正确;不正确。不正确,不是全境对外通商,题干中说“不得擅入旱地”体现出不正确。故选B项。3.【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六国) 王子皇孙,辇来于秦”“被迁至京城咸阳”等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秦朝针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中央集权。A、B两项明显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D项属于错误选项,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主旨,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C。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清政府加紧搜刮、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另外还有宗教因素、洪秀全个人因素等,故此题材料不充分,结论也不合理。此题应该选择D。5.【答案】D【解析】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认知能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的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故选D。6.【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一个世界”到后来的“三个世界”、再到“六个以上的世界”,说明世界政治力量中心不断增多,故指的是世界格局逐渐呈现多极化的趋势,所以选C项。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伯韬兵团、北面威胁徐州”等信息反映了这一战役是淮海战役,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排除。8.【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可谓一波三折。即便在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制政体之后,君主派依然不放弃拥立君主的希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法
24、国君主制顽固,共和制道路艰难。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B。9.【答案】B【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B项秋收起义爆发于1927年;D项义和团运动也发生在19世纪末,这三项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9世纪中期,“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分别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所以选C。1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等可知,禁烟运动是战争起因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符合题意。材料“非中英
25、两国所预料”说明国人没有预料到禁烟会引起战争,故A错误;“更非两者所预谋”说明战争不是英国预谋已久的,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两国的社会制度,与题干内容不相符,排除C。综上,故正确答案选D。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了“邸店、柜坊、飞钱”的认识。邸店是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们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故选B项正确;A选项错在对外贸易;C、D选项只是柜坊的作用,故排除。13.【答案】D【解析】
26、注意材料信息“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可知正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任务,“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可知正确;提取材料中“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可知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4.【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C项盲目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图片的主题一致。C项是“大跃进”时期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鲜明的时代标语。15.【答案】A【解析】当今世界的格局是“一超多强”,“一超”体现了单极化的要求,“多强”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上图并未给出哪一趋势占优势的答案。因此,对上图最恰当的解读
27、是A项。16.【答案】C【解析】农业生产不仅包括粮食作物的生产,也包括种植经济作物,题干体现的是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加了,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落,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瓦解是在19世纪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增加,表明用于商品交换的农产品增多,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项正确;“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可知,该现象属于家庭手工业发展,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1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夹缝中间生存艰难,排除A;材料不是主要阐明民族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排除B;“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表明民族
28、资本家拥有双重身份,实质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正确;材料表明是用经营工商业的利润购买土地,排除D。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张乖崖反对乡民去市场买菜,要求农民自己种菜,其实质是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9.【答案】D【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军费赔偿只是给予英法两国(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故A、B、C与题意不符;D项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条约的内容之一。故选D。20.【答案】C【解析】回答本题需紧扣近代的涵义,分析各选项说法。第项大意是说:立国
29、的根本准则,在于崇尚礼仪礼节而不能崇尚权谋欺诈;国家根本希望,在人心而不在技巧奇巧。这是封建顽固派倭仁的言论,反对学习西方。第项是义和团揭帖,明显可以看到与近代化理论不符。第项主张发展机器生产,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第项主张实行立宪政体,设立议院。第项较简单,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积极倡导科学和民主。符合近代化理念是项,选C项。21.【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与洋务派民用工业有关,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航运、煤矿、电讯、纺织等民用工业,A、D两项是洋务派军事工
30、业;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项是洋务派民用工业,故选C。22.【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不同政治派别斗争激烈,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23.【答案】B【解析】解题时注意有效信息“第一个拥抱了地球”。麦哲伦率领的船队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答案为B。24.【答案】D【解析】关键抓住材料中的“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这主要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指出要发展资
31、本主义,合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故此题应选D项。25.【答案】A【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列强深入至内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故A项正确。26.【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展示了工人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其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A;与外商企业的创办有关,排除B;与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有关,正是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工人人数的急剧上升,排除C;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而且兴起于1919年,与工人人数的剧增关联性
32、不大,D项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27.【答案】C【解析】A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B的说法太绝对,排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说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所以答案选C;D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排除。28.【答案】B【解析】大庆油田的建成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故选B。29.【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故选B。30.【答案】B【解析】洋务派民用企业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悉照买卖常规”反映出洋务派强调以市
33、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故B项正确;洋务派民用企业产品投放市场,重视商品生产,但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摒除官场习气”强调反对以官僚作风鼓励企业,与反对官员的贪腐无关,故D项错误。31.【答案】(1)特点: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起来;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2)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新视角:打破史学界长期使用的“革命史框架”,
34、将辛亥革命放到更加宏大的历史时空中去研究(或突破时段,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解析】(1)材料中给出中国民主政治建立的一个趋势和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民主政治首先具有曲折性,由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强,因此民主过程的曲折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中国的民主借鉴的是西方,因此又具有借鉴性。由于曲折,所以时间就久,因此具有持久性。(2)本题第一小问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的知识就可以回答出来,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二小问来说就是比较开放性的问题,回答同不同意都可以,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可以,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历史史观主要有五种,一般都把辛亥革命放在历史革命的框架中
35、去思考。章先生的思考方式主要是从整个历史过程中来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必然性。主要探究它的意义和它产生的来源。这样就独辟蹊径,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32.【答案】变化:从出超到入超。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经济特权;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其他国家的贸易竞争。【解析】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 “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可见从出超变为入超;第二小问因素,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经济特权,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发展,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等。33.【答案】中国改革
36、开放以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收回香港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中英联合声明提供了法律依据。全国人民喜迎回归,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意义和作用。解题时要注意从中国的综合国力、“一国两制”、群众基础、政府的重视等方面分析。一个国家外交成就的取得是基于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决定政治,外交隶属于政治的范畴,其根本原因应从经济上寻找。34.【答案】(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失误:掀
37、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WTO。(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号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依据时间“1958年”总结其发生的背景;第(2)题主要从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概念去把握分析;第(3)题要紧紧围绕“市场经济”这一口号归纳分析关于市场经济的史实;第(4)题答案比较开放,不论选取哪一观点,都要做到史论结合。35.【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2)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