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48.50KB ,
资源ID:931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31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五) (祖国的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五) (祖国的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8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五) (祖国的统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7雅礼)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C)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C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解析】“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邓

2、小平提出的。故A项错误。建国以后海峡两岸曾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因而和平统一并非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故B项错误。毛泽东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保留台湾现有社会制度的构想,体现了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向和思路。故C项正确。材料中毛泽东认为统一对大陆有好处,为了完成统一,大陆方面可以做出让步。“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1986年9月,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材料体现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是(A)A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B

3、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D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解析】从材料“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国家的主权,没有体现出B、C两项。3宣传海报由于带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明确的政治方向而为后人所铭记。对下列两幅宣传海报的解读有误的是(B)图一图二A都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B反映了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C图一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对峙D图二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主题【解析】解题时注意“解读有误”,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中国对台湾的政策的改变,都反映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4、,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与台湾是内政问题,与外交理念不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图一是武力解放台湾,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对峙,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二体现了和平统一台湾,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故D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4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A)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5、解析】材料中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变化,但是公民参与政治获得突破,这是在一国两制,香港回归后的变与不变,故A项正确;材料中“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说明香港回归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驾驶汽车,到赛马场”并不能体现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D项错误。5按照大陆公安部出入管理局的统计,1987年11月至1988年4月,办理台胞证登陆者中,旅游经商人数占31.4%,而4月之后的半年里,比例已上升至60%以上。材料中相关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6、C)A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B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C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D“九二共识”的积极推动【解析】本题考查了两岸关系的进展。由材料内容“旅游经商人数占31.4%比例已上升至60%以上”可知赴台人数上升,两岸交流密切,说明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未能实现直接三通,和平统一方针在1979年大陆告台湾同胞书中就已经提出,“九二共识”形成于1992年,故选C。6近年来,台湾的一些人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组织台湾岛上的居民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国际法专家认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

7、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据此可见,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A)A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B符合国际法中“民族自决原则”C基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原则 D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解析】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的实质就是搞“台独”,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而台湾不属于“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故B项错误;高度自治权不等于独立,材

8、料实质是要求独立,故C项错误;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来搞“台独”,不是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7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会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C)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10月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并强调“依据当前亚洲形势”,所以体现不出美国“长期”奉行分裂中

9、国的政策,故A项错误;虽然美国强调“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但材料并没有信息表明美国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可知,美国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信息表明西藏要求独立,所以美国支持西藏独立也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故D项错误。8新中国初期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阅读新中国建国三个月内建交情况。这一表格充分说明(B)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11949.10.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1949.10.4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1949.

10、10.5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1949.10.6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1949.10.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1949.10.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1949.10.7波兰人民共和国81949.10.16蒙古人民共和国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的指引 B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外交凸显C社会主义国家是外交唯一主体 D“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是对抗资本主义阵营【解析】表格显示新中国初期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受到当时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影响,故B项正确;A当时还没有提出该政策;C项错在“唯一”;D项不够全面。9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

11、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解析】A项中“解决了”、D项中“消除了”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没有说明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故B项错误,C项正确。10(2016雅礼)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12、。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D)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D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另外,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所以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故选D。11(2016长郡)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开始推行新的对外政策,新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打造国家安全体系,其特

13、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B)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参加并推动万隆会议胜利召开C中英关系正常化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解析】该时期的外交出发点是中国国家利益,特点是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分析选项,只有B项符合,万隆会议是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该会议拉近了我国同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A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体现,加剧了中美对抗;中英关系正常化与周边国家无关;D项是经济组织,本题选B。12(2016雅礼)1964年,美国中情局一份报告称,不发达国家从美国获得技术人

14、员,“要等上一年,甚至永远也等不到”,从苏联获得则“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从共产党中国获得只“需要四十五天”。据此可知当时(D)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同B美国企图以技术进行殖民C中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D中国积极援助不发达国家【解析】材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的这份报告显示中国对不发达国家进行技术援助比美苏更快,但体现不出美国企图以技术进行殖民,故B项错误;材料与中苏关系无关,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技术上中国积极援助不发达国家,故D项正确。13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D)A彻底摆脱了苏联

15、的威胁B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C阻止了西方的“和平演变”D迫使美国调整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解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此题应选D项。14(2016长郡)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

16、”。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D)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解析】此题应分析材料的时间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在当时中共意识形态宣传中,苏联已经走上修正复辟的道路,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15(2016雅礼)“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B)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

17、系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解析】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成就的意义。“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C、D同样都能从材料中体现;“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但并不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项理解错误,与题意相符。16(2016雅礼)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外交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延伸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能看出(B)A中国逐步放弃反对霸权主

18、义政策B中国当时把苏联作为最大的威胁C中美建交有力推动中国外交调整D受“文革”影响中国外交有“左”的色彩【解析】从横线可以看出当时外交绕过了苏联,是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外交的新方向。17(2016长郡)“可以将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这段话中所说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D)A反恐的国际军事同盟B互利合作的区域经济集团C地区性的关税贸易协定D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D项符合史实,答案为D。18(2016雅礼)至

19、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的倡导与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C)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D全面深化上海合作组织【解析】亚投行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不是军事组织,与不结盟无关,故A项错误;亚投行旨在推进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非谋求地区的和平,故B项错误;亚投行反映了中国与众多国家的交往,体现了多边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亚投行和上海合作组织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不能起到深化的作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6分)19(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新中国成

20、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着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的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

21、策之联系请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第一种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评述: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第二种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评述: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国际承认来

22、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上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20(2016雅礼)(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

23、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评论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本题主要考查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评分标准: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

24、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或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亨廷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但亨廷顿的“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冷战结束后,我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要恢复我国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