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13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6雅礼)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了更为密切的互动B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直接导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的地位改变C鸦片战争后,大部分地主阶级开始改变经营方式,致力于发展商业性

2、农业D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对外赔款,开始鼓励发展“商业性农业”【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未改变,B项错误;C项错误在于“大部分地主阶级”;清政府一直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错误。“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结果,中国农村经济也开始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世界市场提供原料和市场。故选A。2(2017一中)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 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这种状况表明19世纪末(C)时间18361838年(平均每年)1894年项目数量(万担)比例(%)数量(万担)比例(%)内销165.2976.78171.4844.32外销5023.22

3、215.4455.68产量215.29100386.92100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渐处于优势地位B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很大冲击C民众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从所学知识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与进口货物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D;茶叶产量、外销大大增加,内销基本持平,说明C正确。3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C)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天津开平煤矿D安庆内军械所【解析】注意题干“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有关,洋务派从1

4、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航运、煤矿、电讯、纺织等民用工业,A、D两项是洋务派军事工业,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项是洋务派民用工业,故选C。4张之洞曾说:“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A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B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C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D生

5、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解析】根据题干中“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张之洞要创办生产民间日用之物的民用企业,A项正确。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解析】材料“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意思为对旧有的封建统治形成了极大的冲击,结合所学可知该冲击表现为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

6、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选A。B项是思想方面;C项不是本质含义;D项是表面现象。6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赀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材料反映他的意图是(D)A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B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C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D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工商业【解析】材料“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现象,但不能全面反映作者的意图,故A项错误;材料“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说明人济其私最终有利

7、国家,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批判了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但其目的不在于思想观念方面,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作者既肯定了私利的合理性,又鼓励“人济其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71877年9月李鸿章批准了开平矿务设局招商章程十二条。章程规定:拟集资八十万两,分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该局虽为官督商办,但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一切照买卖常规办理,所有各厂司事由商股中选充;每年所得利是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厂内督匠人等,均凭才干酌给薪水;股份二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产之煤,照市价先由招商局机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售,或由招运别处销售等等。材料显示(D

8、)A开平矿务局属于官僚资本主义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严重依赖封建势力D开平矿务局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解析】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8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B)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B列强侵略使该地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D该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解析】这些地区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较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这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提供了市场、劳动力等。A、C不是主要原因;鸦片战

9、争后资本主义萌芽夭折,排除D。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解析】材料中“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说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快速增长,B项正确;

10、A、C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列强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是在中国开设外资工厂而非投资中国民族经济,D项表述明显与题意相反。10(2016长郡)1902年,盛宣怀鉴于上海出现“洋商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的局面,奏请朝廷设立了上海商会。据此可知,上海商会设立的背景是(B)A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B华商分散,而洋商经济侵略加剧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D清政府借鉴西方商业立国的经验【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借鉴西方商业立国的经验”与材料不相符,D项错误。由材料“洋商会日夕聚议

11、,讨论研求”“华商互分畛域,涣散不群其势恒不能敌”可知当时华商与洋商竞争时的情形,故B项正确。11(2016长郡)1905年,清政府建立户部银行,总资本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由户部认购两万股,其余两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这说明清政府(B)A开始采取近代化措施B推行官商合办方式C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D为民族工业筹措资金【解析】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已经采取近代化措施,如创办近代工业,而材料时间是1905年,开始采取近代化措施说法不正确,故A项错误;户部认购两万股,其余两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说明推行官商合办方式,故B项正确;C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清政府是为建立户部银

12、行而筹措资金,不是为民族工业筹措资金,故D项错误。12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D)史实结论A.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大量出口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起步C.19121919年新建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20世纪30年代初,国产纯碱出口国外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企业进一步发展【解析】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B项不符合史实,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属于民用工业范畴,排除;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即1

13、9世纪末,排除;D项表述准确,符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实和题意,正确。13一战时期,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投资办厂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D)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解析】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 A 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 B 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主,并未推动政治近代化, 故 C 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学习,故 D 项正确。 1

14、4据资料,1918 年中国进口的日本纱数量为70 891捆,印度纱数量为39 251捆;但是到1920 年中国进口日本纱为34 177捆,印度纱数量为138 996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C)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政府限制纺织品进口C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涨D洋务企业的迅速发展【解析】1918年到1920年两年之内,中国进口纱数量日本和印度完全相反。日本的迅速下降和印度的提升深受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故选C项。A项时间不对,一战1918年已结束;B项不符合条件;D项时间错误,洋务运动是19世纪的事情。15(2016雅礼)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

15、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D)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民政府欲充实三大银行资本,以解决工商业经济困难,周转不灵的问题,故选D。16(2017一中)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这份数据可反映出(C)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

16、比例的失调C政府为抗战作物质准备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解析】材料几组信息:1936年是全面抗战前一年;外贸进口减少生活物资而增加工业物资,再加上生产指标钢铁的增长,这是为战争作物质准备。17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对这一时期的解读,正确的是(B)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1.769.8面粉业10077.572.5机器业10099.656.0各业平均10085.574.9民族工业逐步萧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 BC 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937年和1938年各项工业生产

17、指数都有急剧下降,说明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故正确;结合所学,正是日本侵华的结果,故正确;图表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变化,没有涉及外国资本,故错误;这里没有体现各产业所占比重,无法得出民族工业比例失调这一结论,故错误,故选B项。18(2016一中)1947年2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经济紧急措施方案,规定“凡国营生产事业,除属于重工业范围及确有显著特殊情形必须政府经营者外,应即以发行股票方式公开出卖或售与民营”,由此掀起以抛售国有企业为特征的私有化改革运动。这一措施(C)A在美国胁迫下强化了市场经济 B遏制了共产主义经济思潮C便利了官僚资本侵占社会资产 D有利于政府筹措内战资金【解析】国民政府抛售国有

18、企业,便利了官僚资本侵占国有资产,化公为私。官僚资本不是国有资本,而是私人性质的资本,官僚资本和国有资本不可混为一谈。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19(26分)(2016雅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有两种旧式金融业,一是票号,一是钱庄。票号业务即以汇兑为主,它的利润的主要来源自然是汇水。除汇兑外,“票庄老板与官僚结交私情,便将公款暂存票庄,不得行息”。放款给钱庄主要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1891年9月9日,户部奏准清廷制定了“息借商款办法”六条,从此,票号即以长期贷款形式贷款给清政府。票号的高利贷性质及其与封建政权的关系表明它是封建性的金融机构。票号的

19、封建性也表现在它的组织机构上,它具有严格的帮派性质。材料二一般说来,钱庄最初的业务是经营银钱的兑换,进而经营由这种兑换引起的存放款业务,钱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但是,钱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也有帮别。鸦片战争后。钱庄成了受帝国主义操纵的买办的商业高利贷剥削网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掌握在帝国主义银行手中。钱庄的投机性比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要严重得多,当八十年代初官督商办的采矿业纷纷集资创办时,钱庄即参与了股票的投机活动,它们纷纷以资金购买股票,“以致举国若狂”,而当1883年底金融危机来到时,却又“倒闭纷纷,逋逃累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材料三随着银行的开办,传

20、统与近代两类金融业开始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钱庄、票号的数量急剧减少,其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也日渐削弱。以山东为例,据统计,1912年山东全省共有钱庄977家1926年596家,形成明显的递减趋势。国民政府建立后所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对旧式金融业形成了更加严重的打击,以周村为例,该埠金融业素以钱庄、票号为主,利用“两”“元”兑换获取利益是当地钱庄、票号的主要业务之一。但在30年代初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之后,兑换业务被夺,营业萧条,钱庄、票号数量也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钱庄的资本总额明显下降。周村钱业最盛时,资本总额曾多达600万银两。但到1933年,所剩18家钱庄的总资本尚不足70万元,周村钱庄

21、衰退与该埠银钱业滥发“角票”“吊票”等纸币,造成挤兑风潮有关,一些钱庄遂因保证金不足而被迫倒闭。新旧金融业及钱庄、票号与银行的竞争是钱庄衰退的重要原因。钱庄、票号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因而在与近代银行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杨天宏钱庄、票号与银行并存的中国近代金融业(1)据材料一,指出清末票号的主营业务和利润来源。(4分)(2)据材料一、二,比较清末票号和钱庄的异同。(12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票号、钱庄等旧式金融业在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原因。(10分)【参考答案】(1)主营业务:汇兑、存款、放贷。利润来源:汇水、利息。(2)同:都以高利贷为盈利的重要模式;都带有封建性色彩;在组织结构

22、上都有严格的帮派性质。异:钱庄更具有近代意义,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钱庄更具有买办性,易受帝国主义操纵;钱庄更具有投机性,极易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波动。(3)原因:经营范围狭窄,利润来源有限;带封建帮派色彩,现代性和包容性皆不足;自身资金有限、规模小,极易受金融危机政治动荡的影响;政府财政金融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自身经营理念、方法等落后,无法与银行等现代金融机构竞争。20(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法国

23、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谈到郑和下西洋时,他说:“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第二次是“洋务运动”。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兴“洋务”,史称“中兴名臣”。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

24、。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来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观点一:“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19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升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主因(或者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谈也可以)。观点二:“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论证: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遇;洋务运动的失败不仅仅有制度因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集体、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运动不可能成功。升华: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