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1301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一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训练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集中 B皇位世袭C皇帝独尊 D皇帝勤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权力高度集中,皇帝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故A项正确。2(2019四川南充高二期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

2、群臣皆畏高。”该典故反映了()A群臣立场坚定 B秦二世的软弱无能C丞相位高权重 D丞相制度不合时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后群臣皆畏高”可知,丞相赵高位高权重,已经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故选C项。A项与材料“或言马以阿顺赵高”的描述不符,排除;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群臣对赵高的忌惮,而不在于皇帝的反应,且单从材料中皇帝的反应也无法得出其软弱无能的结论,排除B项;丞相作为一种制约皇权的重要因素,其有设立的必要,排除D项。3(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

3、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秦朝中央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地方都有对应的机构,职责分配比较合理,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4(2020北京海淀区期中)秦律强调“法治”,规定“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每个人都被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同时又规定“同罪不同罚”,同样的犯罪因社会地位不同而处罚有别。这说明()A秦律不成体系,相关规定充满矛盾B秦朝的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军功爵制的推行维护了秦律的公平D社会地位高

4、的人均可免除惩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律规定“不别亲疏”“一断于法”的同时,明确了同样的犯罪因社会地位不同而处罚有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法治”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故选B项。秦律是比较系统的成文法,排除A项;材料中同罪不同罚的规定与按军功授爵的制度无关,排除C项;只是一条“同罪不同罚”的原则,不能说明秦朝社会地位高的人“均”可免除惩罚,排除D项。5(2019江西抚州联考)秦律金布律规定:“布袤(长)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流通)。”这反映了当时()A秦朝推行严刑酷法B严禁商品自由流通C手工业者受到歧视D政府统一产品标准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秦律规范布匹的长宽尺寸,反

5、映了秦朝政府统一产品标准,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6(2020四川联考)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通向东北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四川宜宾南通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C解析秦建立后所修建的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络,有利于官民出行,客观上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故选C项。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秦朝建立已实现,排除A、D两项;材料主旨是强调秦修建

6、的道路交通网络的客观影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其修路的主观目的,排除B项。7(2019江苏无锡高二期末)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长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长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A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地方自主权完全被剥夺D地方割据彻底消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长官一直由中央任命”可知,秦以后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成为定制,反映了在统一政权下,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选B项。材料说明的是官员任命而非官员选举,排除A项;C项完全被剥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地方割据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导致的,只要

7、在封建社会就不会消除,排除。8(2019甘肃兰州一中高二期末)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可知,分封制下世袭的贵族垄断政权,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点,而秦朝以后“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无世禄之臣”,可知是郡县制下皇帝任命的官员不世袭、无领地,完全听命于皇帝

8、,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故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政治体制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项正确。9(2019湖北武汉联考)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A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B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C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D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郡县制之下,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命并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并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9、不是对官僚体系的调整、完善,也不一定能激发官员的积极性,排除B、C、D三项。10(2019衡水金卷一调)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答案D解析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

10、现“自治”,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错误,排除。11(2019贵州模拟)据记载:秦朝在建立之前,领兵作战的都是诸如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等,他们都是临时派遣的,事毕即解除兵权,仍归原职,不设太尉。而秦朝建立后,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这反映出()A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B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C太尉是有职无权的临时官员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统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在建立前后军事领兵官职均为临时派遣或虚设,既体现了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统治者对军权的重视,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合,排除;C项太尉并非临时性官员,排除;材料与地方分权无关,排除D项

11、。12(2019四川南充高二期末)剑桥中国秦汉史说:“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这套制度()A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解决了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传统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故选D项。与先秦的分封制相比,秦朝地方政府的自主性被削弱,排除A项;秦朝之后君主专制的趋势不断强化,到了明清时期弊端日益显

12、现,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郡县制的推行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辽宁沈阳教学质量监测)下表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减少,战争爆发的频率和次数也减少,没有战争的年份也有所增加,结合所学可知,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故选A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和平发展不是时代主流,故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看出富国强兵和战争规模扩大,故排除C、D两项。14(2019广西南宁第一

13、次适应性测试)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计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而非选官制度,排除A项;上计制度要求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状况的了解,加强中央集权,但并不能增加政府收入,也不是对君主权力的强化,故选D项,排除B、C两项。15(2019河南南阳期终评估)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

14、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速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A统治疆域的扩大 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政区细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区大小的变化,不涉及统治疆域的扩大,排除A项;南方政区幅员的变化速率比北方要快,主要是因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多,中央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对其进行政区细化,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排除B项;D项是表象,没有反映材料实质,排除。16(2020四川绵阳一模)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

15、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A秦朝奠定了后世版图基础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秦各项制度“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即秦人所做的,也是当时形势所需要的,不宜有更多的非议,故选C项。材料提及秦版图仅是引入主题,主旨是探讨秦制度,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实现君主集权,排除B项;根据史实可知,正是专制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排除D项。题组三高考小题17(2019全国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

16、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项正确。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项错误;铁制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逐渐推广,但并未普及,B项错误;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项错误。18(2016上海高考)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秦始

17、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后世基本沿用了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符合材料中“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虽然分封在秦汉以后的王朝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郡国并行制仅存在于西汉,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均与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19(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秦

18、琅邪石刻称颂秦始皇功绩,“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中说在秦始皇之前大禹时已经“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淮南子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不足以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凭证,所以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故选C项。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B项表述明显错误;材料中石刻内容与文献记载并不是相互印证的,故D项错误。20(2015海南高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诸侯的主张,设置郡守等官职,与周代以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故A项正确,B项错误;C、

19、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几经调整变化,于今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一百零三个,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算

20、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一百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地方郡级政区设立了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检查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一直到东汉末年,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席卷了整个北部中国,已非一群小小的郡太守所能镇压,朝廷才不得不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授予兵权、财权和政权。这样一来,州就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两级行政区于是转化为三级制。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在当时产生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地方管理上与前代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根据材料二

21、,指出东汉末年地方制度的调整及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答案(1)措施:实行分封制。特点:以姬姓贵族为主,异姓贵族为辅;姬姓贵族封国分布于交通要道和黄河流域,异姓贵族封国集中于边远地区,部分旁系姬姓贵族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政权;推进地区间经济文化往来;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2)差别:秦朝实行郡县制。调整:将临时性的刺史所属部改为州牧掌管的州,使州成为郡以上一级行政区划,改两级行政区为三级行政区。原因:农民起义,地方郡政府无力镇压。(3)认识: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

22、根据材料一“封邦建国”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可知,西周分封制以姬姓贵族为主,异姓贵族为辅;根据材料一“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一些旁系姬姓贵族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可知,姬姓贵族封国分布于交通要道和黄河流域,异姓贵族封国集中于边远地区,部分旁系姬姓贵族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第三小问,异姓贵族分布于边远地区有助于扩大疆域;结合所学可知,实行分封制巩固了西周政权;分封制将贵族分封在不同区域,推进地区间经济文化往来;少数旁系姬姓贵族深入至少数

23、民族地区,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朝廷才不得不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州就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两级行政区于是转化为三级制”可知,东汉将临时性的刺史所属部改为州牧掌管的州,使州成为郡以上一级行政区划,改两级行政区为三级行政区。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东汉末年,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席卷了整个北部中国,已非一群小小的郡太守所能镇压”可知,农民起义,郡政府无力镇压,因此中央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调整。第(3)问,从两则材料不难看出,随着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郡县制到州郡县制,呈现不断加强趋势。

24、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南京师大附中模拟)秦文化与秦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秦人虽然居于周人的故里,但西周的礼乐制度在秦人那里却保留较少,因此,秦人的“尊尊”“亲亲”观念相对而言是比较淡漠的。他们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外来文化中的有用因素易于吸收和融合,并整合于秦文化之中。如果说,战国时代的邹鲁文化是对西周礼乐制度文明的继承,那么此时此刻的秦地文化则是对西周技艺文明的发展,他们是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共同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文化,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

25、积极的贡献。摘编自田文棠、杜乃俭秦文化的历史构成与现代诠释材料二秦文化产生于秦人、秦族、秦国,秦始皇虽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新政权,这个政权的统治阶级仍然是秦人,它不可能改变来源于它们、至今仍然影响着它们的文化。秦人由一个西陲大夫加入到诸侯的行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群雄割据中又连连挫败其他六国,称雄中国。秦国的胜利,与其说是战争的胜利,不如说是政治的胜利,是秦文化政策的胜利。正是这种实践的成功,助长了秦人的功利主义,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膨胀,驱使秦始皇继续执行秦国政策,以秦国政策为本,兼并其他文化。摘编自胡鸣焕秦亡新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文化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26、(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文化的历史影响。答案(1)主要特征:集权性;功利性;兼容性。背景:秦朝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国强大奠定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影响: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为秦统一六国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始皇统一天下”得出集权性;根据材料一“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得出功利性;根据材料一“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外来文化中的有用因素易于吸收和融合,并整合于秦文化之中”得出兼容性。第二小问,

27、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秦朝统一全国、商鞅变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角度分析解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秦人由一个西陲大夫加入到诸侯的行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群雄割据中又连连挫败其他六国,称雄中国”得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一“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出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材料二“驱使秦始皇继续执行秦国政策,以秦国政策为本,兼并其他文化”得出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题组三高考大题23(2014上海高考)传国玺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

28、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答案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解析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及使用场景,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即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