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1293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行唐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10月)高二历史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1992年“下海潮”即“投身商海”(现象)反映了(本质)“商海”更主要的是市场(价值规律)说了算。人们敢冒事业风险,投身市场经商的现象说明社会对市场经济形态的认可。数字“12万”和“1000万”说明了

2、对市场经济认可的程度。联系1992年历史,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更坚定了人们继续进行改革的信心,明确改革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时,市场经济已是中国时代经济之潮流,市场经济改革已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多种经济成份于1984年开始全面发展而不是1992年,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全面展开而不是1992年,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转向市场

3、经济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而非1992年,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197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B. 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D. 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B不对,1992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

4、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不对,中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C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点评:审题的钥匙 正确解读“命题用语” (1)明确题目结构,注意题干中的各要素。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搞清时空范围。 (2)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3)注意题干中叙述的转义 (4)注意题干中的特殊要求,如“不正确”、“不包括”、“无关”、“都属于”、“共同点”、“相同之处”等。 (5)注意区别题目中的比较固定的各种用语。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

5、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A C两项最早出现在唐代,B项在我国汉代既已出现,D项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指南针4.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

6、确,结论不合理C.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因此选D考点:中国古代科技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我们应重点关注: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长期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2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3分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各自呈现的发展趋势及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4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西方近代科技领先中国的原

7、因是什么?5.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 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C. 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D. 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没有提及“侵略”,排除B;D项“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主旨强调的就是古代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三者均属于科技范畴)对于欧洲反封建斗争的作用,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考

8、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及其影响6.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 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 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 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楚辞是屈原的作品,其风格是浪漫主义的,故D项表述有误,故答案为D项;结合所学可知,ABC项都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7.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

9、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认识变化是由认为社会主义应在发达国家建立,转变为物质文明不高,也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正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故选A。十月革命就是在并不发达的国家成功的。B项和社会主义的传播并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传播的,并非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是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因此D项错误。考点:十月革命与

10、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迷茫中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在新成立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革命的胜利。8.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

11、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的认识。根据关键信息“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可知材料主旨是“合理分配财富”。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项“管制经济资源”、B项“劳资和谐”、C项“收归国有”,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干主旨,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句话(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C. 明确

12、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选D。考点:邓小平理论点评: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家人和有关人员陪同下,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回到北京后,他又视察了首钢。邓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13、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A.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殊智慧C.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 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

14、天文历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天文历法成就1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 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 民主共和,三民立宪C.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15、,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指维新变法,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指新文化运动,故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与辛亥革命有关,即民主共和,三民立宪,故B正确。五四精神,旗帜高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A排除。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在以俄为师之后,故C排除。武装割据,开创新路在国民革命之后,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特点12.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

16、的共同之处在于A. 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 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 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 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陈独秀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杜亚泉则主张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反对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杜亚泉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陈独秀则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在对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传统文化的,故选B。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杜亚泉指出西方文明存在不足之处但并未否定西方文明的作用,因此二者都对西方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都认识到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冲击,但这并未完全反映题目的主旨,故C、D不当。

17、1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解决的是政治问题,民生主义解决的是社会经济问题,故孙中山称其为“社会革命”。14.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C. 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

18、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而非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过渡阶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是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也是一个混合型经济,也是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还要知道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19、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宗教化 D. 逐渐神秘化【答案】A【解析】汉赋多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学”, 而随着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宋词、明清小说日益通俗平民化,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要,故A正确,B错误;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16.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

20、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说明了我国当时没有民间融资,D项排除。题干说明的是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外交没有关系,排除A选项。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并不表明我们依赖外援,所以答案为C选项。B选项说法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外交观念的变化【名师点睛】美国目前欠下了14.28万亿美元的国债,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美国市场上真正的买家在不断退场,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号称“债券大王”的比尔格罗斯,近期宣布清空旗下所有美国国债。这条被很多人忽视的消息,其实传

21、递了一个重要信号:美债的30年牛市结束了。但是中国手中却还握着1.2万亿的美国国债。如果美国议会不能如期提高国债的上限,除了引发市场对美国国债可能违约的担忧,还将引发短期内市场抛售美国国债,进一步引发欧元、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的反弹。17.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 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B.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 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 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注意本题给出的是时

22、期是“井冈山时期”,这一时期还没有明确提出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所以A选项排除;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没有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以排除B选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体系要到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排除C选项。D选项说法正确,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18.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这说明( )A.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B. 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C. 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 D. 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

23、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故C项正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排除A。材料说的是改革开放,并非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简政放权,而是强调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排除D。19.“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 书法 B. 绘画 C. 戏剧 D. 杂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可知是我国戏曲艺术虚拟特点的体现,戏剧用虚拟手段表现戏剧时空场景的更替,故C项正确。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

24、并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形式,与题意无关,排除A。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与题意无关,排除B。杂耍是旧时对曲艺、杂技等技艺的合称,与题意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以古代戏剧为切入点,考查戏剧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结合古代戏剧的特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0.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俭朴 B. 中国道路交通不适合汽车通行C.

25、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答案】D【解析】材料现象反映西方近代文明受到封封建观念阻碍,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与慈禧生活俭朴无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道路交通不适合汽车通行,而是强调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汽车依赖进口的信息,而是强调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影响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对“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而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的分析理解。21.有人评价宋朝的一位词人,“以诗入词”,他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志,摆

26、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然乎尘埃之外。”这位词人指的是( )A. 柳永 B. 苏轼 C. 李清照 D. 辛弃疾【答案】B【解析】“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是宋人对苏轼的豪放词风的评价,认为苏轼的词作一下洗去了当时士大夫们充满香泽胭脂气味和婉转柔媚情态的词风。故答案为B项。A、C属于婉约派词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南宋词人,作品继承了北宋词人豪放派的特点,因此材料中的评价不是针对辛弃疾,排除。22.下列关于下图所示著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华事夷言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B. 第一部由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科技著作C. 魏源阐明师夷长技以自

27、强思想的作品D. 探寻和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答案】D【解析】:图片是海国图志书影。海国图志是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而成的。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探寻和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所以,本题选D项。23.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提出“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答案】A【解析】材料“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出自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故A项正确;李大钊提出“要以其优美之文学,高

28、尚之思潮,助我国民精神之发展”,故B项错误;鲁迅的对文学革命的贡献主要在于用白话文创作优秀的作品,故C项错误;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历史进化观,提出“文言合一”,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24.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最全面的理解是( )A. 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B. 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C. 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D

29、. 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答案】D【解析】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西方启蒙运动意味着觉醒,中国启蒙运动意味着背叛,也就是思想启蒙有觉醒和背叛的内涵,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觉醒和背叛的矛盾,故C项错误;AB只符合材料的部分信息,不符合主旨信息,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主旨信息。本题的主旨信息是西方启蒙运动意味着觉醒,中国启蒙运动意味着背叛,由此定位答案和排除。25.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没有

30、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汉时期中国发明造纸技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有利于人类文化知识的普及;指南针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早期殖民能扩张;火药在14世纪由阿拉伯人输入欧洲,对资产阶级打败封建骑士阶层有重大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夸大了印刷术的作用,因此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及其作用26.“文革”结束后,我国逐渐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出

31、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分别是(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中全会和十四大B.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巡讲话D. 中国共产党十四和十五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南巡讲话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的识记能力。文革结束后为了破除人们的思想束缚,打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九十年代初,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关键阶段,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南巡讲话27.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之事。”以上评价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答案】C【解析】题干中“礼教侍奉权力”的做法“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说明封建礼教遭到了批判,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激进派提出的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体现,故选C。

33、28.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15世纪,中国重要科技成果数直线下降,而西方则直线上升,西方科技逐渐超越中国。故B项正确。中国科技在公元1世纪之前和15世纪之后落后于西方。故A项错误。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大致是公元14世纪。故C项错误。中国科技走向衰落是在15世纪以后。故D项错误。29.下表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表。据此推知,我国古代( )学科地理医学数学物理天文比重17.80%

34、23.80%16.70%3.40%22.90%学科生物农学化学工程技术比重8.90%8.50%3.80%11.90%15.70%A. 科学成就数量巨大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农学、医学和地理等比重较大,说明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D正确;A、B和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0.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全面超越了

35、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C. 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答案】D【解析】毛泽东思想坚持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而不是农民阶级,故A项错误;BC过于绝对化,表述错误,排除;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符,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故D项正确。二、材料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名称旧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

36、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答案】(1)纲领:三民主义。核心:民权主义。(2)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民权主义强调普遍平等;民生主义增加节制资本。(3)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4)品格

37、:与时俱进;不屈不挠;为革命鞠躬尽痒。【解析】【详解】(1)材料一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结合史实可知,其核心内容是民权主义。(2) 对比材料二中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指权利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3)结合所学可知,在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国共两党联合发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

38、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孙中山是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可从其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角度来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云仙杂记卷5材料二 后唐长兴三年召能书端楷写出,旋付匠人雕刻,每日五纸。五代会要卷8材料三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梦溪笔谈卷18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使用的是什么印刷术?试结合材料一说明这种印刷术最晚产生于何时。(2

39、)材料三中出现了什么印刷术?对比材料二说明其有何优点。(3)请简要列出材料三中的印刷过程。(不得摘抄材料原文)【答案】(1)雕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最晚产生于唐初。(2)活字印刷术。优点: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成本较低。(3)用胶泥刻制活字,用火将其烧硬,在铁框内进行排版,用松脂等将其固定,一板用来印刷,一板用来排版。【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玄奘是唐朝时期的人物,故当时中国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2)根据材料“毕昇,又为活版”得出是活字印刷术。优点可以从一个“活”字概括,使用便捷、节约成本、能反复使用。(3)根据材料“其法用胶泥刻字”“ 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中的几个步骤,翻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