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35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1(2020湖北黄冈质检)1921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充。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B)A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工业发展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将大中小企业
2、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故A项错误。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时期工业发展举措,故C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是赫鲁晓夫改革措施,故D项错误。2(2019山东德州期末)“农民能保存部分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商业的自由也恢复了,91.4%的商业企业是私人企业,手工业和私人小工业可以自由发展,实物工资也取消了。”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苏俄(联)实行(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从材料“农民能保存部分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手工业和私人小工业可以自由发展”中可以看出,当时苏俄农民可以出售农
3、副产品,私人企业和中小企业自由发展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现象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有关,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故A项排除;农业集体化与“农民能保存部分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不符,故C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修补,不符合“91.4%的商业企业是私人企业”,故D项排除。3(2020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A)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将农民担
4、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农业税制度的影响,而是强调该规定有利于促进苏联农产品商品化,排除B项。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了,排除C项。该政策出台时,工农联盟已经联合,苏联已经成立,排除D项。4(2020河南南阳期中)光明日报发表评论:苏联实施“战略退却”回归到与人们现实的文化心理与传统相适应的经济政策,采取人们尤其是小农“完全可以接受完全可以理解的措施”过渡到新制度,就成为必然。该评论的主题是(D)A苏俄走社会主
5、义的必然性B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探寻农业集体化心理根源D新经济政策的文化动因解析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由材料“实施战略退却,回归到与人们现实的文化心理与传统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的背景,故A不符合题意;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5(2019陕西咸阳二模)下图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B)A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B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
6、C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D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解析新经济政策对于本国不能经营的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数轴显示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从1924年以后逐渐减少,说明对于外来资本的使用比重逐渐收缩,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是1928年,故A项错误;合同数量虽然下降,但是西方与苏联的联系仍存在,故C项错误;此时仍然是新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6(2019陕西榆林一模)1926年4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指出:第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商品流转的条件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基础;而从1926年开始的第二个时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这里的“政策”是(D
7、)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工业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D新经济政策和工业化政策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苏俄的经济建设,答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扩大商品流转”说明此时苏联仍然坚持新经济政策,但是根据“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推知在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开始重视工业建设,为此答案选择D项。1926年战时共产主义早已经被放弃,故A、B两项不正确;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农业集体化,故C项错误。7(2020江苏南京、盐城调研)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为此苏联实行(
8、C)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场租赁制解析依据材料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在农村中实行农业集体化,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余粮收集制是19191921年间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为了在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抵抗帝国主义干涉中保卫革命成果而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固定粮食税是1921年后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农场租赁制是苏联在1989年后
9、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8(2019甘肃一诊)从1929年起,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发生了经济大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困顿和恐慌之中,而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C)A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果D实现了农业集体化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之所以在西方经济危机之时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是因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和国际社会接轨,故C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政治制度不同与避免经济危机无关,故A、B项错误;1934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故D项错误。9(2019云南大理模拟)斯大林在19
10、31年2月、1935年5月先后提出“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两个口号。提出这两个口号的主要目的是(D)A为国家培养大量科技人才B促使苏联科技快速发展C保持国家政权的工农性质D加快苏联的工业化进程解析1931年2月、1935年5月从时间可以推断,苏联正在实施五年计划,加快工业化进程,D项正确;计划经济并非培养人才,A项错误;五年计划加快了工业化,没体现科技发展,排除B项;题意与工农性质无关,排除C项。10(2019甘、青、宁高考模拟)1933年,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斯大林说,“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占首要地位”,“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已经消灭,而
1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现在是我国工业中唯一的垄断的体系”。这反映出当时苏联(C)A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B斯大林模式已经得以确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D加速推动农业集体化道路解析材料主旨为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工业中形成了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多种所有制,而根据材料,当时的苏联工业中只有单一的公有制,显然不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A项排除;斯大林模式确立于1936年,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内容围绕工业,没涉及农业,D项排除。11(2020山东烟台期中)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
12、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由此可见苏联政府(B)A修改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已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C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D对计划经济体制做出重大调整解析“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可知,当时苏联政府已经意识到调整经济结构重要性,故B项正确;苏联并不是没有修改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只是调整工业发展比例,故A项错误;虽然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并不能说扭转了工业比重失调局面,故C项错误。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材料是
13、想调整工业比例,并不是调整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2(2019安徽宣城期末)1942年11月,苏联发布了关于集体农庄庄员及个体经营者未完成义务交售任务的责任,根据这一决议,国家粮食采购部的特派员追讨农民所欠义务粮时,可以不经由法庭直接没收农民财产。这一法令的颁布,改变了1937年确定的以司法手段处理没收农民财产问题的规定。造成这一变化原因是(B)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苏联卫国战争的需要C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D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42年11月”来看,苏联发布关于集体农庄庄员及个体经营者未完成义务交售任务的责任是为了筹集粮食支援苏联卫国战争。故答案为B项。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14、是在1929年,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国内没有出现阶级矛盾激化现象,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自1928年实行“一五”计划后逐步形成,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
15、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材料二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
16、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林毅大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并分析引起列宁改革的因素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美国有人攻击罗斯福是“社会主义代言人”,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3)据材料三,概括近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答案(1)列宁的市场观: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因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持续实施
17、,已引起了俄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2)罗斯福关注的是:贫困和失业等。不赞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3)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举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
18、贸组织。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可知,列宁主张国营企业一定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根据材料一“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可知,列宁主张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根据材料一“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知,列宁主张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可知,列宁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受到启发;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当一个国家的
19、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可知,罗斯福关注的社会问题是贫困和失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不是“社会主义代言人”;“理由”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只是在不触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自我调整与完善,并未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可知,主要使用计划经济手段,但开始承认物质利益;根据材料三“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可知,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以计划为主的同时,也承认市场的配置作用;根据材料三
20、“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可知,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承认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根据材料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知,十八届三中全会承认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主动对外开放;第二阶段,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主动与世界接轨;第三阶段,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更高水平。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对价格管理较为规范。西周市场价格评定工作由政府专门委任的“贾师”担任,商品价格由他评定后才能出售。西周还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例如喜欢价昂之奢侈品意味着“
21、志淫”者多,风气就坏,如一般生活用品价格稳定,表示民风质朴。摘编自曹蕊先秦两汉价格思想研究材料二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房、小牲畜等强行收归农庄所有。这类过火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要求退出集体农庄。材料三他(罗斯福)建议农场主削减生产,或者什么也不生产,损失由政府补贴。政府决定把相当多的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毁掉,以制造一种短缺,借此抬高农产品价格。杀了600万头猪,捣毁了1 000万英亩棉花。清除这场灾难的最佳办法,是把食品搞得更贵,这得需要特殊的头脑才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托马斯伍兹另类美国史(1)材料一中西周是如何干预经济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2)
22、材料二中的“过火行为”是苏联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所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3)材料三中托马斯伍兹对罗斯福的农业政策有何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统一对商品价格进行规范管理;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评价:有利于稳定市场,净化民风,巩固统治秩序;但把市场价格与民风相联系的这种伦理价格观违背了市场规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价格的本质还缺乏了解。(2)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后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牲畜数量和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农业
23、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看法: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而且把食品搞得更贵。(一)同意。理由: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为达到供求平衡,毁掉了大量作物和牲畜,造成了巨大浪费;人为的抬高农产品价格,违背了市场规律,加重了经济困难。(二)不同意。罗斯福的农业政策缓解了供求矛盾,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以上两种观点任选其一作答即可)(4)启示: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和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政策的调整。从西周干预经济、苏联的农
24、业集体化、罗斯福新政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对价格管理较为规范”“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一般生活用品价格稳定,表示民风质朴”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退出集体农庄”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过火行为”是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根据材料“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3)从材料“把相当多的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毁掉,以制造一种短缺,借此抬高农产品价格”可以分析出材料三中托马斯伍兹认为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而且把食品搞得更贵。第二小问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同意材料中看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即可。(4)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和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