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958KB ,
资源ID:92835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283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高中历史探究提高学案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二.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高中历史探究提高学案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二.doc

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二、学习重点1.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三、学习难点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主学习】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措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撤

3、销农村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了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地变革。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2.城市改革(1)措施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

4、义运动遭遇到挫折。2.过程(1)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中共十四大提出这一目标。(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1)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合作探究】1.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

5、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请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制。2.请概括党的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1927年,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1978年12月,中

6、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 ( C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2.“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话描述的是( A )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C.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是( A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C.进行农业社

7、会主义改造 D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4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 A )A安徽、四川 B北京、上海 C福建、广东 D湖北、山东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B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C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能够继续保留人民公社体制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A.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 C

8、)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C )图一 图二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A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都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主要任务C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D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10.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是在( D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初

9、C.20世纪90年代末 D.21世纪初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利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的矛盾(1985年10月)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都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

10、计划经济。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上摘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基本思想:不能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对比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文中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发展: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3)依据以上的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 为什么? 你对此有何认识? 一致。因为其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认识: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依据。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