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高考历史(通史模式)考点一“文革”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5山东文综,22,4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五年高考 答案B 在冷战背景下,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封锁新中国,但中英两国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需要,仍不断改善两国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中英关系取决于两国的利益需要,中美关系
2、的发展演变不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至1972年,英国并未加入欧共体,中英关系的改善与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中英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抗,D项错误。2.(2015安徽文综,18,4分)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3、,“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说明国际社会上多数国家希望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正确。A项本身表述有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错误。赞成中国重返联合国并不等于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评析本题引用美国官员的言论作为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3.(2014福建文综,17,4分)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答案
4、A 示意图显示,19721978年中美贸易波动比较大,这是由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导致的,故A项符合题意。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此后贸易额有所增长但并未始终保持增长,B项错误;“文革”结束是在1976年,但1977年中美进出口总额不升反降,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但之后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并未消除,D项错误。4.(2013广东文综,17,4分)下示材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
5、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答案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中间地带都反对美国的控制,东欧各国则反对苏联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苏联都推行霸权主义,因此,如果团结中间地带和东欧各国,则可以构建反霸统一战线,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评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稍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中间地带、东欧各国在反美和反苏方面的共同点,分析选项内涵即可解答。5.(2013安徽文综,18,4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
6、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答案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A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的演说表明当时美国已开始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故B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的演说预示着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故C项正确。D项本身表述错误。6.(2015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
7、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
8、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9、,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
10、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3点即可)(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日本: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
11、创未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首先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归纳出其大意即可。(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简要叙述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即可。(3)第一小问,据材料可知日本于1972年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日本谋求中日建交的原因。(4)从日本方面来说,要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影响角度阐述;从中国方面来说,应从反抗侵略、铭记历史等角度阐述。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
12、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答案D 从图片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中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2.(2015海南单科,24,2分)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
13、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答案B 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全国大炼钢铁,因此这一时期职工人数猛增,故B项正确。3.(2015上海单科,29,2分)下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答案A 从新闻中的“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可知这是典型的浮夸风,其是“大跃进”的典型特征。4.(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
14、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D 1961年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故可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说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排除C项;变相恢复单干与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联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评析人民公社化运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民单干的家庭生产方式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弊端的具体反抗,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5、。5.(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 yu j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 词条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这一说法带有强烈的“左”倾色彩,因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本身就是“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据此分析,C项正确。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
16、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6.(2013重庆文综,9,4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A由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1957年相比大幅度提升,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说明此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
17、“左”的错误,因此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从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轻工业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谈不上形势好转,因此B、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或史实不符。本题选A项。教师专用题组1.(2014大纲全国,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
18、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 材料信息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浮夸风,而许多参观者普遍认为这是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无限的表现,其实际上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故选D项。由材料中的“1958年”“农业社”可知此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而非生产效率的真实提高和粮食产量的真实增长,排除B、C两项。2.(2012课标全国,32,4分)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
19、,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D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信息与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经济建设情况相结合,正确分析此时期的阶段特征。20世纪50年代末,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并没有发生“急剧变化”,故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国关系已趋于恶化,材料信息高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故可排除B、C两项。从材料信息看,该评估认为“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
20、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而实际上,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挫折。因此,这一文件的判断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三 科技、“双百”方针与教育的发展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答案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古代、
21、近现代的科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因此由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无法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因此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决,排除D项。2.(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
22、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答案B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3.(2015山东文综,19,4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
23、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C 19491978年,中国史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呈现出颂扬革命、否定资产阶级改良的倾向,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研究较多,论文数量也多,戊戌变法主张改良,最容易受到史学界轻视的是戊戌变法,故C项符合题意。评析本题以史学研究的方式考查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的思想状况,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特点。4.(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
24、,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
25、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解析(2)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二中严复、蔡元培的教育主张或宗旨及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教育法的规定中概括,并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二小问应结合清末、民国初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历史主题进行分析
26、。5.(2015北京文综,41,10分)(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6分)答案(2)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可)
27、解析(2)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激烈对抗时期,从美苏争霸这一角度阐述其国际政治背景。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教师专用题组(2013四川文综,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8、。(6分)材料二(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
29、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2)“文革”时期;(2分)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30、4分)(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任答其一即可)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8分,每点2分)解析本题以我国近现代中小学课程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变迁。第(1)问,“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可从民国建立前后社会思想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积极作用”可从国家和国民两个方面进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教材的封面和目录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原因”可结合“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
31、纲”的时代特色和图片内容进行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材料与相关历史观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时代要求”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政治上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上科学化和理性化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进行思考即可。考点四 选修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2017课标,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
32、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7分)答案(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
33、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1)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陈云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角度回答其“经济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困惑、中国计划经济的弊端和苏联模式的影响等回答“时代背景”。(2)可以从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建设、思想建设和现代化的影响等角度回答。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15分钟 分值:48
34、分)1.(2017山东潍坊模拟,31)1958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不久,禁止从农村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这一变化()A.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受阻B.适应“大跃进”的需要C.有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D.导致城乡差别缩小答案B 国家从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到招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一变化发生在1958年,正好是“大跃进”时期,由此推断这适应了“大跃进”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2.(2017河南郑州质检二,31)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
35、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A.试图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答案A 由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家经济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国家进行了初步反思,从而在农村进行纠“左”,缩小公有制的规模,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A项正确。农村所有制成分没有根本变化,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推行的,C项错误;根据所学,农村中的纠“左”是适当缩小公有制的水平,D项错误。3.(2017山西太原一模,31)1960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
36、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这项政策()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根除了“左”的错误C.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 D.意在纠正“一大二公”答案D 根据材料“1960年底”“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结合所学,1960年冬国家提出“八字”方针,该政策意在调整、纠正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中“一大二公”的现象,D项正确。1960年的“八字”方针,并未改变土地公有的性质,A项错误;“八字”方针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大跃进”造成的一些混乱,但并未根除“左”的错误,B项错误;“八字”方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跃进”以来工农业建设过急过快的现象,C项错误。4.(2017新疆乌鲁木齐二诊,5)下面表格中,导致
37、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时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1972年9 800中将19741975年4 500少将1976年2 200准将1977年1 400上校答案C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得到不断发展,根据“一个中国”的承诺,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扶持力度呈现不断下降趋势,C项正确。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A项错误;美国从未放弃对台湾的军事支持,B项错误;在冷战期间,美苏双方
38、的争夺重点一直都在欧洲,D项错误。5.(2016湖北荆州一模,13)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答案C 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
39、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D项错误。6.(2016四川凉山二模,31)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B.国家政治决定婚姻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D.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答案D 材料无法体现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政治决定婚姻,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C项错误;据材料“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可知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D项正确。7.(2016山东临沂
40、一模,14)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答案C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A项错误;决议是切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实际的,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暴露出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的问题,决议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C项正确;决议并未克服党内的冒进思想,D项错误。8.(2016安徽蚌埠一模,17)196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五金公司负责同志:战部需购自行车
41、一辆请协助解决,此致。”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部门交流频繁,行政效率较高B.国家全力备战,民政服务军事C.经济体制僵化,生活物资紧缺D.阶级斗争为纲,取消商品流通答案C 材料中在同一城市购买一辆自行车还要负责人批准,可知行政效率不高,A项错误;军队购买自行车不能体现民政服务于军事,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是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指令性经济政策,解决物资缺乏问题,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取消商品流通,D项错误。9.(2016河南洛阳一模,16)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
42、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这一做法在当时()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答案B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压缩商品性支出可以缓解市场供求矛盾,B项正确。10.(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调,31)某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议,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例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秆曲粉、叶蛋白、人造肉精、小球藻等,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据此可以推知()A.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技术创
43、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严重困难答案D根据材料中“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等信息,可知当时出现粮食短缺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种严重经济困难是“左”倾错误的结果,故D项正确。11.(2016东北名校三调,31)1959年5 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并得到毛泽东的认同。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大跃进”运动的错误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C.“左”倾思想已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D
44、.中共中央开始调整经济建设方针答案C 1958年,中国共产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从材料信息看,陈云认识到了生产中的“左”的错误,毛泽东也认同其看法,这说明“左”倾思想已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故选C项。12.(2015四川成都三诊,9)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后来,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人离开美国。这表明当时()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B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
45、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和“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人离开美国”,可知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美国并未改变孤立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错误。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3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北唐山一模,29)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那么,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A.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B.集体所有、集体
46、经营C.集体所有、三权分置 D.国家所有,合作经营答案B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经济制度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故B项正确,A项错误。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经济制度是集体所有、三权统一,C项错误;合作经营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解题技巧 基础知识的把握很重要。本题考查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差异,前者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后者是集体所有、个体经营。所有制形式没变,变化的是生产经营方式。2.(2017湖北武汉调研,30)1961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项政策在当时()A.削弱了
47、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C.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答案C 1961年中国正遭受严重经济困难,允许部分物资进入市场,有利于缓解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C项正确。“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可见这项政策仍然强调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A项错误;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该政策规定部分物资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不受计划经济的覆盖,可见计划经济覆盖范围在缩小,B项错误;该政策有利于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经营导致的困难,D项错误。解题技巧 关注时间信息。本题涉及的时间是1961年,材料涉及的内容是国家进行经济调整,两者结合起来,可知这是20世纪60年代党
48、和政府调整国民经济,从而选出正确选项C。3.(2017安徽安庆二模,31)中共中央1961年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到年底,全国职工减少800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减少供应城镇商品粮三四十亿斤、生活用煤二三百万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八字”方针的实行 B.中苏关系的恶化C.知识分子上山下乡 D.右倾思潮的影响答案A 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其重点是调整农、轻、重的比例,降低重工业的比重,相应的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出现了减少,A项正确。中苏关系的恶化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是1955年开始的,虽有一定的
49、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1961年没有出现右倾思潮,D项错误。解题技巧 注意提取关键信息。如本题的“1961年”“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由此可判断这是20世纪60年代党和政府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4.(2017山东淄博模拟,31)1962年,中日双方由廖承志、高崎达之助(日本执政党要员)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易货贸易的备忘录,这种贸易形式因此也被称为“备忘录贸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据此可知,中日“备忘录贸易”()A.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B.为中国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C.解除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D 从材料信息看,
50、1962年中日借助“备忘录贸易”,发展两国间的关系。当时正是两极格局对峙时期,两种意识形态斗争激烈,中日属于对立的不同阵营,中国政府克服意识形态的障碍,大力发展中日贸易,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D项。解题技巧 历史细节与时代背景。1962年,正是美苏冷战时期,中日两国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两国一定形式的贸易往来,说明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历史细节放在相应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就容易得出正确答案。5.(2016广东肇庆二模,31)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在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这
51、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答案A 题目中说的是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到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这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项正确;当时还没有出现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B项错误;材料信息未表明修改“一五”计划的指标,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三大改造,D项错误。知识拓展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建国后的讲话。内容是: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
52、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后来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被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6.(2016广东茂名一模,31)下表反映了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53、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增长率14.6%0.6%15.7%答案A 题干中196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比之前有所提高,这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有关,A项正确;“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是消极影响,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恶化,D项错误。解题思路 表格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从表格信息看,19631965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大成果。表格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从而较容易得出正
54、确结论。7.(2016重庆一模,31)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答案C 这次会谈的成果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无关,A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无关,B项错误;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C项正确;世界范围
55、内“冷战”的结束是在1991年,与尼克松访华无关,D项错误。解题技巧 排除法。由史料可知,这是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此“直接”促成的结果,通过错误选项的排除,比较容易得出C项。另外注意问题的切入点是“直接”。8.(2016河北石家庄二模,30)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答案C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
56、1961年”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C项正确。解题技巧 注意时代背景。从史料信息看,1961年国家精简职工近2000万,联系1961年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个时期,我国为了克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经济困难而进行经济的重大调整,由此得出正确答案是C项。9.(2015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三模,30)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
57、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进行了有效反思答案D 材料反映出中共八大报告论述了“自由市场”和“国家统一市场”的关系,提出将有计划地组织部分自由市场,这实际上是有意识地要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是对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的反思,D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58年开始,而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所以这个报告不可能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A项错误;“一五”计划主要是实现“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而报告中主要论述了“自由市场”和“国家统一市场”的关系,没有对“一五”计划的经验进行总结,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不会
58、是在1956年中共八大上,C项错误。10.(2015山西太原三模,30)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答案C 因为19591961年国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因此在1962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才导致该大学生由分配至山西到回家乡务农,C项正确。依据材料“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可知并非高等教育服务于农村建设的需要,而是政府政策造成
59、的,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政策,而非计划经济,B项错误;大学生并没有失业,而是国家分配,D项错误。11.(2015湖北孝感质检,33)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A.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B.从根本上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C.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D.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答案C“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说明毛泽
60、东认识到经济发展的盲目性,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故C项正确。12.(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调,10)“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面临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此次中美“会谈”()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取得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成果答案B 根据材料中“最终撤出台湾”“实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中美和解”等信息,可知此次中美“会
61、谈”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指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次会谈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2017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二诊,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在“一五”期间,大量聘用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的外国专家已达到2万人,仅重工业部门就有6800人,其中美国工程师达1700名,其他则是来自德、奥、英、捷等国。从中央某些部门到工厂、车间甚至班组,都有他们的身影,连苏联国家设计局都
62、是在外国专家帮助下组建的。同时,苏联工业部门与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美国福特、通用电器等企业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外国专家和技工为苏联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摘编自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经济关系材料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2万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数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授其管理经验
63、。1957年后,来华外国专家逐渐减少。摘编自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引进专家人才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引进专家方面与苏联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13分)答案(1)特点:面向西方国家;以重工业为主;专家使用范围广;注重技术合作(引进人才与自身技术积累相结合)。(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背景:苏联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展;(3分。从苏联自身角度阐述)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对苏态度的转变(科技人才就业的需求)。(3分。从西方国家角
64、度阐述)(2)不同:从方向上看,中国以苏联一国为主;(2分。或中国主要从苏联引进)从范围上看,中国除经济领域外,还涉及军事和政府管理领域;(2分。或中国引进了经济、政治、军事、管理多方面的人才)从方式上看,中国引进专家属于两国政府间合作。(2分。中国引进专家具有官方交流性质。)评价: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国家的经验,故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其必要性。(2分。答出“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国家的经验”即可。如答“两大阵营对峙,中国只有向苏联学习”亦可相应给分)苏联专家的引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2分。答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推动工业化建设即可)增强了我
65、国的军事实力;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1分。任答1点即可)密切了中苏关系,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封锁,对新中国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2分。答出“密切了中苏关系,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封锁”即可)解析(1)“特点”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概括,“背景”可从苏联和西方国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苏联来看建国初经济基础薄弱,引进专家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从西方国家来看,是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结果。(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整合即可,“评价”根据材料信息,从正面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帮助。解题技巧 历史细节与时代背景。苏联引进专家与20世纪30年代国际环境有关,中国引进专家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状况有关。把两者放到相应的
66、时代背景下思考,就容易作答了。14.(2016广西柳州一模,41)下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一幅政治宣传画人民公社好(芮光庭作)。请提取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至少提取两项信息,然后由表及里进行解读)(12分)答案 答案示例信息一:画中出现公共食堂、图书馆、人民医院、幸福院(敬老院)等。解读:一方面,在客观上说明人民公社重视社员的生活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宣传画带有政治色彩,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状况。信息二:土法炼钢,出现很多小高炉。解读: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全民炼钢的景象。土法炼钢严重脱离实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并影响生态环境。
67、信息三:粮食满囤,庄稼种植很密集。解读: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这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急于求成的“左”倾情绪的反映。宣传画本身反映出当时党组织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特点。信息四:图中有全副武装的民兵站岗。解读:一方面说明当时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紧张;另一方面受到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思想的影响。解析本题可以先提取信息,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也可以对信息进行表态,再用相关史实论证。如提炼信息土法炼钢,出现很多小高炉,据所学知识可知土法炼钢严重脱离实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并影响生态环境;如提炼信息粮食满囤,庄稼种植很密集,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不符
68、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急于求成的“左”倾情绪的反映。C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 非选择题(共27分)1.(2017山东日照模拟,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苏两国对各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经历了一系列探索。苏联:193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斯大林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1939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赫鲁晓夫断言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宣布在20年内“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7年苏联宪法载明“苏联已经建成发
69、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1956年,中共八大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八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要用十年赶英,二十年赶美,五十年实现共产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结合材料和苏、中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并对你的认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论明确,依据史实,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12分)答案 提示:须围绕苏、中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这一核心问题得出
70、结论;要概括出苏、中各自探索过程的特点,并联系相关史实,分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对结论进行充分阐释(论证),对认识进行适当升华。举例: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立足国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的标准就是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犯了“左”的错误,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损害,成为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中国建国初期效法苏联模式,20世纪50年代末“左”倾错误泛滥,严重脱离了经济建设的实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正确认识社会
71、发展阶段,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的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思想。经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是苏联和中国在先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苏联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先后经历全面展开到基本建立到已经建成,但是事实是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脱离本国实际(国情)进而使得苏联在1991年解体;中国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过程,这是中国“左”倾错误的体现,中国能意识到错误,并拨乱反正,重新定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改革开放,立足提高中国生产力水平,不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进步性。2.(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一联,46)【历史中外历史
72、人物评说】材料1950年,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广泛调研,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技术设备落后的环境下,邓稼先咬紧牙关,结合实际,组织人力分头攻坚,大胆地带领大家使用算盘这种“土办法”,进行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亲自领导并指挥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滩爆炸成功。随后,他又和其他同事投入对氢弹的研究中。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讨论,举行了多次学术讨论会,有时就在大食堂里讨论,听众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谁有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如
73、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通过计算检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仅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摘编自祁淑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我国研制出核武器的有利条件。(7分)答案(1)贡献:领导开展了核基础理论研究;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并参与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推动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每点2分,共8分)(2)条件: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科技专家与年轻科研人员弘扬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激励群体智慧和创新精神;苏联的援助。(7分)解析(1)从材料“大胆地带领大家使用算盘这种土办法,进行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亲自领导并指挥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滩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可知,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是领导开展了核基础理论研究;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并参与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推动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研制成功。(2)中国研究核武器的有利条件,可结合新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