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7841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二年级月考地理试卷(11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1小题,共62.0分)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原地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 该实验此刻能够展示的地理现象是A. 北京黑夜沉沉B. 运动物体偏向C. 伦敦烈日当空D. 昼夜的更替2. 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A. 赤道B. 北回归线C. 极圈D. 南回归线3. 关于图中P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角速度为赤道的一半B. 位于昏线C. 正值日出D. 当地时间6时日出【答案】1. D 2. D 3. C【解析】【1题详解】图示地球仪的位置不变,只是拨动球体,

2、由于地球仪不透明,也不发光,因而可以演示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其他现象不能通过此方法演示,D符合题意,ABC错。故选D。2题详解】图示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3题详解】图中P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C正确,B错误;P点位于南半球某点,角速度与赤道一致,均为15/h,A错误;此时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D错误。故选C。下图为2018年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的昼长长短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5. 该日过后,四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 甲地昼长夜短,昼渐长B. 乙地的昼长逐渐增长C. 丙地

3、极昼现象立即消失D. 丁地昼短夜长,夜渐短【答案】4. B 5. D【解析】【分析】【4题详解】2018年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平分。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相比而言,乙地昼长为12小时,昼夜平分,所以乙地位于赤道,纬度最低。一般而言,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所以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乙地,故选B。【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乙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丙地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4、所以甲地昼渐短,A错;乙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B错;丙地不一定刚好位于南极圈上,若丙地位于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现象不会立即消失,C错;丁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上线速度分布规律: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两极点线速度为0。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6. 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A. 南半球B. 北半球C. 赤道上D

5、. 回归线上7. 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A. 北岸B. 南岸C. 东岸D. 西岸【答案】6. B 7. B【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B正确;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A错误;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C错误;回归线上没区分南北回归线,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流有南岸和北岸,CD错误;该河位于北半球,南岸为右岸,河流主要侵蚀南岸,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B正确,A错误。故选B。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

6、幕。完成下列问题。8. 远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时,纽约的区时是( )A. 17日20时B. 18日20时C. 17日22时D. 18日22时9. 十九大开幕当天,太阳直射点( )A. 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B. 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C. 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D. 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答案】8. A 9. D【解析】【分析】【8题详解】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时,北京时间是10月18日上午9:00,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即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区时是10月17日20时,远在纽约的华人收看时,纽约的区时是17日20时,A对。B、C、D错。【9题详解】9月23日太阳

7、直射赤道,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十九大开幕当天,是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D对。A、B、C错。【点睛】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一小时,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东边的比西边的早,即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 2019年元旦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图中的A. A位置B. B位置C. C位置D. D位置11. 从劳动节到7月中旬开始放暑假,这一段时期A.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B. 长沙的白天越来越长C. 长沙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D.

8、地球的公转速度保持不变【答案】10. D 11. C【解析】【10题详解】元旦为1月1日,位于冬至日后,北极点俯视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元旦位于冬至日后,最接近图中D位置,D对;A位于春分后,B位于秋分前,C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A、B、C错。故选D。【11题详解】从劳动节到7月中旬开始放暑假,地球位于春分到秋分期间,该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先靠近远日点再远离,由于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错;地球自转速度不变,A错;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长沙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沙昼渐长,夏至日最长,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长沙昼渐短,

9、B错。长沙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时最大,故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故选C。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两地的时差为A. 2小时B. 22小时C. 24小时D. 18小时13. 地为6月21日9点,则地为A. 6月22日7点B. 6月20日11点C. 6月20日9点D. 6月21日9点【答案】12. B 13. A【解析】【12题详解】由图可知,地在165E,属于东11区;地在165W,属于西11区。两地时差11+11=22小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由上题可知,两地时差22小时。已知西11区时间6月21日9时,求东11区时间。往东求时间用加法,9+22=31,31-

10、24=7时,日期加一天为6月22日。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读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在我们地理期末考试(1月8日)的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的节气是( )A. 霜降B. 立冬C. 小雪D. 大雪15. “惊蛰”节气古解为“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从惊蛰到夏至期间长沙市( )A. 昼渐长,正午杆影渐长B. 正午太阳高度降低,日地距离渐远C. 昼渐长,正午杆影渐短D. 降水量逐渐增加,太阳

11、辐射强度逐渐减弱16. 夏至这天北京(40N,116E)的昼长达到了一年中最大值,为14小时51分。推测冬至某地(40S,64W)的昼长为( )A. 9小时09分B. 12小时C. 14小时51分D. 13小时13分【答案】14. D 15. C 16. C【解析】【分析】【14题详解】结合题意可知,期末考试(1月8日),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大约相差15天,在冬至日后,结合二十四节气图,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的节气是小寒。但是选项没有小寒,对比四个选项,只有大雪最接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根据材料,惊蛰节气在春分前,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靠近赤道。从

12、惊蛰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长沙市昼渐长,正午杆影渐短,A错误,C正确。从惊蛰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长沙市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日地距离渐远,B错误。长沙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在夏秋季节,从惊蛰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长沙市降水量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增强,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相同纬度,不同南北半球的两天,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两个地区的昼长正好相同,如夏至日与冬至日这两天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相同纬度的不同南北半球,这两天40N与40S的昼长刚好相同,故夏至日北京昼长为14小时51分,冬至日40S的地区的昼长也为14小时51分,C正确。AB

13、D错误。故选C。【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下图是“经纬网局部图”。图中M地正在日出,N地正在日落。读后完成下面小题。17.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 7点B. 9点C. 11点D. 23点18. 下列现象出现在图示日期的是( )A. 东京日出东北方B. 合肥白昼正渐长C. 上海正午日影正渐长D. 海口正午日影朝北【答案】17. C 18. D【解析】【详解】1.根据图中经度递变规律判断,图中经度为东经度。材料信息表明,图中M地正在日出,N地正在日落,昼弧

14、跨经度90度,即昼长为6个小时,由此计算M地日出地方时=126/2=9时,或计算N地日落地方时=12=6/2=15时,即图示时刻,90E为9时,180为15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由此计算,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11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上题意分析可知,75N图示日期昼长仅6小时,昼短夜长,由此判断,当日直射点在南半球,但移动方向不确定。图示日期,直射点在南半球,东京应日出东南方,而不是日出东北方,A错误;由于直射点移动方向不确定,因此合肥白昼有可能渐长,也有可能渐短,上海正午日影有可能渐长,也有可能渐短,B、C错误;图示日期,直射点在南半球,海口位于直射纬线以北,

15、因此海口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日影则朝北,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 太和县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A. 12月B. 9月C. 6月D. 3月20.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A. 太和县日落

16、时间不变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C. 太和县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D. 太和县昼短夜长,且昼渐长【答案】19. C 20. C【解析】【分析】【1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太和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调节杆高度最小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即6月份,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到增大到最大期间,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从最大到最小的期间。太和县位于北

17、回归线以北,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到增大到最大期间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减少,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C正确;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包括北京)昼长渐短,日落时间提前,A错误;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减慢后加快,B错误;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太和县前半段昼长夜短,后半段昼短夜长,且昼渐短,D错误。故选C。【点睛】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直射点向观测点靠近,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反之降低。夏至日(6.2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以

18、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1. 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2.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沉积作用D. 搬运作用【答案】21. A 22. B【解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21题详解】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风化作用。

19、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故图中是风化作用,是外力搬运作用。故选A。【22题详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的地表主要是外力作用中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故选B。下图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景观,其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题。23. 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24. 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20、C.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D. 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答案】23. A 24. B【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23题详解】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巨蟒出山是巨型花岗岩石柱,花岗岩属岩浆岩。根据右图中地质循环分析,乙为岩浆,甲为岩浆岩,丙、丁是变质岩或沉积岩。故选A。【24题详解】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材料中提到“巨蟒出山景观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可推测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体,后来地壳抬升在外力作用下上覆岩层被侵蚀,花岗岩体出露,再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而成巨蟒出山景观。故选B。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该河谷()A. 最可能位

21、于河流上游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26. 图中()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B. 处地层断裂下陷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答案】25. B 26. C【解析】本题组以某河谷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5题详解】图中显示,河谷中有较厚的沉积物,说明流速较慢,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排除A。图中显示,河谷沉积物以下,岩层向上拱起,属背斜构造,选项B正确。图中显示,乙岸附近的河谷较深,应为侵蚀河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凸岸以沉积为主,排除C。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河流流向,因此左

22、、右岸无法区分,排除D。【2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层和沉积物,下面先沉积形成较早,上面后沉积形成较晚,因此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排除A。处地层与旁边地层的界面是侵蚀面,不是断裂面,排除B。河谷沉积物以下的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挤压而发生弯曲,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洪水期时,甲地容易被淹没,不适合聚落的发展,排除D。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 )A. 地层的岩石是变质作用形成B. 均为岩浆岩C. 地花岗岩可作为优质石材D. 岩层的岩石中可能存在化石28. 图中区域( )A. a处适宜开凿隧道B. b处的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C. c处有河流经

23、过,适宜建坝蓄水D. d处是良好的储水结构29. d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分布区是( )A.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B. 奇峰林立,地表崎岖云贵高原C. 冰川广布,河流众多青藏高原D. 黑土覆盖,土壤肥沃东北平原【答案】27. D 28. A 29. B【解析】【27题详解】据图例信息可知,地层的岩石是沉积岩,是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故A错。据图可知是变质岩,为岩浆岩,故B错。是喷出型岩浆岩,为玄武岩,不是花岗岩,故C错。岩层是沉积岩,岩石中可能存在化石,故D正确。【28题详解】据图可知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是天然的拱形,适宜开凿隧道,工程难度小,故A正确。b处是

24、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的火山,故B错。c处岩层有断层,地壳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故C错。d处是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强,不是良好的储水结构,故D错。故选A。【29题详解】d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溶解于水形成的,在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溶蚀地貌最为典型,故B正确,排除ACD。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左图中M处岩石类型及N处岩石形成过程分别对应于右图中的A. aB. bC. cD. d31. 有关左图中地形及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火山B

25、. 乙处地质构造适合寻找地下水C. 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D. 丁处地质构造适合修建水库【答案】30. C 31. C【解析】【分析】【30题详解】读右图可知,b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d表现为“三进一出”,为岩浆;a由岩浆形成,为岩浆岩;c为变质岩;地质作用分别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融再生、冷却凝固。读图甲,M处岩石为在岩浆高温高压作用影响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N处为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选C。【31题详解】甲处为向斜成山,A错;适合寻找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是向斜,乙处为背斜,B错;丙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紧实,不易侵蚀,形成山岭,C对;修建水库等工程设施应避开断层

26、,D错。【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判读技巧:岩石类型判读地质作用判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8.0分)32. 下图中,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b点的纬度为30S。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b点的区时是_。北京时间为_。(2)此时,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_。(3)下图中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一致的有_。(4)图中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是_;白昼由长到短,排列是_。(5)为了充分利用阳光,人们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做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在b点所在纬度,这种支架可调节的角度幅度应不少于_(度数)这一天,人们

27、会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调节到_(度数)(6)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时,a点(北极圈)所在纬度将会变_(大、小)地球上的五带中范围变大的有_,范围变小的是_。【答案】 (1). (23.5N,120E) (2). 3时(点) (3). 12时(点) (4). 2/3 (5). A、D (6). cab (7). acb (8). 47 (9). 53.5 (10). 小 (11). 热带和寒带(热带和南北寒带) (12). 温带(南北温带)【解析】【分析】题目通过半球太阳光照侧视图,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详解】(1)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可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

28、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30E,可知30E地方时为6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可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0E。因此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5N,120E)。从图中看b点所在经线在30E西侧45,因此地方时比30E晚3个小时,为3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为12点。(2)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30E地方时为6点,60W为0点,新一天的范围从60W向东到180,新的一天共240,占全球2/3。(3)可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A、D两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与日照图中所示日期一致。B图中全球昼夜平分,表示二分日,C图中北极圈及其以

29、北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4)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昼长自北向南递减。c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5,昼长为12小时。a位于66.5N,正午太阳高度为47,昼长为24小时。b位于30S,正午太阳高度为36.5,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为c、a、b。昼长由长到短为a、c、b。(5)b位于30S,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47,这种支架可调节的角度幅度应不少于47。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5,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人们会将太阳能热水器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因此热

30、水器与地面的夹角调节到53.5。(6)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度数即极圈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时,a点所在纬度为65,会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为南北纬25,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扩大,热带和南北寒带范围会变大,南北温带范围会变小。【点睛】33.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处的地形属_山地。(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

31、原因上相似的是_(多项选择)A渭河谷地B长江三蛱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的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答案】(1) 背斜顶部受张力大,易被风化和侵蚀 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块状山地 (2)(3)AC(4) 处的岩石中心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为很好的储水构造【解析】【分析】【详解】(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背斜是中间老,两边新.向斜是中间新,两边老.处的岩层是中间老,两边新,所

32、以是背斜构造.背斜谷的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2)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3)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图中的是地堑构造,因此与相同的地貌有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4)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图中的处是中间新,两边老,所以是向斜构造.因此可能在图中的处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