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定位】(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着重考查“师夷长技”思想(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姚莹的贡献)和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贡献)。(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概况、主要内容和意义。(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考查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问题与主义”之争。(4)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着重考查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2、意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5)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重点考查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主要著作(文章)、主要理论及影响。(6)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突出考查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特点。(7)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强调考查“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及评价。【名师点击】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
3、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救国、建国、强国之路问题而提出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知识网络】1、抵抗派:新思潮萌发,向西方学习(19世纪40-50年代)(一)地主阶级: 2、洋务派:中体西用(19世纪60年代)3、顽固派:中体中用$来&源:1、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前期中体西用+后期改良维新;(19世纪60年代)(2)康梁维新派:维新思想(19世纪末)(二)资产阶级:2、革命派: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3、激进派:前期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4、(三)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思想1、过程:向西方学习一以俄为师结合实际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4)科学发展观Z【考点详解】 一、地主阶级(一)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背景:(1)天朝上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3)中国跟世界联系加大(4)先进中国人积极寻找抵御外来侵略和强国富兵之路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之路4、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的道路5、代表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6、评价:(1)
5、积极:开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使开眼看世界思想成为社会潮流(2)消极:仅仅局限在个人行为的学习,带有政治指向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不多。(二)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思想1、背景:(1)第二次鸦片站周,面对内忧外患(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主张改变现状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结果:洋务派胜利,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兴起一场“师夷长技一自强”的洋务运动4、评价:资*源%库(1)积极: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消极:仅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层面高考例题(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
6、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的信息说明维新派目的是传播国外新思想,故B项正确;材清政府对维新派活动是限制的,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到稿件的来源来看,是在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
7、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报纸影响【名师点睛】复习中要掌握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线索: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二、资产阶级(一)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
8、想(发对帝国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改良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1、早期维新派(1)产生:世纪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新派。(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思想主张: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4)影响: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更没有未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派(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重;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阶级力量壮大;先进人士进一步觉醒(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A.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B.主张:借用孔子权威来传播
9、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C.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懒惰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减轻变法的阻力)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以自同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纲常礼教严复:$来&源:A.主张: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的必要性。B.特点: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二)资产阶级革命派(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即三民主义)(发对帝国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代表
10、人物:孙中山、黄兴等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3、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实践:辛亥革命5、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6、后续: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运动(19151916年)护法运动(1917-1918年)旧三民主义(1)背景:19世纪世纪末,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孙中山上书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无可救药。(2)提出:1905年同盟会纲领:民报发刊词进一步阐述(3)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
11、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4)作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新三民主义(1)背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屡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
12、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3)作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资*源%库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三)资产阶级激进派(1915年)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与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1、背景(1)经济基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
13、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3)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5)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5、主要阵地新青年6、主要内容:核心是民主和科学(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7、性质:是资产阶
14、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8、影响(1)积极方面: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民主、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高考例题(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
15、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Z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答案】B 【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通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选择题,不可以只注意历史现象,而忽视历史本质的分析归纳,这也是此类试题的难点所在。解答本题一是需要学生能够通过题干中获取关键信息,如时间“20世纪初”,内容“一目了然”等,其次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本质意图。这就告诉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理论的复
16、习,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表明、反映类试题的解法。这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其考查的是“现象和本质”的逻辑思维,题目给出的是现象,我们找本质即可。三、无产阶级(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开始传入: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文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2、系统介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2)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郑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
17、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1、背景:(1)社会基础: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尖锐,革命与探索救国的道路仍然是时代主题(2)思想基础: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星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山历史舞台。(4)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开展革命斗争2、发展过程(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18、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发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成熟完善(抗日战争时期)资*源%库标志: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继续发展(抗战胜利以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造性地提出赎买政策;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3、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19、理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3)其它方面的理论各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4、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深远影响:(1)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2)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3)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马
20、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4)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1、背景(1)社会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思想基础: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2、发展过程(1)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21、义”。(2)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共十三大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3)发展深化1992年初“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4)正式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22、想并写入党章。3、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战略:分“三步走”关于计划与市场: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外交思想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
23、的和平外交,扩大对外开放。(3)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4)科学教育关于教育发展:提出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于科技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作用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背景(1)国际形势: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2)国内形势:改革开放多年,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新党员增加,干产队伍新
24、老交替;新形势下需要回答许多新的理论问题2、创立过程(1)2001年,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2002年,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3、基本内容: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性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5、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6、地位:立党治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7、作用:(1)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2)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25、新成果。高考例题(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答案】B【考点定位】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诞生背景之一“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课标外)。【名师点睛】本题命题风格比较独特,以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作为切入点,此题选材内容比较新颖。实
26、际上旨在考查文革后思想领域的解放,但仍受到“左”倾(“两个凡是”)的影响。重在考查学生回归教材,把握重大历史史实脉络,并作出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在复习和备考进程中,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先后脉络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考点延伸】(一)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体用之争1、争论关键:(1)洋务派:采用西学(2)顽固派:排斥西学2、共同点:都主张中学为体,维护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二)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思想论战1、内容:资*源%库(1)要不要维新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性质:这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3、影响:(1)使维新
27、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2)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3)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4、影响(1)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2)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一步学入的表现,维新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变革要求,表明向西方学习已学入到制度层面;(3)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三)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的方法和手段。(四)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资
28、*源%库 1、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2、民权主义,提倡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3、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五)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器物(抵抗派、洋务派)制度(维新派、革命派)思想文化(激进派)(六)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
29、情的革命道路。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七)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四个阶段1、 三大特征:(1)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
30、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来&源:(八)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正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方向。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于1921年7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2、此后在实践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等人逐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31、,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九)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三者之间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人集体的智慧结晶,毛泽东做出了巨大贡献2、毛泽东个人的某些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属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者之间的关系?1、三者一脉相承,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2、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3、都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4、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智慧结晶(十一)科学发展观1、
32、提出: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民的全面发展。3、目的: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来&源: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5、核心:以人为本6、要求:全面(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对内对外),可持续(经济与人口、资源、生态)7、意义:(1)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各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和总结。(3)将促进中国经济良性发展,健康发展。(十二)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第二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