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摸底检测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 共7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中华礼乐的建构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到西周中叶,形成了覆盖政治、宗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礼乐文明。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产生儒家学说的母体。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
2、派。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根植于礼乐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根深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之情。至于仁和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指出礼乐是以人的真诚情感为基础的。没有此种真情,礼乐就会走向形式主义。他同时又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以礼为仁的前提。在孔子那里,仁与礼互为前提。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从实践工夫而言,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但儒学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学,因此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
3、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非仅仅满足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爱好,而是为了通过揭示礼乐文明的精神,重振礼乐文明的生机。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中华礼乐文明以天为最高神明,其他各种自然与社会要素均被整合到天命和天道信仰之下,这种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内涵的天命和天道,是任何文化与信仰都不能否定且必然包括的。同时,儒家崇尚和而不同,反对单方面的强制,这打开了与各种外来文化沟通融合的大门。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但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被长期激进的反传统摧毁;另一方面,儒学以重建道德形
4、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远。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儒家义理的哲学化其实是儒学在社会层面被否定和解构之詹的必然选择。而一旦脱离了与生活的联系,丧失了儒学思想借以栖身的礼乐制度,儒家也就从一种以天下体系为特征的文明形态,异变为一种只能满足少数人形而上学思辨兴趣的哲学理论,儒学本身也就丧失了其平治天下的恢宏精神追求,此种追求本来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神魂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建礼乐文明注定是一个漫长艰难的历程。当然,儒家礼乐本身也需要因时通变,向现代转型。在此前提下,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
5、,成为百姓日用的人伦规范,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形成于西周中叶的礼乐文明孕育了儒家学派,为儒学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B. 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学知行合一的特点,但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C. 孔子创立的儒学,与近代哲学化后的儒学,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与价值大不相同。D. 儒家的核心思想赋予了中华礼乐文明巨大的包容空间,使它能够涵融各种外来文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指出礼乐文明的形成过程,然后论述它对儒学和外来文化的“母体”意义。
6、B. 文章三处引用孔子的言论,简洁精当地揭示了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C. 文章剖析了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为揭示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奠定了基础。D. 文章指出近代传统儒学向哲学转化的利弊,并揭示了产生这种转向的社会根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春秋时期没有出现礼崩乐坏的状况,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就不会建立起来。B. 孔子认为礼乐应根植于人的真情,这表明他对周礼中的形式主义弊病持反对态度。C. 如果礼乐制度在近代没有被摧毁,那么儒学平治天下的精神追求就不会丧失。D. 让儒学重新融入社会基层,成为百姓日用人伦规范,是礼乐文明得以复兴的关键。【答案】1. B
7、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曲解文意,“礼是仁的实践途径”错误,根据原文在孔子那里,仁与礼互为前提。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从实践工夫而言,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可知,可视为逻辑学上悖论的,是仁与礼互为前提,而不是礼是仁的实践途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8、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以偏概全,“简洁精当地揭示了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错误,文章三处引用了孔子的言论,在第三段,其中第一处仁者爱人并未揭示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说法绝对,“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就不会建立起来”说法过于绝对。B项无中生有,周礼中的形式主义弊病
9、错误,从原文没有此种真情,礼乐就会走向形式主义看不出周礼中有形式主义。D项篡改文意,由原文“在此前提下,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的人伦规范,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可知,是“在此前提下”, 即儒家礼乐本身也需要因时通变,向现代转型,是有条件的。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
10、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二、古代诗文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
11、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
12、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B.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C.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13、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D.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限制B.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C.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 行:巡察D. 方飨士,旦日合战 方:正在6.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B.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C.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 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与其他三项
14、的是A.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B. 无内诸侯军C. 沛公然其计D. 沛公从百馀骑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答案】4. B 5. A 6. C 7. C 8. (1)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2)适逢项伯想要使张良活下来,在夜里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
15、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句子大意是: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其中,“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的意思是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句子主谓宾完整,中间不必断开,排除A、C、D项。“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的意思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诽谤者”
16、“偶语者”作主语,“族”“弃巿”作谓语,要在“族”“偶语者”中间断开,排除A、D项。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的意思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其中“约束”译为“规约、约定”。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且:连词,况且;副词,将要;B项,与:介词,和;动词,给;C项,之:动词,到。D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把。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具体而
17、言是对词类活用的考查。常见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A项,“费”,动词使动用法,使破费。B项,“内”,动词使动用法,使入内。C项,“然”,形容词意动用法,认正确。D项,“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素车白马”,驾着白车白马;“组”,丝绳;“降轵道
18、”,在枳道旁投降。第二句关键点:“会”,适逢;“活”,使活;“因”,趁机;“谕”,告诉。【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
19、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
20、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
21、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
22、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蔡祐,字承先。祐性聪敏,有行检,及长,有膂力。周文召为帐下亲信。侯莫陈悦害贺拔岳,诸将迎周文,周文将赴之。夏州首望弥姐、元进等阴有异计。周文微知之,召元进等入计事,既而目祐。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伏诛。于是与诸将盟,同心诛悦。周文以此重之,谓祐曰:“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后从禽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
23、。又从战河桥,祐下马步斗,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祐怒之曰:“丞相养我如子,今日岂以性命为念?”遂率左右十余人,齐声大呼,杀伤甚多。敌以其无继,围之十余重。祐乃弯弓持满,四面拒之。东魏人乃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祐。去祐可三十步,左右劝射之。祐曰:“吾曹性命,在此一矢耳,岂虚发哉!”敌人可十步,祐乃射之,中其面,应弦而倒。以功进爵为公,授京兆郡守。高仲密举北豫来附,周文率军援之,与齐神武遇于芒山。祐时著明光铁铠,所向无敌。齐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皆避之。遭父忧,请终丧圮,弗许。六官建,授兵部中大夫。周文不豫,祐与晋公护侍疾。及周文崩,祐悲慕不已,遂得气疾。周孝闵帝践祚,拜少保。祐与尉迟纲俱掌禁兵。
24、时帝信任司会李植等,谋害晋公护。祐每泣谏,帝不听。寻而帝废。明帝之为公子也,与祐特相友昵,及即位,礼遇弥隆。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祐以过蒙殊遇,常辞疾避之。至于婚姻,尤不愿结于权要。祐少与乡人李穆布衣齐名,常相谓曰:“大丈夫当建立功名,以取富贵。”言讫,各大笑。后皆如言。及从征伐,为士卒先。军还,诸将争功,祐终无所竞。所得禄秩,皆散宗族,身死之日,家无余财。(选自北史蔡祐传)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B. 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
25、宅C. 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D. 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10.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而目祐 目:用眼睛示意。B. 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 卒:士兵C. 祐时著明光铁铠 著:穿着D. 祐每泣谏,帝不听 每:常常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B. “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C. “婚姻”可以指男女结合为夫妻,嫁娶。也可指亲家,有婚姻关系
26、的亲戚。D. “布衣”顾名思义就是布做的衣服,古人常常借“布衣”来指普通的平民。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祐自幼聪颖,屡建奇功。蔡祐长大后臂力过人,他对待周文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唯命是从,生擒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都立有战功。B. 蔡祐作战勇敢,所向无敌。每次打仗,他总是亲率士兵,和士兵一齐大声呼喊,敌军见到他以后,都说蔡祐是一只铁打的猛兽,纷纷躲避。C. 蔡祐头脑清楚,不结权贵。明帝对待蔡祐,常常礼遇有加,但他不愿过多地蒙受皇帝的宠爱,常借病躲避,甚至不愿与权贵结为儿女亲家。D. 蔡祐少有大志,不贪财物。他少年时与李穆常互相告诫,大丈夫要建立功名。所得
27、俸禄,都分给宗族里的人,去世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伏诛。(2)东魏人乃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祐。去祐可三十步,左右劝射之。【答案】9. D 10. B 11. B 12. B 13. (1)蔡祐立即到外面,换上盔甲握刀直接闯入,叱责元进并将他杀死,又将他的党羽全部处决。(2)东魏军便组织起穿厚甲拿长刀的人,直接进攻攻打蔡祐。(敌人)离蔡祐大约三十步时,(蔡祐)身边的人劝他射击敌人。【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
28、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这句话的含义是“御膳中若有不同寻常的山珍海味,必分一份赐给蔡祐,群臣宴会,他常被明帝单独留下来,有时到深夜,明帝才派人排列火炬吹着胡笳”。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群臣朝宴”,依据语法关系可知主语是“群臣”,谓语是“朝宴”,所以应在“朝宴”后停顿,所以排除A、C项。“送祐还宅”的意思是将蔡祐送回府第。动词“送”作谓语,“祐”作宾语,“送”的对象是“祐”,“还宅”的对象
29、是“祐”,所以“送祐还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的意思是随从的人劝他骑上马以应付紧急情况。其中“急卒”的意思是“仓促”的意思,“卒”译为“仓促”。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
30、,错在“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践祚”:(1)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2)指即位,登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B项,“每次打仗,他总是亲率士兵”错误,文中说的是“又从战河桥,祐下马步斗,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遂率左右十余人,齐声大呼,杀伤甚
31、多”,这是“战于河桥”时候的表现,但并不能因这一次而说他每次都是如此,以偏概全。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即”,立即;“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甲”,盔甲;“党”,党羽;“伏诛”,处决。第二句中,“厚甲长刀”,名词作动词,穿厚甲拿长刀;“去”,离、距离;“可”,大约;注意主语的补充。【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
32、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铁打的猛兽”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从文中来看,“亲率士兵,和士兵一齐大声呼喊”是“战于河桥”时的表现,选项以偏概全。参考译文:蔡祐,字叫承先。他聪明敏捷,颇有道德,长大后臂力过
33、人,宇文泰将他召至帐下当作亲信。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诸将迎接宇文泰。宇文泰准备出发。夏州官吏弥姐、元进等人暗中酝酿计谋,宇文泰略微知道了,便召集元进等人到府中议事,接着用眼色暗示蔡祜。他立即到外面,换上盔甲握刀直接闯入,叱责元进并将他杀死,又将他的党羽全部处决。宇文泰于是与将领们设盟发誓,要同心诛杀侯莫陈悦。宇文泰因此很看重他,对他说:“我今天把你看作儿子,你要把我当成你的父亲。”他后来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都立有战功。他又跟随宇文泰战于河桥。他下马与敌兵决斗,随从的人劝他骑上马以应付紧急情况,他发怒说:“丞相待我如亲生儿子,今天怎么能考虑自己的生命?”便率领身边的十多个人一
34、齐大声呼喊,杀伤很多敌兵。敌人认为他们没有后援,将他们包围十多重。蔡祐弯弓搭箭,四面抵抗。东魏军便组织起穿厚甲拿长刀的人直接进攻蔡祐。敌人离他只有三十步时,左右的人劝他射箭,他说:“我们的性命就在这一支箭上啊,怎么能虚发呢?”敌人距离他们大约十来步,他才将箭射出,射中敌兵的面部,敌兵倒下。他因立功晋爵为公,被授予京兆郡太守的官职。东魏的高仲密献出北豫州降服,宇文泰率军接应他,与高欢的军队在邙山相遇。蔡祐这时身穿明光闪亮的铁甲,所向披靡。齐军都说:“这是一只铁打的猛兽啊!”纷纷躲避他。蔡祐的父亲去世了,请假守丧,没有答应。六官建立以后,授予兵部中大夫。宇文泰患病,他与晋公宇文护侍候。宇文泰去世,
35、蔡祐悲痛不已,因此生病。周孝闵帝称帝,封蔡祐为少保。他与尉迟纲一起掌管禁军。这时闵帝信任司会李植等人,阴谋害死宇文护。他常哭泣着劝谏,闵帝听不进去。不久闵帝被废除。明帝没有即位前,与蔡祐关系亲密,即位后,对他的礼遇更加厚重。御膳中若有不同寻常的山珍海味,必分一份赐给蔡祐,群臣宴会,他常被明帝单独留下来,有时到深夜,明帝才派人排列火炬,吹着胡笳将他送回府第。他不愿过分地蒙受殊遇,因而常常称病避开。至于儿女婚嫁,更不愿与权臣政要们相联结。他少年时与同乡人李穆名望相等,二人常互相告诫说:“大丈夫应当建立功名,以博取富贵。”说完便都大笑。后来两个人的作为都如自己所立下的志向一样。每次征战,他都冲在士卒
36、前面。军队回来后,将领们都争夺功劳,他却从不自夸。得到的俸禄,都分给宗族里的人,去世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三)古代诗歌阅读一(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魏万:诗人李颀的晚辈。关城:古时指函谷关和潼关。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叙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微霜”二字,点明送别是在深秋时节。B. 第三、四句实写游子魏万在路途中看到南飞的鸿雁、冷寂的云山,倍感惆怅。C. “关城树色催寒近”运
37、用拟人手法,好像寒气是树色催促来的,借树色的变化表现季节的变化。D. “御苑砧声向晚多”与李白的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写画面相近。15.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联以“微霜”点明离别的季节,营造萧瑟的气氛,烘托不舍难过之情。对友人跋山涉水,路途遥远艰险的担忧牵挂关切之情。颔联想象离别后友人“客中过云山”,“愁里听鸿雁”之景,来表现作者的担忧牵挂关切之情。长辈的对晚辈的劝勉鼓励之情。尾联中,直抒胸臆,告诫魏万长安是行乐之地,不可虚度岁月,包含劝勉之意。【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
38、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B项,颔联是作者想象之景,是虚写。故选B。【15题详解】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
39、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首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以“微霜”点明离别的季节,营造萧瑟的气氛,烘托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想象离别后友人“客中过云山”,“愁里听鸿雁”之景,来表现作者的担忧牵挂关切之情。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尾联,以长者风度,告诫魏万长安是行乐之地,不可虚度岁月,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包含劝勉之意。综上分析,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尾联直抒胸臆。【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
40、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四)古代诗歌阅读二(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
41、面小题寒食江州满塘驿(唐)宋之问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州草新绿。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巩,即巩县,在洛水西岸,是洛阳的东大门,世称“东都锁钥”。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巳”节宴饮春游,“寒食”节禁火冷食,“去年”与“今年”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B. 颔联,“遥怜”与“复见”一虚一实,且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对比强烈,爱恶之情蕴含其中。C. “感物思归怀故乡”点明诗歌意旨,感情深沉痛楚,
42、被贬南行之悲跃然纸上。D. 这首诗处理情景关系的手法极为高妙,既运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又通过乐景来衬哀情。17. 这首诗的尾联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郦道元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都写到猿声,但表达作用不同,请分别进行分析。【答案】16. B 17. 本诗中的“猿声”,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思归怀乡以及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烘托了李白遇赦后的喜悦心情。由于作者遇赦心情愉悦,又身在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两岸“猿声”似乎在叫个不停,为其高兴。郦道元三峡中所写的“猿声”,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谷中久久回荡,使作者联想到三峡渔者
43、所歌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衬托了三峡秋天悲凉的气氛。【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B项,“爱恶之情”错。“应”字有推测之意,富于想象。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正盛,表现了内心
44、的留恋之情。“新”字足见并非第一次所见。诗人身处江州,眼前的绿草触动心中的思归之情。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诗句中意象的不同作用的能力。这道题要求分析本诗中的“猿声”与李白早发白帝城、郦道元三峡中的“猿声”的不同表达作用。首先要读懂这三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然后结合“猿声”所在的诗句分析其不同内容、手法、情感。本诗,“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句,自我设问,感情痛切哀婉,身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骑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闻清猿悲啼,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思归怀乡以及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肠断之痛。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句,两
45、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由于作者遇赦心情愉悦,又身在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两岸“猿声”似乎在叫个不停,为其高兴,烘托了李白遇赦后的喜悦心情。郦道元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句,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在空谷中久久回荡,衬托了三峡秋天悲凉的气氛。【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
46、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要向贤臣征询治国良策并听取正确意见的句子是“_,_。”(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但战争还未胜利不得还乡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_,_。”(3)杜甫晚年四处漂泊、年迈病苦、久客孤愁。他晚期的诗作登高中,对这种生活状态做了生动而准确的概括的句子是“_,_。”【答案】 (1). 以咨诹善道 (2). 察纳雅言 (3). 浊酒一杯家万里 (4).
47、燕然未勒归无计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咨诹”“雅”“察”“燕”“勒”“常作”,理解字义去记忆。第卷(表达题 共74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48、,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立下愚公移山志,把责任扛在肩上,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
49、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迫在眉睫 运筹帷幄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B. 千钧一发 建言献策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C. 千钧一发 运筹帷幄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D. 迫在眉睫 建言献策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B. 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C. 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
50、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D. 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答案】19. A 20. B 21. A【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
51、题时注意明确成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千钧一发:形容事态极其危险。结合语境中“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此处强调的是解决贫困问题十分紧迫,而不是说解决贫困问题危险,所以选用“迫在眉睫”。运筹帷幄:意思是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建言献策”指陈述主张或意见。语境说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既要筹划决策,也要冲锋陷阵,所以选用“运筹帷幄”。按部就班: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
52、多指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作变通。结合语境说的“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所以选用“按部就班”。众志成城: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结合语境说的对象是“脱贫攻坚”,语意强调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脱贫攻坚的困难,所以选用“众志成城”。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排除A、D项。二是搭配不当
53、。“彰显”与“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不搭,应把“彰显”改为“检验”,排除C.项。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首先考虑前后句之间关系。根据后句“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中的“也”可推知前后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后句的关联词语是“也”,那
54、么前句应选用“既”,形成“既也”的并列关系,这样排除C、D项。其次,要考虑多层定语的排序。“多年未解决的”和“深层次的”都修饰中心语“矛盾和问题”,应把“多年未解决的”放在“深层次的”之前。故选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55、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2.下面是某校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不规范,请指出并修改。亲爱的同学们:生命重于天。暑假将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溺水已成当务之急的大事。校学生会倡议:全体同学要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率先垂范,拒绝野泳,并号召家人亲朋远离危险水域。大家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安全方式锻炼身体,避免溺水事故不再发生。【答案】“当务之急的大事”改为“当务之急”;“率先垂范”改为“从自身做起”;“号召”改为“建议”;“家人亲朋”改为“家人朋友”;“避免不再发生”改为“避免发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
56、表达的得体性、准确性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本题是学习的倡议书,同时考生要注意文段中的用词不当、成分赘余、语词色彩等问题。用词不准确的:“率先垂范”文言色彩浓,应改为“从我做起”或“从自身做起”或“自我约束”;“号召”应改为“建议”或“呼吁”或
57、“倡议”;重复赘余的:“当务之急”一般就是指“大事”,所以“当务之急的大事”要改为“当务之急”;“家人亲朋”应改为“亲朋”或“亲友”或“家人朋友”;“避免不再发生”双重否定不当,应改为“避免发生”。四、作文(60分)23.阅读两句话,根据要求写作。韩寒:我们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梅格杰伊: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不少于八百字。【答案】例文:挫折也美丽有人说,鲜花很美,春天很美,财富很美。但是,我认为,挫折也美丽。古代的中国,司马迁告诉我们,挫折也美丽。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58、是一个宫廷史官。为人正直的他,不追名逐利也不攀龙附凤。对汉武帝的言行,他确实记录,不因为汉武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毅然把汉武帝的陋行记录在史书上。汉武帝可受不了,把司马迁送进监狱,而且还施加了严酷的刑罚。你真的以为他会放弃吗?不是的!在狱的司马迁不愿自甘堕落,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都一丝不苟的创作,经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他终于完成了伟大的著作史记。谁说挫折只有痛,那为什么司马迁又把它变成了史记。挫折带给他伟大的著作和伟大的人生。小时候,爱迪生家里穷,只能在火车上卖些小东西,以此维持生活。但他很爱思考,常常为了弄懂一个小问题,而奔走于图书馆。有一次,他在火车厢里,正做一个小实验,不
59、慎引起了火灾,被火车长扇了几个耳光,从此他两耳失聪了。失聪又能怎么样,小爱迪生更坚强了。后来,他决心要发明电灯,经过对五千多种材料的研究,终于发明了电灯。他使人们摆脱了黑暗的世界。挫折总是这样淘气,先给你打击,再给你惊喜。老天对爱迪生开了一个玩笑挫折,却造就了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关于挫折的例子,举不胜举。哥白尼面对强大的“地心说”,冒着生命的危险,他确立了“日心说”。鲁迅先生,虽然受到军阀的绞杀,但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能早日翻身,他以笔为匕首,向敌人投去,为中国革命奋斗着。我认为,挫折是人生的一块永恒的基石,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起,有时落。司马迁、爱迪生等伟
60、人都会遇到种种挫折,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够把握挫折获得成功。中国有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啊!面对挫折要勇于战胜它;面对挫折,要勇于挑战它;面对挫折,要勇于利用它。只要你吃得这“苦”,还怕成不了“人上人”。挫折,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敌深渊,让我们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挫折,敢于战胜挫折!挫折其实也很美丽!【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六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
61、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审题】本题材料是两则名言。第一则是韩寒的,“我们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到过道理,并等于能走好人生,只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战胜挫折的人,才能最终赢得人生。第二则是梅格杰伊的,“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磨难,战胜困难,最终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题目要求写作时要联系现实,写作时,需要联系时代进行论述。参考立意:1.感谢挫折;2.挫折与成长;3.挫折与成功。参考素材:1.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遭遇过失败,因为失败是每个人所必须经历的。既然它是我们人生历程中所必须的阶段,所以,我们就不能逃避,我们就得勇
62、敢地面对失败与困境。2.其实,失败与困难并不是人生的绊脚石,反之,它会是人生的里程碑。一方面它记下我们曾经付出努力的成果;另一方面,它又展示新的一页,有待我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它变成绚烂缤纷。每个失败象征一个里程碑,每次的困境代表着一次新的开始。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把握,面对失败与困境,从中检讨学习,那么我们才会进步的。3.凡是必有因,失败亦有其原因的。面对这个苦涩的失败果实,我们就更应该检讨过程,通过分析与思考,才能真正的知道失败的原因,这样我们才明白到是哪里导致我们的失败。我们才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另一个挑战,以做出适当的反应,才能收到的效应。至于终日只知怨天尤人的抱头痛哭而不知振奋的人,很
63、难再有成功的希望,因为他的态度即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使它自己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4.我们应该承担失败的结果,亦应对之检讨以求改善之法。5.同样,当我们遭遇困境时,也应该从各方面寻求解决的方法,找一剂妙药良方,把自己从苦难中解救出来。6.同时,我们应以积极的人生观与困境相对抗,更坚持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而不应轻易地像恶魔困境屈服。而且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斩荆棘,克服困境;要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训练出耐力与坚毅的自信,做一株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劲草,做一个经得起磨练的人,这样我们的篇章菜鸟呢绚丽多彩,才能发出光辉的音符。7.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再波浪之后,可能是静浪,亦可能为另一个更巨大波浪,既然再先前
64、我们已有过经风博浪的经验,还会再害怕其后而来的浪花波涛吗?行文结构:本题要求写出“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比较适合于写出议论文。根据材料,确定立意,给文章拟写标题,如“挫折也美丽”。文章开头,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或者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正文部分,运用充分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司马迁、爱迪生、哥白尼),进行论证,结构上可以采用并列式。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挫折,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敌深渊,让我们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挫折,敢于战胜挫折!挫折其实也很美丽!【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
65、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1)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2)相反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3)相对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4)递进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5)综合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