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一轮总复习单元验收检测: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73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一轮总复习单元验收检测: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一轮总复习单元验收检测: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一轮总复习单元验收检测: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一轮总复习单元验收检测: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一轮总复习单元验收检测: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一轮总复习单元验收检测: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一轮总复习单元验收检测: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选A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是服务农业、手工业的经验总结,并且“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道”“气”等概念,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2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2、。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C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解析:选C题目限定语是元朝,本题属逆向选择题。而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编写的,故选C项。3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

3、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 BC D解析:选B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而据表可知这个时期中国科技发明依然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地方,排除;明清时期中国基本实行闭关政策,不是因为受到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而发展迟缓,排除。故答案选B。4(2014岳西测试)中国文学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代表这一时期特有的表现形式,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4、,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念奴娇等词牌B继承了唐代以来词的发展C出现女词人李清照D苏轼是南宋豪放派代表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D项中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说法错误。其余选项符合史实。5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解析:选D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不是原始资料;盛泽镇在南方;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

5、重农抑商政策是否瓦解,排除A、B、C三项,选择D项。6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解析:选B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而风俗画生活气息强烈,表现的是市民生活风俗,B项说法错误。7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

6、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解析:选C本题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80年代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每秒计算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1号”,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8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B项是1970年中国的第

7、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的开始。A项是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C项是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D项是2003年,杨利伟成功遨游太空,标志着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9. (2014阜南期中)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A BC D解析:选D题干强调了“两弹

8、一星”工程对中国的重要性,这一工程也是高科技发展的工程,正确,故选D项。10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A BC D解析:选B注意时间“19782007年间”, 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2年,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11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

9、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选C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者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选择C项。12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的校园标语(口号)按开始流行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向科学进军”“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10、来”A BC D解析:选B四个口号分别出现于1968年“文革”时期、1956年全面建设时期、1978年高考恢复时期、1983年新时期,选择B项。二、非选择题(每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从建国以来每个时期的语文课本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

11、公务员的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材料三 材料四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

12、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后期的语

13、文教材内容与以前相比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4分)(3)通过这两张图片可看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们的思想有何进步?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4)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可知,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热衷于宣传革命家的活动、党的活动,同时选用了苏联文学;第二小问回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特点回答“原因”。第(2)问由材料二中“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和“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增加可知当时文章以政治时文宣传经济建设为主;结合当时国内经济建设情况回答

14、“原因”。第(3)问图片内容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由重视重工业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变化。第(4)问材料信息反映了语文教材内容对人文、情感的关注,从语文教材的内容特点、内容选材、内容精神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向苏联学习。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2)特点:政治时文和工业建设文章大量取代原先的优秀文学作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3)环保意识增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重

15、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强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综合发展。(4)增加经济、人文、励志类型的文学作品;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爱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4(2014黟县一模)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时间401年1000年1001年1500年1501年1840年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

16、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

17、稻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第一座高能加速器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材料五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材料二中论及的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遭到了某同学的反驳,请为他提供反驳词。(8分)(2)材料三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四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

18、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6分)解析:第(1)问,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在世界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反驳材料二的观点应辩证分析我国科技的两个重要阶段,以明清为界,从领先世界到落后世界的转变说明。第(2)问,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的原因,实际上本问考查的是“文革”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本问既要从国内外因素分析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也要从国内因素分析“文革”期间创造的科技成就的原因。第

19、(3)问,考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本问有限制条件:社会因素,其因素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归纳。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或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反驳词:中国科技在明清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衰落的年代。(2)不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革”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但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卓绝努力,独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3)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教育水平、时代需要。做法: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