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666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3高三历史 岳麓版 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1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性测试题十一(必修二第三单元评估测试)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西安)1920年1月16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解除了对苏俄的封锁;1921年3月16日,英苏贸易协定签订,打开了一扇交流之窗。1921年1月,协约国邀请苏联出席热那亚会议;1921年5月,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1924年1925年,国际社会出现了在法律上承认苏联的高潮。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A苏联的国际地位提高B冷战进入缓和状态C苏俄同西方国家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D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主义存在的必然性【答案】C【

2、解析】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对刚刚诞生的苏俄实施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等措施,企图将其扼杀,而材料反映的双方关系的改善,说明原来的孤立已经松懈,无法看出A、D两项所述的意思,冷战是在二战之后,所以排除A、B、D三项,选C项。2(2012莱州)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说法()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把握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市

3、场调节与国家集中计划哪个起主导作用,既不是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全盘否定,也不是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更别说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B、D三项。由“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可知他们并不排斥商品经济,进而推知他们已经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所以选C项。3(2012潍坊)“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所占比例远超轻工

4、业,这体现了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4(2012潍坊)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以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月工资提升等信息可知,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由于采取了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力等措施,在

5、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5(2012哈三中)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B社会主义是天堂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D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损失严重,而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故有英国作家这一说。6(2012常州)二月革命后,俄国老百姓的要求集中在“和平、土地和面包”上。但是,临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反而宣布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在这种形势下,俄

6、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实行土地制度改革C继续进行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答案】D【解析】二月革命后,俄国当时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想获得和平、土地和面包,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所以选D项。7(2012常州)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曾提出这样的预见和论断:一旦在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商品生产将会消失,从而与商品生产相联系的价值、价格、货币、市场等也同时消失。对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苏俄政府的态度是()A始终允许 B始终不允许C从不允许到允许 D从允许到不允许【答案】C【解析】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新

7、生政权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坚决禁止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而后又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所以选C项。8(2012厦门)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答案】B【解析】由材料“不受轻视商业情绪的支配”“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知,他主张把商业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即允许自由贸易而不是取消商品贸易,排除A项选B项;C项是斯大林时期政策,D项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所以选

8、B项。9洛克菲勒家族在1964年持股比例为13.5%,现在则以不到40亿美元的资本控制了3000多亿美元的资产。资料显示,目前股份公司的资本控股比例约为5%,被人称为“有效的控制”。这段材料最能说明()A二战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B二战后“人民资本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C二战后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D二战后资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股票分散化的趋势,这是资本社会化的一种反映。10(2012吉林模拟)农业调整法规定:“对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业给予商品贷款,而将其耕地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

9、其直接目的是()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A BC D【答案】A【解析】材料中没有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作出规定,排除。11(2012安徽联考)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B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C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D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英国推行的是自由主义政策,而经济大危机时代美国等国做法属典

10、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但都是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12(2012安徽联考)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题中A项大危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打击大,与图片信息不吻合;1913年的数据表明美国当时的工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C项错误;两图反映的是工业问题,D项包含工农业,排除。13(2012济宁)“当三十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AnnNixOnCooper,106岁的选民)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

11、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这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其中“新就业机会”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提供的()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C扩大农业生产 D举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三十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当时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举办公共工程等措施提供了“新就业机会”。14(2012临沂)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二战后西

12、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干预,但政府实行的是指导性的管理,并没有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15(2012哈三中)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金融风暴对投机者打击大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答案】C【解析】大萧条所经历的时间长,对经济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危害更大。16(2012哈三中)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A公司变成

13、工人所有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答案】B【解析】“公众公司”指员工持有了公司的股份,故选B项;在实质上公司仍为资本家所有,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公司仍为私有企业,排除D项。17.(2012延吉)“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上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答案】B【解析】漫画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严格束缚,毫无人身自由可言,为此,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

14、规定了最高工时的标准,所以选B项。18(2012常州)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应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B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答案】A【解析】由“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发展公用事业目的就是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应对失业率,故

15、选A项;B、C、D各项仅仅是反映了材料的某一方面,排除。19(2012延吉)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一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即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故选A项;一部分不在政府权限之内,即实施自由政策,B项“强制推行”、C项“反对实行”、D项“主张完全的”都不符合材料,均排除。20(2012宁波)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

16、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现象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弊端,罗斯福新政使得金融市场稳定下来,失业人口减少,民主制度得以保留,所以排除B、C、D三项选A项。21(2012武汉)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重大事件,有学者作出评论:“无论被看作建设者还是破坏者,它都必须被看作那个时代绝对的创新。”下列表述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修正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彻底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D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

17、干预【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判断这一重大事件是罗斯福新政,A项“全面修正”、C项“彻底放弃”,D项“减少”都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C、D三项选B项。22(2012苏北四市)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答案】D【解析】A项符合荷兰,B、C两项符合英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所以选D项。2

18、3(2012深圳)“我们生产的某些农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国际市场疲软使得外销也很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要再生产那么多东西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话应为下面何者所言()A列宁 B罗斯福C邓小平 D斯大林【答案】B【解析】由材料“某些农产品超过消费能力”可联系到罗斯福新政时国内背景农产品相对剩余;由“国际市场疲软”可联系到30年代经济大危机;所以符合材料的应是B项。24(2012云浮)赫鲁晓夫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反映了其改革内容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D“人道的、

19、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A项是苏俄成立初期所采取的措施,B项是30年代农业集体化的措施,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所以排除A、B、D三项选C项。25(2012衡水)有学者认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如果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那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坚实和宏伟的建筑都会倒塌,1991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经济体系尚不完善B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C过于倚重军事力量D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由材料“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承重结构被侵蚀

20、和破坏”可知苏联解体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选B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3分,27题10分,28题15分,29题12分,共50分)26(13分)(2012莱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上升到1939年的1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39年的87.4%。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从2.3万人增加到42万人,人均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

21、)根据材料一,30年代初苏联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材料三新华网北京2008年11月23日专电,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最终结果日前在京揭晓,杜润生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以88票赞成的高票获奖。(3)材料中

22、杜润生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获奖,请你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撰写获奖理由。(4分)(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何认识?(2分)【答案】(1)变化: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发展。(3分)说明:反映了斯大林体制(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分)(2)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2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公有制为基础,把土地承包给农户使用,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解放农村生产力,是中国经济改革代表性的经济理论,对农

23、村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4)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2分,言之有理即可)27(10分)美国经济政策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力标,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1933年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

24、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读书2003年第3期材料三请回答:(1)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为此美国政府推行了什么政策?(2分)(2)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在货币发行政策上采取的具体措施。(2分)(3)材料二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3分)(4)据材料三,指出美国近期在财政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材料中“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答案】(1)经

25、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分)(2)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增发货币(美元贬值)。(2分)(3)模式:新经济。特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较低。(3分)(4)量化宽松货币政策。(1分)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或美元的中心地位。(摘抄该政策对其他国家的负面影响也得1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28(15分)(2012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2节(c)紧急状态业已结束时,本章即告失效,根据本章规定所有各机构亦即不再存在。第4节(b)如总统发觉任何行业或产业或其分支实行有害的工资削减或价格削减或有其他违反本章政策的活动,不得参加交易。第7节(a)(1)雇员应有

26、组织起来和通过自行选出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它雇佣条件。第9节:任何受控股公司支配的管道公司如采取不公平办法或过多收取石油及石油产品的运费而趋向形成垄断时,总统受权制定程序使该管道公司与该控投公司脱离。在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中运输生产的或提存的石油及其产品,其数量超过任何州的法律所许可的生产或提存数量者,总统有权予以禁止。摘自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16日)材料二第6条土地及其蕴藏,水流,森林,工厂,矿井,矿山,铁路运输,水上及空中运输,银行,交通工具,国营大规模农村企业(国营农场、机器拖拉机站等等),城市与工业地点公用企业及主

27、要住房,概为国家财产,即全民财产。第11条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及指导,以期增进社会财富,一贯提高劳动民众之物质及文化水准,巩固苏联之独立并加强其国防能力。摘自苏联宪法(1936年12月5日,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材料三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德路德维希艾哈德(18971977)(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为实现工业复兴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举

28、措对美国工业恢复和发展的积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经济模式的内容,并指出这一模式是怎样形成的。(5分)(3)关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问题上,路德维希艾哈德持怎样的一种态度?联系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他持这种态度的原因。(5分)【答案】(1)措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如有学生答到“打破垄断局面”,同样给分);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3分)积极影响:将生产等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有利于减少盲目生产;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

29、条件。(2分)(2)内容: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包揽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以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3分)过程:实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开展肃反运动,实现政治上党政不分的高度集权体制;通过个人崇拜和思想文化上的一元化,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1936年宪法通过,标志着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答对其中2点,即得2分。如学生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进行细化,同样得满分:1925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农业逐步集体化方针;1928年起,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3)态度

30、:政府要干预经济,但只确定计划、目标、方向和原则;仍然要以企业私有制为基础,而不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指令性计划。(2分)原因:美国“新政”和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欧洲有强调自由竞争和个人主义的历史传统,始终对政府干预抱有警惕;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将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分)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美

31、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二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三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材料四“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

32、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求是2010年第24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4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4分)(3)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分)【答案】(1)目的:缓和

33、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3分)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1分,只要答到“福利国家”即给分)(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2分)原因: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2分)(3)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分)原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