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限时集训(八)求真经济发展模式的调试与转型(建议用时:30分钟)微专题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2020泉州质检)下图所示为1950年的年画劳动换来光荣。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B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C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C材料年画反映了人民以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荣,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故选C项;材料1950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未确立,排除A项;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排除B项;1952年国民经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排除D项。2(2020成都质检)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 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4.8%,1953年
2、继续增长。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情况,当年国家粮食收购计划有40亿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这一缺口更是高达87亿斤。这一现象的出现()A暴露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B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C揭示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D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B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出现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在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推动了经济管理体制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故选B项。3(2020临沂质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某些稀缺的资源(例如石油)作了更为详
3、尽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勘探矿产资源是为了()A建立完备的国家工业体系B配合“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D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B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可知,勘探矿产资源是为了配合“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故选B项;“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完备的国家工业体系,排除A项;勘探矿产资源是为了配合“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无关,排除C项;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勘探矿产资源与三大改造无关,排除D项。4从1950年到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解放区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
4、地,党和国家还从减税、推广技术、发放贷款等方面帮助农民。这些举措()A强化了农民的宗族血缘观念B增强了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C淡化了农村的阶级斗争意识D加大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B根据材料可知,土地改革使新解放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同时获得了党的帮助,从而使他们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材料与宗族血缘观念无关,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农村的阶级斗争主要是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此次土地改革主要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是私有制,不是公有化,排除D项。5(2020厦门质检)1953年5月,中苏两国签订关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国民经济的协
5、定。下表是苏联提供援助的项目工程数目统计,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项目类别军事冶金化学机械加工能源轻工业工程数目44个20个7个24个52个3个A消除来自西方的战争威胁B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C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苏联援助中国的项目多集中在重工业领域,而重工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因此,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故选B项。6(2020合肥质检)以下是1955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部门重工部(基建)商业部(基建)铁路部纺织工业部邮电部文化部节约资金(万元)9 0005 00059
6、 0009 0003 2005 600A照搬苏联建设模式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D大力推进“一五”计划D1955年是“一五”计划期间,各部门积累大量的资金说明国家集中精力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故选D项;“照搬”说法欠妥,排除A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在“大跃进”运动之后出现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各部门节约资金情况,与交通事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7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公私合营D人民公社化运动B由材料中提及“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
7、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目的中包含得到“其他工业原料”可知,对应的为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故选B项;土地改革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而导致了材料中“分散经营所发生的困难”,排除A项;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中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前农民已经不是分散经营了,排除D项。8(2020宜昌调研)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A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B确立了工人对企业
8、的管理权C加快了所有制变革的步伐D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C“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种做法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利益得到保证,有利于提高其主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性,故选C项。9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符合1956年的是()A BCD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除一小部分私人企业之外,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故选D项。微专题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10在中共八大的报告中,
9、陈云特别提到了浮动价格和按质论价问题,他认为,如果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动机,那么这种动机就会潜在地指导生产活动。这种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产品质量,翻新产品花样和生产土特产品等三个方面。陈云的主张()A脱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发展现状B强调了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C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是对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道路的创新探索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结合国情对中国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做了正确分析,是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材料中企业以利润为动机,刺激生产,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故选D项。11阅读下图新闻漫画,漫画家意在()A庆祝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B说明“大跃进”中浮夸风严重C指明计划经济
10、忽视了客观规律D表达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D通过漫画中所提及的时间“1957年和1958年”、历史事件“第二个五年计划”以及口号“十五年赶上英国”等信息可知,1958年的骑马人必会沿着1957年的快速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争取在15年内赶上英国,反映出漫画家对快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满满,故选D项。12(2020重庆调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19651975年,该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 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43.5%,近1 500家大型企业中,该地区占40%以上。这一举措是()A“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战略部署B改善国民经济布局的西部大
11、开发战略C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必由之路D应对国际局势和战争威胁的战略决策D材料中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中苏关系恶化时期,面对来自苏联的战争威胁,我国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基本建设,故选D项;“左”倾错误在经济上主要发生在195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经济的影响是严重破坏而不是布局的变化,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于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于1958年,且内容中不涉及建设布局问题,排除C项。13(2020桂林调研)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
12、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A表明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B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大跃进”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D1959年毛泽东写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的信中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说明对“大跃进”运动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已经有所认识,故选D项。141961年初,毛泽东对安徽试行“责任田”的情况表示支持。到8月中旬,安徽省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生产队占全省的70.8%。1961年底,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约占总数的20%。这说明()A安徽率先实
13、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国家依据经济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C安徽经济体制改革引起全国性改革D实行包产到户具有小资产阶级性质B根据材料“1961年底,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约占总数的20%”可见国家依据经济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没有全面实行,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A项;包产到户在安徽是试行,不涉及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包产到户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项。15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支出(亿元)第1年19 5052 4516.0第2年20 0004 5
14、3221.8第3年17 0004 56165.8第4年14 3505 04481.8A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削减城镇人口D推行经济体制改革C由表格可知,该时期连续四年农业发展落后,国家职工人数即城镇人口急剧上升,国家财政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时期,为此我国采取了调整城镇人口数量即削减城镇人口的举措,故选C项。16社队企业是中国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经济形式,由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队办起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此期间农民上缴一定的管理费用挂靠社队企业也可以开办工厂,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不挂靠社队的地下工厂,1976年某些地方的家庭工业的
15、产值已经是国营企业的2倍。这一现象()A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B说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并没有断层过C是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D说明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已被纠正B根据材料“在此期间农民也可以开办工厂,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地下工厂”可知,在三大改造之后的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的民营经济就一直存在,说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并没有断层过,故选B项。微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7下表是1978年和1984年某农村居民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对比表,由此可知()年份农民收入(单位:元)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例1978年133.572.5711984年355.331.821A农村居民收入超过城市收
16、入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C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成效显著D城市居民收入迅速下降C根据材料中两组数据可知,该时期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居民收入超过农村居民收入,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对比,主要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197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就开始试点,1984年10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排除B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不等于城市居民收入迅速下降,排除D项。18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指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在此,中共中
17、央()A剖析了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B阐明了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C认可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根据材料“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可知是中共中央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高度肯定,故选D项;正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才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但材料未涉及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故排除B项;材料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改革,而不是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故排除C项。19(2020洛阳联考)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逐步取消
18、生猪、水产品和蔬菜的派购,允许自由上市,按质论价。这些政策()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D确立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B农产品自由上市交易,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人民公社体制早在1983年就已结束,排除A项;农业现代化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农产品的自由交易,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可能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20(2020武汉质检)1983年6月,我国政府推出“以税代利”政策,要
19、求大中型企业将其部分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以税代利”()A有利于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B目的在于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C推动我国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根据材料“要求大中型企业将其部分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可知政府将国企由上缴全部利润到缴税后利润可自由支配,扩大经营者的管理权,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提高经营者的自主权而不是企业和职工,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3年我国仍旧是计划经济体制而国际通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21世纪初,排除D项。21从1981年开始,国家允许在完成计划的前
20、提下企业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这就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按国家规定价格统一调拨、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的价格根据市场决定的双轨制。价格双轨制()A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B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恶果C导致生产盲目扩大物价高涨D是一种临时过渡性经济措施D价格双轨制主张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种临时过渡性经济措施,故选D项;经济体制改革并非必然需要实行价格双轨制,排除A项;价格双轨制是对计划经济的改革,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临时措施,值得肯定,并非恶果,排除B项;价格双轨制会扰乱物价,但计划经济主导不会导致生产盲目扩大,排除C项。22下表为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
21、的部分词汇。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我国()年代及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1978年第1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A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C材料提到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2012年收录的部分新词汇,反映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人民生活水平,排除A项;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阶级
22、斗争,排除D项。23从2003年开始,中央政府大幅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和补贴;2006年中央政府宣布完全取消农业税。这些措施()A促使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改变B使农民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完成D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中央加大对农村基建等方面的投入和补贴及完全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选D项。24(2020渭南质检)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民进城和城市间人口流动。2014年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D导致城乡差距拉大C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利于推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故选C项;户籍制度改革是对国内公民而言,并不是为了对外开放引进人才,排除A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户籍制度改革,B项逻辑关系错误,排除;城乡差距过大并不是由于户籍制度导致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