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630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4.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 考 考 点考 查 重 点命 题 焦 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一、命题内容1哲学的物质概念;2物质运动的规律。二、命题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1.结合人类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探索事例,分析论证世界的物质性,进一步说明唯物主义的正确性。2结合“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交会对接等事例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3回眸“十一五”所取得的成就,认识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所遵循的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使然

2、。(对应学生用书P167)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3世

3、界物质性原理(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问题探究1: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提示: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

4、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的绝对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2)静止的相对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3)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

5、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问题探究2: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提示: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表现,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表面(即把思维运动的主体看作是意识的观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

6、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问题探究3:规律和规则有什么不同?提示: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规则是人们在符合规律的前提下制定的行为规范。(对应学生用书P168)要点一 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既

7、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物质是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2)联系: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1)区别: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2)联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哲学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为之提供证明,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的研究提供指导

8、。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区别开来要注意:(1)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2)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并非客观实在。例1 (2010海南单科)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9、)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 B C D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哲学上“物质”和“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故应选,即A项。答案 A点拨 本题选错的原因在于未弄清哲学物质概念和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解析 客观实在是从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而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故A、B、C三项说法均错误。答案 D点拨 本题易错选A

10、。其原因在于“客观实在”理解有误。要点二 全面理解物质、运动、规律、静止之间的关系1.物质和运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物质、运动与规律(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2)物质都

11、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简言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3运动和静止比较运动静止区别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事物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

12、某种特殊的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1)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密不可分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例2 (2011浙江文综)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13、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BCD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与材料意思不符合。反映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故选B。答案 B点拨 本题易错选A。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2011南宁测试)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0年9月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

14、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们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只要认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规律,就能为人类造福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ABCD解析 错,规律具有客观性,只可认识、利用,不可改变。夸大其词,认识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规律不一定就能造福于人类。符合题意,答案选D。答案 D点拨 易错选A。其原因是未认识到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要点三 关于对“规律的客观性”的正确理解1.规律客观性的含义: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两层意思:(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

15、欢它,它都客观存在。(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2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的必然联系,说明它具有强制性。想问题,办事情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

16、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1)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哲学上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不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规律和规律性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于外表的联系,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规律和规则规律规则区别含义不同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

17、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性质不同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2)有关规律的几个错误认识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例3 (2010江苏单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

18、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 材料中的引言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与此相一致的是A项,B项中的永恒发展是不正确的,因为倒退也同样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等于说都是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项错误;D项中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与材料中的“物质是运动的”不一致。答案 A点拨 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多,避免误选,就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北美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但气象专家警告说,入冬后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极寒”,中国等

19、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气候变化尽管复杂,但其规律性可以被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完全掌握了气候规律气候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ABCD解析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气候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故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其是否发挥作用与科技水平无关,故说法错误。切题,答案选A。答案 A点拨 易错选D。其原因是生活与哲学中的基础知识学得不好,未认识到说法错误。(对应学生用书P169)易错点:把符合规律的现象与规律本身混为一谈理论分析:(1)规律比现象深刻,现象比规律丰富。规律体现的是事物本质

20、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现象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而规律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2)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它深藏在事物的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规律和现象统一在同一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并借助于抽象思维,才能揭示客观存在的规律。典例 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于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联系规律不是人的感官可以感

21、知的,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ABCD错因分析 本题误选的原因是未认识到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正确解答 本题考查规律的含义及特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观点正确;错误,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故选D项。(2011广州模拟)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准确预报日、月食。这说明()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BCD解析 对自然现象能正确预报,说明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认识是

22、无限发展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选B。与题意不符合。答案 B(对应学生用书P170)(对应学生用书P170)再次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背景材料材料一:2010年,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这十年,是西部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西部的发展进入强劲发展的“动车时代”。这十年,是西部实施重点工程最密集的十年。102项重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青藏铁路穿越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禁区”,成为“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四通八达的新公路、星罗棋布的新机场,让西部各地从“神经末梢”变为“路网枢纽”。这十年,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最大的十年

2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截止2008年底,累计营造林地4.03亿亩,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从10.32%上升到17.05%。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恶化土地治理面积222万亩。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西部地区的环境在改变,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这十年,是西部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十年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3%。农村贫困人口从1998年底的5731万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2649万人。从新农合普及到“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从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启动到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西部的公共服务在扩大,社会管理在完善。这十年,是西部干部群众改革创新

24、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年。无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还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无论是循环经济试点,还是国家生态安全试验区试点,无论是阿尔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尝试,还是陕西神木的全民医改,曾经封闭落后的西部大地释放出昂扬进取的活力,西部人争当改革创新的先锋。材料二: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丰富经验,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署和思路,再次吹响了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的进军号角。角度分析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5、这启示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的治理、三江源生态保护都必须遵循规律。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扎扎实实的不懈努力,去开拓西部大开发的未来。练习提升(2010山东济宁)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的一厢情愿为“善待自然”的两全其美,他们把

26、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C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排除B、C两项。人类活动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造福人类,排除D项。“鄂尔多斯发展模式”尊重了客观规律,故选A项。答案 A(对应学生用书P170)1(2011杭州模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认识物质的()它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它是实实在在

27、存在的实物它是世界的本质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BCD解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可知说法正确;物质这一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是抽象的,但不是虚幻的,作为共性,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说法错误。应选C。答案 C2(2011广东佛山)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的是()镜中花,水中月阶级斗争引力场 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ABCD解析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镜中花,水中月、阶级斗争、引力场尽管反映的是不同的事物,但都客观存在;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不存在,故排除。答案 A3(2011广东模拟)中国改革开放3

28、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解析 材料中的“变”与“没变”,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选C。答案 C4(2011安徽宿州)2010年9月20日,湖南首次用飞机人工降雨,100分钟缓解湘南旱情。人工降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这说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B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大自然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条件为人类造福解析 本题以我国南方旱情为背景,以人工增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A说法错误,它颠倒了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B、C均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人工增雨是人类创造条件利用规律的表现,故选D。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