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重点)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3.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关系。(重点、难点)一、营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2主要类型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
2、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特别提醒风力作用与风化作用的区别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1)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结而成。(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3)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2物质循环过程地质作用:A.重熔再生、B.变质作用、C.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1)干旱区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2)“泥沙俱下”是指沉积作用。()(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体现了内力
3、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作用。()(4)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5)我国的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和长江三峡分别是由于()A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C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提示】(1)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但也有流水侵蚀作用。(2)“泥沙俱下”指的是搬运作用。(3)(4)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如沉积岩的形成就是外力作用。(5)D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山东沂源县有著名的“鲁山溶洞群”,被誉为“中国北方溶洞之乡”,有大小108处天然洞穴,其中九天洞被命名为“中国溶洞群精品景观博物馆”,景观可与传说中天宫相媲美。问题1(区域认知)
4、材料中景观属于哪一类地貌类型?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什么?提示: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溶蚀作用。问题2(综合思维)材料中地貌形成需具备哪些地理条件?提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可溶性岩石的地质条件。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2.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1沉积规律(1)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过程中,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如下图:(2)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它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
5、起。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1)写出地貌名称:甲 ,乙 ,丙 。(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 力作用形成的。(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 ,乙地貌多分布在 。(4)下列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
6、湿润地区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解析由图可知,甲为分布在山区的峡谷;乙为形成于河口地区的三角洲;丙为沙丘,其所在的地区多为散居、流动性的村落。三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答案(1)峡谷三角洲沙丘 (2)外(3)山区河口地区(4)C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据报道,在陕西汉中天坑群科考时发现剑齿象化石,剑齿象是亚洲特有的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600万年到1万年之间,该发现对研究我国气候变迁有重大意义。问题1(区域认知)剑齿象化石形成的岩层属于哪一类岩石?【提示】沉积岩。问题2(综合思维)该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提示】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
7、,逐渐崩解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在沉积过程中,一些剑齿象被掩埋在下面,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1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岩石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
8、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1)岩石类型判读(2)地质作用判读2读地质循环过程图,完成(1)(2)题。(1)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属于()ABC 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9、ABC D(1)D(2)A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表可知:代表重熔作用,代表岩浆活动,代表地壳运动,代表变质作用。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活动的痕迹或死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形成的。综合思维波浪岩一位美国摄影师在澳大利亚的西海岸重镇珀斯,无意中发现波浪岩,顺便拍了照片(下图),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还在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一排直立的长长的石墙,像翻卷的波浪,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气势磅礴!仿佛听到大海的呼啸,穿云裂石;看到大河的奔腾,浪涛拍壁;目睹大洋的翻卷,浪花四起。被誉之为“世界第八大景观”, 地质科学家研究发现,波浪岩在27亿年前是一块被埋在地下的巨大而
10、完整的花岗岩体,在长期的地质变化中,水分慢慢渗透到岩石中,并不断受到化学物质侵蚀。后来暴露到地面,又被风雨冲刷,形成一条条有规则的各色条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浪岩的形成过程。提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教师用书独具)题组1营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岱崮地貌”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12题。1该地区的岩石主要是()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 D玄武岩2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1B2.C第1题,从材料中可
11、知,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应是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和页岩是常见的沉积岩。第2题,“岱崮地貌”的形成是先沉积,以后地壳发生上升运动,形成断块状的山地,周边易被侵蚀的岩石被侵蚀掉后变得陡峭而形成“方山”。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34题。3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4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3D4.B第3题,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
12、,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第4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北岸)流速较为缓慢,泥沙淤积,故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题组2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56题。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e为变质岩 Ba为沉积岩Cd为岩浆岩 Dc为岩浆6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是外力作用 B是变质作用C是重熔再生作用 D是冷却凝固作用5A6.D读图可知,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a为岩浆,b
13、、c为岩浆岩。第6题,为冷却凝固作用,为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内力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59思考1峡谷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峡谷逐渐形成并呈“V”字形。从谷底向上,沿崖壁各个时代的岩层暴露无遗,这些岩层记载了北美大陆早期地质形成发展的过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是:2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说明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如地壳运动使地表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而外力作用则从相反的方面去改变地表形态,如河流的下切侵蚀,最终导致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由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教材P59复习题4上游:侵蚀作用;中游: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下游: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