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614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13年高三总复习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4-2.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 考 考 点考 查 重 点命 题 焦 点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一、命题内容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及其根本观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二、命题形式近几年多以名言、古句形式考查选择题1.根据中外哲学家的著名论断、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哲学派别的区别。2结合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制定等,说明正确对待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2、对应学生用书P157)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二者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是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依据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属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属唯心主义。(4)如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就是认为二者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如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就是否认二者的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即认识

3、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二者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3)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问题探究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吗?提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

4、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它最大的不足是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5、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问题探究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提示: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纳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考查意识和物质关系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

6、第一性的东西。3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4哲学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这两者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探究3:能否认为“唯心主义没有任何意义”?提示:(1)唯心主义从总体和根本来说是错误的,但有其合理成分,看到了人的意识能动作用,但片面夸大了这种作用。(2)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无疑是错误的,但它的很多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唯心主义一般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类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157)要点一 正确理

7、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

8、界。不可知论是一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决定的。(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

9、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和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的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10、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基本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4)怎么样?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例1 (2011江苏无锡)哲学

11、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B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D正确,答案选D。客观精神说法不正确,故B说法错误。A、C均与题干不符,排除A、C。答案 D点拨 易错选A。其原因是审题不清,将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误认为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二者的内涵不一样,不能等同。(2011福建神州)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

12、,诱发出他们的愁思。这说明()A存在离不开思维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C存在决定思维D思维再现存在解析 A错,存在可以离开思维。B错,思维和存在不能相互转化。“一片叶子、一滴露珠”是存在,“心绪”与“旷味愁思”是思维,“勾起”与“诱发”说明存在决定思维,C切题,答案选C。题干未说明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故D不切题。答案 C点拨 易错选D。其原因是对题干内容不能做到认真分析和理解。要点二 正确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形态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关系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比较三者的异同。古代朴素

13、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点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点局限性、科学性局限性:(1)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3)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科学性:往往和朴素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整体的观念局限性:(1)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当做世界和本原;(2)缺少辩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3)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科学性:以

14、近代实验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成果为基础,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弥补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缺陷科学性: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同点三者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区别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

15、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2)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3)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5)笛卡尔:“我思故我在”(6)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7)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1)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2)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3)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

16、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4)上帝创造世界联系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只要涉及世界本原问题,唯心主义确定无疑是错误的,而离开这个问题,唯心主义的很多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2)不能认为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唯物主义和唯心

17、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例2 (2011上海单科)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解析 在中国古代的“气理之争”中,“气”是物质的形态。因此,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答案 A点拨 本题错选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具体形态。(2010山东文综)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

18、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解析 本题以歌词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哲学派别划分的理解和掌握。英语儿歌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的原因归结为上帝创造,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宗教精神的体现;而科普作家将这一原因归结为自然界中本来就客观存在的物理运动,是唯物主义的表现,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入选;与题意不符。故选A。答案 A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哲学派别的划分的有关知识,来论证和探究哲学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教材中哲学派别的划分和表现

19、的掌握。混淆哲学派别,不能区分各种哲学派别的表现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要点三 正确理解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被称为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它们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两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与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凡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则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把握世界的问题,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

20、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2联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规定了在解决世界的状况怎样问题上的方向。第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思想观点,从来不存在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21、,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联系的、发展的。正确地、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图示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例3 (201

22、1上海单科)毛泽东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德国的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D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对立解析 毛泽东的观点说明世界充满矛盾;杜林的观点则否认矛盾的普遍存在。两人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正确选项是C项。答案 C点拨 本题易错选A,其原因是不能正确区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_的分歧。(

23、)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上“两个对子”的辨别。张衡认为,天地万物最早的起源是“无形之类”的元,这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而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这两种观点体现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故正确答案选A项。答案 A点拨 本题易错选C。应通过一定练习搞清楚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区别。(对应学生用书P160)易错点:混淆哲学基本派别理论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典例 (2011南京模拟)中国古

24、代思想家朱熹说过:“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下列选项中与此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C存在就是被感知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错因分析 易错选C。其原因是对教材知识不熟悉,未认识到“理”和“绝对观念”皆为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志词。正确解答“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为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也为客观唯心主义,B符合题意,答案选B。A、D为辩证法,C为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A、C、D。下列观点中与右图漫画公鸡的论调相一致的是()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解析 漫画中的公鸡的“论调”显

25、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观点也是主观唯心主义,因此二者对应,本题应选C项。A、B、D三项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答案 C(对应学生用书P160)(对应学生用书P160)全国新闻单位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背景材料据2011年8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自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新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切实践行“三贴近”原则。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民意民愿,回应百姓关切。留守儿童的“真空暑假”、宁夏盐池的风池治理、万名下岗工人的生活轨迹、山东聊城农村放映

26、员的快乐坚守、鄱阳湖边种粮大户的丰收愿望,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动人情呈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角度分析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新闻工作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切实践行“三贴近”原则,才能使新闻报道真实、可靠、可信,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否则就不能杜绝虚假新闻,甚至会助长弄虚做假的歪风。2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真切地感知群

27、众的忧乐冷暖,从而更好地肩负走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练习提升(2011四川模拟)深圳有一批打工者,白天在工厂劳动,晚上坚持写作,创作了许多“打工文学”作品。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打工,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历程,引起了打工者的广泛共鸣。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打工文学反映了打工群体的生活B打工文学创造了打工群体的生活C打工实践是打工文学创作的源泉D打工实践推动了打工文学的发展解析“打工文学”属于意识,“打工群体的生活”属于物质,意识不能创造物质,故B说法错误,B切题,答案选B。A、C、D说法正确,但不切题,故排除。答案 B(对应学生用书

28、P161)1(2011江苏扬州)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B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存在)与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由此可见,A、B两项都没有完整地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C项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该题应选D项。答案 D2(2011吉林长春)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

29、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解析 此题要求正确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即存在决定思维,A、C、D三个选项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不符合题意。只有B正确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所以,正确答案为B。答案 B3(2011北京模拟)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心外无物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A B C D解析“心外无物”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中的“理”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理”在程朱理学中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和体现这种伦理道德的封建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之类。“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排除。“形存则神存,

30、形谢则神灭”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正确。“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说明鬼并不存在,是人脑对外界的虚幻反映,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故应选D。答案 D4(2011天津模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统一于物质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也是从属于物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此,A项是正确的。事物是不是变化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之一。是否承认精神有反作用,不能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夸大人的精神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承认精神的反作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但不能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因为在唯物主义中有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也有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所以B、C、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