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靖远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学治理从“经验办学”走向“科学办学”是未来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依曼博士就明确指出:大学什么都研究,就是不研究自己。其实,大学所有活动都可以成为研究素材,大学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存在着从经验走向科学的过程。今天我国的大学管理者都有很高的学科和专业素养,但学科和专业素养绝不是高等教育理论素养,也不一定是科学的理论素养,更不能取代高等教育素养。大学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翻烧饼”现象,就是大学治理能力缺失的一
2、种表现。科学化办学是指基于教育规律,按照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内在逻辑办学。以目前普遍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为例,就是要基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构建学习过程,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教育技术“倒逼”教学改革等。而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开展大量的学情调查和社会调查。目前,国外很多高校都已经通过大量采集学生的数据改善教学与管理,如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图书馆,通过分析每年新生的借书数据,相应地准备图书资料及培训,精准满足一年级大学生的需求,这些都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依据。在我国的现阶段,一方面,要对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高等教育实践进行继承和提炼,认真厘清以往经验所存在的不足与局限,进而
3、注重对现当代以来的高等教育研究的思想、行为、实践加以概括、归纳、创新和升华,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备、运作规范的科学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大学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利用,现在我们数据收集很多,但是缺乏分析,更缺乏应用,而不用的数据就是“死”的无用数据,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我们要用高等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分析结果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再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大学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发挥高等教育研究的作用十分重要。不难发现,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国家大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发国家,如美国、日本和中国等,而且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起步期,美国在上世纪初,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在
4、上世纪80、90年代。这些国家因“弯道超车”的需要而重视高教研究,这与早发内生型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学治理已经过了依靠“舶来品”来管理的时代,已经过了依靠个体经验,经济甚至其他领域的经验来管理的时代。因为大学面对的社会条件和历史使命发生了变化,面对的学生群体发生了变化,面对的教育技术发生了变化,大学必须研究自己。近期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意义重大。实现大学的科学化治理,离不开高等教育研究。只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为科学化管理提供支撑。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经验办学的问题,即让大学的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摘自
5、邬大光“大学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光明日报2019.12.3)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当下我国的大学管理者并非都有很高的科学理论索养以及学科和专业索养。B.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改变原有教学方式,为此需要围绕学生开展大量调查。C. 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早发内生型国家的水平不及美、日、中等后发国家。D. 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式方法等做出调整后,大学治理即可从经验迈向科学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引用纳依曼博士所述内容,意在引出大学发展中出现“翻烧饼”现象。B. 尾段从两个角度论述了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来推动我国大学“科学办学的问题。
6、C. 文章论证中既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分析,又横向比较了国外的教育研究现状。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武展开论述.在逻辑上逐层递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的大学管理中,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经验主义和依靠“舶来品”等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B. 大学治理从“经验办学”走向“科学办学”,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研究的作用,需要大学去积极研究自身的活动。C. 我国现阶段大学管理的特征之一是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基于这个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较低。D. 科学化办学既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又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分析数据。
7、【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并非都有很高的科学理论索养以及学科和专业索养”错误。原文有“今天我国的大学管理者都有很高的学科和专业素养”。C项,“早发内生型国家的水平不及美、日、中等后发国家”不合文意。原文的表述是“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国家大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发国家”,并没有比较研究水平。D项,“大学治理即可从经验迈向科学化”绝对化。原文为“只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为科学化管理提供支撑”
8、。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意在引出大学发展中出现翻烧饼现象”分析错误。这篇文章题目是“大学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这也是这篇文章的论题,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大学治理从经验办学走向科学办学是未来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引述纳依曼博士的观点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论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
9、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C项,“基于这个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较低”强加因果,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较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单一由前述原因不能推出这样的结果。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10、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
11、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 77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
12、019年6月4日)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
13、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材料三:“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 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25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
14、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 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材料四: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
15、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
16、积极向好态势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年2月19日)4. 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水平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B. 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C.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D.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
17、态势。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B.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卫生健康部门大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C. 在中国进行 9 天实地考察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方面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中国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D. 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6.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
18、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答案】4. C 5. B 6.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针对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公共卫生服务”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C项,“家庭
19、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错误。原文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错误。结合“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
20、救助项目,截至 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分析,原文没有说“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材料一内容“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
21、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等分析,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结合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针对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
22、。结合“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分析,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
23、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
24、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发现芦芙荭第一次遇见那对老夫妇,是在去年冬天。那天。我去一个山区采访。陪我一起去采访的是当地县委宣传部的小苗。小苗是我们报社的通讯员。我们两个在一条山沟里走了好长时间,没见到一户人家。已是午后了,太阳的光都由此往回收了。我们都有些疲惫。小苗走在我身后,不知啥时候,她竟然弄了一根树棍拄在手上
25、。这时候,我们看见有一缕烟从前面的树林里冒出来,淡淡地。转过弯,果真就看见了一户人家。走近时,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坐在门前的场院里晒太阳。她的面前还有一个火盆,火盆里的一只铜水壶正咕嘟咕嘟地往外冒着热气。烟大概就是从那里冒出来的。老太太远远地看见我们,就伸长了脖子往我们这边看。眼神里满是好奇。等我们走近,老太太就站起来,说,来了?好像我们是她的熟人似的。我说,老人家,您好!老太太说,烤一会儿。说着,老太太就弯腰往火盆里添了些柴。火盆里顿时又蹿起一股浓浓的白烟。我们就走过去。刚走到场院口,旁边里突然就冲出一条黑狗,那条狗不叫,却吓了我一跳。小苗尖叫了一声,竟然扔了手里的棍子,一把抱住了我的膀子。老
26、太太就在那里嘿嘿地笑,说,它不咬人呢,是稀奇你们。果然那只狗摇着尾巴一蹦一跳地在我们身前身后地撒着欢。这真是个不错的农家小院。冬日的阳光铺满了院子。院子边有一块竹园,一群鸡正叽叽喳喳地在里面觅食。还有些鸟儿的叫声在竹叶间飘来飘去,很热闹。竹林旁边有一棵柿树,柿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一颗颗柿子却红红地挂在枝头。这时,我闻到了一股异香。回过头,就看见一块场地里,挂着两排刚刚熏好的腊肉,那些腊肉在午后的阳光里冒着猩红的光。一个老人正忙着把那些油汪汪的肉往一间屋子里运送。老人看见我们,也说了一句,来了。算是打过招呼。就提着肉进屋了。我向老人走过去,香味越来越浓,我还闻到了一股松木间杂着柏木的香味。当我顺着
27、那股香味走近门的那一刻,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间屋子的房梁上挂的全是腊肉,一块挨着一块整齐地排列着,足足有几百块。我激动地叫了一声。老人听见叫声回过头来,就在那瞬间,我按下手里的快门。之后的许多日子,我的脑子都被这个画面充盈着。那一排排腊肉中,一张古铜色的脸。没有欲望,没有贪婪,平静而安详。我和小苗帮老人把那些腊肉挂在了屋子里的房梁上,之后,就和老人一起靠在墙上晒太阳。太阳并不暖和。我说,老人家,你这腊肉卖不卖。老人说,不卖。我说,这么多的腊肉,怎么就不卖呢。老人说,为什么要卖呢?是呀,为什么要卖呢?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回来后,我把照片做了些技术处理,取名守望并参加了省摄影大赛。很快,守
28、望就以参赛作品的形式在省报发表。之后,守望以她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初赛、复赛中脱颖而出,冲进决赛,成了获奖呼声最高的作品。据小道消息,我的这幅作品很有可能冲击金奖。朋友们已在私底下开始向我祝贺了。5万的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感。更重要的,这是省两年一度的最高摄影奖呢。我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苗时,小苗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却不说话。我说,小苗,怎么不说话呢?又是一阵沉默。我说,小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小苗说,老师,那个老头出事了。什么?老头怎么了?小苗顿了顿,说,老师,你不该拍他。没等我回答,小苗又接着说,你拍的照片在省报发表后,不知怎,的,老头老太太的家就被贼盯上了。一夜之间,只是一
29、夜之间哪,他们一屋子的腊肉就被贼洗劫一空。那个老头一急就脑溢血了。你为什么不早些给我说?我有些急,对着电话喊了一句。小苗说,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再说,我们领导不让我告诉你。小苗,我在电话里说,等着我,我立马动身,我们一起再去那里看看吧。小苗说,老师,你别来,真的你千万别来。我还是去了。那天,我和小苗再次踏进那个农家小院时,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已是春天了,草已绿绿地在院子里铺了一层,院子的周边探头探脑地开出了一些花来。而那个老头坐在椅子上,歪着脑袋,嘴里流着哈喇子口眼歪斜地冲着我们傻笑。那个院子再也闻不到那股奇异的香味了。我想,即使有香味,那个老头怕也是再也闻不见了。那个老太太,见了我们,还是
30、那句话,来了。我说,来了。那时候,我看见一只鸟从天空飞过,鸟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选自山西文学2019年第8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叙写去山区采访途中在山沟里行走时的寂寞、疲惫,为下文看见一户人家、遇见那对老夫妇做了铺垫,从而产生一种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B. 看到一排排腊肉,“我”问老人卖不卖,并对老人说“不卖”感到不理解,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使小说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层意蕴。C. 腊肉这一事物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散发异香,吸引“我”拍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守望,也引来了窃贼,致使老头
31、患上了脑溢血。D. 宁静秀美的风光,恬淡自足的生活,平静安详的老人这幅世外桃源般美好图景却因我们的“发现”而不复存在,小说以“发现”为题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8. 小苗让“我”“千万别来”而“我还是去了”,分别包含了两人怎样的心理?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9. 画线的两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小苗:不想再去打扰甚至刺激老人,以便让他能够安安静静地养病,尽快恢复健康。“我”:去看望老人,是为了表达因自己拍摄照片而导致老人家腊肉被偷人也患病的愧疚之情。 9. 从冬到春描写院子里景色,暗示时间不断流逝,事情不断变化;景色依旧美丽而老人患病,异香不再,包含了一种物是人非
32、的感慨与痛惜;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且叙述中夹杂描写,使小说节奏舒缓,摇曳多姿。【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考查的角度较多:有鉴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领悟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不复存在”“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分析不够准确。“不复存在”过于片面,依据文中“已是春天了,草已绿绿地在院子里铺了一层,院子的周边探头探脑地开出了一些花来
33、”可知,“宁静秀美的风光”依旧存在,只不过老头得了脑溢血而使“恬淡自足的生活”受到影响;“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分析程度过重,小说以“发现”为题使文章主题更明确,暗示作者对平静恬淡生活的向往,揭示出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就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这一主题,并没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小苗让我千万别来而我还是去了,分别包含了两人怎样的心理”。基本的解题思路是:在文中找到“小苗让我千万别来”“我还是去了”句子所在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准确概括,最后分别解答即可。当我把获奖的消息打电话告诉小苗
34、时,小苗“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却不说话”,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我的追问之下,小苗告诉我“那个老头出事了”,并把出事的缘由给我说了说,我得知这一消息后,才知道自己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根本应过恬淡自给自足生活的老头带来了无情的灾难,自己内心无比的悔恨和内疚,很想马上去看望老人,去表达自己的这种歉意,但小苗却说“老师,你别来,真的你千万别来”,结合“一夜之间,只是一夜之间哪,他们一屋子的腊肉就被贼洗劫一空”可知,这里,一方面小苗知道这件事是因“我”而起,怕老人见到“我”之后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说明小苗对老人的同情,不想去打扰老头,希望老头安心养病,早日恢复健康。【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
35、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的作用题,一般要考虑从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本题题干说明了文中划线部分的作用,通过阅读,文中两处划线部分为环境描写,考生在分析时要先锁定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再进行具体分析。该两处描写,一处在文章开头,描写的是“冬日的阳光铺满了院子”的农家小院,景色迷人,热闹而恬淡;另一处在文章结尾部分,描写的是“已是春天”的同一家农家小院,而此时的院落虽然景色依旧迷人,但由于老人的患病而显得寂静而凄凉。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知道:首先,这两处的环境描写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两处的描写景色虽然景色迷人,但所渲染的氛围不一样,前者欢快,后者凄凉;其次,在人物形象上
36、,同一处院子了这种变化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这里暗含着“我”的悔恨和愧疚;再次,在情节上,前者描写的是冬景,后者描写的是春景,时间的推移,暗示着情节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另外,一前一后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然后,在艺术手法上,文章在叙事中运用描写,使文章节奏舒缓,内容丰富;最后,在表达主题上,通过前后对同一院落的“不同”描写,暗示出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就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这一主题。【点睛】环境描写主要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场所,渲染营造某种氛围。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3)为后边内容作铺垫,展开、推动故事情节。(4)象征和暗示。二、古
37、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
38、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
39、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选自旧唐书刘乃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B.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C.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D.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11. 下列对文
40、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B. 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C. 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D. 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B. 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
41、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C. 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D. 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2)刘乃卧病在家中,叛
42、贼朱泚派人用好话诱降他,刘乃说自己病重(拒绝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知人则哲”“官人则惠”句式对称,在“能”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D项。“知人官人”是辩别人与任用人的意思,“斯”为那么、就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斯”前面需要断开,排除C项。句意:虞书上说:“能辨别
43、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错误。结合“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分析,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是指德宗逃到奉天。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
44、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误。结合“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分析,“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误,而是“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去世”。故选D。【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45、省略。(1)“令”,让;“撰”,撰写;“册文”,册封文书;“称”,符合,相称;“草”,草拟,起草;“之”,代词,指册封文书;“就”,完成。(2)“私第”,自己家中,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以”,介词,用;“之”,代词,指刘乃;“笃”,严重。【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
46、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刘乃,字永夷,是洛州广平(河南伊阙)人。少年时代就聪敏好学,默读背诵六经,一日达数千字。等到长大成人,文章写得清丽高雅,被当时人所推重。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不久回家为父亲守丧,因恪尽孝道而闻名。服丧期满后,就被调入掌管选才授官的部门任职。刘乃认为吏部选取人才的方法并不完善,于是写信给主持
47、选才授官事务的中书舍人宋昱说:“虞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而近代掌管考试授官的部门,将重任只委托给一两个小小的家宰之官,从一幅判词中考察其主张,从一个拱手礼中观察其举止,古今选人快慢繁简不同,为什么相差如此之远!如果能够先用政事问答,其次考验文学,再观察他治理家庭的能力,又考察他面对节操的表现,那么就是广大深远之事,也可以窥知其门户了。”这一年,刘乃被补授为剡县尉,后改任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上奏推荐他任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上表举荐,因而接连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
48、运使刘晏上奏朝廷叫他巡行查访江西,他免除了百姓的许多赋税。改任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任浙西留后。帮助刘晏征税,特别有成就,刘晏对他很信任。大历十四年,崔祐甫任宰相,他一贯和刘乃关系友善。适逢朝廷要加赠郭子仪尚父头衔,由于册封礼仪废除已久,到这时才恢复施行。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词语义理文雅得当,崔祐甫赞叹不已。几天后,提拔刘乃为给事中,不久代理兵部侍郎事。等到杨炎、卢杞任宰相,一心想着嫉害正直之士,因而刘乃五年不曾升官。建中四年夏,只正式拜授兵部侍郎而已。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此
49、时刘乃卧病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甜言蜜语诱降他,刘乃称自己病重(拒绝了)。朱泚又派伪相蒋镇亲自出马前来招抚诱降,刘乃又以有病不能说话来推辞,并用火艾灼遍全身。蒋镇再次来劝降,知道不可能胁迫他,于是叹息道:“我蒋镇也曾在各部各司任职,苟且偷生而不能为保全节操而死,以至于此,怎可用自己所受的膻腥之辱,再来玷污贤哲之人呢?”然后戲欷着返回了。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去世,终年六十岁。德宗回到京城,听说刘乃的忠烈事迹,下令追赠他为礼部尚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榆河晓发谢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
50、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注:弃繻者: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中“开”,赋予“朝晖”以人的动态,全句由此而显得生机跃动,意兴盎然。B. 颔联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C. 颔联所写的云是朝云,风是晓风,和大多早行诗一样,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D. 颈联从景过渡到情。景是“征尘”“古戍”,情则是诗人以疑问形式抒发的感慨。15.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14. C 15. “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
51、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第五句以“征尘”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尾联想起了西汉的少年志士终军,深为自己的长年漂泊、年华老去而功业无成感到惭愧。【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错误,此联却别出心裁,用它们创造出豪雄气象。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
52、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这首五律,表达作者到居庸关边境的一种壮怀,其时建州女真、俺答、鞑靼等常犯边境,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边事的关切之情。首联“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颔联“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云出三边,隐示边外多事;风生万马,表达对军事行动的想象,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颈联“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正面写边尘不靖
53、,征戍不停,以“征尘”借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尾联“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前句运用典故,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终军那样为国建功。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据此分点概括即可。【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
54、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的“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两句描写了将军率领士兵冲锋陷阵的画面。(3)屈原离骚中表明世间俗人本来就工于取巧,方圆、规矩都可随意抛弃的句子是“_,_”。【答案】 (1). 风急天高猿啸哀 (2). 杜鹃啼血猿哀鸣 (3). 马作的卢飞快 (4). 弓如霹雳弦惊 (5). 固时俗之工巧兮 (6). 偭规矩而改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
55、“急”“啸”“鹃”“作”“的卢”“霹雳”“固”“兮”“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 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 地缫丝
56、。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丰盈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期盼B. 丰满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祈盼C. 丰盈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祈盼D. 丰满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期盼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变得水势浩大,否则
57、,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B. 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C. 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D. 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例: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A. 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B. 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C.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D. “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
58、收又近了一步。【答案】17. C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丰盈:指体态丰满,年谷丰熟,丰收。丰满:丰腴,形容人体态丰满;(土地)丰饶;丰富。语境主要讲南方雨水多,用“丰盈”。紧锣密鼓:意思是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辛勤劳动。养蚕人家要辛勤缫丝
59、,选用“起早贪黑”。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来之不易:意思是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结合“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分析,主要讲蚕丝来之不易。期盼:意思是指人们对未来一段时间要发生的事情的美好预期和愿望,也指期待、盼望。祈盼:恳切地盼望。结合“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分析,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恳切盼望,选用“祈盼”。故选C。【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
60、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应该把“增加”前面“的”去掉,排除C项、D项。搭配不当,“水势浩大”直接修饰“江河湖泊”,不需要动词“变得”,排除A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
61、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引号常见的作用: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等。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突出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突出强调。故选C。20. 下面是刘先生收到他在乡下生活的二叔托人带给他的礼物之后回给二叔的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你指出并改正。二叔您好,您托人带给我的礼物我已经笑纳了,当年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戴一一浮现在我眼前。对此我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台冰箱,希望您能喜欢。【答案】“笑纳”改为“收到 ” ;“爱戴”改为“爱护”
62、;“犬子”改为“儿子 ”;“鼎力相助”改为“尽力帮忙”;“惠赠”改为“敬赠”。【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1)“笑纳”,用于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馈赠,这里用错了,改为“收到”;(2)“爱戴”,只能用于下对上,晚辈对长辈。语境是二叔对我,这里用错对象,改为“爱护”。(3)“犬子”是称呼自己的儿子,语境称呼二叔的儿子,将“您的犬子”改为“儿子”。(4)“鼎力相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尽力帮忙”。(5)“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此处是我送给二叔东西,不合语境,应该换成“敬赠”。21. 春联以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63、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请根据横批,利用所给材料组成三幅春联,要求符合对联体式,且用完材料。横批:辞旧迎新 新年大吉 四季常安材料:山川 春来 桃李 冬去 人增寿 齐秀丽 几个喜 共芬芳一层楼 福满楼 新年更上 天增岁月 春满乾坤 旧岁又添(1)辞旧迎新 _ _(2)新年大吉 _ _(3)四季常安 _ _【答案】(1)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2)横批:新年大吉 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 下联:春来桃李共芬芳(3)横批:四季常安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运用对联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
64、横批,利用所给材料组成三幅春联,要求符合对联体式,且用完材料”,然后根据“横批”挑选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再按照对联的特点拟写对联。对联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辞旧迎新”重点在“旧”“新”,由此可以找到“新年更上”“旧岁又添”,“更上”自然连接“一层楼”,“一层”是数量词,“楼”是名词,“一层楼”是偏正结构,可以找到“几个喜”,“楼”是平声,“喜”是仄声,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可以确定“旧岁又添几个喜”是上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是下联。“四季长安”重点在“安”,由此可以找到“天增岁月”这一短语,“天增岁月”是主谓宾结构,“春满乾坤”与之结构一致,由
65、“天增岁月”可以想到“人增寿”,这还是主谓宾的结构,“福满楼”与之结构一致,“寿”是仄声,“楼”是平声,以此可以确定上下联。因为题干要求“用完材料”,可见剩下的词语都应用到“新年大吉”这一对联中,“东去”是主谓结构,与“春来”结构一致,“山川齐秀丽”是主谓结构,“桃李共芬芳”与之结构一致,“丽”是仄声,“芳”是平声,可以确定上下联。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因此这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所谓“强制”垃
66、圾分类,就是通过立法明确垃圾分类是居民的一项义务,居民如果不按照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分类,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强制垃圾分类”,人们反应不一,有人叫好,有人表示难以理解,也有人陷入沉思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治标莫如治本七月的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全民向垃圾宣战的声音,令人欢欣鼓舞。但我觉得,凡事治标莫如治本,要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多年来,我们受垃圾之害可谓深矣,从繁华的城市到偏远的乡村,从发达的沿海地区
67、到稍闭塞的内陆,到处可见肆意堆放的垃圾。据统计,上海市每天会产生2万多吨生活垃圾,如果要用装载4吨的卡车运输,至少需要5000辆。这些能让我们惊掉下巴的数字,其实仅是冰山一角。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应该为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负责。是的,垃圾本来就应该分类,而且必须分类,如此,才便于后期分门别类地处理,才可有效阻止一锅煮式的填埋或简单化的焚烧。但简单地强制垃圾分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垃圾分了类依旧是垃圾?并不会因为分了类就自行减少。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垃圾产生?可不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一些本不该有的垃圾呢?比如商品过度包装。不久前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位老先生激动地讲述了这样一
68、件事:他收到的一份礼品,最外层的一半空间被加垫的泡沫占据,第二层是一个精美的硬纸盒,纸盒里铺着金黄色的绸布,绸布包的是一个铁盒,铁盒里面才是塑料袋包装着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茶叶。除茶叶之外,这些外包装全都变成了垃圾。现如今,生活中还有多少商品没有被过度包装?由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窃以为,过度包装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这些年,一些地方形成了这样一种惯性思维:地方要发展,首先要扩建,而扩建的第一步便是拆除,甚至不论是不是危房,都一拆了之。这种大拆大建产生了很多建筑垃圾,它们会长久遗留在土地上,其危害是无穷的。窃以为,遏制城乡发展过程中的随意拆建行为,减少建筑垃圾造成的硬污染,
69、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限制危害环境的塑料的生产,控制有害环境的农药的生产,遏制疯狂的拆建,严惩无良企业“三废”的排放,才是真正从源头上整治的措施,它们远比垃圾分类来得重要和紧迫。如果忽视源头,只是从下游用劲,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困扰我们的垃圾问题,反而会使垃圾“生产者”变本加厉。而从源头治理,需要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需要我们有不厌其烦宣传环保理念和环保生活方式的决心和耐力,更需要我们有为子孙后代负责的良知和担当。【解析】【分析】【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本题材料以上海市作为焦点,围绕垃圾分类颁布了条例,罚款的举措让垃圾分类带上了火药味,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的
70、“强制时代”,更让我们看到垃圾分类法律化的势在必行。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共识,垃圾分类的意义也无须多言,法律法规颁布了,关键是如何去做,如何执行?本题聚焦垃圾分类“强制执行”这一话题,反映出国家、政府在垃圾分类执行过程中的步履维艰。垃圾分类是否需要强制执行?考生要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要明确观点,从初衷、做法、意义、弊端等多角度探讨垃圾分类执行问题,还可以从国家、政府、百姓等多侧面进行探讨,力求写出有见地、有深度的文章。写作主题要围绕“垃圾分类是否需要强制执行”,来表明态度,阐明观点。关键在于要阐述自己的理由,并注意论述的逻辑。立意:(1)政策落实切忌“一刀切”;(2)强制推
71、进垃圾分类势在必行;(3)社会习惯该如何养成;(4)监督落实是制度得以执行的法宝。素材:(1)舆论对垃圾分类新政的争议,反映出的是人们对公众习惯养成路径的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想要塑造出更新、更好的公众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外部注入一股足够强大的强制力,而政府的严格规定与配套奖惩措施,正是这种强制力的最佳来源。借助这股强制力,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坏习惯,逐渐适应新习惯,而一旦人们完成了这个适应过程,新的习惯便会形成,社会文明也就取得了进步。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与其通过强制力扭转公众的习惯,不如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普及与新习惯对应的观念,这种做法虽然见效更慢,却可以降低新规的执行成本,减少习惯
72、转变过程中的社会冲突。(2)坚持硬执行与软引导结合,做到同步推进。垃圾分类既要有“硬约束”,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用来强制约束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当中,又要有“软引导”,可以建立社区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应按照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采取更多人性化举措,强制执行的同时,加强软文化引导,坚持从思想上、制度上、行动上引导群众开展垃圾分类,做到垃圾不落地。(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开启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截止当前以每天30张
73、罚单的速度,上海市政府让我们见证了强制垃圾分类的决心,倒逼逗硬,绝不含糊。(4)日本人均每年只有410公斤垃圾,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比如,厨房垃圾,每周三和周五才能扔。结构示例:垃圾分类需从“强制”变成“习惯”,议论文文体。开篇引入话题,提出问题:垃圾分类是否需要强制执行?并从支持方和反对方阐明观点。然后分析垃圾分类“强制执行”的背景,进而明确观点
74、:推动垃圾分类需要从“强制”变成“习惯”。再以台湾为例进行论证。结尾再次明确观点:强制不是目的,罚款也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施,推动人们良好习惯的养成。结构层次:这是一篇立论深刻的议论文。作者在充分肯定了垃圾分类必要性的前提下,采用追本溯源法,分析垃圾产生的根源,然后得出“治标莫如治本”的结论。这样的立论,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深度。具体行文时采用例证法,举了过度包装及大肆拆建产生了大量垃圾等例子。所举例子来自我们的生活,使人有切肤之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
75、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