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语基语用实用类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对于这部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小说他不赞一词,理由是一味追求点击率,内容低俗,情感虚假。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发生后,国内赴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锐减,少数已经支付了旅行社费用、不得不踏上旅途的人们也是人心惟危。正是农历六月前后,炎炎火日当天,流金铄石之际,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只得赶早趁凉而行。在师兄的引荐下,我与张教授缘悭一面,教授为我专业发展上遇到的困惑指点迷津,让我受益匪浅。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2、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死灰复燃,要在经营方向、策略、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ABC D解析:选D。“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添加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人心惟危”,原指人心常被私欲所惑而不安分。后指人心地险恶,难以揣测。可用“胆战心惊”。“缘悭一面”,缺少一面之缘,谓无缘相见。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俄罗斯政府对恐怖袭击始终采取“零容忍”的强力政策,即便IS及其他恐怖组织对俄本土发动报复式恐怖袭击,也很难颠覆俄罗斯将IS主体力量隔绝在叙利亚的决心。B作为半岛的最大邻国,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我们强
3、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C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让乡村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是留住乡村教师的必然选择。D中国一直本着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解析:选B。A项,搭配不当,“颠覆”与“决心”不搭配,可改“颠覆”为“动摇”。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是留住”。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正确的”。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
4、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_那距离,_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_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我_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_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_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A虽然也如果就但就B虽然也如果就要是因为C但却只要便要是因为D但却只要便但因为解析:选D。前两句应为转折关系,最后一空前后是因果关系,中间“这方法很不好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是条件关系。二、语言运用(11分)4在下面一
5、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句式整齐,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涵养是一盆火,融化了结冰的心;涵养是一杯酒,温暖了陌生的人;涵养是一阵春风,_;涵养是一道阳光,照亮了前进的路。一颗纯净的涵养之心,是一泓清泉,它涵养着人类文明最纯净的思想;一颗美丽的涵养之心,是一朵蓓蕾,_;一颗缤纷的涵养之心,_,它牵引出的是彩霞满天。答: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从描述的内容和句式上组织答案。第空,在内容上,应从人生与春风相关的“吹”思考作答,第空要结合“蓓蕾”的特点思考;第空要结合后面的“彩霞满天”思考。答案:吹绿了人生的季节;它将吐露出一个生意盎然的春天;是一片云雾
6、。(意思对即可)5下图是河北省首届园林博览会的会徽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答: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看有哪些构图要素,然后再理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意义。会徽整体看是“河北”的“河”字,最上面是表示太阳的一点,然后是长城与河流。结合举办地和活动的特点解说即可。答案:该图形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有:变形的“河”、太阳、长城。寓意是:变形的“河”呈现举办地是河北省,宛若水流的具象,孕育万物生命;太阳普照河北大地,预示园博会的举办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长城的形象展现河北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有其它合理的解释也可酌情给分)
7、。三、传记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5分)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结果,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在诺贝尔奖之前
8、,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
9、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
10、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7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
11、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
12、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相关链接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
13、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屠呦呦参加诺奖颁奖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2015年12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
14、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好搜百科)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从诗经小雅的名句中取名,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B屠呦呦从小立志探索中药的秘密,所以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而这一专业
15、当时没有人选择。C在原有提取青蒿的方法不能保证理想的抗疟效果之时,屠呦呦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示。D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因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E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不属于这一类。解析:A项,“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曲解诗句意思,于文无据。B项,原文“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并非没有人选择。E项,由原文“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
16、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可知,屠呦呦和同事研发的青蒿素属于这一类。答案:选D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E不得分。7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答: 解析:本题分析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抓住题干要求“客观因素”。通过文本介绍,可知屠呦呦的成果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国家的支持,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中国中医药的丰富经验。答案:团队通力合作。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及全国523项目单位通力合作,共攻难关。中医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相关文献尤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
17、智慧。国家提供研究平台。为满足越战需要,国家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发起抗疟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8请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 解析:本题分析文段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本段文字介绍了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国际背景,“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从结构上看,这样的背景为下文塑造屠呦呦进行艰难的研究、百折不挠的形象作了铺垫。答案:(内容)突出疟疾疫情的严重性以及各国治疗的困境。(形象)烘托了研究理想抗疟新药的难度,突出屠呦呦的贡献之大和她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品质,丰富了内容和传主形象。(结构)交代研究背景,引出下文屠呦呦着手研究、攻克难关的内
18、容。9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呦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8分)答: 解析:屠呦呦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可见其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可见其研究的专注;“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可见其执着;“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几十年如一日潜心
19、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可见其百折不挠、默默研究。答案:心无旁骛。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坚持不懈。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淡泊名利。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潜心科研。谦虚低调。获得殊荣后,屠呦呦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采访中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说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结果,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