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科普文和报告基础点:一、科普文章的相关知识1科普文的定义科普文跟科学论文不同,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此文体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还有趣味性和通俗性等特点。2科普文的类别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3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跟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学小品要借
2、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1)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2)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3)把科学知识编织成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4科普文章的作用科普文章在社会传播中有三大作用:一是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二是解释、示范科学方法,三是引导、培养科学精神。5科普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科普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某
3、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好处: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用引用:引用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文名句、俗语谚语等作为依据进行说明。分类别: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依类进行说明。(好处:使说明内容明确,条理清楚)列图表: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好处: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作比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通过对共同点或差异点的分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好处:突出或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列数字:列举数字说明事物
4、特征。(好处:使说明准确无误,科学具体,令读者信服)打比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摹状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的特征。6科普文章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普文章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普文章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主要表现为: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3)语言的通俗性: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7科普文的结构科普文章强调科学性,首先就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思维的严密不仅
5、表现为内容上的科学准确,还表现在写作的条理和整个文章的布局安排上。结构的合理性正是作者思维严密的外在表现,从熟悉到陌生,从现象到研究,从本质到应用,作者层层深入地展现着科学的行文思路,既条理清晰地体现了行文科学严谨的特点,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规律。考查时,有时着眼于全篇,有时着眼于局部。8科普文的语言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围绕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考查,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凡是考查科普文章阅读,很少有不涉及科普文语言这个考点的。9科普文的标题科普文章在于普及科普知识,
6、有时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人们乐于接受所介绍的科普知识,科普文章的作者还经常在标题的拟定上下功夫。有一个新颖、引人入胜的题目,自然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所以科普文章的标题的新颖程度、感染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文章被人们接受的程度。因此,针对科普文章的标题进行设题,就成了高考中常见的考查内容。10科普文章的阅读要领(1)抓被说明的主要事物;(2)抓主要事物的特征;(3)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4)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11高考的考查重点(1)文章写了什么?(筛选信息,概括要点)(2)文章怎样写的?(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3)为什么这样写?(鉴赏评价文本某些特色)(4)针对文本你有什么看
7、法?(探究)12科普文章的解读策略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要做到迅速地阅读说明文,准确解答问题,我们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分清类别,读懂文本。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2)审清题意,把握要求。(3)准确表述,灵活回答。二、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1调查报告的定义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另外,调查报告的叙述方式,惯用第三人称
8、。2调查报告的文体特征(1)社会性。调查报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信心百倍地争取胜利。(2)针对性。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要泾渭分明,而不是模棱两可。(3)真实性。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和准确
9、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4)典型性。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调查报告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因此需要恰当地选择典型,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5)新闻性。调查报告要求尊重客观事实、记述真人真事、反映迅速及时。不仅要介绍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还要进行分析、评价,揭示事物的本质,概括基本经验,指明发展方向,内容比较系统、完整、充实。3调查报告的分类(1)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
10、报告。这种调查报告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2)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3)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4调查报告的写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
11、标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标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标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结合式标题。(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
12、、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a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b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
13、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c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在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
14、舞和号召。5调查报告的解读策略(1)快速准确地把握报告的内容。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2)注意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
15、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3)报告的鉴赏评价。对报告的鉴赏评价主要应从调查者的观点、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的特色(主要是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来进行。(4)如何对报告进行探究。对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重难点:围绕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考查,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品析科普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表现的效果、对读者的作用等方面分析。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
16、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考生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考法综述文学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文学,这是科普文的独特之处,所以科普文的考查一般从结构、语言、标题三方面来进行。报告一般考查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命题法1科普文的结构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蛋白质的“十九般兵器”朱钦士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要把一件事做好,必要的工具是不可少的。在现代火器出现之前,人们要狩猎或搏斗,自然可以拳打脚踢牙咬,也就是使用人体“自带”的工具。但是如果有武器相助,威力就大得多。古人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发展出各式各样的武器。在水浒传中,八十万禁
17、军教头王进教授九纹龙史进的,就有“十八般武艺”,也就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我们身体里面的蛋白质,负担的任务远比古代的武士进行搏斗时多。为了完成所有这些任务,蛋白质不但也有“十八般兵器”,而且比古代武士所用的还多一种,所以有“十九般兵器”。这些武器的名字中最后的两个字(氨酸)相同。为了看起来简洁,并且和上面的“十八般兵器”对应,我们在这里把最后两个字略去,只写出它们前面的字,那就是丙、缬、亮、异亮、苯丙、脯、色、丝、酪、半胱、蛋、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天冬、谷、赖、精、组。在这里先说说蛋白质的重要性和任务。任务清楚了,蛋白
18、质为什么要这么多种“武器”就清楚了。蛋白质不仅是构成皮肤(如胶原蛋白)、毛发和指甲的材料,更与所有的生命活动有关。肌肉收缩需要几种蛋白纤维,物质转运需要各种蛋白转运器,识别敌友需要抗原识别蛋白,标记外来的异物需要抗体,凝血需要纤维蛋白,调节血糖需要胰岛素,感知外界信号需要各种蛋白受体,把DNA(脱氧核糖核酸)缠绕成染色体需要组蛋白,控制基因的表达需要各种转录因子等等。除了以上功能以外,蛋白质最复杂、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催化各种化学反应。生命活动是通过几千种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包括利用外来物质建造自己的身体,氧化食物中的分子以获取能量,生产前面提到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分子,如转运蛋白、抗体、激素、
19、凝血因子等等。化工厂里面要实现各种化学反应,常常使用高温高压的条件。但是在人体中,一切化学反应却必须在体温和常压下进行。这就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比如在火力发电厂中,煤和石油是在高温下燃烧的。但是在常温下,放在空气中的煤和石油却很稳定。把葡萄糖放在空气中,哪怕在大热天,它也不能被氧气氧化。这是因为,分子要进行化学反应,必须首先要得到足够的能量,把其中的化学键打开。燃烧时上千度的高温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但是在室温下,分子却得不到所需的能量,化学反应也就难以进行。而在我们的身体中,葡萄糖却可以容易地被“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因为,在体内,化学反应有蛋白质的帮助。蛋白
20、质能把化学反应分成几步,每一步需要的能量都比较少,这就使得原来在体温下不能完成的化学反应也能顺利完成。反应完成以后,蛋白质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本身并不消耗。这个过程就叫作“催化”。这些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就叫作“酶”。我们身体里面的几千种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具体执行者。这“十九般兵器”并不是由谁“设计”的,而是在生物的进化过程在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分子结构中,最后“选”定了它们。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些“兵器”正在你的细胞里繁忙地工作,精确地完成我们的身体赋予它们的任务。我们虽然不能用眼睛“看见”它们,也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但
21、正是由于它们神通广大,才使得生命成为可能。想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生命的美妙和神奇而感动。(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文章第段引用论语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 _答案文章第段引用论语中的话,为后文说明蛋白质作为人的生存与活动的“工具”的重要性作铺垫;引用水浒传中的“十八般兵器”,以此类比十九种蛋白质的神奇功效(或为下文突显蛋白质的神奇功效作铺垫);两处引用,使文章既典雅(富有文化底蕴)又生动(引人入胜)。解析分析引用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如,引用论语中的话,结构上,因为处在第段,一般有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内容上,论语是中国传统经典,可使文章更典雅、生动
22、。水浒传的引用也可从这两方面入手考虑。解题法11常见设问方式(1)文中段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请分析这篇科普文的基本结构。2科普文结构类试题的解题角度(1)从结构入手由于科普文自身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所以科普文的行文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要么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要么是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细读文本,找出这些规律,是理清科普文结构的钥匙。而段落的作用则要从对下文、对全文两种结构角度来考虑。典例1 中第一段的引用,由于处于篇首,引起下文的作用则显而易见。(2)从内容入手科普文的内容前后之间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所以段落作用,就要考虑此段与前后文及全文的内容上的关系。命题法2科普文的语言
23、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候过去。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杂草
24、,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土壤中的种子在冬季感受到低温,打破休眠状态,预备好在春天来临、土壤回暖时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结不休眠的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更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明春。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
25、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因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少,但是存活的几率通常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
26、被埋得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光敏素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收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
27、透过Pr对Pfr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有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觉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
28、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发芽。(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年,有删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答:_ _答案用分娩的不可逆转和攸关生死来比拟种子选择发芽时机的重要性。语言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使用专业术语和数据来说明日光被遮蔽前后红光/远红光的比率变化。语言平实准确,令人信服。(意思答对即可)解析回答句子的语言特色时,应抓住该句子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第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种子选择发芽时机的重要性;第句用语专业,且列举了相关数据,其中的“大部分”“
29、远小于”等使文章语言准确严谨。解题法21常见设问方式(1)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2)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本文是怎样体现科普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的?(5)科普文章的语言也可以生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科普文章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2赏析科普文章语言的三个注意事项(1)熟悉特色,充分储备。科普文章语言特色主要有:准确严谨。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增加可信
30、度;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所举的事例必须真实可靠。生动形象。善于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通俗易懂。多使用口语,运用引用、举例、描写等方法,化深奥为浅显,做到通俗易懂,让读者容易明白。(2)抓住关键,迅速突破。对于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时的思考角度:a揣摩词语。阅读时要推敲那些表数字、范围及程度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感受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即使是一些模糊词语也不能放过,如“大约”“估计”“可能”等。模糊词语的使用恰恰说明作者用语的严谨。b通过说明方法分析、品味语言。如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使语言表述准确。典例2 的第2个例句,就考查了语言的准确性。分析时要抓住“比率”“远小于”等词语。对于语
31、言的生动性,解答时的思考角度: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典例2 的第1个例句,要抓住“发芽就像分娩”这个比喻句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对于语言的通俗性,解答时的思考角度:多用口语、多引用,举例丰富,描写具体,让读者容易明白。(3)具体分析,规范作答。分析语言特色一般要先指出语言特点,然后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具体阐释。要注意结合文章或者具体的语句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切忌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命题法3科普文的标题典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绝妙的错误美刘易斯托马斯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
32、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
33、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
34、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
35、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
36、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答:_ _答案文中主要写了DNA的一次次变异,推动了地球物种的不断变化,而这些变异,是由DNA分子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可谓“错误”。而这种错误又因外因的不同充满各种偶然性,即使人类智慧也难以设计,堪称“绝妙”。故作者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能力层级D。设问的虽然是标题,但由于这标题不但是全文内容的总括,也体现了作者对DNA的
37、评价(“绝妙的”)。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分析综合能力,因为要准确回答本题,主要是依靠梳理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来完成,但我们仍将它作为D级来分析。首先,标题为什么用“错误”一词?从文章第七自然段可知,“错误”指的是DNA分子的“不稳定性”。正是DNA分子的这种不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推动了地球物种的不断进化。文章在最后一段中指出,由于在生物学上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因此只好用“错误”一词。再者,是“绝妙”,这是文章的中心词。文章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就是围绕着“绝妙”来行文的。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作者一再指出,DNA的这种“错误”在产生变异的过程
38、中,又因外因的不同充满了各种偶然性,而且人类的智慧也难以设计出这种“错误”,因此,这种“错误”称得上是“绝妙”的“错误”。基于以上的原因,作者便以“绝妙的错误”来概括本文的内容(中心思想),并表达了作者对DNA分子这种天生的奇迹的赞美(评价)。解题法31常见设问方式(1)本文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3)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请结合全文分析。(4)如果将标题“”换作“”,好不好?为什么?(5)请结合文章探究“”这一标题的意蕴。2解答科普文章标题类题目的四个“关注点”(1)关注标题的关键词。标题的关键词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
39、内容或思想。分析时一定要将其与文章内容联系起来。(2)关注标题本身所用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还要关注引用小故事,化用歌词、古诗等的使用情况。典例3 的标题“绝妙的错误”,将两个矛盾对立的词语“绝妙”“错误”运用到了一起,构成了极强的冲击力,达到了引人注目的效果。(3)关注读者的接受性。好的标题能引人注目,激发读者的兴趣,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4)关注作者的创作意图。科普文章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题目以一个标题为设题点,考查考生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以及作者在文本中流露的态度、评价。切入点具体而小,但考查内容却丰富而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命题法4调查报告观点
40、与材料的统一典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广州调查:食品质量问题仍然最受关注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到来。广州方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ARK受广州日报委托,对509位广州市民进行随机抽样电话访问的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过去半年来,食品、调味品、日用品的虚假促销行为明显下降,服装、IT产品、家用电器的问题明显上升。半数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尽管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已有明显下降,食品行业的质量问题仍然最受关注。消费者对消协的了解有所提高,而相对去年的调查结果,向消协投诉过的消费者比例几乎翻倍。针对去年的热点问题虚假促销行为,方舟本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
41、现:从消费者的反馈看,过去半年内,各项不规范的促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可见国家针对店铺促销推出的多项规定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不规范促销得到一定遏制尤其是在前期315的调查中了解到的“天天清仓甩卖”、“标高价再打折”等消费者最不满的虚假促销行为,在本期调查中,近半数消费者认为有所减少。相比而言,“打折商品概不退换,使消费者买到不能使用的商品”、“商家拥有活动的最终解释权,令消费者利益受损”则仍有六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没有改善,甚至有两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是有所增加的。当被问及在购买哪些商品会遇到较多的虚假促销时,食品调味品、日用品和服装的提及比例都比较高,三者合计达72%。但是相对去年的调查结
42、果,食品调味品、日用品的虚假促销情况分别从34%降到22%、从29%降到18%,均有明显下降,而服装(从去年调研结果的22%上升到32%)、IT产品、家用电器(从7%上升到12%)虚假促销情况则有明显的上升,尤其是IT产品,从去年的2%飙升到14%。本期新增药品、保健品的虚假促销调查,结果发现11%的消费者认为,此类商品也存在相当的虚假促销行为。半数消费者受困质量问题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产品的质量问题是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其次是价格,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虚假、夸大的价格也是侵害其权益的重要问题,这与近半年来物价的大幅上涨有一定关系。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几大行业中,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食品
43、行业的质量问题最值得关注,但是相比上期来说,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去年的80.7%降到今年的56.5%),这说明经过这一段时间各方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质量更具信心。与之产生明显对比的则是医药行业的质量问题,消费者的关注度从28.1%大幅上升到43.5%。此外,对化妆品、保健品、手机、服饰质量等方面的关注度也有相当的提升。食品的质量问题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那么消费者通过哪些方面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呢?调查显示,生产企业的品牌(22.8%)、购买场所的信誉(17.1%)、外包装(17.1%)、食品本身的色泽(16.3%)等,是消费者判断的最主要依据。选择安全食品最重品牌随着食品行业发展
44、的正规化,销售场所管理的严格化,愈来愈多的消费者对食品的品牌认知度提高,对购买场所如超市、百货公司等正规渠道商品更信赖。其实多数无法从产品本身的特性去判断产品安全性的消费者,经常是综合考虑品牌、购买场所、包装、价格、说明书等方面来作出判断的。分别仅有12.2%和8.9%的消费者从国家授予的QS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进行了相关认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向消协投诉过的几乎翻倍12315是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电话。调查发现,有53%的消费者非常熟悉该投诉电话,相比前期上升了8.3%。16.8%的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受损的时候向消协投诉过,相比去
45、年的调查结果几乎翻倍。这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以及对消费者协会的认知度明显上升。(记者程维)该调查报告是怎样实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的?答:_ _答案运用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统一的问题。要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篇调查报告的观点,在文章的第一部分的倒数第二句提出了本文的观点。文章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个观点,每一方面都运用了典型材料和精确的数字。解题法41常见设问方式(1)报告中是怎样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的,请结合文意分析。(2)报告尽可能地科学、客观、公正,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3)请分析报告的科学有效性。2解题方
46、法(1)先在文中找出或总结出报告的观点。如典例4 中“各项不规范的促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就是文章要说明的观点。(2)筛选文章中的材料,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观点的。材料包括: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是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典例4 中就多处运用了今年和去年调查数据对比的手法来突出观点。(3)寻找文章中的精确的数字,有的观点是直接通过数字来说明的。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
47、说服力。易错题一:传记类文要概括,把握传主不要错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沿着历史的足迹,再次走近卢沟桥。宛平古城墙上的弹孔历经岁月的洗礼已斑驳不堪,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硝烟;桥上的两排石狮子静静伫立,仿佛在回忆那段抗日英烈前赴后继、浴血疆场的铁血故事。在宛平城东面不远处的西道口,有一座墓地,抗日名将赵登禹便长眠于此,和不远处卢沟桥南路的热闹不同,这里显得很安静。“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只有简单的11个字,却概括了他英勇壮烈的一生。赵登禹自幼因家中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14年,年仅16岁的他投身冯玉祥部。“九一八
48、”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魔掌。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广大爱国官兵。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于是他们自制了一批大刀发给战士们。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还给大家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的安全至关重要。经第29军军部研究决定,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喜峰口易守难攻、险要天成。赵登禹率部与铃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喜峰口几度易手。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腿伤未愈的赵登禹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分路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临出发
49、前他的一番战前动员慷慨激昂:“抗日救国,是我军人天职。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此次夜袭砍杀日军千余人,炸毁大炮18门,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日本鬼子夜半身首异处,孰能不胆破?“之后俘虏日本兵时,总会发现脖子上多了一层铁围脖,据说是用来防备第29军将士的大刀片,那大刀砍下去时直冒火星子。”赵登禹将军的女儿赵学芬回忆,这场大捷让父亲率领的大刀队一战成名,后来作曲家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加速向华北派兵。7月27日夜,日军从北平、天津等地向第29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
50、第29军各部顽强抵抗,战争大规模升级。7月28日上午,军长宋哲元任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地区部队总指挥,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长开会,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第29军将士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第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不久,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凶残狡诈的日军窥出了他们的意图,抢先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机枪封锁道路。赵登禹乘坐的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时被炸毁,他身受重伤,警卫劝其撤退到安全的地方,但他坚决不肯,继续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
51、。突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对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北平城中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了。”赵登禹说罢壮烈殉国,终年39岁。为表彰赵登禹抗日杀敌、为国捐躯的功勋,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原第29军将领何基沣专程赶到北平,将赵登禹和部分第29军阵亡将士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的西道口。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赵登禹家属签发了第80号烈属证书。(节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南苑的战斗终于迎来最后时刻,如同铁石一般的坚阵终于在下午1点钟左右被我们
52、完全攻占。此时,风已停,天空中停留着几点残云,士兵头上出现阳光,地面上到处都是战死的尸体,这就是一场白日下的噩梦。(日军大陆战史)赵登禹一生极孝,在西北军中还享有“老莱子”美名,他的交友准则是:“凡不孝者,不交。”每睹父亲所留的“孝思维则”遗墨,赵学芬都感慨万端:“爷爷早故,父亲便把所有的好都给了奶奶。军务再忙,父亲也不忘日日嘘寒问暖。奶奶生病时,他更亲自煎汤喂药。”(新浪网抗日名将赵登禹女儿谈心中的父亲)(1)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 _错解错因分析考生注意到了环境描写烘托渲染方面的作用,以及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的作用。却忽略了传记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传主形象,传记中的
53、环境描写也是为塑造传主服务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此答案不够全面。另外此答案中有用词不当的问题,悲凉有悲哀凄凉之意,传主是爱国将领,此处描绘的是抗日杀敌的地点卢沟桥,显然用悲壮更合适。正解再现历史遗迹,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表达了对传主的缅怀之情;点出写作对象及其身份,引出下文对赵登禹英勇壮烈的一生的回忆。心得体会(2)赵登禹率领的大刀队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在抗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答:_ _错解错因分析题目中的两问,考生答的不可谓不全面,要点不可谓不详备。但却不能得高分,原因是考生照抄原文,一字不落。这是语文高考中的大忌。题目中有明确要求“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就要求
54、我们在原文基础上总结概括。正解成立的背景:“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国家陷入危亡之中,而第29军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起到的作用:使喜峰口战役取得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赵登禹率领的大刀队一战成名,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来作曲家麦新据此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唱遍了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心得体会(3)赵登禹深受国人爱戴,被国人缅怀,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答:_ _错解错因分析这篇传记的重点是记叙赵登禹的军旅生涯,所以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是他的主要品质来源,另题目中有要求“深受国人爱戴,被国人缅怀,其原因有哪些?”可见刻苦和武艺超群并不是其中原因。第二点第四点答案可以合并。作
55、为探究题,依照简答题形式来答,不符合答题规范。正解尽职尽责,视死如归。任旅长时亲自给大家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前慷慨激昂地动员战士。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带领将士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喜峰口大捷,他率领的大刀队也一战成名;在南苑战役中,他身负重伤后仍带领部队反击日军,不幸被炸弹击中,壮烈殉国。恪守孝道。生前对母亲极为孝顺,交友准则是“凡不孝者,不交”。心得体会易错题二:新闻审清题意是根本例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1)(3)题。课改与升学率并不冲突本报记者韩俊杰实习生刘盾中国青年报(2012年05月22日03版)“当前我们的教育似乎忘记了宗旨,被功利的怪圈所笼
56、罩,家长、老师和学生都为分所困。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很难领略学习中乐此不疲的兴趣、豁然顿悟的快意和悠然心得的体验。”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说。近日,由中国教师报与郑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郑州市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暨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教育局长参加会议,并就“区域课改推进策略”“课改与升学率的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是基于当前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的改革;是基于当前高能低效且忽视绿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基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替代学生发展的课堂改革;我们忽略了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忽视了学习的兴趣,忽视了学生成长的
57、权利。”毛杰说,当教育蜕化为急功近利的手段,课改是必然选择。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局长赵浩军对此深感认同。他说,我国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却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题就出在教育上。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这充分说明我们当前的课堂是有问题的”。河北省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长曹建中对课改遇到的阻力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最主要的阻力是观念问题: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大部分中小学的行政部门领导和校长、教师都是传统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担心课改会造成家长误解,影响学校声誉,进而危及招生,不愿课改。而诸多用人单位依然唯学历论,也对应试教育的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很多教师一旦熟悉教案,
58、就习惯凭经验授课,也不愿再花力气去研究、实施课改。赵浩军对课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做了补充。他说:“很多主管领导和家长更担心课改会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导致升学率下滑。但事实上,课改与升学率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赵浩军以自己所在的邯郸市为例,2003年该市高考成绩是河北省倒数第一。“后来我们通过课改,高考成绩连续7年攀升,其中有一年我们的高考一本升学率提高了30%,超过全省平均数的一半数额还要多。”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对此深表赞许。他说,不能把高考的要求和应试教育模式画等号,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被逼着死记硬背,深陷题海,为了分数的竞争,不能抬头看社会,没有独立思考。
59、这会让孩子们性格狭隘、缺乏团队精神。“大多数学生厌学、弃学,反而不会取得很好的分数。但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减负,将老师完全抛开,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像教练一样用兴趣去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地方出现的因课改而导致升学率下滑的现象,赵浩军解释说,这不应该归咎于课改,而是方法需要调整,更不能因噎废食。“一些地方是只追求形式,内在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还有一些地方是将课改与升学率对抗起来,从而导致课改不可持久。”曹建中补充说,课改还需要根据方案调整学校和课堂的评价体系。“原先我们市对学校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是考试成绩,而现在以学校教学的创新力度为重;原先课堂的考核侧重课件制作、教态、板书等,以教师为
60、主导,而现在侧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其表现,以学生为主。”(1)这则新闻在选材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答:_ _错解错因分析考生对新闻选材方面的知识很熟悉,却没有找到重点,理解有偏差。另外题目考查选材的最大特色,即为优点而不是缺点,考生所答缺点也属无中生有。正解最大的特色是将相关人物的观点原原本本地报道、记述下来,不加任何调整和评论。心得体会(2)课改对升学率的影响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_ _错解错因分析学生错把简答题当做了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类型的探究题。材料中专家们的观点无一例外地认为课改对升学率是有利的,考生答题时非要唱反调是不可取的。正解是正面的。课改也许短期
61、内会影响升学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升学率也会随之提高。心得体会(3)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答:_ _错解错因分析考生对文本有所了解毋庸置疑,但是此答案多为文中专家的观点,少有自己的见地。题目要求探究这则报道的社会价值,此答案有失偏颇,对此内容少有涉及。正解目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束缚,家长、老师、学生将分数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却忽略了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这篇报道提出了课改和升学率的关系,指出了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2、,呼吁各地加快课改进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心得体会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会走路的树枝”:竹节虫赵力竹节虫的天敌有鸟、蜥蜴和猴子等。对这些视力敏感的动物来说,捕食竹节虫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吧。其实不然,至少我发现鸟类捕食竹节虫非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观察青城山区一种常见的竹节虫发现,这种竹节虫身体细长,有三对纤细的足笔直地伸展在身体两侧,全身分节明显,生来就像树枝,再加上大多情况下它们都一动不动地趴在树上,就像隐了身一样,因此很难被鸟儿发现。更重要的是,即使在进食时,它们也只吃一点点树叶,进食时间严格控制在两分钟左右。
63、正是靠着这种严格控制自身运动的生活方式,竹节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天敌的侵害。还有一些种类的竹节虫,一旦伪装失灵被天敌发现,不仅能使用多刺的节肢顽强自卫,还会分泌及喷射化学物质抵御来犯之敌。我饲养的一种竹节虫在受刺激时就会从前胸背板前端的腺体散发出一股闻起来类似人参的气味,用来吓退敌人。目前科学家们尚不清楚竹节虫喷出的有毒气雾确切的化学成分,但有化学家形容说,吸入这种气雾的难受感觉类同于吸入胡椒粉或辣椒粉。由于不少西方人喜欢将竹节虫作为宠物养在家里,专家特别告诫,儿童及哮喘病患者不要接触能喷射毒气的竹节虫。有些竹节虫十分擅长装死,只要它们栖息的树枝稍有震动,或者感觉到危险迫近,它们便会自动从树上坠
64、落下去,同时收胸拢足,一动不动,保持这种姿势几分钟,几乎不露任何破绽。一旦感觉危险解除,它们便会溜之大吉。其实,即使它们被认出来,活命的概率也很大,因为很多动物不喜欢吃尸体。如果一切手段无效,许多种类的竹节虫还会采取断足求生的办法。当一只竹节虫被攻击性极强的肉食动物抓住一条腿时,它往往会干脆利落地丢掉这条腿逃生。假如负伤逃脱的竹节虫尚未成年,断足一般都会再长出来。通过饲养竹节虫,我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蚂蚁能够充当竹节虫扩散卵子的“义工”。竹节虫的卵的外壳由一层类脂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组成,内部有一层薄薄的生物膜,包裹着未发育成型的小虫。雌性竹节虫的产卵量往往很大,有些种类的雌性竹节虫一生的产
65、卵量可超过2000枚,是“广种薄收”生存策略的典型代表。大多数种类的竹节虫的卵长35毫米,“个头”相对于其他昆虫来说很大。竹节虫卵的外形千奇百怪,有的像植物的种子,有的像西瓜,有的像米粒,有的甚至两侧长有像翅膀一样的东西。这后一种竹节虫卵看上去很像哈利波特中魁地奇比赛里使用的工具,大约是竹节虫想让自己的卵在落地的过程中随风飘扬到各处。事实上,大多数竹节虫的雌虫会在卵落地之前用尾部把它们弹射出去,目的是避免同类之间为生存而相互竞争食物。有些种类的竹节虫则喜欢把卵用分泌的胶液固定在树枝上,或者把卵散落到土块或岩壁的缝隙中,仔细地藏起来。还有些种类的竹节虫的卵表面有瘤状的突出,能受到某些种类蚂蚁的青
66、睐而被搬回蚁巢去。这种做法看似自寻死路,其实虽然蚂蚁整天忙着囤积粮食,真正享用的还不到其中的1/10,而气味平淡、颜色灰暗的竹节虫卵尤其不能刺激蚂蚁的食欲。所以,竹节虫卵在蚁巢里比在地面上更安全。所以,我们说蚂蚁充当了帮助竹节虫扩散卵子的“义工”。(有删改)(1)文中介绍了竹节虫防范天敌,逃生保命的哪几种方法?请简要概括。答:_ _错解错因分析考生找对了答题区间,一至三段。答题点也找对了,但第一条太笼统,应该分为更细致的两个答题点。还有答题点分为五点更合适。正解善于伪装,很难被鸟儿发现;严格控制进食时间,尽量保持身体不动;用多刺的节肢自卫,分泌及喷射化学物质,吓退敌人;擅长装死,摆脱危险;采取
67、断足求生的办法逃生。心得体会(2)竹节虫是怎样让自己的卵保存下来的?答:_ _错解错因分析此题为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考查。考生确定了答题区间,却没有细致地筛选,答了很多,其实只是对一个答题点的细致分析罢了。正解产卵量很大,体现“广种薄收”这一生存策略;大多数竹节虫在卵落地之前用尾部把它们弹射出去,避免同类之间为生存而互相竞争食物;有些种类的竹节虫把卵用分泌的胶液固体在树枝上,或者散落到土块或岩壁的缝隙中;有些种类的竹节虫的卵表面有瘤状的突出,让蚂蚁充当扩散卵子的“义工”。心得体会(3)竹节虫生存的方式,给了你怎样的启迪?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答:_ _错解错因分析此题为探究题,回答自己看法的时候,考生脱离了文本,即脱离了“竹节虫生存的方式”,然后大谈人类的生存法则。正解每一种生物,都会遵循生存的法则。竹节虫,虽然是自然界中的弱者,但这一物种却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并能以安全的方式繁衍后代。无论是隐身、喷气体,还是装死、断足,都让我们看到了弱者在强者面前的生存技能。其实,生活中,弱者也可以像竹节虫一样,巧妙地运用自身的特点,小心谨慎,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安全的生活空间。如果缺少防范意识,不懂得运用方法,就会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