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基础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筛选是指阅读过程中,在辨别信息主次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目的对信息进行搜寻,选取重要词句,舍弃无关信息的过程。整合是对筛选出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综合、转换的过程。对于论述类文章来说,“信息”主要指文中介绍的最新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观点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2)能够从文中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此考点的题型有两种:一是客观题,要求能对照材料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这种题型都是“四选一”;二是主观题,要求能筛选出与题
2、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要表述。重难点:明确筛选标准,然后快速准确地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考法综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既要统观全局,又要有的放矢。也就是既要掌握布局谋篇的顺序和文章的中心意思,又要找到具体选项的来源和含义。命题法1对照材料,辨别文中信息正误(即客观题)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
3、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
4、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
5、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
6、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
7、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答案C解析C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4段可知,“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与“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不存在因果关系。解题法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要旨通读全文,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如文章基本观点、作者感情倾向等)。速读典例1,即可明了:第一段讲20世纪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第二段讲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第三段讲艺术文本对接受者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的召唤性;第四段讲文本与接受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五段讲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进而可以
8、总结出全文的基本观点:理解和接受对艺术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理解题意,筛选信息逐字逐句阅读题干和选项,找出设题的区域、角度及考查的信息,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有关语段,标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尤其要注意准确解读隐含信息。典例1 属于文艺理论类文章,此类文章理解难度较大,此题偏重比较鉴别,需要我们认真对比,细心推敲。(3)整合信息,比较验证把选项与文中相关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并留心选项之间的矛盾,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注意:每个题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命题法2筛选语句,归纳整合(即主观题)典例2阅
9、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比较戏剧、小说、新诗、散文的成就,要推散文的成就最高,其次是小说,这也是因为其与散文最近。诗是迟放的花朵。戏剧呢,抗战以来,因为它是比较有利的宣传工具,吸引了许多有才能的作家努力地写作;到今天似又为电影所转移。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还比不上散文的成就。在散文上成就甚早并且提倡小品文使它成为一时风气的,最重要的一个便是朱自清先生。近代散文早已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兵相接,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专为传道者与说理者做工具,而是每个人表情达意的语言符号。我们叫这种散文为小品文,这样说好像是另有
10、一种大品文或雅文,专供大人先生之用,这误会还小;若是认为小品文其品不庄,只供文人游戏笔墨,以是不敢当散文之正统,只能自居于散文之旁支小道,这误会可就大了。直截了当地说,现代散文就是这个样子。随便你怎么叫,叫它身边随笔也好,叫它小品文也好,它虽不完全接受散文的传统,却自然而然地成为散文的正宗。它可以写身边琐事,也可以讨论国家大事;它可以说理,也可以抒情;它可以诙谐,也可以庄重。它只是把一切问题哪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自然,更亲切,“就近取譬”罢了。“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不失为正经;“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也不失为正史。韩愈的毛颖传,虽句句规模史记,其内容仍是游戏;柳宗元的李赤
11、传,虽章法取诸正史,虚诞比之寓言。可知小品不小品,并不在乎文字的雅俗。现代散文,可以让孔子“莞尔而笑”,这并不失为圣人之徒,只不过是假道学罢了。朱先生自始就注重北平的方言,尤其近几年来,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很可观。在他的文章中,许多的语句都活生生地呈现在纸上,使你感到文章的生动、自然与亲切。同时他用来很有分寸,你不觉得像听北平话那样油嘴子似的。这里发生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完全用一种方言比如北平话,写文章?用方言,文字才生动,才有个性,也才能在民间生根。可是方言有时就不够用,特别在学术用语方面。并且,若是全用北平话,也觉得流利得有点俗。朱先生在这方面的主张,是以北平话做底子而又不全用北平话。那也就
12、包含一个结论,便是:我们文章的语言,必须是出发于一种方言。这是语言的真生命;然后再吸收他种方言术语,加以扩大,使其成为自创的语言。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不断努力的。最后,我觉得是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对人对事对文章,他都处理得很公允,妥当,恰到好处。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中出来,幽默是从忠厚中出来,腴厚是从平淡中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选自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有删改)和古代散文相比,现代散文具备怎样的特点?请简要作答。答:_答案
13、在内容方面,不再虚假做作,而是表达真情实感,题材广泛;在形式方面,可自由选用多种表达方式。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文中论述现代散文特点的段落(第二、三段);进一步寻找各段落中对应题目的相关语句,然后对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压缩;最后分点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解题法2筛选并整合信息的简答题解法筛选出来的信息常常是分散的,凌乱的,必须经过分析组合,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才能整合成最佳答案。具体做法:(1)把分散在全文各处的主要信息筛选出来之后,直接分条罗列即可。典例2 即属于此类,文章第二、三段为答题区间。第二段可找出的现代散文的特点为“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而是每个人表情达意的语言符号”。第三段可找出“它可以写身边琐事,也可以讨论国家大事;它可以说理,也可以抒情;它可以诙谐,也可以庄重”,“它只是把一切问题说得更自然,更亲切”。两段内容一为就内容而言,一为就形式而言,总结陈述即可。(2)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出来的原文语句进行简单转化,如改变陈述角度或叙述方式等。(3)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合并、抽象、概括,转化组合形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