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基础巩固1北宋时期的一首诗中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这主要是在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免役法解析“耕桑富”“河淤开亿顷”都是农田水利法带来的结果。答案B2苏辙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迓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A.青苗法B.市易法C.免役法D.均输法解析根据“诸役人常苦迓送”“官吏皆请雇钱”等信息,可判断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免役法。答案C3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
2、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相关的措施应是()A.青苗法B.免役法C.市易法D.均输法解析根据王安石的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的原则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这就减轻了运输的负担,节省了大量开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4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免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解析均输法防止了大商人和官僚勾结囤积居奇,控制市场;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们控制和操纵市场,这两项措施使大商人遭受了沉重打击。答案A北宋
3、武士5观察右图,铠甲在作战过程中对保护将士的人身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铠甲的质量,王安石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必须由下列哪一部门监督制造()A.户部B.度支部C.军器监D.盐铁部答案C6北宋王朝推行的下列军事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的是()A.将兵法B.保甲法C.更戍法D.设军器监解析保甲法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方法能减少政府的军费开支。答案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今立役条,所宽优者,皆村乡朴蠢不能自达之穷氓。所裁取者,乃仕宦兼并能致人言之豪右。若经制一定,则衙司县吏无以施诛求巧舞之奸。宋史卷一七七(1)上述材料所述的 “役条”是指王安石推行的什么变法措施?(2
4、)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实行该法的初衷。参考答案(1)免役法。(2)通过对豪强征收募役费用,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
5、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材料二中,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问题:政府要不要“理财”。实质: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动: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能力提升1王安石曾向宋神宗进言说:“汉之张角,三十六方同日而起,所在郡国莫能发其谋。唐之黄巢,横行天下,而所至将吏无敢与之抗者。汉、唐之所以亡,祸自此始。”
6、他是要说明()A.农民起义具有很大的威力B.汉唐的灭亡是由于发生了农民起义C.避免农民起义是不现实的D.统治者不改革就会重蹈前朝的覆辙解析王安石进言的主要目的是用前朝灭亡的事例来警醒统治者,以此来推进改革。答案D2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 553缗的地税。这主要是因为()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B.方田均税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C.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解析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根据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地主原先隐瞒的许多土地被清查出来。答案B3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
7、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A.尊崇儒家思想B.选拔实用人才C.笼络广大士人D.打击地主官僚答案B4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以墨弋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廷),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范仲淹论十事疏材料二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苏轼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
8、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王安石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王安石不当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试,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司马光注:以上材料摘自(元)马端临文献通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这是王安石对取士之法的一种革新。烦琐的传统经济已难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也不能作为变法的理论武器。(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