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509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2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52张PPT)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八 近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课标专用)1.(2013课标,28,4分,0.162)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考点一 近现代科学技术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答案A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2、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表现,不符合“独立宣言”的特征。知识拓展日心说。中世纪教会宣传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被恩格斯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当然,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日心说的提出的确是革命性的成果。2.(2015课标,41,12分,0.3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

3、=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85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

4、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解析 此题属于开放型试题。注意准确提取材料信息,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说明。注意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3.(2014课标,40,25分,0.29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

5、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

6、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

7、,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解析(1)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天工开物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从材料一信息“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入手,联系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特征回答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回忆教材知识,结合牛顿“钻研科学”,在前人科技成果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等知识回答牛顿科技成果的特

8、点。从二人所处时代特征入手,结合二人的活动概况分析“出现的背景”。(2)可以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和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入手,联系当时中西经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回答。规律总结 特点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目的、过程、程度、影响等。4.(2013课标,40,25分,0.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

9、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

10、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

11、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6分)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

12、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11分)解析 第(1)问归纳原因,注意材料一中的“1919年”“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等信息,由此可联系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结束以及材料中证实爱因斯坦理论的史实。第(2)问应注意回答评析问题的方法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1.(2017天津文综,10,4分)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A 本题考查科技革命的影响。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分别介绍了

13、蒸汽驱动机械制造设备、电子驱动大规模生产、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四个阶段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故A项正确。B项中的“最”字不符合第一个时期,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的作用并不突出。C项本身表述错误。D项不能涵盖上述四个时期。解题技巧 如何排除错误选项在排除错误选项时,要特别关注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字眼,如本题B项中的“最”字,D项中的“贯穿”二字,这样的表述往往不符合史实。2.(2017江苏单科,15,3分)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

14、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A 据材料中的“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可判断,这位17世纪的科学家是牛顿,他的经典力学体系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应选A项。B项是指相对论和量子论;C项是哥白尼的成就;D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贡献。疑难突破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准确判断“17世纪一位科学家”是指牛顿,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14天津文综,5,4分)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

15、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答案D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于19世纪中期,当时的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以获取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找寻合理借口。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但不能将自然科学理论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因此D项

16、符合题意。1.(2015重庆文综,10,4分)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B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参加牛顿的葬礼,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而伏尔泰又通过著作使苹果坠地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跨国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科学思想的传播,故选B项。A、C、D三项不能在材

17、料中反映出来,排除。2.(2015四川文综,11,4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答案C 从题干材料看,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其移居美国的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说明朗之万意识到了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

18、。3.(2015福建文综,22,4分)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 D.相对论答案B 17世纪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认识的一大飞跃,故B正确。进化论、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要求,故A、C、D可排除。4.(2014山东文综,22,4分)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

19、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答案C 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推翻了教会宣扬的神创论,这两种学说在不同的领域为人类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故C项符合题意。5.(2013江苏单科,17,3分)“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

20、.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C 题干第一句即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可以判定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C项正确。6.(2013四川文综,9,4分)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的影响,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错在“开始”;B项错误,讲授进化论与宗教信仰自由无关;D项

21、错误,如果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该法就不可能长久存在。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人说,也就冲击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故选C项。7.(2013北京文综,40,8分)(节选)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1)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8分)时间历史资料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18581864年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69年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1869年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答案(1)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22、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解析 第(1)问首先根据“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主题设计论点,一般要从两个角度设计,即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文明进步推动

23、了海洋开发,然后从表格材料中选取能证明上述论点的事例加以论证。注意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2016课标,34,4分)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考点二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答案D 4幅作品所对应的美术流派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这反映出近代以来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A项不符合史实;现代主义画派是反传统、反理性的,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只有D项符合题意。解题技巧近现代文学艺术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是对资本

24、主义发展的艺术反映和再现,文学艺术总是和时代密切相关,形影相随。高考的考查多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如上述试题,从文学艺术发展本身的角度,考查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二是从艺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1.(2017江苏单科,20,3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 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B 本题考查近现代世界艺术的特征。从画面看,这幢“跳舞的房子”明显具有反传统的特点,而反传统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典型特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作

25、品,故B项正确。A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C项属于印象画派作品,D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解题技巧 本题属于图片材料式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是“跳舞的房子”,据此可推断该艺术风格属于现代主义。2.(2016江苏单科,18,3分)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

26、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 这幅画作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天上的云彩和落日”强调色彩的作用,“充满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该画家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主义的追寻,这符合浪漫主义流派的特征,故应选B。3.(2015江苏单科,17,3分)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A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材料所述的美术流派“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故A正确。B、C、D

27、三大流派的艺术特征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4.(2013江苏单科,18,3分)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C.向日葵 D.格尔尼卡答案D 据不主张写实、不用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格尔尼卡即通过这种手法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之情,故选D。A是浪漫主义绘画,B是现实主义绘画,C是印象画派的作品。1.(2015福建文综,23,4分)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

28、,托尔斯泰是()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C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风格是真实再现社会生活,材料中“千百万农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正是这种风格的体现,故C项正确。2.(2015广东文综,21,4分)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答案A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意为把文学作为革命武器,“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意为消灭阶级压迫,“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表

29、现了充满激情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这些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表达的文学理念不符。3.(2015山东文综,23,4分)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答案C 现实主义文学是因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而兴起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应的是现实主义绘画兴起。B项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

30、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D项对应关系明显错误。4.(2014福建文综,20,4分)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拜伦 B.巴尔扎克C.薄伽丘 D.莎士比亚答案B“忠实地描述”矛盾,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巴尔扎克,故B项符合题意。拜伦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项错误;薄伽丘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当时现实主义文学尚未在欧洲兴起,C、D两项错误。5.(2014四川

31、文综,11,4分)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答案B 漫画中的工人一只手拿着扳手,一只脚踩在机器上,寓意是工人已经和机器融为一体,工人的生活因机器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此分析B项符合该漫画的寓意。6.(2014江苏单科,18,3分)“它站起来反对 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母亲 D

32、.老人与海答案A 读题干可知描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根据所学可知A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B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C是社会主义文学作品,D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选A。7.(2013浙江文综,23,4分)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答案A 题中“彼此更加关注”的主体是拉美国家,而拉美国

33、家不包括美国,故选A。8.(2013福建文综,23,4分)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答案B B项“田园风光般的抒情”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特色,其他选项均为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的特色。1.(2017四川南充适考二,35)爱因斯坦曾说:“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

34、慧的产物促进人类幸福而不至于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应关注自身的发展 B.科学是一把双刃剑C.科学家应关注社会问题 D.科学源于社会实践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24分)答案C 由材料可知,爱因斯坦论述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强调对待科学要趋利避害,为人类幸福服务,故选C项。2.(2017广西南宁适测一,35)有人评价19世纪某画家的画作:“在意的不是局部细节的真实和完善,而是变动不定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氛围。”下列美术作品的风格与评价相吻合的是()答案B

35、“在意的不是局部细节的真实和完善,而是变动不定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氛围”,表明该画家重视光色变化,由所学可知其属于印象画派,属于此风格的代表作品是B项。3.(2017贵州遵义联考二,35)“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的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它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井井有条:所有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材料所述的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答案C 由“摧毁古典审美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的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反传统

36、的特点,“这幅画”属于现代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4.(2016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二模,35)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写道:“他们并不相信18世纪自负的机械唯物主义(以牛顿以及布莱克和歌德这两位令人生畏的家伙为代表),因而,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文中“他们”的作品()A.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创作手法怪诞C.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风貌D.集中表现自我答案A 由材料中“不相信18世纪自负的机械唯物主义”“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可知“他们”属于浪漫主义流派,该流派对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A项正确;创作手法怪诞是

37、现代主义的特点,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真实地描写社会现实风貌是现实主义的特征,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集中表现自我是现代主义的特征,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5.(2016广西玉林、贵港、梧州联考,35)屠格涅夫在评论法国文学时指出:“没有一个作家像俄国的果戈理和英国的萨克雷那样,敢于公开地向他们坦率地说出全部真实情况只有少数作品的作者试图在其中向自己的同胞指出他们的劣根性。”材料中“少数作品”包括()A.西风颂 B.人间喜剧C.战争与和平 D.毕加索自画像答案B“敢于公开地向他们坦率地说出全部真实情况”体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法国文学”中与此相符的是人间喜剧,故B项正确。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

38、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品,毕加索自画像是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A、C、D三项错误。6.(2015四川广安二模,12)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演讲提纲例证瓦特英国工业革命法拉第第二次工业革命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比尔盖茨信息技术革命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答案B 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演讲提纲中列举的是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重要发明、发现

39、成果推动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故B项正确;演讲提纲反映科学家推动科技进程,故C项错误;比尔盖茨是美国人,故D项错误。1.(2017四川资阳诊断一,35)“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35分)答案C 由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

40、20世纪物理学在微观世界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与此相符的是量子论的诞生,量子论的诞生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解题方法解答本题,要围绕“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分析思考。2.(2017湖南怀化期末,24)下图所示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这四个作品反映出()A.文学流派演变历程 B.反传统思维深化C.批判现实精神兴起 D.传统文学被淘汰答案A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代表作,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苹果车是现实主义代表作,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代表作,这四个作品体现的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发展演变的历程,故A项正确。3.(2

41、017安徽淮北一模,24)约翰凯奇认为一切组织好的音乐都是邪恶的,他用铁钉、玩具、玻璃等杂物,放在钢琴中奏出各种怪声,称这才是“真正的音乐”;1952年,他在钢琴前静坐4分33秒,演奏一曲名为4分33秒的无声乐曲。下列作品与其音乐风格相同的是()答案C 材料“奏出各种怪声”“无声乐曲”等,体现的创作风格属于现代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与此相符的是等待戈多,故C项正确。解题方法解答本题要对材料所述艺术特征进行准确判断,再从选项中选取同类别的作品。4.(2016四川德阳诊断四,33)继1876年爱迪生建立工业实验室后,美国数十家大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实验室,每年提供上百万美元供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

42、事研究。这种做法 ()A.提高了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B.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C.推动了美国垄断组织的产生D.有利于美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答案B“大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实验室,每年提供上百万美元供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事研究”,体现出生产和技术的紧密结合,大企业投资于科技研究,有利于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C项,主要原因是将企业建立实验室的目的与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混为一谈。5.(2016广西重点中学联考,33)2010年,华裔科学家周钦文的团队用超精准原子钟做了一项实验,实验发现:高度升高后的铝原子钟快于未升高桌面上另一台铝原子钟,

43、两者差异为每79年九百亿分之一秒。这一结果表明()A.相对论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完善B.相对论的科学性得到实验验证C.科学实验对相对论提出了挑战D.相对论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答案B 材料中的实验是对相对论的验证,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实验验证了相对论的正确性,不是完善,也不是挑战,A、C两项错误;相对论被验证是正确的不能说明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D项错误。解题方法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两台铝原子钟的空间位置不同。6.(2016四川内江四模,32)自由引导人民日出印象和老人与海的共同之处是都()A.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B.具有时代特征C.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D.是绘画技法上的重大革命答案B 自由引导人

44、民体现了浪漫主义,日出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下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追求,老人与海反映了工业文明下人类的孤独与苦闷,都是时代的产物,故B项正确。7.(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盟精英对抗赛,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1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言之有理)二、非选择题(共11分)答案 论题一: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利于人与人之

45、间更好地交流。阐述:互联网作为崭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量庞大,信息传播与交流快捷,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在网络世界里,可以方便地找到在现实世界中不易觅得的好友,可以与众多千万里之外的知音天天畅谈,增加了更多人之间从陌生到变为朋友的可能性。即使亲人、友人之间相隔遥远,也能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感情的交流与升华。论题二:互联网的发展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阐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工具。现代很多人沉迷于网络空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家看手机,玩电脑,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在外与朋友聚会时各自拿着手机低头看,也缺少与朋友的交流,从而使亲情、友情淡化。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出现网络欺骗等问题,这样就造成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安全、美好的传统,增加了孤独、抑郁、危险等不好的情感因素,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解析 此题为开放型试题,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并结合题目提供的两幅图片,提炼出论题,结合所学论述,注意要言之有理。解题方法解答本题要注意仔细观察上下两幅图片的不同,从不同上概括出多个论点,再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确定论点并加以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