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4 ,大小:479.50KB ,
资源ID:92472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247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共34张PPT)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共34张PPT) .ppt

1、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考历史(课标专用)1.(2014江苏单科,8,3分)1953年6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五年高考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由题干中的时间及李大娘当选为代表等信息可知,新中国的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了落实,故A

2、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项错误;政协制度为政党制度,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的问题,故D项不符合题意。2.(2013北京文综,20,4分)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B.C.D.答案A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故正确。此时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正确。当时尚未

3、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错误。此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应是1954年之前的政府,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故错误。3.(2017天津文综,13,20分)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

4、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6分)材料二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分)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

5、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答案(1)参考西方法律编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

6、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法的发展历程。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归纳;第二小问,从经济、政治、

7、思想等角度分析;第三小问,注意设问要求是“直接原因”,结合当时的国内形势可知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经济体制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分析阶段特征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概括;第三小问,主要从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方法指导 归纳材料要点的“全”和“变”归纳材料要点的两大要求是“全”和“变”。“全”指信息全、要点全,不遗漏材料中的任何有效信息。“变”指灵活变通、归纳概括,力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材料主旨。4.(2014北京文综,37,14分)(节选)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

8、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答案(3)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9、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解析 第(3)问解答时应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三个历史事件,从各个历史事件的个性特点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角度分析。1.(2015四川文综,14,1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

10、,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参照,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的整理和陈述。(12分)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2)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

11、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6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分)解析 第(2)问参照的表述,按照时间顺序,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变化为主线,紧扣两个时间:1949年9月、1954年12月,分别予以整理和陈述。2.(2013广东文综,39,8分)(节选)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

12、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分)解析 第(3)问首先依据材料确定对洋务运动的不同态度,再从两个时期国

13、内中心任务的变化和文化方针的变化来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2015北京文综,19,4分)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考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C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难度较低。发生于1958年,发生于“文革”时期(19661976年),发生在1954年,发生在1997年,故正确选项为C。1.(2012天津文综,6,4分)“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

14、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D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根据“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这一时间和“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的关键信息可知指的是澳门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这显示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D项正确。A项属于政策保障;C项并非根本原因;B项涉及的是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2.(2012江苏单科,10,3分)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

15、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答案B 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反映了他们期盼回大陆探亲的愿望强烈,故B项正确。台湾同胞期盼返乡探亲与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并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返乡运动并不能说明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C项错误。1987年港澳尚未回归,故D项本身表述错误。3.(2015浙江文综

16、,38,10分)(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答案(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

17、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解析(3)第一小问主要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注意是“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而采取的方针和主张。第二小问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归纳。1.(2017四川乐山调研二,3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A.爱国统一战线凝聚人心 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4分

18、,共32分)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32分)答案D 题干材料表明,中共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新政府,体现出中共对政党政治创新的重视,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权建设,与爱国统一战线无关,A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各民主政党是参政党,不是执政党,B项错误;部分民主党派人士代表加入新政府,不能说明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C项错误。2.(2017山西名校联考,18)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A.是中

19、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答案A 材料中“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3.(2017云南昆明一中月考六,31)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村经济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发展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人口的变化答案B 题干材料表明,全国人大的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由

20、14发展到11,说明城乡人口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走向平等,体现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无关。4.(2017江苏南通如东、徐州丰县检测一,1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该谈话的发表()A.表明“一国两制”思想内涵开始形成B.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C.反映了祖国大陆放弃武力统一的方式D.直接促成海峡两岸“三通”得以实现答案A 叶剑英的讲话全面体现了“一国两制”方

21、针下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各项政策,表明“一国两制”的思想内涵开始形成,A项正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邓小平,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祖国大陆是否放弃武力统一的方式的信息,C项错误;“三通”终于实现是在2008年,时间不符,D项错误。5.(2017四川黄金大联考,35)2004年5月,针对陈水扁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严峻形势,中央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这反映出中央政府()A.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B.改变了对台独的一味包容C.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D.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答案A“共谋两岸和平发展”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和平统

22、一”方针的进一步完善,故A项正确。中央政府一贯反对“台独”,而不是包容,B项错误;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C项错误;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是以“和平统一”为主,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项错误。6.(2016贵州贵阳一模,31)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的“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 资产阶级共和国不符合“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A项错误;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是政党制度,与

23、“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不符,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广大人民,人民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利,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种制度,不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D项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考查对核心历史概念的理解,难度中等。7.(2016广西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联考,31)有学者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着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据此,可以理解为它()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B 人民代表大会

24、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贯彻落实,故B项正确。评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试题难度中等。8.(2015四川南充一模,11)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下列史实能说明拿破仑观点的是()辛亥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B.C.D.答案B 拿破仑强调的是中国“苏醒”时世界会“震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故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正确;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故正确;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很快失败,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1.(2017吉林长春质测一,14)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在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A.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宪法C.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35分钟 分值:55分)答案C 由题干中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社会

26、主义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已经开始,材料中“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体现出在当时法制建设的迫切性,故C项正确。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A项错误;1954年10月,宪法诞生,B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项错误。解题方法解答背景类试题,注意抓住题干时间信息,判断材料所涉及的历史时期。2.(2017山东滨州期中,12)下表为商务印书馆某年版新华字典附录中的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部分)。这反映出()A.“左”倾错误使标点符号用法遭到篡改B.毛泽东思想在当时得到了深入贯彻落实C.该字典具有鲜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特色D.中国的民主和法

27、治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名称符号用法说明举例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有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有我们工人阶级的今天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奋勇前进答案C 材料反映出个人崇拜和“左”倾错误严重,体现出“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特色,故C项正确。题干表格看不出标点符号用法是否发生变化,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不能说明深入贯彻落实了毛泽东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当时民主与法治的状况,D项错误。3.(2017云南曲靖统测一,30)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

28、陆的禁运,赞成中国大陆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答案C 材料表明,台湾方面认为台湾属于中国,这表明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台湾不认同美国“一中一台”的主张,但不意味着蒋放弃追随美国的政策,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20世纪70年代,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海峡两岸关系的状况,D项错误。解题方法解答本题

29、的关键是通过准确理解“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的含义来把握台湾当局的态度。4.(2017江苏南京摸底,12)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连任英国首相,她提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答案D 香港问题是主权问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是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双边会谈,香港不是一个独立政治实体,故D项正确。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C项,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

30、把握“两制”必须置于“一国”的前提之下。5.(2016四川资阳一模,33)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B.以资产阶级宪法为反面材料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答案D 材料反映了1954年宪法制定前毛泽东要求中央

31、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借鉴外国及中国近代宪法,说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解题方法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参考的法律文本来排除干扰项。6.(2016四川凉山二模,31)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B.国家政治决定婚姻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D.个人崇拜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答案D 结婚证上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说明个人崇拜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误区警示

32、 本题易错选C项,主要原因是将结婚证的设计与意识形态对生活的制约混为一谈。7.(2016贵州遵义联考二,30)1956年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有义务“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1982年宪法总纲第五条特别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从材料中可知八二宪法的一个关键原则是()A.社会主义 B.人民民主C.党在法下 D.党政分开答案C 1956年党章规定党员有义务遵守国家法律,1982年宪法规定任何政党和社团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表明党在法下。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党政分开原则。8.(2016江苏南

33、京调研,11)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邓小平的出发点是()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答案D“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表明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34、,故D项正确。9.(2017四川乐山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求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清政府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

35、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五届、六届、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八届、九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进行了修改。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末和新中国修订法律的背景及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末相比,新中国70年代末以来在法制建设上有哪些新变化。(7分)二、非选择题(共23分)答案(1)背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6、清末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国人主权意识的增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修改法律;封建法统不适应形势变化。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新时期经济建设速度加快;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相同:汲取历史教训;注重与时俱进;改旧与立新结合;专门机构负责;兼顾各类法律。(2)变化:遵循法治理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法律涵盖面更广;注重经济立法;注重结合国情。解析(1)第一小问,清末的背景从经济状况、政府政策、国民意识、西方要求、旧法制的不足等方面概括,新中国的背景从当时的法制状况,经济建设的要求,国家政策和法制目标的提出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对历史教训的态度,与当时发展的关系,修订方式等方面归纳。(2)从治国理念、法制性质、法律覆盖面、法律重点、与国情的关系等方面阐释。解题方法解答本题第(2)问,要注意比较主体之间在政体、国体、时代要求等方面的显著不同。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