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题考试时长:90分钟 分值:100分一、 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秦帝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2.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
2、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 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3. 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人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 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B.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 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4. 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口岸
3、,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A. 长沙B. 广州C. 南京D. 武汉5.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百姓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百姓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这反映了A. 民众民族意识非常淡薄B. 英国军队熟知中国国情C.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D. 清政府统治失去了民心6.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
4、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A. 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B. 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D. 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7. “茫茫黄海静无涛,隼袭龙鳞雾正高。不信廉颇已遗矢,终因白起是屠刀。舰旗枪炮欲交接,天地鬼神皆怒号。屈子临归马回首,邓公喋血犬逾豪。”与上述内容有关的诗句是A.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B.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C. 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D. 黄花碧血埋先烈,七二英名百世讴8. 1937年,日军在南京烧杀奸淫的行径让他们的盟友也看不过去,德国驻华使馆在发回国内的电文中说“它是一台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
5、这可以印证A. 日军侵华蓄谋已久B. 德国反对日本侵略中国C. 日军在南京的暴行D. 德日在侵华问题上有分歧9. “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A. 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B. 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C. 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D. 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10.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三次事件所产生共同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
6、先进性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11.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 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B.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2. 1949年至1956年,社会上的流行语有:政协、人大、三大改造、志愿军等。1957年至1978年间,流行语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样板戏、纸老虎等。1978年后,新事物语言层出不穷:平反摘帽、联产责任制、经济特区、合资公司、下海等。这反映了A. 政治生活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B. 文化生活影响了政治经济制度C. 社
7、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 外交观念与国际形势相互影响1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此时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有利的外部条件是( )A.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B. 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 中美建交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4.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 “一国两制”的提出B. “九二共识”的确定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
8、中国国力的强大15. 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 参加万隆会议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出席日内瓦会议D.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6.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 “另起炉灶”、“跨
9、洋握手”、“扬眉吐气”D.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17.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当时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下列对“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这一说法的理解,有误的是()A. 结束了中美之间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B. 直接推动了中日两国间关系的改善C. 促成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 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8. 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这是因为( )A. 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政治权力B. 下层平民获得部分政治权力C. 以财
10、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 D. 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19.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20.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 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21. 在古代雅典
11、,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 限制权力滥用B. 防止官员腐败C. 培育权利观念D. 增强责任意识22.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A. 说明司法权独立B. 凸显行政权至上C. 防止专制和独裁D. 体现了共和精神23. 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
12、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A. 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 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 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D. 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24. 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 共和主义B. 集权体制C. 宪政主义D. 联邦主义25.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 议会政治三权分立B. 君主
13、立宪联邦制度C. 君主立宪参众两院D. 责任内阁三权分立26. 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A. 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B.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 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D. 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27. 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苏联历史教科书研究价值低B.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C. 历史叙述决定客观历史事
14、实D. 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28. 1991年12月,欧共体成员国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规定欧盟内部实行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共同的公民身份政策,统一货币等。这表明()A. 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C.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D. 欧洲国家间隔阂消除29. 2018年4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朝韩领导人跨越板门店军事分界线握手会晤是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期待以此次板门店历史性会晤为契机,进一步开启半岛长治久安的新征程。造成战后朝鲜半岛分裂的主要原因是()A.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B. 朝鲜战争的爆发C. 美苏“冷战”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30. 有学者认为,全球
15、政治地理从1920年一个世界走向20世纪60年代的三个世界,然后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六个以上的世界。对这一变化理解准确的是A. 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B. 美国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C.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D. 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紧张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题,40.0分)31.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 (“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
16、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中国论文网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 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
17、是什么?(6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8分)(3) 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分)(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2分)32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
18、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材料二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请回答:(1)据材料一顾维钩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正义要求”?对此,列强的态度如何?(4分)(2)据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言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这次会议取得了什么积极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19、(10)分(3)上述材料体现出两位外交家的共同愿望是什么?影响近现代中国两次外交活动不同结局的因素有哪些?(6)分答案和解析一、 综合题答案及答题细则答题细则31、(1)写明朝代,没写的扣1分。写错不给分。(2)答出“稳定秩序”,“才能”,“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即可给分,一点2分。(3)完全抄材料适当扣分。(4)答出“中央集权”即可给分。32、(1)态度只写拒绝给1分。(2)略(3)关键词“国家利益”“民族独立”。综合题答案31.【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6分(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8
20、分(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4分(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2分32 (1)要求:收回中国在山东的主权。2分态度:列强拒绝中国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2分(2)外交思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4分成果:有利于印度支那地区和平。2分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分 (3)追求: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独立。4分因素:国家独立,综合国力、国际地位。2分(言之有理亦可)二、 选择题答案及详解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统一文字认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这种统一文字
21、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可知,材料强调秦帝国统一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A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信息未能体现,排除。故选A。2.【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廷寄过程中军机处将皇帝的密信直接寄给相应大臣,减少了其中的一些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 B军机处没有掌握决策权,其仅具有皇帝的顾问职能,故B项错误; C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 D材料体现不出军机处与其他机构分权制衡,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要求学生结合军机处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经济处的特征准确把握,其次要从材料
22、中能解读出有效信息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军机处行政效率方面的知识。3.【答案】B【解析】A材料只是涉及平民官员比重增加,不能得出是否优秀的结论,故排除; B材料表明在北宋通过科举做官的平民阶层越来越多,与宋代科举制的改革扩大增加选举名额等有关,说明了选官制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故正确; C材料没有涉及官员人数的激增,阐述的是官员来源的构成,故排除; D科举制没有对贵族子弟进行限制,故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侧重于考查科举制的意义。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得身份地位比较低下的平民也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当官,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4.
2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国的对外贸易,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国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排除均与此说法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解答】A.从题干以看出当时中国民众在鸦片战争期间认为是
24、清朝政府和英国人进行的战争,不是中国与外国发生的战争,民族意识很淡薄,故A正确。B.依据题干信息不足以得出“英军熟悉中国的国情”的结论,故排除B。CD.两项所述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CD。故选A。6.【答案】C【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清政府不熟悉近代的领事制度,所以会把这个权利让出去。 B材料只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并不能说明列强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司法大权。 C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法律思想对中国的渗透,也看不出中国法律思想对西方的渗透。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
25、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A.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不选A。B.由题干信息不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情况,故B正确。C.是指义和团运动,故不选C。D.是指黄花岗起义,故不选D。故选B。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军
26、已经全面侵华,德国的电文也无法印证日军侵华蓄谋已久,故A错误。B.德国并不反对日本侵华,只是对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进行批驳,故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日本的盟友德国批评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认为“它是一台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由此进一步印证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恶劣,故C正确。D.该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德日在侵华方面并不存在分歧,而且题干中的国驻华使馆的电文反映不出两国在侵华问题上的分歧,故D错误。故选C。9.【答案】B【解析】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
27、题意,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资政新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资政新篇的影响。本题为基础题,考查资政新篇,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0.【答案】D【解析】A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不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辛亥革命没有体现出统一战线的存在。 D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都体现了西方思想在中国发展。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民主革
28、命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特点。11.【答案】B【解析】略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建国后的社会发展变化,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流行语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因此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C项正确;ABD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C。1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掌握,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解答】A.此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启,谈不上“中国综合实力增强”,故排除。B.“交流频繁”不符合当时史实,故排除。C.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
29、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中国统一台湾有利的外部条件,符合史实,故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14.【答案】D【解析】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A项属于政策保障;C项不是根本原因;B项指的是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了祖国统一,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祖国统一,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
30、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15.【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与“亚洲及世界各地”不符,故A项错误。 日内瓦会议涉及的印度支那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涉及的是中国与苏联签定的条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需要掌握和平共处五
31、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对“20世纪50年代”、“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的把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16.【答案】B【解析】略。17.【答案】D【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结合所学可知,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之间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直接推动了中日两国间关系的改善;促成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
32、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考查尼克松访华的影响。中美关系改善过程: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以民促官);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尼克松即将访华公告;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军的最终目标。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要求具备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A.该项是梭伦改革中发展工商业措
33、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该项是梭伦改革中改革国家机构措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从材料“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可以看出梭伦改革以财产不平等代替了原来出身不平等,因而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D.该项是梭伦改革中解负令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故选C。19.【答案】C【解析】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古罗马不符,故A项错误。 对后世民主政治影响较大的,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是古代雅典,而不是古罗马,故B项错误。 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D项错在“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因为罗马帝国最终衰亡,应排除。 故选:C。本
34、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查罗马法的影响,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英语国家的法律也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如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等。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发端干罗马;罗马律师制度是现在世界各国律师制度的初级形式;西方国家的某些司法原则,也起源于罗马法。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主导制定的,并且这部法律也主要维护贵族利益的,所以排除A项。材料
35、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C项。平民和贵族的利益不一致,他们的政治诉求不可能一致,D项明显错误。 故选:B。本题由十二铜表法看出考点是罗马法。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罗马法,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21.【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看出这些宣誓旨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理解。本题考
36、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2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限制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权力以及法国议会可以修改宪法都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司法权的独立性,A项错误;法国的规定看不出行政权的至上,B项错误;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D项错误。故选C。2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781年邦联条例生效,独立后的美国建立起了松散的联盟,即所谓的“邦联”,邦联议会只是各州的协调机关,几乎没有实权,所以无法应
37、对严重的国内外危机,A项说法不正确,邦联政府是当时各州意志的体现,所以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各州的分离倾向,所以D项不正确,所以选B。 故选:B。依据题干中的“美国邦联政府”,可以看出本题的考点是美国邦联制和联邦制。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美国邦联制和联邦制,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2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知识点,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解答】D.材料“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
38、。”,揭示的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强调中央意志高于地方,体现了联邦主义原则,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共和主义、集权体制和宪政主义,故ABC错误。故选D。2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美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解答】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英国的“影子”的内涵,即与英国政治制度相类似;美国的“创造”的内涵,即美国首创的制度。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美国1787年宪法下,美国没有实行责任内阁制,实行的是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制虽属于英国,但不符合美国,据此排除BD两项;C项即属于“两院制”,在美国之前
39、就有国家实行,故不属于美国的“创造”,排除;美国国会体现了英国议会政治的“影子”,三权分立属于美国的“创造”,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26.【答案】A【解析】A据材料“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可以得出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不可能改变规律,故B项错误; C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的斗争手段,故C项错误; D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也不是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要求学生结合马克
40、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意义来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是: 一、在理论上把社会主义从空想背景变为科学史实。 二、在实践上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指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三、在现实上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2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要求具备解读题干、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能力。【解答】D.依据材料可知,对于十月革命的叙述,苏联叙述较多,而俄罗斯较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立,由此可知,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故D项正确。A.苏联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A项错误。B.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故B项错
41、误。C.历史叙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故选D。2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旨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解答】A.题干中没有体现摆脱了美国的控制,故A错误。B.1991年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格局发展,但并未形成,故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规定欧盟内部实行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共同的公民身份政策,统一货币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故C正确。D.题干没有体现,故D错误。故选C。2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朝鲜半岛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故C正确。ABD.三项所述内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选C。3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能力。材料表述的是20世纪全球政治地理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世界,到60年代后成为美、日、西欧的三足鼎立的三个世界,90年代后,苏联解体,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