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历史(课标专用)1.(2016课标,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考点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答案A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的投资额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当时我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B
2、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加或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解题思路 细节与时代。我国住宅投资额的减少,非生产性投资受到抑制这一历史细节,与建国初期我国重点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政策有关。因为工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因此生活性和非生产领域的投资就会受到抑制,因此,一定要把历史细节同时代大背景相联系,才能正确作答。2.(2015课标,31,4分,0.329)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
3、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 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C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C项。考生审题时没有注意时间限定“一五”计划时期导致误选。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原来的工业指标基数低。评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以从材料中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对比入手,联系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状况回答。3.(2014课标,31,4分,0.496)“一五
4、”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相对短缺时期的产物。实行该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可以集中有限的粮食以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故选B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粮食计划供应
5、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此时国家并未出现“灾害”,排除C项;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排除D项。解题思路 解答历史选择题时首先要有时空观念,关注题干中的时空信息,然后结合这一时空信息分析阶段特征。本题中“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要为工业化战略服务。从这一角度理解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了。4.(2014课标,31,4分,0.56)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
6、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 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生产短缺的产物。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民生产的粮食只能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经济生活就被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故选C项。1952年底,我国农村经济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故A项与史实不符;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与农村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并不能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排除D项。知识拓展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
7、。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评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形势入手,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等知识分析各选项。5.(2017课标,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
8、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9、。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答案(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2)第一小问,从发展模式、服务方向、开发方式、关注重点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对矿业发展、“一五”计划、工业体系建立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再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的矿业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016江苏单科,
10、13,3分)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D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图中的工厂、船只及工人的工作场景都与之相关。“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错在“基本实现”;B项错在“绿色环保观念”,此观念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图中工人热情洋溢的表情展现了其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2.(2016天津文综,
11、1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
12、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
13、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分)答案(3)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解析(3)根据材料中“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回答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回答第二小问。(4)可以从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农民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等角度回答。1.(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
14、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D 1961年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故可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说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排除C项;变相恢复单干与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联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评析人民公社化运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的
15、生产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民单干的家庭生产方式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弊端的具体反抗,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答案D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中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
16、,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3.(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 yu j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 词条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这一说法带有强烈的“左”倾色彩,因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本身就是“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据此分
17、析,C项正确。4.(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单家独户的经营”“个别卖地”表明此时处于农民土地私有制阶段,“乡上的人民代表”说明其反映的现象出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据此判断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均实
18、行土地公有制,个体农民不能买卖土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提供的经营方式和土地所有制形式。5.(2014重庆文综,9,4分)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一五”计划,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由题干中“苏联对中国的帮助”、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可知,这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成就,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大跃进”开始于19
19、58年(“一五”计划完成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调整国民经济,A、C、D三项都与“工业基础”初步建立的时间不符。故本题选B项。6.(2013江苏单科,10,3分)“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B.C.D.答案
20、B“大跃进”并非仅限于农业领域,还涉及工业及其他领域,故与史实不符。表述正确。因此选B项。7.(2013安徽文综,17,4分)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答案D 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取决于”,即决定性因素,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不是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及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故A、B两项错误。当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不完善,故C项错误。社会主
21、义制度的逐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故D项正确。8.(2013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解。从材料中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及“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等信息可知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当时都是合理且必要的。9.(2013重庆文综,9,
22、4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A由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1957年相比大幅度提升,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说明此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
23、现了“左”的错误,因此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从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轻工业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谈不上形势好转,因此B、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或史实不符。本题选A项。1.(2017课标,31,4分)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
24、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考点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根据题中的时间信息“199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该报告中认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实质是主张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误区警示 善抓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本题学生容易误选A项。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本质上是为经济改革摇旗呐喊,主要目的不是肯定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2.(2016课标,
25、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 与1975年相比,1980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甜菜的产量大幅提高,这与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应选A项。此时农业生产技
26、术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排除B项;1980年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C项;D项发生在1985年,可排除。审题方法首先要对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做出判断,1980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然后要正确解读题干材料信息;最后要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选择。评析 本题以数据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80年”。1.(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
27、供应更加多样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C 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195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A项发生在19531956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三项。2.(2017江苏单科,13,3分)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
28、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 材料信息表明,只有打破外贸垄断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扭转出口亏损局面,才能扩大出口创汇,这就需要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中的“1981年”不符;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排除D项。3.(2016天津文综,10,4分)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
29、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 材料中的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涉外企业的经营,这些文件的发布可以增强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选C项。肯定涉外企业的经营活动不等于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在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错误;外资企业并非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4.(2016北京文综,19,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30、)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B.C.D.答案C 由“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正确;与丛书的出版无关;丛书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正确;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新局面开创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故本题选C项。5.(2015天津文综,10,4分)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国际性交
31、流范围扩大A.B.C.D.答案D 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外交。1987年中国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错误;明显错误。选D。6.(2015天津文综,8,4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答案C 天津自由贸易区在20世纪80年代尚未出现,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情况,B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主要目的”,故
32、排除。选C。7.(2014江苏单科,10,3分)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萌发,这与题干中的“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相符,故应选D项。A、B、C三项都属于政府行为,与题干中的“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
33、级的政策与制度”不符。8.(2013天津文综,9,4分)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答案D 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50年代,达仁堂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即达仁堂的生产与市场销售脱节。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不能较好地把握市场,出现了材料中的“茫然”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达仁堂对
34、市场的“茫然”,并非企业失去活力所致,故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9.(2016天津文综,14,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
35、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6分)(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答案(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4)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解析(3)阅读图片信息,从城镇布局及形成的原因等角度回答“特点”。结合两国土地产权等知识回答“制度因素”。(4)可以从城市化有阶段性、城市化建设道路多样化等角度回
36、答。1.(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A 据题干信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开放”等可以判断,这一讲话针对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怀疑和担心。正确选项为A项。B、C、D三项与题干所述历史阶段特征不符。2.(2015重庆文综,8,4分)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
37、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A 紧扣题干时间:1982年,抓住关键信息:县以下设立乡、镇一级行政机关以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期我国已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广泛推行,A项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D两项错误。3.(201
38、5四川文综,8,4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答案B 解读题干信息可知,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文初稿作者既听到赞誉声,也受到某些报刊的批评,且表示有了坐牢的思想准备,说明当时中国受“左”倾思想束缚严重,亟待突破,故选B项。从时间上看,此时中共十一
39、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两个凡是”仍然存在,社会舆论不可能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故A、C、D三项错误。评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主要考查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判断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关键在于紧扣题干时间。4.(2014四川文综,2,4分)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B.C.D.答案D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经验可借鉴,在摸索中的谨慎是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原
40、因,故正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改革主要面临国内阻力而非国际阻力,故不正确。上海自身经济实力雄厚,与史实不符。改革开放初期,国人思想不够开放,这也是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原因,故正确。因此选D项。评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当时改革开放面临的阻力和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5.(2014安徽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
41、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C 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多少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图中最高点(H)出现在2001年之后,直接原因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B项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之后,D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在2010年,均与图中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不符。6.(2014天津文综,10,4分)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
42、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B.C.D.答案C 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经济领域,而“独立的管理体制”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等领域,因此排除含的选项,C项符合题意。7.(2014浙江文综,19,4分)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B.C.D.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
43、改革。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二是理解材料含义。根据“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可以得出人民公社体制开始废除,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可以得出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由此可判断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是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故错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显然说法错误。故选A项。8.(2013江苏单科,12,3分)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
44、.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甲线段”是从1990年到1995年。这一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受此理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故选C项。1.(2017四川乐山一模,31)“一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有56个安排在东北。国家对东北的实际投资额占全国实际投资额的44.3%。从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来看,当时重点布局东北()A.适应了战后全球化和引资需要B.巩固了中苏友好同盟关系C.有利于尽快建立工业体系D.实现了工业布局合理规划三年模拟
45、 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32分)答案C由所学可知,旧中国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化重点布局在东北,有利于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有利于就近接受苏联的援助,尽快建立起工业体系,故C项正确。2.(2017广西桂林、崇左联考二,31)对下表中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表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C.“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D.“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163.42195.0
46、5194.53304.77棉花(单位:百万吨)1.301.642.092.16原油(单位:百万吨)0.141.4611.31104.05钢(单位:百万吨)1.355.3512.2331.78答案C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受社会主义工业化影响,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农业,故C项正确。粮棉产量长期停滞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信息,B、D两项错误。3.(2017四川成都诊断二,31)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调整的重心
47、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A.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 B.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C.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D.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答案A 由所学可知,两次调整都是在国家指导下进行的,体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故A项正确;1960年中国面临较为严峻的国际形势,B项错误;1960年只是在经济领域纠正“左”倾错误,C项错误;1960年后中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项错误。4.(2017四川南充适考二,31)有评论说,中国用决绝的手段希望融入世界体系WTO。但是,这种选择将不可避免地使一些行业和企业陷入裁员甚至破产的困境,最惨重的是有100多万职工的汽车制造业,一半人面临下岗,钢铁和
48、石化行业的下岗比例分别为30%和20%,即使是发展前途光明的电信行业,也至少有10%到20%的职工失业。实际上,中国加入该组织()A.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造成人们的就业面更加狭窄D.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答案D 本题可用排除法。加入世贸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机遇和挑战并存,A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比例,B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就业面扩大,C项错误。5.(2016四川德阳诊断一,19)下表为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为解决表格所示问题,中国政府()A.实行粮食统购统
49、销 B.加速发展工业建设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 D.实行全民公私合营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粮食产量110117128154答案A 材料表明,粮食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结合所学可知,为保障粮食需求量,中国政府对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粮食生产与供应的问题,不是工业生产和全民公私合营,B、D两项错误;全面推行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1953年粮食产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更突出,表明土地改革不能解决这一矛盾,C项错误。6.(2016四川成都一模,32)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载体。贯穿下列图片的主题是()A
50、.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社会主义建设既要防右又要防“左”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答案B“走农业合作化道路”“1981年蛇口标语”都体现了实现现代化的努力,“猪羊肥大赛黄牛”虽然带有浮夸的倾向,但体现了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强烈意愿,故B项正确。“猪羊肥大赛黄牛”体现的是“浮夸风”,与思想解放有质的不同,A项错误;C、D两项明显不是贯穿题干图片的主题,C、D两项错误。评析此题属于图片史料型选择题,考查从图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偏上。7.(2016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二模,31)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
51、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B.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体制的弊端答案A“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体现了对外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故A项正确。1984年后,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打破“吃大锅饭”体制弊端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C、D三项错误。8.(2015四川乐山调研二,7)下图是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
52、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个饼状图。该图说明()A.对外开放导致农民的价值取向全盘西化B.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增强C.农村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D.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村变得更安全和快乐答案B 图片显示,农民获得金钱的愿望比较强烈,表明改革开放后农民挣钱的愿望强烈,反映出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1.(2017四川绵阳二模,31)工业化建设需要原始积累。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A.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
53、.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28分)答案A 新中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生产者,农民和手工业者分离,国家通过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调配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本,故A项正确。解题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含义,注意时间限定。2.(2017四川遂宁零诊,32)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
54、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答案D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是政府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城市化的影响,故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时期的浩劫,都只能说明某一时段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不能从整体上反映19491979年发展缓慢的原因,A、B、C三项错误。解题方法解答本题,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3.(20
55、17四川德阳一模,24)1979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这种看法()A.夸大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B.指出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C.仍固守着计划经济思维 D.界定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答案C 材料表明,该中央领导虽然肯定了市场的作用,但仍然强调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体现出其固守计划经济思维,故C项正确。“市场供求变化”虽然是“必需的”,但居于“次要的”地位,表明该领导低估了市场的作用,A项错误;国企改革开始于1984年,界定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是在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56、标后,B、D两项错误。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材料中的时间限制。4.(2016四川宜宾诊断二,31)据统计,从1949年至1957年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 402万增加至54 704万,仅增加了13.03%。这一时期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为()A.农民进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现实要求C.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D.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答案D 材料所述时段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时期,城市人口增幅明显高于农村,是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前往
57、城市,进行工业化建设,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A、C两项错误;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短暂调整后即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项错误。拓展提升近代以来的城市化主要是在工业化推动下开展的,城市化的加快意味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5.(2016云南统检一,31)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答案C“一五”计
58、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及其基础设施交通、邮政和通讯总计占到77.4%,表明“一五”计划的核心是建立工业化的基础,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工业化建设的计划,计划经济体制是服从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不是“一五”计划的核心,A项错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有关民生的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仅占7.2%,不是核心,B项错误;工农业比例差距很大,表明不是平衡发展国民经济,D项错误。解题方法解答本题主要从投资比例的比重上进行判断。6.(2016四川名校联盟三模,29)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
59、售“计划外”的产品。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崩溃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答案C“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说明国家允许企业拥有决定超产商品价格权,体现出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故C项正确。“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说明当时仍然有“计划”,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崩溃,A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B项错误;材料显示的是国家政策的调整,不是企业管理的状况,不能说明是否出现企业经营管理混乱的状况,D项错误。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
60、段性特征。7.(2016四川德阳诊断二,31)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八”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C.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 D.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答案C 粤语中“八”的发音与“发”相似,“八”由不吉利的数字变成吉利的数字,很快遍及全国,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的上升,故C项正确。1.(2017河北衡中文化调研一,31)观察下图,对该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建立了相对平衡的国民经济体系B.中国已
61、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C.工业化建设仍然是国家经济建设重心D.1964年在三年之中国家经济实力最强C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 答案C 示意图显示,第二产业即工业建设增长率最高,表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仍然是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示意图体现的是三大产业及GDP的实际增长率,不是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例,不能说明是否建立了相对平衡的国民经济体系,A项错误;工业增长率最高只能说明工业化发展迅速,不能说明是否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三大产业和GDP增长率的变化,虽然1965年第一、二产业和GDP增长率低于1964年,但是是在1964年基础上的增长,其
62、经济实力高于1964年,D项错误。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A项,主要原因是混淆了经济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各产业比例关系的不同。2.(2017河北衡中文化分科综合一,16)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被人称为“杨承包”。厉以宁主张企业改革超越承包制,用股份制进一步改造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完成后再推动价格改革,被人称为“厉股份”。这说明当时()A.企业转型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B.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C.企业改革理论在实践中走向成熟D.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答案B 20世纪80年代企业改革中出现“杨承包”“厉股份”两种主张,说明当时对于企业改革没有清晰成
63、熟的思路,企业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故B项正确。解题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当时存在着两种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实质上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中存在着困惑。3.(2017北京全品冲刺卷四,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统计,全国解放初期有外资企业1000余家,职工12万人,估计财产5亿多美元,其中英资占50%以上,美资占20%左右,且以外贸企业为主。在“封锁、禁运”前,私营进出口商较为活跃,其经营额约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3,其中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额的一半,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方面,其所占比重较大。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对立被迅速固定化了。受此影响,国内的外商企业纷纷
64、停业或亏损。在中国政府宣布管制美、英在华公私资产后,到1952年,外国在华企业资产已不足1949年的1/3。此时,主要从事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私营进出口额仅占全国进出口额的7.2%。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材料二 2016年9月20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 538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8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数据表明我国已连续24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用外资的首位。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超过60%的会员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68%的会员企业有扩大在华投资的计划。(2016年)前8个月
65、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0.2%(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2年前后外资和私营外贸严重萎缩的原因和影响。(1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答案(1)原因: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迅速恶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禁运、封锁;中国对外资企业的管制;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国家的对立;“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影响:恶化了中国的经济状况;促使中国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建设和走向计划经济体制的步伐。(2)成就: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都有较大增加;中国成为外商投资和扩大投资额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长期居于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用外资的首位;中国的对外开放既助推了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与繁荣,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评价:显示了我国长期对外开放取得的显著成果;体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巨大潜力;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全球化之中,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从朝鲜战争对中西关系影响、西方对中国禁运、中国对外企政策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对中国经济状况、外交政策、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上分析。(2)第一小问从外资增加、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