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重点中学高二(上)段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0分)1.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以上材料评价的是A. 孔子“仁”的思想B. 墨子“兼爱”思想C. 孟子的“性善说”D. 陆九渊“心学” 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反映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故选择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2.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
2、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 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C. 法家、儒家D. 法家、墨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的“做事讲求道德”即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德治”的观点;“超凡脱俗”即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的思想。故本题应选A项。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难度小,关键要对诸子百家的学术特征有基本了解。3.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
3、治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4.汉书夏侯胜传中写道:“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B. 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C. 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
4、“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表明如果学通学精儒学取得高官厚禄就非常容易,说明了当时儒学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答案选择B项。A项在材料内容中没有体现,C项也是无关项,D项出现在明朝。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地位的确立5.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D.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
5、”,“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佛经译文的改动,体现出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逐渐本土化,故C项正确。A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潮流6.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 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B. 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 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为“富贵不是贤者所祈求的,但违背人情。普通人没有好处,简直活不下去,怎么可以没有好处呢?”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北宋五子
6、”7. 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以礼治国主张 性善论 仁政学说 兼爱思想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表明黄宗羲推崇孟子的性善论;题干所给材料中“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表明黄宗羲推崇孟子的仁政学说,故,正确,应选B项。依据所学,以礼治国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兼爱属于墨子的思想主张,故,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孟子8.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
7、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下列言论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B.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D. “人伦者,天理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A是王夫之的主张,认为大贾富民掌握国家队命脉,故与题意不符;B是顾炎武的主张,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要把天下的权力交给全天下的百姓,而不是给皇帝一人独断”的民主启蒙思想,故符合题意;C是李贽的思想主张,即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发挥各种各样的人的个性和特长,与题意不符;D是朱熹的主张,反映的是社会伦理道德,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8、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9.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李贽的观点“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强调人性的自由发展,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
9、”,故其观点是在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点,强调个性发展,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贄的思想10.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表明程朱理学A. 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B. 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C. 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D. 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传统文化
10、主流思想的演变相关内容程朱理学。根据关键信息“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直接简单理解,不正确;D项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进一步可知,C项客观,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对程朱理学的相关认识11.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 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B. 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
11、文字C. 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D. 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没有反映八股取士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儒者”和“书生”,“徒以文字华藻”和“徒讲义理,不揣时势”,体现了要主张“经世致用,学以济世”,故B项正确;“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并不是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故C项错误;题中主要针对的是“儒者”和“书生”,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12. 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
12、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A. 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B. 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C. 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D. 梁启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材料缺乏依据,故A项错误;“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材料缺乏依据,故B项错误;上官婉儿墓志和正史记录截然不同印证了“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的观点,故C项正确;“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材料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考点:史学理论史料使用13.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
13、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种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答案为B项。儒家强调等级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材料中的“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排除C项;法家用严刑峻法控制百姓,不符合材料中的“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排除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14、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14.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 三纲五常B. 发明本心C. 格物致知D. 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选项中A项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等的思想。,“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故C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程朱理学朱熹思想【名师点睛】15.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 质疑孔子的权威
15、性C.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清之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专制皇权空前发展。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16.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 强调社会责任感B. 提倡知行合一C. 构建新儒学体系D. 重建伦理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16、太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二者都强调社会责任感,故A正确;提倡知行合一的是明代心学大家-王守仁,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构建新儒学体系指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焕发生机,二者的主张都没有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二者均强调社会责任感,都没有体现伦理秩序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内容、影响分析解答。17. 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
17、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标志着西欧近代化的开端B. 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C.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D. 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分别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辟新航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系列事件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四大发明【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8.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
18、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 实用技术发达B.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C.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 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往往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求,即强调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实用技术是发达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并未形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一个缺陷,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方科学技术普遍重视科学实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强调实用而不强调实
19、验,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名师点睛】实际上解答历史试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联系国际国内背景,放宽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历史事件。要学会中外联系、横向比较。学生自己在平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多训练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以期在正式考试时能适应试题的难度。19.“北宋工匠把铁片剪成鱼形,放在火里烧红,趁热夹出,顺南北方向放在地面上,等到冷却后因受地磁感应而带磁性,就做成了指南鱼”。由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北宋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B. 北宋时发明了
20、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鱼C. 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D. 北宋时指南针传到了西方【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北宋工匠把铁片剪成鱼形,放在火里烧红,趁热夹出,顺南北方向放在地面上,等到冷却后因受地磁感应而带磁性,就做成了指南鱼”来看,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鱼。故答案为B项。A项发现磁石指南特性是在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排除;D项材料未反映指南针在北宋时传到西方,排除。20.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 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 表现文人强烈
21、的爱国情怀D. 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答案】B【解析】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蒂在“资”等字眼意在强调当时的书法艺术的确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也未涉及爱国情怀,材料强调的是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而非全面成熟,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度”、“趣”、“韵”、“资”等体现的是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21.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 春秋B. 诗经C. 离骚D. 西游记【
2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神游天地、上下求索”很容易想到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材料“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可以想到离骚的特点,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端。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22. 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十日谈和红楼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A. 揭露社会的黑暗B. 歌颂反抗精神C. 推崇人文主义D. 促进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这两部书的内容分析,歌颂反抗精神与堂吉诃德不符;推崇人文主义、反
23、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与水浒传不符,揭露社会黑暗二者同时具备。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23.“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书法B. 绘画C. 杂技D. 戏曲【答案】D【解析】【详解】从“三五步走遍天下”可知是在运动中,书法和绘画是静态艺术,排除A和B。“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等描述可知这种艺术极具夸张,这与杂技不符,很明显是在演戏,排除C,选D。2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
24、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风俗画和文人画B. 话本和小说C. 汉赋和唐诗D. 元曲和南戏【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风俗画是在两宋时期兴起,多描写民间风情和市井生活,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文人画的创作主体多为占据高层士大夫身份的文人士子,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形式高雅。能够分别体现宋元以后中华文明的二元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话本和小说都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是通俗文学,不符合“高雅文化倾向”;C选项错误,汉赋是汉朝的文学形式,唐诗是唐朝文学形式,都是高雅文学的代表,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宋元以后”;D选项错误
25、,元曲和南戏均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不能分别体现文化的二元性。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5.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根据材料推断即可,根据“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说明道家、佛家的地位变化较大,只有儒教的地位相对稳定。考点:中国
26、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地位的变化26.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
27、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人性善”,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C选项“非善非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27.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
28、确分析材料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特点的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为无关项,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B项与史实不符合,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很深。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晋朝法律特点28.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孔孟之道”的核心
29、是“仁”、“礼( 等级秩序)”,程朱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即“仁”、“人伦”,所以“周孔之道”被“孔孟之道”取代的原因是程朱理学的推动,故选C。A项不是原因,B项“深入人心”太绝对,D项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不能成为变化的原因。【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程朱理学。29.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
30、“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30.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
31、是A. 隶书B. 金文C. 小篆D. 草书【答案】B【解析】【详解】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D项错误。【点睛】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二、填空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
32、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的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原因。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材料三 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洋溢地介绍中国
33、的文明,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理性”,高度评价中国的儒教与理学,说它“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说:“吾人与生俱来之悠久的存在,一切人之心中同样有其萌芽。从天所授的德性,由人来表现,人却为私欲或迷误蒙蔽了它”,可见宋代理学的深远影响。(3)材料三中,启蒙学者们极力宣扬中国儒家的哪些思想?其本质目的何在?【答案】(1)表现:克己复礼;(2分)原因:春秋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统治者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儒家思想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
34、2分)(2)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君权神授)来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神秘)的学说(4分)(3)思想:以理性观、道德观、自然观治理天下和国家。(2分)目: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2分)【解析】【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并结合孔子的主张可知,其表现是克己复礼;原因:依据材料“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统治者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儒家思想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2)不同:结合董仲舒的主张和朱熹的主张可知,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君权
35、神授)来加强君主专制,而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原因:结合董仲舒和朱熹生活的社会背景来分析,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神秘)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家等学说。(3)思想:依据材料“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理性”,高度评价中国的儒教与理学,说它“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吾人与生俱来之悠久的存在,一切人之心中同样有其萌芽。从天所授的德性”即可看出启蒙思想家极力宣扬中国以理性观、道德观、自然观治理天下和国家的思想;本质目的:应该从启蒙家们的阶级立场和目的和时代背景来考虑,即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36、,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因而极力宣扬中国儒家思想。32.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分别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三 蒙古
37、人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3)综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答案】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2分)理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5分) (2)信息: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出现。(3分) 风貌: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南宋偏安江南
38、,文人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而且构图不求对称;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3分) (3)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3分)【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信息进行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理由可以结合所学的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出现或者成型于宋代的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宋山径春行图和清明上河图的两幅绘画的特点从“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风俗画注重市井生活”的角度说明信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宋代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以及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组织答案。(3)依据材料三中“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并结合宋代的历史从政治、思想和科技发展受限的原因进行分析,政治可以从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强化、科技可以从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及思想上可以从理学日益走向僵化的角度思考作答。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背景和评价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