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西周分封制中,自穆王起即奉行如下习俗:在用以祭祖的青铜器上刻上授爵与封赠仪式的记录。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 )A.重视政治和文化传承B.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C.各个宗族是政治实体D.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2.公元前483年,鲁国实行新的赋税征收制度“用田赋”,即田主只要按田地多少向国君缴纳赋税,其对土地进行买卖等形式的处理就都不再受到干涉。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剧烈B.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C.井田制不断完善D.出现土地私有化的趋势3.到目前为止,在西汉一些皇帝及王
2、侯墓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出土的各式铁农具如下表所示。西汉皇帝及王侯墓出土的铁农具简表墓葬出土铁农具汉景帝阳陵直口镭、桦冠等汉宣帝陵镰刀、直口镭、铲、犁桦永城西汉梁王陵园凹口镭、镰刀、镢、镭等临淄西汉齐王陵园竖镢、凹口镭、六角锄等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铸铁业由政府垄断经营B.冶铁技术已走向成熟C.小农经济得到继续发展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4.按照唐制,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因此唐代也就出现了“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现象。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下( )A.中枢决策的有效性加强 B.君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C.宰相之间彼此相互制衡 D.政
3、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5.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名曰“书生问仕”,左下角是“解”字招牌,欲参加科考而前来算命的儒生络绎不绝, 他们每人只要花上100文钱就能卜算前程。图中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科举考试竞争激烈B.算命先生能预知前程C.算命成为当时热潮D.当时的物价水平较低6.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 )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7.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从1837年的90多万英镑猛增至
4、1845年的173万英镑。但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仅停留在150万英镑。这主要因为( )A.英国改变对华侵略方式B.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C.中国商品竞争力的提高D.通商口岸的数量不多8.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重要作用,这种思想就是劝告中国人不要怕西方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相信中国文明在与西洋文明充分接触后,一定能够重构一个新体系。由此可见,“中体西用”思想( )A.打开了学习西方的缺口B.是维护封建体制的借口C.猛烈地冲击了传统文化D.是瓦解封建制度的策略9.某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评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
5、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此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也是一种进步。”材料中战役( )A.是全面抗战以来首次大捷B.是抗战防御阶段最大胜利C.使中国战场开始转入反攻D.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信心10.“一五”计划展开时,苏联为中国提供建议,在发展工业化时一定要注意农业问题,重工业一定要腾出份额生产农业机械和化肥,还要保证为农村人口提供足够的工业品,以带动城乡物资交流。根据该建议,我国对“一五”计划做了一定的调整。这一调整( )A.丰富经济资源配置手段B.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均衡发展C.解决了苏联模式的弊端D.有利于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11.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农业
6、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到,“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这反映出当时( )A.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B.思想解放助推农业增产C.农业生产自主权限扩大D.包干到户的雏形已出现12.古希腊城邦中心城市是公共建筑的首要集中地,古希腊城邦最主要的考古遗迹也是其中心城市的公共建筑,如议事大厅、神庙、祭坛、露天剧场、体育场等。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公共建筑( )A.营造了自由宽容的文化环境B.能容纳人数众多的公民群体C.保障了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D.是民主政治的主要活动场所13.19世纪中期,西方某文件中说:“我们必须联合起来,给后果严重的制度设置不可
7、克服的障碍,因为这种制度正威胁着要把人类分为两个阶级愚昧无知的百姓和脑满肠肥的显贵,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得救。”这一文件意在( )A.为推翻专制王权营造舆论攻势B.敦促政府改革落后的选举制度C.揭露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罪恶D.强调成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重要14.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美国政府推行“以粮食换和平”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援助对象主要是“与美国国内和外交政策在行为方式上一致”的“友好国家这表明美国的对外援助( )A.意在争取国内农民选民的支持B.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C.针对不结盟运动的形成而提出D.意在展示美国经济实力强大15.1956年苏联向美国提出缔结为期20年的苏美友好合作条约,
8、美国政府怀疑其诚意而拒绝;1983年苏联把韩国一架偏离航道的民航客机当作从事间谍活动而击落,导致269人罹难。这些现象反映出( )A.“冷战”责任主要在苏联B.“冷战”牺牲小国的利益C.“冷战”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D.“冷战”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16.某一画派主张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揭示自然界的奥妙。他们认为,“自然之中,绝无贫富贵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由此可知,该画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一)必考题:共4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代表性抑奢思想思想层面代表性抑奢思想出处个人层面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春秋)左传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传家集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明)洪应明菜根谭俭是聚宝盆,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清)钱泳履园丛话家庭层面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清)徐荣劝民居家之道,唯崇俭可以长久(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国家层面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战国)墨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宋)陆游放翁家训材料二唐宋两朝的代表性抑奢政策与实践时期君王政策内容成败总结唐朝唐太宗
10、不居台榭,不广造宫殿;严惩奢侈荒淫官员;惩革厚葬的不良风气;教育子孙戒奢崇俭。唐太宗倡导节约,力戒奢侈,惩腐倡廉,且对所颁布的抑奢政策能够身体力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宋朝宋真宗、宋徽宗、宋高宗等饮食不能浪费,不得嗜酒赌博;衣着要符合礼节,朴实无华;婚嫁丧葬严禁奢侈;减少歌乐筵席等娱乐活动。虽然宋朝帝王所颁布的抑奢禁令数量众多,领域广泛,但是统治者们不能严于律己,甚至有的帝王一边颁布着禁令,一边又违背着禁令。自始至终这些抑奢政策都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最终危及宋朝统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11、王建明、王震毅中国古代抑奢思想和政策实践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抑奢思想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宋两朝的抑奢政策和实践并指出其对当今我国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的启示。(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材料
12、二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制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7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3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以来,英国水陆交通的发展概况如下:16世纪,地方性交通如西南部港口布里斯托尔到牛津、剑桥等城镇道路网有所发展,陆路交通最明显的变化是旅馆大量出现。据统计,1577年,仅英格兰就有2000多个旅馆。17世纪,有关河流通航的立法活动明显增多,陆路方面四轮马车逐渐普及,大约有200个地方城镇与伦敦
14、之间实现了定期专业运输服务,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收费道路。18世纪,西北部河流改造主要集中在工业腹地利物浦,在地方当局支持下,厄韦尔河等西北部河流改进计划得以实施。陆路方面主要体现在运输服务上,货物运输费用降低了40%。19世纪,客运班车逐渐普及,一般一天行程约为40至56千米,交通城镇间距也以此为限。许多陆路枢纽城镇出现,道路沿线出现了许多交通网的联络点,诺丁汉运河和特伦特河的改进促进了制造业城镇的崛起。摘编自沈琦英国城镇化中的交通因素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近代经济史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共
15、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 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但当时没有条件具体实施。199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各部门意见,制定改革方案,成立财税改革领导小组。9月2日,财税改革方案最终获得同意。9月9日到11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亲自带领中央财政、税务、经贸等有关部门同志,先后分10站走了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计划单列市),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解释、沟通分税制方案。1994年最终确定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为
16、: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按税种划分收入,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的收入范围;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摘编自刘仲藜分税制化解中央财政危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税制改革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分税制改革的历史意义。(5分)2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0分)材料 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南非英军在1901年设置了关押布尔平民的集中营,南非英军总司令基钦纳下令先后将13. 6万名布尔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8万多黑人仆役统统从被焚毁的农场上抓走,用敞篷货车或牛车运到一起,关进集中营。集中营内实行严格
17、而苛刻的配给制度,人口密度极高,食物、帐篷、毯子、衣服和药物奇缺,瘟疫流行,营养不良,死亡率极高。整个布尔战争期间,死在集中营内的布尔平民共有27 927人,其中包括 1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 074名儿童。英国妇女埃米莉霍布豪斯被集中营的状况所震惊,她向世人揭露了集中营内的惨状,被英国政府宣布为 “祖国的敌人”,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境。但是她回到欧洲后坚持斗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党以年青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劳合乔治为首,猛烈抨击保守党和陆军的野蛮政策。瑞士、德国、荷兰、法国、美国随即也派出了视察人员,欧美各国向集中营内的平民捐赠了大量物资。在国际和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不
18、得不改善了集中营的状况。(1)根据材料概括集中营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改善集中营状况的原因。(6分)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材料 周作人是第一个把新村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的人。1919年3月,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介绍新村主义的第一篇文章日本的新村,认为“新村运动主张泛劳动提倡协力的共同生活,一方面尽了对于人类的义务,一方面也尽各人对于个人自己的义务;赞美协力,又赞美个性。”1919年7月,到日本九州的新村进行了参观,感受新村的生活。1919年11月,在天津做了题为新村的精神的讲演。1920年6月,又在北京进行了题为新村的理想与实际的讲演。
19、在这些讲演中,周作人多次强调新村的理想就是正当的人的生活。新村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在中国真正实现,但作为一种在当时具有某种进步意义的思想流派其影响是不能低估的。新村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构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村主义的破产更加使他们追求真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摘编自魏法谱周作人与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思潮(1)根据材料,概括周作人在中国传播新村主义的贡献。(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周作人的新村主义思想。(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传承观念。材料中“自穆王”“用以祭祖的青铜器上刻上授爵与封赠
20、仪式的记录”体现了西周统治者重视政治权力的传递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表述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族的定性,排除C项;虽然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由田主“对土地进行买卖等形式的处理就都不再受到干涉”可以看出,当时出现土地私有化的趋势,且这一新的赋税制度的实行顺应、保障了土地私有化的需求,故选D项;从材料看不出土地兼并的程度,故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小农经济开始出现”,故排除B项;井田制下土地是不能买卖的,故排除C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表格内容可知,西汉
21、皇帝及王侯墓中出土了许多铁农具,但仅凭这一点无法说明铸铁业由政府垄断经营,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冶铁技术已走向成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帝王及王侯墓出土的铁农具,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帝王及王侯墓有铁农具随葬,说明当时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故选D项。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据材料“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可知皇权受到三省相权的制约,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论述中枢决策的有效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并不是宰相之间的制衡,排除C项;中国古代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和社
22、会生活。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绘画作品;另一方面是文字阐述。画面中人头攒动、表情各异;文字信息指明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儒生,“欲参加科考而前来算命的儒生络绎不绝”以及比较低的价格“只要花上100文钱”。综合上述信息,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因此A项正确。算命属于迷信活动,根本不可能预知前程,故B项错误;无法由此图片推断出算命成为当时的热潮,故C项错误;“只要花上100文钱”言外之意是价格不高,但不能就此推断出当时的物价水平较低,故D项错误。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初的法律和政令。朱元璋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是政府组织人员规范法律,说明明初重视法律建设;另一方面是简化政府
23、公文,“使公文明白好懂”,有利于防止官吏从中舞弊弄奸,损害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B项正确;“完备的法律体系”应指系统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题干并未体现,因此A项错误;中国古代人治大于法治,材料中更未提及上下共识,仅仅体现朱元璋颁布法令,因此C项错误;题中并未涉及老百姓,而且朱元璋的目的是通过规范法律和简化公文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D项错误。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总值先升后降,其原因主要在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英国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侵华方式没有变化,A项错误;此时中国商品竞争力并未提高,
24、C项错误;英国商品滞销与通商口岸数量无关,D项错误。8.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重要作用”“不要怕西方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一定能够重构一个新体系”等表明“中体西用”思想有助于在中国传统社会打开一个缺口,减少学习西方文明的阻碍,故答案为A项;洋务派虽然维护封建体制,但也真正实行了改革,而不是以“中体西用”为借口,B项错误;C项误读材料;洋务派希望运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制度,D项错误。9.答案:D解析:考查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由“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可知此次作战区域跨度较大,跨越三个省份,结合所学可知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队,打破了
25、日军“囚笼”,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故选D项;全面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省,因此A项错误;抗战防御阶段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省,因此B项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相持阶段,而非反攻阶段,因此C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注意农业问题生产农业机械和化肥带动城乡物资交流”“根据该建议做了一定的调整”可知,“一五”计划是根据苏联的建议调整经济结构比例,保证农业机械和化肥的生产,注意农业问题,兼顾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注重工农业间的互助发展这有利于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与丰富资源配置的手段无关,A项排除,D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尚未实现国民经济结构
26、均衡发展,也没有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B、C两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反映出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虽鼓励超产,但并未说明思想解放助推农业增产,B项错误;思想解放助推农业增产出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认可后,C项错误;“包干到户的雏形已出现”是对材料中“包工到作业组”的曲解,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古希腊城邦公共建筑基本上是城邦某类或某些公共活动的中心。城邦公共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城邦公有,城邦公共建筑向公众开放,是城邦民主政治的主要活动场所,故D项正确。自由宽容的文化环境、希腊
27、古典文化的繁荣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有效运作的结果,而非城邦公共建筑的产物,A、C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把人类分为两个阶级”“愚昧无知的百姓和脑满肠肥的显贵”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整个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工人阶级生活悲惨,资本家越来越富有,“人类”逐渐分为两个阶级,“这一文件”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其反映出当时工人阶级具有了国际意识,认识到了工人阶级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D项正确。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援助对象主要是与美国国内和外交政策在行为方式上一致的友好国家”可知,美国的援助对象主要是
28、符合美国意识形态的国家,故B项正确;材料与争取美国国内农民选民的支持无关,故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故排除C项;美国推行对外粮食援助政策并不是为了展示其经济实力强大,故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材料中美国拒绝苏联的建议和苏联将韩国偏离航道的民航客机当作从事间谍活动而击落,说明“冷战”加剧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互不信任,D项正确;材料表明“冷战”双方都有责任,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牺牲小国利益,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冷战”双方矛盾的进一步激化,C项错误。1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印象画派。从材料中的“主张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
29、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等信息可知,该画派注重色彩的微妙变化,这符合印象画派的特点,C项正确,A,B,D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7.答案:(1)抑奢思想源远流长;修身、齐家、治国是抑奢思想的主线;抑奢思想偏向道德和意识范畴;缺乏规范可行的抑奢方法和手段。(6分,任答三点即可)(2)评价:唐太宗从与民休息、促进生产发展、巩固封建统治的角度倡导戒奢崇俭,并付诸行动,对官员和整个社会兴起节俭之风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朝的抑奢政策主要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角度出发,但这些政策仅对普通民众有效力,对统治阶级限制作用有限,最终危及宋朝统治。(6分)启示:应加
30、强对民众消费意识的引导,使其真正认识到奢靡浪费对个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消费行为的规范和监管。(3分)解析:(1)根据“左传”“墨子”“咏史”等可以得出,抑奢思想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国家层面”和所学可知修身、齐家、治国是抑奢思想的主线;根据材料“德之共也”“志以澹泊明”“俭节则昌等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些思想偏向道德和意识范畴,缺乏规范可行的抑奢方法和手段。(2)评价,从材料二中唐朝和宋朝统治者推行的政策及结果进行分析即可。启示,总结材料一、二中中国古代抑奢思想和唐宋统治者推行抑奢政策的优缺点,回答出对当下我国厉行节约行动的启示即可。18.
31、答案:(1)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官僚政治,考试选拔官员;民本思想。(3分)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和进步;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2)变化:权力重心由上院转移到下院;君主和贵族的权力日益形式化;民主权利的主体逐步下移。(5分)原因:历史传统;资本主义发展;人民的斗争。(2分,任答两点即可)(3)制度建设须立足国情;制度建设应与时俱进;制度变革应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推进等。(3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据材料一“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可知官僚政治,考试选拔官员;据
32、材料一“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可知民本思想。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和进步;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可知权力重心由上院转移到下院;据材料二“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政府的限制”可知君主和贵族的权力日益形式化;据材料二“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可知民主权利的主体逐步下移。第二小问原因
3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有贵族参政的历史传统;经济方面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斗争。(3)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是因为国情各异,故制度建设须立足国情;结合英国民主制度完善的历程可知制度建设应与时俱进;结合英国民主制度完善的方式可知制度变革应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推进等。19.答案:(论题2分,论述10分)解析:第一步:分析设问第一层次: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第二层次: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第三层次:限定运用的知识范围,可围绕世界近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等)。第二步:提取信息,拟定论题。20.
34、答案:(1)前期改革提供了经验积累,历经时间长;政府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理论构想与实践走访相结合;改革内容详备,调整力度较大。(5分)(2)缓解了“大包干”财政体制下的弊端,极大地改善了中央财政状况;促进了中央的财政统筹能力,有力保障了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理解,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5分)解析:(1)分税制改革的特点,可从改革的时间、主导者、方式、内容等方面作答。时间:根据材料“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 十三大提出”“1993年制定改革方案”“1994年最终确定分税制的主要内容”,可知前期改革提
35、供了经验积累,历经时间长;主导者:根据材料“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各部门意见,制定改革方案,成立财税改革领导小组”“财税改革方案最终获得同意”“先后分10站走了 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沟通分税制方案”,可知政府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根据材料“时任国务院 副总理的朱镕基亲自带领中央财政、税务、经贸等有关部门同志沟通分税制方案”,可知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方式:根据材 料“中共十三大提出,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制定改革方案,成立财税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分10站走了 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解释、沟通分税制方案”,可知理论构想与实践走访相结合
36、; 内容:根据材料“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按税种划分收入,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的收入范围;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可知改革内容详备,调整力度较大。(2)分税制改革的历史意义,需从积极方面作答。根据材料“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并结合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到改革开放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变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逐渐明确,可知缓解了“大包干”财政体制干的弊端,极大地改善了中央财政状况;根据材料“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可知促进了中央的财政统筹能力,有力保障了国家重点项目建
37、设,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根据材料“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的收入范围;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可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理解,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1.答案:(1)特点:实行配给制;人口密度高;物资短缺;疾病流行,死亡率高。(4分)(2)原因:以埃米莉霍布豪斯为代表的正义人士的不断斗争;在国内自由党的抨击下,保守党担心失去执政地位;国际势力的关注;为改变英国国际形象。(6分)22.答案:(1)贡献:撰写文章赞扬和宣传新村主义;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新村的生活;积极在各地进行新村主义的讲演,推进新村主义的宣传。(4分)(2)积极:有助于促进思想解放;影响了无产阶级
38、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推动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局限: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实际,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是一种理想化构想,具有空想性。(6分)解析:(1)周作人在中国传播新村主义的贡献可以根据材料“发表了介绍新村主义的第一篇文章”“到日本九州的新村进行了参观,感受新村的生活”“在天津做了题为新村的精神正当的人的生活”从三个方面概括总结。(2)对新村主义的评价,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作答,积极方面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新文化运动,从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及根据材料“具有某种进步意义的思想流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村主义的破产更加使他们追求真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进行归纳作答。局限性可以从“新村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在中国真正实现”“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构想”进行归纳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