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考历史(课标2专用)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5安徽文综,17,4分)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五年高考 答案C 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论联合政府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作的报告,都不符合题干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限定,故A、B、D错误。选C。2.(2014江苏单科,8
2、,3分)1953年6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由题干中的时间及李大娘当选为代表等信息可知,新中国的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了落实,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项错误;政协制度为政党制度,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的问题,故D项不
3、符合题意。3.(2013江苏单科,9,3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A 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要求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故选A项。4.(2017天津文综,13,12分)(节选)
4、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分)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
5、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答案(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
6、的计划经济体制。(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经济体制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分析阶段特征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概括;第三小问,主要从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等角度分析。1.(2015上海单科,27,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
7、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C 由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这一时期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即1949年至1956年间,由此可知答案选C。2.(2013北京文综,20,4分)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B.C.D.答案
8、A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故正确。此时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正确。当时尚未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错误。此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应是1954年之前的政府,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故错误。本题选A。3.(2012广东文综,17,4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
9、社会制度基本建立”答案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和目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目的是用宪法规划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的进程,故B项符合题意。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共同纲领的目的和作用,A项错误;“双百”方针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C、D两项错误。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对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理解错误。4.(2015四川文综,14,1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
10、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序号批准时间条文节录4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101791年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151870年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221951年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261971年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材料二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
11、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
12、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参照,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的整理和陈述。(12分)(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6分)答案(2)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6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
13、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分)(3)要求:观点正确,史实任举一例,史论相符。(6分)解析 第(2)问参照的表述,按照时间顺序,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变化为主线,紧扣两个时间:1949年9月、1954年12月,分别予以整理和陈述。第(3)问具有开放性,紧扣“共同经验”,迁移所学知识回答。注意观点与论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也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5.(2014北京文综,37,14分)(节选)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
14、: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答案(3)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
15、义道路。解析 第(3)问解答时应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三个历史事件,从各个历史事件的个性特点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角度分析。6.(2013广东文综,39,8分)(节选)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
16、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分)解析 第(3)问首先依据材料确定对洋务运动的不同态度,再从两个时期国内中心任务的变化和文化方针的变化来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考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5北京文综,19,4分)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C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难度较低。发生于1958年,发生于“文革”时期(19661976年),发生在1954年,发生在
17、1997年,故正确选项为C。2.(2015浙江文综,38,12分)(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材料三中央人民
18、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答案(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
19、、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4)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解析(3)第一小问主要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注意是“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而采取的方针和主张。第二小问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归纳。(4)综合三则材料,抓住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进行概括。教师专用题组(2012江苏单科,10,3分)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
20、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答案B 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反映了他们期盼回大陆探亲的愿望强烈,故B项正确。台湾同胞期盼返乡探亲与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并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返乡运动并不能说明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C项错误。1987年港澳尚未回归,故D项本身表述错误。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三年模拟 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10分钟 分值:24分)1.(2017陕西榆林二模,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21、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都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答案B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按界别组成,并且各界都可以自由发表个人意见、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故B项正确。2.(2017甘肃张掖诊断,31)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
22、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答案D 建国之初,我国“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D项正确。3.(2017吉林长春质测,31)“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文件相关的是()A.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23、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1949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答案D 据材料中的条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条文应该出自1949年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49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故D项正确。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颁布于1912年,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故C项错误。4.(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联考,30)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
24、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答案D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D项正确。5.(2016吉林长春质测,30)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提出了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的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A.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政治制度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
25、.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答案C“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体现了新中国在政治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B、D三项错误。6.(2015辽宁沈阳质测,30)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答案C 根据材料中蒋介石发表的告台
26、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可知其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蒋介石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故C项正确;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说明了国共两党关系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49分)1.(2017辽宁沈阳质测,3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A.爱国统一战
27、线聚人心 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答案D A项所述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当时中国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共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这体现了当时中国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D项正确。解题思路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当用直选法对所有选项都很难确定的时候,用排除法可以迅速排除错误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就本题而言,A、B、C三项的错误非常明显,因而很容易就能排除。2.(2017甘肃兰州诊断,3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
28、“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A.实现直接“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践行“一国两制”构想答案B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2016年。2008年,两岸已经实现直接“三通”,故A项错误;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B项正确;加强经济密切合作只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方式,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思想,而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故D项错误。知识拓展 一中政策,即一
29、个中国,是指当代中国的法理现实,见之于海峡两岸多年来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文件。即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在此法理事实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原则。3.(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31)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答案B 一国两制的内涵
30、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旨在强调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故A项与题意不符;根据材料可知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中肯定了“港人治港”的方针,但这并不是材料重点说明的,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知识拓展 港人治港,即在1997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后,由香港的中国人来治理香港。这是邓小平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方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
31、官及政府成员成功地产生,香港在过渡期内基本保持了稳定、繁荣的局面,并在回归后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4.(2016吉林长春质测,30)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答案D 1949年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中国尚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未彻底完成,而社会主义的建立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D项正确。名师指导 本题要特别关注时间信息“1
32、949年”,当时中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尚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没有完成。5.(2016甘宁青部分高中高三联考,30)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主要领导架构中,中共和非中共人员各拥有3位副主席、2位副总理的职位;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构成中,中共与非中共委员的比例达29:27。这说明()A.中共践行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民主构想B.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得以贯彻执行C.中共开始与民主党派进行合作D.新中国政治体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答案A 毛泽东在1945年发表论联合政府,阐述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在1949年6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表示即
33、将建立的新中国是一个广泛容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民主国家。材料中“中共和非中共人员各拥有3位副主席、2位副总理的职位”“中共与非中共委员的比例达29:27”说明中共践行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民主构想,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中共与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有合作,故C项错误;苏联模式在政治上高度集权,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体制,故D项错误。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在于混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1949年至1956年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6.(2016
34、甘肃兰州诊断,30)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A.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B.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C.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D.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答案A 材料中“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前提,不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故B项错误;C项所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
35、治权,而不是高度的自治权,故D项错误。知识拓展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二、非选择题(共25分)7.(2016甘肃兰州诊断,40)走过对抗走向合作纵论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美国宪政中,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
36、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在过去的200年里,最高法院一共判定大约140项国会立法违宪。通过运用这一强大的司法审查,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制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间争议的仲裁者和国家许多最重要问题的终极权威。摘自美国的宪政历程材料二今天,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更多地把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看作是边境巡警或体育比赛的巡边员。“他们紧盯着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各级政府和个人之间的边界,力求不偏不倚,追求公正无私,以保证美国宪法确定的制约和平衡的构架能够按宪法制定者们所希望的那样正常运作。”摘自美国的宪政历程材料三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
37、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宪政体现的基本原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民主政治。(10分)(2)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史实。(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美两国民主政治的认识。
38、(6分)答案(1)原则:宪法至上原则;联邦制原则(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或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分权制约原则)。简评:(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进步性:美国建立起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民主共和制相结合的新型国家制度,保证了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打下了基础。首次将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局限性: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允许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的存在,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
39、第安人的民主权利。(分别评价,可以就材料中的民主原则进行评价)进步性:宪法至上的原则,体现了法治思想,强调公正无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了人民的权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三权分立的原则,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局限性:美国宪法虽然强调公正无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体制或制度容易模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而且仍存在种族歧视等问题。(答案不拘泥于文字表述,言之有理即可记分)(2)思想:依法治国。史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
40、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答具体内容也可给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3)认识:中美两国的民主政治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而制定的;民主政治受国家制度、社会性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具有阶级性)。解析(1)第一小问原则,据材料一中“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可以得出宪法至上原则;据材料二中“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可以得出联邦制原则;据材料二中“他们紧盯着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以保证美国宪法
41、确定的制约和平衡的构架正常运作”可以得出三权分立原则。第二小问简评,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分别评价,例如总体评价从进步性和局限性来回答,进步性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来回答,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87年宪法的局限即可;分别评价也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作答,注意进步性要答出三个原则分别所产生的影响,局限性可从执政效率和种族歧视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思想,可据材料三中“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得出依法治国;第二小问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即可。(3)从国情、阶级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解题技法 认识、启示类非选择题
42、,要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或涉及的内容作答。一般运用三步法:首先,对材料涉及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找准“题眼”。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初步分出“益”“害”两方面。其次,抓关键,切要害。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组织答案,注意知识和问题与现实相联系,尤其是长效热点、最新重大热点问题。C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 非选择题(2017辽宁锦州质检,40)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
43、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
44、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的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认为解决问题的
45、主要策略是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6分)答案(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3)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4)特征:初建;曲折;发展完善。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应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问,新中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是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第(2)问,原因,逐层概括即可。策略即材料中所提到的“依法治国”。第(3)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结合所学总结其特点。第(4)问,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认识,要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必然性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