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知识网络(一)专题知识网络(二)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表现:从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手段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2.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3.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4.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订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
2、济体制。5.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但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政策,是错误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7.余粮收集制是适应战时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固定的粮食税减轻了农民负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遗憾的
3、是很快就被取消了;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措施不当,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8.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调整生产关系,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体制都排斥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则利用商品市场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0.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1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
4、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重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在重工业。1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不顾国内外很多当权人物的疑虑和反对,把斯大林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以这一大无畏的行动为发端,在经济、党内生活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确实有不少创新之处,使很多人为之振奋,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可是,从结果来看,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其失败的原因有()。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缺乏一贯的战略方针个人作风急躁执政后期趋于保守A.BCD解析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所有包含的选项均不正确,用排
5、除法即可。答案B直选法解答史实型选择题一般来讲就是凭第一感觉直选。因为史实型试题很普遍,涉及到基础知识的记忆问题。从当前高考看,对一些重要年代、事件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如一些年代知道谁先谁后即可,一些事件知道非此即彼就可得分。因此,关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应加强理解记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
6、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你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
7、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常见失误之(二)(1)贪多求稳。采取撒网战术,既浪费了时间,影响其他试题的解答,又没有突出重点,让阅卷老师找不到给分点。(2)表达不准确。不重视学科语言的运用,给阅卷老师的感觉是外行在答题。(3)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涂改过多,要点不分明,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好。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