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906KB ,
资源ID:92301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230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十四 考点训练3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十四 考点训练3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十四古今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考点训练36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 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湖北沙市中学双周练)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答案A解析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是造纸技术的提高

2、,故选A项。人们穿“纸衣”并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故B项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纸衣成为唐朝流行服装,故D项错误。2(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品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答案D解析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故A项错误;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应该是宋代,故B项错误;金刚经

3、是我国最早雕版印刷品,并不是最早印刷品,故C项错误;材料“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图文浑朴凝重”说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故D项正确。3(2019广西南宁高二期末)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推动B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C传统筹算法的衰落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汉代的珠算经历了一千多年后,才在“明代商人”的努力下逐渐推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商人“文化”素质提高,A、B两

4、项错误;C项是结果,而非原因。4(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无一日顿殊之理”“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可知,这是说明太阳运动有规律,理就是规律,这与北宋理学家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一致,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强调的是北宋科学家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没有说明理学

5、系统化,也没有涉及理学有助于解释自然现象,故排除B、C两项;结合所学可知理学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故D项错误。5(2019贵州铜仁一中高二期末)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B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C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答案D解析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养植等技术成就,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D项正确。农政全书是农业生产技术和

6、经验总结,不注重规律和理论总结,主要与农业相关,而不是“工农业”,也不是百科全书,故排除A、B两项;C项材料无法体现,且农学并不是“独立的学科体系”,排除。6(2019北京四中高二期末)右图为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的部分内容。该著作()A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B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C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D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来自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它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故C项正确。伤寒杂病论并不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故A项错误;黄帝内经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故D项错误。7(2020河

7、南非凡联盟调研)商朝的甲骨文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物收成,也有问病痛、生育的,还有打猎、作战、祭祀等事。据此可知,甲骨文()A是一种成熟的文字B全部是商王活动的历史记录C只存在于商朝时期D可以验证弥补史记殷本纪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大部分内容是王室关于社会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记录,而史记殷本纪主要是记录商朝王室的活动,所以甲骨文可以用来验证弥补史记殷本纪,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A项错误;B项“全部”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与材料“大部分”的表述相矛盾,排除;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甲骨文仅存在于商朝,且西周时期也使用过甲骨文

8、,C项错误。8(2019江苏南京六校联考)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B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C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对“宋四家”书法作品“度”“趣”“韵”“姿”的评价及图片信息可知,宋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故选A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时期,故排除B项;书法艺术不能表现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追求,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宋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彩,各有特色,而不是得意忘形,故排除D项。9.(2019河南信阳高中期末)南朝画家张

9、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右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佛道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外宗教、艺术交流的结果,故A项正确。以形写神理论开始形成是魏晋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仅是说明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并不能说明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10(2020河北衡水摸底)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

10、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首诗()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答案B解析“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这就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宍(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原始时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故B项正确。诗经出现于春秋末年,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而根据材料“被公认为最古老的诗歌”,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早于诗经,排除A项;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只是

11、引用了春秋时期的诗歌,无法体现“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排除C项;D项时间不符,排除。11(2019湖南期末)(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说明()A文学作品曲高和寡B文学形式没有章法C文化发展的通俗化D文学内容趣味低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可知,宋代文学更多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通俗化特征明显,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宋代通俗文学兴盛,而非文学作品曲高和寡,排除A项;材料文学注重自由表达,并非没有章法

12、,排除B项;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12(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元代杂剧具有浓厚的世俗化、生活化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精练的艺术特色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是否由民间艺术家所创作,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元代杂剧的特色,而不是诗书的特点,C项错误。题组二

13、模拟小题13(2019吉林长春3月质量监测)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提到了“吉零国”。而明史记载,巴剌西遣使入贡,因“去中国绝远”,舟行四年半,遭风飘至“吉零国”。这说明()A明史作为官修史书,其记载更为可信B文学作品记载多为虚构,不可作为史料C文学作品可为官修史书记载提供佐证D明代小说从侧面反映了国人的世界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初刻拍案惊奇的记载中有提到“吉零国”,而明史中也有关于“吉零国”的记载,这说明文学作品可为官修史书中的记载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比较二者谁更为可信,故A项错误;文学作品中的记载有些经过证实也可作为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当时国人的世界观,故D

14、项错误。14(2019北京高二期末)李白、杜甫虽写下不少优秀诗歌,但在唐代却未形成广泛影响,直到宋朝才出现广泛的受众群体。而宋朝人苏轼,其诗文每出一篇,人争传刻,他的碑、铭、墓志等文章一经写出,也立刻被汴京书商开板刻印流布。以上现象说明()A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B宋代诗歌成就高于唐朝C苏轼的文学成就超过了李杜D印刷术推动了文化传播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轼作品在宋代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得益于宋代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传播,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对唐宋诗歌苏轼和李杜之间的文学成就进行对比,排除B、C两项。15(2019湖南长沙模拟)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天

15、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画面。这一画作可以反映当时()A社会风尚的变化B文人画流派的出现C社会风气的开放D风俗画技法的成熟答案C解析材料“盛装”“道路为(之)耻骇”可知,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C项正确。仅从游春图上无法看出社会风尚的变化,A项错误;文人画出现于宋代,B项错误;游春图属于宫廷画,D项错误。题组三高考小题16(2018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

16、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材料列举的墨子中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17.(2016全国卷)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

17、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再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选B项。曹魏时期并未在统一文字方面作出相关努力,故A项错误;曹魏时期,先秦古文、小篆已不流行,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8(2016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唐太宗认

18、为萧子云书法“无丈夫之气”,崇尚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促使社会上形成竞相模仿王羲之书法的风气,这与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有关。由此表明,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除了其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外,还与时代选择有关,故选C项。皇帝的好恶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19(2019浙江4月选考)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D“长风破浪会有

19、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B解析A项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中的诗句,故排除;B项是战国屈原离骚中的名言,故正确;C项是唐朝杜甫天末怀李白中的名句,故排除;D项是唐朝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故排除。20(2018江苏高考)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

20、山水,意境悠远”属于文人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陕西西安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

21、、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

22、者之所不任咎也。”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2)影响: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对知识的记诵能力。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可概括为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

23、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可概括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和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根据材料一“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可概括为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根据材料一“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可概括为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第(2)问,根据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可概括为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根据材料二“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可概括为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根据材料二“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

24、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可概括为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根据材料二“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可概括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对知识的记诵能力。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小说情节摘编如下:第三十六回凤姐和赵嬷嬷谈话时说:“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第八十八回贾芸向凤姐求情时说:“前几日听见老爷总办陵工,侄儿有几个朋友办过好些工程,极妥当的。”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

25、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第九十三回叙述衙门差役打击客商的情景:“更可怜的是那买卖车,客商的东西全不顾,掀下来,赶着就走。那些赶车的但说句话,打得头破血出的。”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你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情节:贾府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短期内就建造了“省亲别院”。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概述和评价:18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商人阶层受到打压,市民阶层在反对封建势力中开始发展壮大,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受

26、到挑战;工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大批雇佣劳动力的出现,标志着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外国商品的侵入,对中国有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官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解析首先提取材料中的一个情节,然后指出这一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选择一种情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论述,可以选取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所述的工作效率、雇佣关系、市民阶层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不管选择哪个情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都要史论结合地概述和评价。题组三高考

27、大题23(2019江苏高考)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

28、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

29、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解析第(1)问,一方面可以从青铜器、缣帛作为文字载体的缺点来分析,青铜器“面积太小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另一方面要突出简牍自身优势“轻便而实用”。第(

30、2)问,根据材料二“借助于纸张的普及汉字的各种书体发展完备”可知造纸术的发展催生多种书体;根据“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可知印刷术发展促使字体变得规范;总体分析材料二,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汉字的传播。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汉字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可知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根据“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形成了包括西夏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可知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根据“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可知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三“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分析。-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