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复习课学习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曲折过程、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重点是正确认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难点是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必然性和艰巨性。知识框架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民盟主席张澜曾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下列政治制度中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
2、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下列能够体现其“里程碑”意义的是()。A.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实施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3.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举的政治制度是()。A.基层民主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1978年2月在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叶剑英强调说:“一个国家非有法律和制度不可,这种法律和制度要有稳定性、连续性,一定要有极大的权威性。”此观点主要反映了()。A.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备B.“文革”的惨痛教
3、训C.改革开放后国内形势变化D.西方法制思想的传入5.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此观点实际上强调了()。A.加紧社会主义立法工作B.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C.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D.坚持“以法治国”的方针6.1978年1月7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时说:“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这说明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A.要取得美国对中国统一的支持B.确立了“一国两制”的方针C.具有政策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D.与
4、以往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协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事宜的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解放军、全国总工会、青年团、全国妇联、学联以及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等方面代表662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材料二1953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论。社论分析了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伟大意
5、义,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地准备这次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建国伊始,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但当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除特邀、推选产生外,绝大部分代表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经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的,因此积累了一定的民主选举经验。穆兆勇新中国第一次全民普选运动始末材料三“1949年,胜利来临之快令人目瞪口呆。”而更令人目不暇给的胜利,则是与开国齐头并进的民主架构。共同纲领规定的机构、组织,无不在名称上冠以“人民”二字,诸如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广播、人民出版事业等等,“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中国开国时民主的万千气象(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构成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1953年新中国政府为第一次普选做了怎样的努力。(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构建“民主架构”的。此“架构”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课堂检测1.D2.B3.D4.B5.D6.C7.(1)各代表主要是特邀参加的;代表成员构成广泛;体现了人民民主特征。(2)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依据国情将普选与特邀、推选相结合。(3)民主架构:初步建立起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主架构”。特点: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