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57.50KB ,
资源ID:92223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222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3月份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80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 商品经济B. 自然经济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宗族势力生存的土壤是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这种村落形态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故选B项;村落形态的经济基础不是商品经济,故排除A项;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也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故排除CD项。2.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

2、主要影响是A. 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迭B. 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 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D. 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鲁国的初税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初税亩”客观上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促进了经济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故A项正确;初税亩增加了国君的收入,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早于“初税亩”;D项是指商鞅变法,排除。点睛:从材料“公元前594年”“鲁国”“按亩收税”中分析出初税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正确答案。3.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

3、田”制下 (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谓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A项没有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项不符和均田制的特征,故选D【考点定位】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4.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

4、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 井田制趋于瓦解C.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 土地兼并严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联系诗经产生的时间段及“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据此排除AC;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的事了,排除D;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趋于瓦解,B符合史实和材料的描述。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5.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 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 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井田制瓦解和封

5、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属于经济基础变动,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四个选项中,能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是B。A是表现;C是直接原因;D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名师点睛】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彻底瓦解。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

6、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D. 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史实不符。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材料中土地兼并现象无关。说法与史实不符。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样的土地政策产生了题中所阐释的现象。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名师点睛】土地兼并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着。 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

7、和哄骗、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各参与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正常的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先进的土地政策最终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引发的一场悲剧。7.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

8、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小农经济的要求简单,仅仅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就可以展开生产,由此体现了小农经济生命力的顽强,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没有反映其脆弱性和稳定性,故排除AC项;小农经济出去劳动工具外还需要劳动力,所以D项概括不全面,故排除。8.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

9、“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 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 规范丝织行业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制造“违禁品”,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是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A项表述有误,排除;“违禁品”是“龙凤”花纹类的纺织品,可见龙凤纹是皇家专属用品,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目的,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朝的手工业9.“富者田连阡陌

10、,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土地兼并B. 重农抑商C. 闭关政策D. 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故选A。B项指的是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C项说的是尽量不与外部世界交往;D项是对材料的重复。考点:土地兼并点评: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往往会造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因此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往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的均田制等。但是随着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不断地减少,均田制难以继续,说明封建社会只要

11、土地私有制不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就无法根除。10.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限制商人的政策C. 禁止经商的政策D. 反腐倡廉的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汉初商人不能穿丝绸、乘车,吕后时强调商人的子孙不能当官、吏,反映了当时对商人实行“限制商人”的政策。A项休养生息不属于商业政策;C表述绝对化、D明显错误。因此选B考点:古代经济政策点评:古代的经济政策要关注:全面评价“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11.北宋城市发展

12、的新特点是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城郭乡村允许置市贸易市的启用不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所以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城市发展的特点。12.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 春秋时期B. 西汉C. 南北朝D. 北宋【答案】C【解析】据材料“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

13、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北朝灌钢法的特点,故C正确。两汉时期没有发明灌钢法,故AB排除;宋朝也不是发明灌钢法的最早时期,故D排除点睛:本题材料的意思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这便是灌钢法,而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运用,多总结。1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 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B.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 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D. 农工商

14、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的题眼在:收蚕、洪煮。缫丝这些流程产生了分工。手工工厂建立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内容,且“普遍”表述绝对,选项A排除;本题主旨是手工业,未涉及农业生产地位的问题,故排除选项B;纺织业产生了分工,这就说明了手工业实现了专业化的生产,故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选项D排除;14.2015年,面对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A. 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B. 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C. 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D. 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答案】C【解析】“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是清朝时期制瓷业才出现的的,穿

15、越历史回到明代当然也就不可能经历到了,故选C。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江南丝绸等行业出现手工工场、出现商帮和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故排除ABD。15.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等级观念的影响B. 城市经济的发展C. 征收赋税的需要D. 社会管理的需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宋代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依据所学,宋代的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分析选项,A与题意无关;C、D都是由B引起的,不是主要原因,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原因,故应选B。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

16、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宋朝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封建城市经济发展到北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即“市”、“坊”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到城市,彻底打破了“市”“坊”的界线,“市”“坊”之间的墙壁也都拆除了。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如当时最繁华的城市首都东京,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东京梦华录)。城内还有固定市场和定期集市,有娱乐场所“瓦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充分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16.唐律疏议

17、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期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严格维护坊市制C.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 允许郡、县开设市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非时开闭坊门者,处徙刑两年”等,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唐代对商品经济的严格管理。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重农”,无从体现;C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进一步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对商品经济的严格管理17.

18、商业是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A. 工商食官是秦朝统一前商业经营活动的唯一模式和基本特征B. 重农抑商政策是导致唐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社会根源C. 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以及取消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 明清时期徽商、晋商的出现反映出商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工商食官在初秋战国时期就被打破,A错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B错误;徽商、晋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18

19、.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C。19.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下图所示的一些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A. 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B. 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C. 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答案】C【解析

20、】试题分析:明清之际,由于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们在经商致富后,往往把资本转向购买田地和进行科举考试,这严重的阻碍了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AB项不是最主要的消极影响;D项说法错误,晋商的行为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和思想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20.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

21、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A. 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 明清商帮势力强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明清时期的徽商虽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受到“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往往在取得很多利益之后会选择捐纳,以摆脱商人的身份。因此他们并没有在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上做出贡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名师点睛】古代的重农

22、抑商政策一直都是主流,虽然很多人从经商赚取了很多财富,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依然愿意成为士人。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都很低,即便在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在政治上也处于尴尬地位。他们发家之后买房置地会造成严重的土地问题,这也是封建社会的顽疾所在。21.“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 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B. 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 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D. 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明代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礼治天下有关

23、,还与政府抗倭有关,这体现了“海禁”政策是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而出台的,故A项正确。“必然结果”表述过于绝对,且没有体现材料的全部内容,故C项错误。B项表述片面,没有体现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且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22.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A. 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 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 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24、D. 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长沙最初经营“多是各种土产”,五口通商以后,洋货输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这是中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冲击的表现。B、C、D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新思想的萌发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清末新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以新卫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它”指的应该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故选B项;新思

25、想萌发阶段还没有付诸实践,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主张对政治进行了革新,与“难以挣脱传统”的内容不符,故排除CD项。24.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继昌隆缫丝厂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属于洋务军事企业,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民用企业,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企业。综上所属,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项。25.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 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 沿海地区官僚

26、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 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分布状况能力。中国民族企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在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较早,洋务企业也多集中于这里,这为民族企业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市场、劳动力。故应选B。联系近代中国历史,可知B正确。因为A与近代历史没多少关系,所以排除。C中“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错误。D也错了,因为在此之前还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

27、瓦解26.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原因是:A. “实业”往往被发动政权所垄断B. 科技水平严重滞后C.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答案】C【解析】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控制下,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国内的封建势力和自然经济也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故选C。ABD决定于C,故排除。 点睛: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自然经济解体;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不利因素有:列强的侵

28、略;战争不断,政局不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27.193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122.74亿元,比1927年的60.1亿元增加了83.2%。纺织业1927年织布机为29788台,至1936年织布机数为52603台,增长76.6%。全国棉布产量1934年为2800多万匹,1937年增至8500多万匹。以上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B. 民族危机下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C. 民族工业采用新的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D.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9、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B不是主要原因;C与史实不符,近代中国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微乎其微;D应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28.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30、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欧战”即指的是一战,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因此“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使纱厂规模不断扩大,当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据此分析可知与使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不合题意与史实,“官僚资本”的影响是在1936年以后,时间与题干不合,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29.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

31、铁产量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A.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B.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D.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是抗战前夕,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的大量进口和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C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排除A。仅仅根据进出口量的数据无法得出当时国民经济结构的实际状况,因此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B。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量下降,间接反映出轻工业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是在发展的,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解决本题的

32、关键是“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进口增加”,运用所学知识可知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30.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 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 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 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晚清的时候,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而洋纱则盛行,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和民众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分析选项,B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的侵

33、略影响31.“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种现象说明A. 自然经济逐步解B. 洋务运动达到高潮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项 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说法错误,大量军事工业的兴办应是其高潮;C说法错误,洋务企业属于封建官办企业;D符合题意,材料“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说明了这一点。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32.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

34、促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A. 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B. 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 “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D. 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答案】B【解析】1895年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使张謇产生“实业救国”的想法,在“1896年至1899年”开始创办近代企业,故答案为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A项说法错误,排除;这一时期的时代最强音应当是维新变法,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经济侵略,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3.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

35、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A. 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 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 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D. 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说明封建官僚和封建思想阻碍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本题选择C。A项是材料中错误的认识;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B项不选;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阻碍因素34.

36、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政府支持列强放松侵略企业经营有道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民族企业的发展。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正是日本步步扩大对华侵略,故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含有此项的选项。材料“因爱国运动之激昂”说明正确;材料“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说明正确;材料“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说明正确。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37、展原因35.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厂的产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A. 自强求富B. 民主共和C. 实业救国D. 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抵羊”暗含抵制洋货的含义。使用国货、抵制洋货体现作者实业救国思想,故C正确。36.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A.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38、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掌握。一战后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 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面粉业和棉纺织业,还是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如制碱厂在19271936年建成了15家。抗日战争时期是秋天;解放战争时期是冬天。故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7.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

39、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 五四运动B.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 第一次世界大战D. 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答案】C【解析】据材料“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故C正确。五四运动在1919年,不是最主要因素,故A排除。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是次要原因,故B排除。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38.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

40、;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 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 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货运动”有利于激发民族信心,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根据“文明排外”可知“盲目排外”说法有误,故排除B项;“国货运动”引起外国武力干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3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A. 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

41、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 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二是帝国主义的入侵,进一步瓦解着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40.“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错误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

42、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A项,重农抑商政策仅贬低、压制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益。即A项说法正确,故不选择A项。B项,重农抑商政策意在防止商业抢占农业人口(劳动力),保证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即B项说法正确,故不选择B项。C项,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和社会稳定,增强了秦国国力。即C项说法正确,故不选择C项。D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瓦解,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即D项说法错误,故选择D项。二阅读下列材料:41.材料一 材料

43、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四: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令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

44、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4)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案】(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3)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4)重农抑商。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1

45、)根据材料一图片内容和“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应该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等方面进行概括。(2)根据材料二和“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自然经济的特征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但负担较重,容易破产。(3)根据“治官府,给徭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能够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主要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作用结合所学进行做答即可,主要是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