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63KB ,
资源ID:92182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218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2)(历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2)(历史).doc

1、必修2第三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在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趋于崩溃,其原因是 多年战争的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工农生产急剧下降 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A B C D 2下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 年到1957 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3新中国开始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定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1953年中国

2、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A实现国家工业化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C加强民主与加强法制相结合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5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精神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 A公私合营B和平赎买C加工订货D没收7我国“一五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 A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B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C优先发展重工业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81953年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

3、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相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9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对其原因的叙述: 中国人民建设富强国家的巨大热情 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工业建设创造了条件计划经济体制使资源得到集中利用 “一五”计划强调了重工业的突出地位A正确,错误 B均正确C正确,错误 D均错误10“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其基本内容之一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到1957年超额完成任务 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其基本任务之一A B C D11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

4、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A B C D 1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哪个行业的成就最突出?A农业 B. 工矿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14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反映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的客观实际 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C强调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15观察下边的宣传漫画,最早出现

5、于下列运动中A.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16“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17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本质上是A片面强调公有制 B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8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

6、整、发展、充实、提高19下列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的情况,这些数字表明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比上年增长9.64.29.211.9 “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回升 “文革”虽是政治运动,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A B. C. D. 20“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21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局面是在A1971年B1973年C1974年D1975年22邓小平说:

7、“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徘徊”是指 A结束文革,但指导思想没有变 B打倒“四人帮”,但邓小平没有重新复出C纠正了“左”的错误,但是工作重心没有转移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但是坚持“两个凡是”23新中国建立后,经常开展社会政治运动,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的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A土改B跃进 C援朝 D红卫24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25.关于

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实质上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C.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6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A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C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2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是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2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

9、和国家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完善社会主义制度29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各项重大问题 B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C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0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八大都强调的原则是 A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 B加强党群关系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发展生产力31.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依据是 A.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己经形成 B.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C.解决

10、了自1956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3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提出四项基本原则3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改革主要包括 思想路线改革 组织路线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A B. C. D. 3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改革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扩大生产的经营自主权 D建立多种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3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B高度评

11、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D拨乱反正,开始平反冤假错案36.在我党历史上,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决策的重要会议有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A B CD 37、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 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A B C D38、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9我国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 A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手段相结合4

12、0.1985年邓小平说“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41最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除安徽外,还有A江苏 B. 浙江 C. 四川 D. 广东4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A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43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13、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4、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农产品全部有农民自行处理 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的最终形式A B C D4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A B C D46、“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而“1979年凤阳全县

14、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47右图为1979年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为响应政府“生产自救”号召而签订的秘密协议。与之相关的信息有 安徽等省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当地政府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 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协议使农民获得空前大丰收A B C D48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

15、化发展49中国农村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度过了整整26年。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农村的发展或停滞,中国农民的希望或苦难,都与公社制度直接联系。这26年是指 A1951年1976年 B1953年1978年 C1958年1983年 D1960年1985年50从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改成农民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目的在于 A、取消人民公社,纠正左倾错误 B、使农业生产进入市场经济轨道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摆脱贫困 D、揭示改革序幕,促进城市改革5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是 专业化 商品化 集体化 现代化 A B C D52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对大中企业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16、A公司制、股份制 B企业上市 C企业职工分流 D改组、联合5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 A.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D.沿海城市的开放54.下列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关的是 A.以引进外资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B.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C.人才、技术、知识密集 D.是最先对外开放的地区55.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开放的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中国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中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56当今,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

17、方是 A海南岛 B深圳 C上海浦东 D广州57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表明 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 B C D58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以行政审批配置资源为主 B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 C以长官意志配置资源 D以指导性计划来配置资源59以下属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采取的措施有 政企不分 使用粮票、布票等 建立内资企业所得税 将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并轨 建立商业银行 A B C

18、 D 6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不包括 A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经济实力增强 B80年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C商品充足,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D成功进行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61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B、分配方式的转变 C、管理方式的转变 D、审批方式的转变62下列不同形式的所有制经济中,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有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中外合资经济 A BC D6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由政策性调整阶段发展到制度创新 阶段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19、以后 B十二大以后 C十三大以后 D十四大以后64、下列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 B、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 D、首先是从城市而后是到农村进行体制改革65在所有制改革方面,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股份制公司中国家控股A B. C. D. 66国有企业在制度创新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管理体制的改革 B所有制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产权制度改革67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海南68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前

20、提是A中共领导,国家完全行使主权管辖B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方面,给以特殊政策C中共领导,国家在经济特区实行“一国两制”D国家提前在经济特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69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特点的地区是A经济特区 B经济技术开发区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海经济开放地带70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71下列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向南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连云港 烟台 北海 南通 A B C D7220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对 这一战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经

21、济全球化的趋势 B适应了加 WTO后的形势C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D其基本含义是加强商品输出7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中国美国日本印度74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有 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 成熟完善A B C D75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7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

22、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77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金融体制 改革企业所得税 改革社会保障体系A B C D78、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7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A大量引进外资企业 B设置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80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

23、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81 1984年我国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中,江苏省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8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福建被确定设置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是A靠近港澳、华侨众多B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C历史上是最早开放的地区D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83下列各项属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的是 计划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世界各国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南方谈话,冲

24、破思想束缚 ABCD84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85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体现在 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ABCD86我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在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92年十四大C2002年十六大 D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87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

25、这表现在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 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 B. C. D. 8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C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推进国有企业改革89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有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A B. C. D. 90市场经济对现代化的推动表现为 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增长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A B. C. D. 二、非选择题9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949

26、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表项目全国总产量亿吨比历史最高产量下降%工业生产50农业生产25粮1.127钢15.883材料二 1949-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年份项目194919521957196519661967196819731975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223525342306221341474467国民收入(亿元)358589138715861487141523182503粮(亿吨)1.11.631.951.942.142.172.092.692.84钢(万吨)15.813.553.312231532109290425222390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提供的内容,说明新中国

27、成立时面临怎么的经济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形势严峻,工农业生产萎缩,物质紧缺,人民生活困苦。原因:帝国主义掠夺,国民党搜刮,长期战争。材料二中1952年同1949年相比,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原因。改善。政府努力恢复,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材料二中1965年同1957年相比,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而同期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如何?为实现这一变化中央做了那些努力?停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生产总值增加80%,粮食产量达到1958年水平;党中央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6年到19

28、6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下降。文革,社会动乱。19731975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周恩来主持国家工作,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9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材料二: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

29、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根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史实说明其思想的实践情况。要求:表达应当成文,不超过260字。答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粉碎“四人帮”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在城市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91956年,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

30、史条件下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在此后的十年探索中,主要面临哪两个问题?中共对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决策是什么?中共“八大”的决策为何未得以贯彻?其经验教训是什么?答案: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两大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八大的决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规定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未能贯彻的原因:左倾错误修改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缺乏经验,急于求成,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

31、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的改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从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14分)措施: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的发展。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全国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

32、到显著提高。在城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打破了原来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全国展开。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 80年代以来创办了深圳等五个特区、开放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中央又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20世纪起,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持之以恒,不断深入。第 12 页 共 12 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