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联考协作体2019-20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对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C. F2出现4种基因型的个体D. 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
2、3:1。【详解】A、F1(YyRr)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A正确;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较近于3:1,黄色与绿色之比也接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B正确;C、F2出现9种基因型的个体,C错误;D、结合分析,F2出现4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9:3:3:1,D正确。故选C。2.已知仓鼠毛色的白与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用白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多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白,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子的是( )A. b和cB. a和cC. a和bD. 只有a【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相关实验的应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
3、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可判断这种性状为显性性状,且子一代全为杂合子,而亲本均为纯合子。【详解】根据白鼠a与黑鼠c杂交的后代全是黑鼠可知,黑色为显性性状,且a为隐性纯合子,c为显性纯合子,由于隐性纯合子a与黑鼠b杂交子代中有黑鼠也有白鼠,因此黑鼠b应为杂合子,B正确。故选B。3.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正常(A)对白化(a)为显性。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则图中-1、-3的基因型和-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分别为( )A. AA、Aa和1/16B. Aa、Aa和1/9C. Aa、AA和1/4D. Aa、Aa和9/64【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人类白化病是由
4、a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基因型为aa时表现出白化病,当基因型为AA或Aa,表现为正常。【详解】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图中-1、-2、-3、-4表现为正常而后代均有患病,因此基因型都是Aa。-2和-3均无病,基因型为1/3AA、2/3Aa,则-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为2/32/31/4=1/9。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故选B。4.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n株高茎,第n1株豌豆的表现型( )A. 是高茎的可能性大B. 一定为高茎C. 是矮茎的可能性大D. 一定为矮茎【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杂合子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基因型为DD、Dd和dd,比例为121;表现
5、型为高茎和矮茎,比例为31,据此解题。【详解】杂合子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虽然后代中已有n株为高茎,但第n1株的表现型与前面的无关,仍是高茎的可能性为3/4,即是高茎的可能性大,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5.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控制此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褐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结婚(已知这对夫妇的父亲均为是蓝眼),生下蓝眼男孩的可能性是:( )A. 1/2B. 1/4C. 3/8D. 1/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眼的虹膜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6、由于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由于这对褐眼夫妇的父亲均是蓝眼,所以褐眼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这对褐眼夫妇基因型均为Aa,生下蓝眼男孩的可能性是1/41/2=1/8,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假如水稻髙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髙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子二代中出现易倒伏且易感病的类型比例为( )A. 9/16B. 3/16C. 1/16D. 6/16【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
7、用,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详解】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rrdd)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RRDD)杂交,F1的基因型为RrDd,F1自交得F2,F2代中出现易倒伏且易感病(rrD-)的类型比例为1/43/4=3/16,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7.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 3:3:1:1B. 1:1:1:1C. 9:3:3:1D. 3: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个体杂交,分别考虑两对基因杂交的后代表现型的情况,再综合考虑
8、两对基因,据此答题。【详解】已知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个体杂交,分别考虑两对基因的情况,则YyYy得到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Y-yy=31;Rrrr得到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Rr:rr=11;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31)(11)=3311。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8.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着丝点会分裂B. 有纺锤体形成C. 同源染色体联会D. 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9、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期【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A错误;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都有纺锤体的形成,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暂时增加一倍,D错误。故选C。9.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内,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
10、 )A. 染色体的复制B.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D. 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
11、】A、染色体的复制会导致DNA含量加倍,但不会导致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A错误;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均会导致基因重组,进而导致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B正确;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不会导致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C错误;D、着丝点的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但不会导致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D错误。故选B。10.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A. 3X或3YB. 6XX或6XYC. 6XX或6YYD. 6X或6Y【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对于X
12、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而言,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据此答题。【详解】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其中三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因此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6XX或6+XY。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 Wwdd WwDdB. WwDd wwddC. WwDd wwDDD. WwDd WwD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南瓜的果实中的两对基因独立
13、遗传,即表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此时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此处白色球形果实的基因型为W_dd,可以先用分离定律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计算结果即可。【详解】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为3/41/2=3/8;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为1/21/2=1/4;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为1/20=0;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为3/40=0。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在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变化是( )A. 染
14、色体数目变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两倍B. 形成纺锤体C. 同源染色体联会D. 着丝点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最多是2n,与
15、体细胞相同,没有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两倍的时期,A符合题意;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均会形成纺锤体,B不符合题意;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C不符合题意;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观察到着丝点分裂,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13.一正常女性与一色盲男性婚配,生了一个白化病色盲的女孩。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 AaXBXb、AaXBYB. AaXBXb、aaXbYC. AAXBXb、AaXbYD. AaXBXb、AaXbY【答案】D【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X
16、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根据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详解】设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色盲基因是b,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A_XBX-,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A_XbY,白化病色盲的女孩的基因型是aaXbXb,女孩的每对致病基因均为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下面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细胞中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均为11B. 、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为12C. 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D. 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
17、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详解】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数为0,A错误;B、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为12,B正确;C、为减数分裂,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C错误;D、细胞和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
18、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15.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 外祖母B. 祖母C. 外祖父D. 祖父【答案】A【解析】【分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该男孩的致病基因肯定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再推出来自于祖父母的可能性。【详解】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男孩(XbY)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而其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其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但由于其外祖父无色盲(XBY),则其母亲
19、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母。因此,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从祖代来推可能来源于外祖母。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一对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雄性鱼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A. XDXDXDYB. XDXDXdYC. XDXdXdYD. XDXdXDY【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XDY的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Y的能参与受精的精子,而XdY的个体能产生含Y和Xd的两种能参与受精的精子。【详解】AB、因为
20、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不存在XDXD的个体,AB错误;C、XdY的个体能产生含Y和Xd的两种能参与受精的精子,所以XDXdXdYXDXd、XdXd、XDY、XdY,杂交子代既有雄鱼,也有雌鱼,C错误;D、因为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XDY的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Y的能参与受精的精子,所以XDXdXDY的后代只有雄性,D正确。故选D。17.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的基因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基因都在染色体上D.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1、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B正确;C、细胞核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基因不在染色体上,C错误;D、大多数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少数位于细胞质中,故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D正确。故选C18.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 )DNA RNA DNA和RNA DNA或RNA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
22、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 每条染色体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 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 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解析】【分析】
23、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详解】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DNA原来不含3H,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原料,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细胞每条染色体的每个DNA都含3H(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没有)。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单体,1条单体的DNA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没有,即该单体含3H
24、;另一条单体的DNA两条链都不含3H,即该单体不含3H。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DNA复制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其次要求考生能将DNA分子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结合,判断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20.S型肺炎双球菌具有多糖类的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B. 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C. 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D. 培养R型
25、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答案】A【解析】【分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详解】A、D、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都不是“转化因子”,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类物质,都不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因此都不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A错误,D正确;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B正确;C、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
26、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因此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C正确。故选A。21.已知一个完全标记15N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经n次复制后,仅含14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n是 ( )A. 2B. 4C. 3D. 5【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中的相关计算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其结果分析如下:(1)DNA分子数子代DNA分子数2n个;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个;不含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
27、酸链数(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2n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1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mm2n1m(2n2n1)m2n1。【详解】不论复制几次以后,含有15N的DNA分子总数一定是2,所以只含14N的DNA分子总数为27=14,因此一共有16个DNA分子,DNA共复制了4次,n=4。综上所述,B正确。22.假设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的碱基C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1%,并测得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T占这条链碱基的26%,那么另一条链上T占整个
28、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 13%B. 16%C. 26%D. 32%【答案】B【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A=T,C=G;在双链DNA中互补碱基的和(A+T或C+G)在双链中所占的比例,与任意一条链中相应种类互补碱基的和(A+T或C+G)在该链中所占的比例相等,依据以上两个公式进行计算。【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由A=T,C=G得,A+C=50%,又因为C=21%,所以A=29%,A+T=58%;设DNA的两条链分别为链和链,每条链中碱基T占该链的比例分别为T和T,链上其他碱基所占比例以此类推,根据题目信息已知T=26%,由T=A,根据分析中的公式得,A
29、+T=A+T=58%,所以A=58%26%=32%,即T=32%,因此该链中碱基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32%2=16%,B正确。故选B。23.20世纪90年代,Cuenoud等发现DNA也有酶催化活性,他们根据共有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它可以催化两个底物DNA片段之间的连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DNAE47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B. 在DNAE47分子中,嘌呤碱基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C. DNAE47一定是一个新型基因D. 在DNAE47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含N的碱基【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结
30、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DNAE47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在DNAE47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A正确;B、DNAE47是单链结构,其中的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B错误;C、根据题目信息DNAE47可以催化两个底物DNA片段之间的连接,功能类似于DNA链接酶,因此它不一定是一个新型基因,C错误;
31、D、在DNAE47中,由于是单链DNA,所以绝大多数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两个磷酸和一个含N碱基,只有末端的一个脱氧核糖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含N碱基,D错误。故选A。24.将甲型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与乙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 )A. 甲型病毒的蛋白质和乙型RNAB. 乙型病毒的蛋白质和甲型RNAC. 甲型病毒的蛋白质和甲型RNAD. 乙型病毒的蛋白质和乙型RNA【答案】D【解析】【分析】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由题意知,重组病毒的蛋白质来自甲,RNA来自乙,因此重组病毒产生的后代应该与乙病毒相同。【详解】由于RNA病毒
32、中的遗传物质是RNA,重组病毒的RNA来自乙,因此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在烟草细胞内分离出来的病毒与乙病毒相同,即具有与乙病毒相同的蛋白质和RNA,D正确。故选D。25.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复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和酶来自细菌,脱氧核苷酸原料来自噬菌体B. DNA和酶来自噬菌体,能量和脱氧核苷酸原料来自细菌C. DNA来自噬菌体,脱氧核苷酸原料、酶、能量来自细菌D. DNA、原料、能量均来自细菌【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
33、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详解】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代谢和繁殖,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DNA,原料是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能量是细菌提供的ATP,场所是细菌的核糖体,C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 26.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豌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如表所示是豌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回答:组合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白花紫花1紫花白花4054012白花白花80703紫花紫花4131240(1)由表中第_个组合实验可知_花为隐性性状。(2)表中第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3)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
34、体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将A、B、C、D、E、F、G 7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说明:高茎矮茎总数AB21070280CD0250250EF190190380GD3000300(4)豌豆D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豌豆G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5)上述实验结果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植株占高茎植株数的_。(6)依据上表所得总植株数中,性状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答案】 (1). 3 (2). 白 (3). 1 (4). 25%(或) (5). dd (6). DD (7). (或10%) (8). 5863【解析】【分析】、组合3中亲
35、本全为紫花,后代出现紫花和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用A/a表示基因,则组合1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组合2亲本基因型均为aa,组合3亲本基因型均为Aa。、组合A和B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且亲本A和B基因型均为Dd;组合C和D杂交,后代全为矮茎,说明亲本C和D基因型均为dd;组合E和F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比例为11,说明亲本E和F基因型为Dd和dd或dd和Dd;组合G和D杂交,后代全为高茎,由于D基因型为dd,则G基因型为DD。【详解】(1)组合3紫花和紫花杂交,后代出现紫花和白花,发生性状分离,且紫花和白花比为31,说
36、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2)测交实验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根据显隐性状及表中杂交组合可判断,组合1属于测交。(3)第3个组合中,亲本基因型均是Aa,子代所有个体中显性纯合子(AA)比例是。(4)组合A和B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且亲本A和B基因型均为Dd;组合C和D杂交,后代全为矮茎,说明亲本C和D基因型均为dd;组合G和D杂交,后代全为高茎,由于D基因型为dd,则G基因型为DD。(5)组合A和B杂交后代高茎中纯合子占210=70;组合E和F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为11,是测交结果,后代高茎全为杂合子;组合G和
37、D杂交,由于D基因型为dd,则后代高茎全为杂合子,所以上述实验结果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植株共70,高茎植株总数为210+190+300=700,占10%。(6)性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是70株,隐性纯合子(矮茎)是70+250+190=510株,则纯合子共580株,杂合子是(210-70)+190+300=630株,因此性状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580630=5863。【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分离比值推测亲本基因型组成。27.下图为甲病(Aa)和
38、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_遗传病。(2)-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7的基因型为_;-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3)假如-10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那么-10和-13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_【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 (2). (3). aaXbY (4). II-8 (5). 【解析】【分析】分析遗传图谱:图中3号和4号患甲病,出生正常的女儿9号,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都不患乙病,生患乙病的儿子7号,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作答。【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中3号和4号患甲病,
39、出生正常的女儿9号,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为显性,父病女正非伴性)。(2)5号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7号有乙病,所以其母亲-1携带乙病基因XBXb,又因为-2的乙病基因型为XBY,所以5号是纯合子的概率是;-7不患甲病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为aaXbY;-13号患乙病且为男性,根据交叉遗传的特点,-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8号。(3)根据遗传系谱分析,-9不患甲病(aa)可推知-3和-4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10的基因型为AA或Aa;又因为-10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10乙病的相关基因型为XBXB;-13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10和-13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
40、。【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2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_。第二步:_。(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答案】 (1).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 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或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3
41、).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4). 大肠杆菌 (5). 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解析】【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图示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说明标记的是蛋白质。又因为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因此结合图示过程,该实验的操作过程:第一步:将噬菌体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第二步:用被35
42、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细菌。(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3)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含35S标记的培养基直接培养,所以要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9.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2的基因
43、型是_。(2)在不考虑甲病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2与一男性结婚,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bbXDXd (4).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3和-4不患甲病、-5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5为女性患者,而其父亲正常,所以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而-1和-3都患乙病,其父母都不患乙病,所以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1)II-3和II-4不患甲病,-5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
44、,-5为女性患者,而其父亲正常,所以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而-1和-3都患乙病,其父母都不患乙病,所以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结合上述分析及遗传系谱图,II-2的基因型为bbXDXd。(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由遗传系谱可知III-2的基因型为XDXD或XDXd,其与一男性结婚,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则可确定-2为XDXd,且该男性的基因型为XdY。若这对夫妇再生育,子女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此题主要考查的是
45、性状及其表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类常见的遗传病及其遗传、做题时要抓住题目的主要信息,识图、分析、解答。30.如果某动物体细胞中DNA含量为2个单位(m)。下图分别为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示意图。请回答:(1)细胞A是_细胞,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_(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2)细胞B的名称是_,DNA的含量是_。(3)曲线2-3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的结果,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的结果。【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4-5 (3). 精细胞 (4). m (5). DNA复制 (6). 同源染色体分离【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
46、述和题图可知:曲线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1-3时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4时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4-5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5-6表示精细胞,6-7表示精细胞变形发育形成精子。细胞A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细胞B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为减数分裂结果形成的精细胞;细胞C中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1)该生物为雄性动物。细胞A含有2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是次级精母细胞,对应于曲线4-5时期。(2)B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为减数分裂结果形成的精细胞,其细胞中DNA的含量为该动物体细胞中的一半,即等于m。(3)曲线2-3时期DNA含量由2 m增加到4 m,这种变化是由于DNA复制的结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进而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所形成的子细胞中DNA含量减半。【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明辨各细胞分裂示意图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能结合曲线图准确判断曲线中各段相应细胞类型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