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古代希腊、罗马高考历史(新课标1专用)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32,4分)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五年高考 答案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表明,僭主们虽然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反映出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故D项正确。贵族出身的僭主被流放,说明贵族已经不能垄断国家政权,A项错误
2、;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僭主被流放,说明政治生活具有法制基础,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平民是否拥有政治权利,C项错误。知识链接 雅典走向民主的社会环境:(1)独特的城邦体制,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能够直接参与城邦政治。(2)雅典公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极强的参政意识。2.(2017课标,32,4分)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信息看,官员就职宣誓、陪审员宣誓和青年男
3、子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是为了增强官员、陪审员和青年男子的责任意识,故选D项。“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与限制权力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无关,排除A、B两项;材料信息强调官员、陪审员的义务而非权利,故C项错误。失分警示 注意区别A项和D项,要从材料中宣誓的共性角度入手分析。3.(2014课标,32,4分,0.336)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 从材料信息看,公民试图自
4、杀也需要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如果公民未经允许就自杀则属于犯罪行为。这说明公民的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选C项。A项中的“完备”表述不当,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雅典法律具有人文精神、理性精神,排除B、D两项。答题指导 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连自杀的决定权都没有,这明显是限制了公民的个人自由。4.(2013课标,26,4分,0.618)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基本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程序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人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辩论,这就要求参政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演说能力,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无法在政治领袖和演说家之间建立必然联系。解题技巧 准确理解历史名词的内涵与外延。古希腊、罗马是古代人类文明中心之一,其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思想意识等,对后世西方和世界影响巨大而深远。注重基础知识考查,是该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特征。本题实际考查雅典民主制度,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在实施权力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演说能力。因此,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5.(2016课标,32,4分)公元前5世
6、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题干材料大意是:雅典政府让公共奴隶行使警察职能,驱赶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公民衣服上沾上红色痕迹将被处以罚款,这充分体现了在当时的雅典,参政是公民的义务,故选C项。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A项错误;B、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解题思路公民被罚款的原因是什么?这和他们不积极参加公民大会有什么关系呢?理解这一点,问题就会
7、迎刃而解。评析 本题运用情境材料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主要考查迁移所学知识、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注意迁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思考题干现象的本质。6.(2013课标,32,4分,0.381)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答案A 从材料信息看,由于辩护人充满感情的辩护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
8、审法庭宣判该女子无罪。陪审团这一做法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体现了雅典审判程序严格,排除D项。答题指导 民主政治不是深奥的历史概念,也不是高雅的艺术殿堂,民主政治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和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本题通过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的案例,考查雅典民主。试题切入点很小,考查的角度新颖,无形间增大了试题难度。建议多做练习,多思考,锻炼历史逻辑思维能力。1.(2017江苏单科,14,3分)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
9、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D 材料中抽签差额选举大多数国家官职的做法确保了公职人员产生的民主程序,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应选D项。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抽签选举国家官职属于民主程序,不属于权力运行机制,排除B项;梭伦改革中,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C项与史实不符。2.(2016海南单科,10,2分)公元前4
10、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答案B 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材料中公民大会判处6位将军死刑,说明当时雅典公民大会具有至上权威,故B项正确。古代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不是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公民大会的独断,不听取个人申辩,但并未说明被告人没有申辩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
11、说明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故D项错误。3.(2016江苏单科,14,3分)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答案A 据题干情境可知,陶片放逐法具有随意性,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运作中权力的滥用或误用,故陶片放逐法虽属多数人的意愿,但未必代表公平正义,A项正确。B项与陶片放逐法的概念不符,排除。“派系纷争”和“内部混
12、乱”在材料中均未体现,C、D两项排除。4.(2015安徽文综,19,4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答案B材料认为陶片放逐法只是一个补救措施,并不能防止“特殊人物”的出现,其言外之意是应该防患于未然,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可排除
13、。1.(2015福建文综,19,4分)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A 符合材料中“陆地和海岛居民”“自然资源极其匮乏”“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等信息的只有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文化繁荣,且以民主政治著称于世,故A项正确。2.(2014山东文综,21,4分)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
14、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墓碑上只写名字不写家世是为了彰显牺牲战士的平等地位,因此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正确。3.(2014重庆文综,10,4分)“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
15、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答案D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由题干中“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和在土地问题上对贵族和平民的态度可知,D项正确。A项中“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的表述、B项中“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的表述均与史实不符;C项中“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的表述与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的史实不符。故本题选D项。4.(2014福建文综,18,4分)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16、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答案D 雅典公民大会的最高决策权,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对失职人员的依法惩处,都是防止专制、维护民主的制度设计,故D项符合题意。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A项错误;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的是陪审法庭,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各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C项错误。评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从权力机构对公职人员的诸多限制上思考分析。5.(2013江苏单科,13,3分)下侧为
17、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答案B 在古代雅典,只有少数人拥有公民权,排除A项;雅典是民主制而非贵族制政体,C项“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与史实不符;雅典公民不包括外邦人,外邦人并不能享有雅典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6.(2013安徽文综,19,4分)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
18、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答案C 题干材料中的规定明显限制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而这种情况发生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最发达的伯利克里时代,说明当时的雅典民主制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故C项正确。7.(2013广东文综,18,4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答案C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按照陶片
19、放逐法,如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一个陶片相当于一张选票。如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这个人就会被流放。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并没有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A项。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B项。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体现了个人的政治野心,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并没有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8.(2013重庆文综,10,4分)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议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
20、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答案A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雅典公民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了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的现象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A项正确,C项错误。古代雅典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B项中“民主派专有”、D项中“大多数居民”的表述与题干信息及史实不符。本题选A项。9.(2013四川文综,8,4分)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
21、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答案A 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改革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弄懂题干中的“同样情形”的含义:一个民治之国在面对外部威胁或外敌入侵时,若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来领导人民进行斗争,人们自然会拥护他的领导地位。“雅典公民普遍好战”明显不属于上述的“同样情形”,故A项符合题意。10.(2013北京文综,37,8分)(节选)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公元前431年,
22、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答案(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解析 第(1)问要综合中外纪年的方
23、法归纳出共性的特点,不要分别归纳各自的特点。“历史状况”要结合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经济等状况整合归纳。考点二 罗马法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6课标,32,4分)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 歌德认为,罗马法虽“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却“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大陆
24、国家法律的基础,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符;罗马法维护的不是民主制度,C项错误;罗马法并不能不断改变欧洲历史的发展方向,D项错误。误区警示 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法律,不是维护民主制度、不断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法律。评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历史影响,考查考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罗马法的相关知识。2.(2015课标,32,4分,0.736)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
25、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答案C法官审案时可能会被表象迷惑而导致误判,因此,“双眼蒙布”是警示法官审案不应受表象迷惑,应洞察事实真相,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官审案应主要依据法律而非道德良知,排除A项;法官审案时注重证据,证人证言仅是法官审案时证据的一个来源,不能作为全部证据,故B项错误;法官审案应重证据,而不应盲目遵从民众意愿,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睁开双眼”,人们会看到事物表象,“双眼蒙布”,意味着不要受表象迷惑,要洞察事实真相。评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原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3.(2014课标,32,4分,0.760)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
26、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答案B 由材料信息可知,正是由于平民的斗争才迫使罗马共和国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最终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说明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贵族并未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材料反映的是平民通过斗争促进了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解题技巧 正确识别历史选择题的陷阱。本题中
27、的A项是干扰项,其设置陷阱的方式为史实错误,即故意设置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作为干扰项。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时,贵族在法律制定过程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故A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1.(2017北京文综,20,4分)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B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古罗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陪审制度的国家之一,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就源于古罗马;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应选B项。A、C两项不符合雅典史实,D项不符合罗马史实。知识拓展 古
28、罗马的陪审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古罗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陪审制度的国家之一,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古罗马的陪审制度为法国所继承,又于11世纪时经法国传入英国。在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独立的资产阶级陪审制度。这种制度很快推及美、法诸国,至今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2.(2016天津文综,3,4分)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
29、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答案D 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后,由于每个城市具有各自的特色,人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不复存在,说明罗马失去了凝聚力,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罗马的社会矛盾,A项错误;B、C两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B、C两项排除。评析 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围绕材料信息分析思考。3.(2015江苏单科,14,3分)“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30、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答案B 解读题干材料,万民法吸收“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商业习惯与法规”,对公民法某些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由此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4.(2014江苏单科,12,3分)“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
31、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答案A 材料信息表明,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合法权益,采用属人主义原则,凡是罗马公民,不管在本邦还是在外邦同样受到罗马法律的保护。材料中没有提到“万民法”和“成文法”,由此排除B、C两项;D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A项符合题意。5.(2013浙江文综,20,4分)“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
32、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B题干材料体现妇女开始占有财产,但仅是部分,不能说所有妇女在家庭中与男子地位平等,A项错误。自然法的精神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而妇女不享有这样的权利,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提到“找到法律的漏洞”,说明罗马法不够严密,B项正确,D项错误。1.(2012课标全国,34,4分)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
33、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B 本题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尽管原告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邻居砍伐了他的葡萄树,但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没有严格使用法律术语,最终败诉,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审判程序”的特征,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2015重庆文综,9,4分)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
34、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答案D从题干材料看,罗马帝国规定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无明文规定时,可依照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表明五大法学家的著述具有法律效力,故选D项。A项错在“任意”二字,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明显错误。3.(2015四川文综,9,4分)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
35、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答案D 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反对贵族垄断法律的斗争结果就是颁布了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更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故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公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4.(2014四川文综,9,4分)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
36、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答案A 关键信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表明“大写的法”并不是某项具体的法律规定,而是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这与自然法的内涵相吻合,故A项正确。5.(2014广东文综,19,4分)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答案D 根据材料中“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王权法”可知皇帝
37、的决定是有法律依据的,说明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D项正确。公元6世纪,社会契约论尚未面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知王权法并没有丧失法律效力,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6.(2014北京文综,37,8分)(节选)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
38、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答案(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解析 第(1)问考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共性。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居住地称为“中国”;古希腊人以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为世界中心;古罗马人认为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由此可概括东西方文明的共性在于对世界的认识,都认为是神灵主宰世界,以自己的居住地为世界中心。同时反映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缺乏联
39、系。考点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32,4分)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据题干可知,古希腊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还争权夺利,说明诸神人格化的特点,反映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宗教信仰问题,排除A项;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规律总结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
40、2016课标,32,4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 从材料中的台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判断该剧反对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正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故应选D项。A、B两项皆不符合古希腊的社会现实;C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B项。“我憎恨所有的神”并非反对神灵崇拜,而是强调人的价值。3.(2015课标,40,25分,0.376)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
42、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
43、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炼有关孟子、苏格拉底观点的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别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有关社会背景方面,应从孟子、苏格拉底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史实来回答;“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从对中西法制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在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考虑。规律总结 解答归纳概括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逐段逐句逐层概括,能够对应教材知识的要
44、对应。第二,不好概括的,特别是文言文,要找关键词。第三,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体到整体;由此及彼。第四,用专业术语表述。教师专用题组(2011课标,27,4分)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B 苏格拉底的申辩词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死亡不畏惧、坚决捍卫思想自由原则,故答案为B项。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A组 20152017
45、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40分)1.(2017福建质检,32)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在出现严重政治争论的时候,保持中立或不参与的,将被剥夺公民身份。这表明当时雅典()A.公民个人权益受到限制 B.公民的参政热情消退C.重视培养公民政治素养 D.公民政见的高度一致答案A 从材料信息可知,古代雅典,公民在发生严重政治争论时,有义务参与,否则将会被剥夺公民身份,这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属于城邦,个人权益受到限制。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公民参政热情如何,故B项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公民政见是否一致,故D项排除。2.(2017江西南昌一模,31)公元
46、前6世纪初,雅典梭伦改革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而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的收获。这反映了雅典()A.农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农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C.改革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答案B 根据材料信息“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而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的收获”,可知农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故选B项。A项明显错误;梭伦改革主要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D项错误。3.(2017山东烟台3月,30)“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
47、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赋人权 B.美德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城邦利益至上答案C 根据材料中“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可知,这一论述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思想,即每个人的见解都是合理的,其精神实质与人是万物的尺度接近,故选C项。4.(2017天津十二校一联,8)古罗马法律规定:对能证明自己因贫穷而确实无力教养儿女的父母,立即给予足够的补助。材料反映了古罗马()A.保障一切自由民的利益 B.注重缓和社会矛盾C.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D.习惯法的陋习被废除答案B 材料信息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有利于缓和
48、社会矛盾,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保障一切自由民的利益,故A项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习惯法的陋习是否被废除,故D项排除。5.(2017广东广州一模,3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军伍大会(百人团大会)的权力”“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些规定()A.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B.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C.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D.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答案D 从材料信息可知,这些规定既强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同时又强调维
49、护国家利益,即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故A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规适用范围的调整,故B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6.(2016山东济南3月,32)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地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答案D
50、 根据材料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可知,戏剧公演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故选D项。在雅典,公民人人平等,故A项表述不准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7.(2016河南适应性考试一,33)对雅典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分析,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雅典的政体形式 B.雅典市民的全新思考C.雅典的城邦体制 D.雅典市民的生活方式答案A 材料信
51、息反映了雅典公民需要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这是雅典民主政体下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需要,故选A项。雅典市民的全新思考是建立在雅典的民主政体上的,故B项错误;雅典的城邦体制仅是雅典民主政体形成的条件之一,故C项错误;材料与雅典市民的生活方式无关,故D项错误。8.(2016天津十二区县一联,2)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世界“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A.追求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B.利于维护经济秩序C.体系宏大而缜密 D.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答
52、案C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追求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维护经济秩序和私有财产,因此,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即罗马法在近代世界“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C项并非其“得以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9.(2016湖南十三校二联,32)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答案D 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对奴隶的过度压迫,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阶级统治,故选D项。罗马法保护
53、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故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排除C项。10.(2015安徽合肥二模,17)柏拉图认为,“奴隶决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据此推断,他强调雅典社会()A.阶级矛盾尖锐 B.缺乏民主政治C.等级差别消失 D.没有绝对平等答案D 由材料信息可知,柏拉图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奴隶与主人、小人与君子不会成为朋友。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也就是说,在社会中没有绝对平等,故选D项。1.
54、(2017山东青岛3月,32)公元前430年,雅典有三分之二的公民居住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城市公民在农村拥有地产。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外邦人可以在雅典经商、生活,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不能购置田产、买卖房屋。因此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这说明()A.拥有土地是享有公民权的必要条件B.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C.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D.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下,农民地位较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40分钟 分值:46分)答案C 从材料信息可知,在雅典,“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而
55、有资格拥有土地的是从事农业和城市中从事工商业的本邦公民,这说明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故选C项。根据“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可知A项错误;从材料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的公民比例可知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手工业者、商人与农民的地位高低,故D项排除。解题思路 哪些人才有权利拥有田产呢?这反映了雅典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呢?2.(2017山东济南3月,32)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这样的社会里,五花八门,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柏拉图意在表明()A.雅典民主追求人人平等B.雅典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C.雅典民主存在
56、明显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社会动荡答案C 从材料信息看,柏拉图认为,在雅典,极端民主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这说明柏拉图意在表明雅典民主存在明显缺陷,故选C项。解题思路“无政府状态”说明什么呢?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3.(2017山西太原一模,32)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民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索取金钱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A.提倡有教无类 B.推崇“美德即知识”C.崇尚意志自由 D.反对狭隘民主答案C 根据材料信息“索取金钱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可知,苏格拉底不愿充当金钱的奴隶,这反映了他崇尚人格和精神的自
57、由,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有教无类,故A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项;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问题,故D项排除。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审题不清,苏格拉底不希望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这正说明了其崇尚品格和精神自由。4.(2017湖北武汉四调,32)乌尔比安论告示第3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A.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B.体现公正和公平C.伴随征服不断调整 D.强调程序和理性答案B“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等旨在防止司法腐败,体现了公正和公平,故选B项。其他三项材料均未体现。解题思路 材
58、料中对执法人员限制的目的是什么?分析选项内涵即可解答。5.(2017江西百校联考,32)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范围内使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等。这表明罗马法()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B.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D.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要求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划出土地以供公共使用,此规定是为了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防止其行为妨碍公共利益,故选D项。根据“在必要范围内”可知该规定并非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故A项错误;这一规定可以保护公共利益而非调解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C项。
59、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对材料理解不到位导致失误。划出公共用地,其目的是防止个人占据公共资源。6.(2016福建质检,32)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公民兵制度。当军队以骑兵为主力时,政治上往往是贵族制或寡头制;当军队以密集型重装步兵为主体时,富裕平民就跻身军队主力,贵族制开始让位给温和民主制;而主要由下层平民组成的海军成为军队主力后,平民政体随之建立。这表明()A.公民所尽军事义务与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成反比B.军事制度和战术变化直接影响了政治权利分配C.成年男性公民对维护城邦民主制度的作用加强D.民主制取代贵族制、寡头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B 梭伦改革后,第一、第二等级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
60、第四等级主要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从材料信息看,军队主力构成的变化影响着不同等级政治权利的变化,即军事制度和战术变化直接影响了政治权利分配,故B项符合题意。公民所尽军事义务越大,所享有的政治权利越大,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D项。D项表述虽然符合史实,但材料信息旨在强调军队主力变化对雅典政体的影响,没有认真分析材料导致失误。7.(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33)约公元前420前418年在雅典上演伊翁的故事,剧中男主角把雅典比之为一个“充满恐怖”的城市,用一种小心谨慎的言语解释他宁愿在达尔斐神庄过一种没有友人的奴仆生活,也不愿做一个自由人和一位公子而生活在像
61、雅典这样的地方。该剧作者意图()A.揭露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B.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C.赞美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D.讽刺雅典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答案B 根据材料中“把雅典比之为一个充满恐怖的城市”“不愿做一个自由人和一位公子而生活在像雅典这样的地方”等信息,可知作者对雅典政治体制不满,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作者对城邦宗教信仰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D两项。解题思路 文学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剧中男主角的话题与社会现实有何联系呢?思考到这一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8.(2016广东广州一模,32)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
62、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答案D 根据时间信息“公元前1世纪”可知,当时罗马随着领土扩张,社会矛盾复杂。从材料信息看,西塞罗认为,国家既要重视“德性”,又要重视“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这样才能符合多民族的诉求。该理论的提出反映了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时期缓解社会矛盾的思想。选D项。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并非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西塞罗提出契约思想但无法说明其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排除B项;6世纪时,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排除C项。解题技
63、巧 运用排除法解答。根据相关史实可排除A、B两项;根据时间信息可以排除C项。9.(2016安徽皖南八校三联,31)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道路上行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个人财产不受保护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C.法律制度并不健全 D.保护奴隶主的权益答案B“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道路上行走”的规定说明注重维护公共利益,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这一规定尽管在一定程度会妨碍个人利益,但不等于说个人财产不受保护,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题思路 道路是公共的道路,道路不通时允许走邻近土地的道路,这体现了
64、什么呢?抓住这一关键点即可找出正确答案。10.(2015湖北武汉四调,31)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A.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B.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C.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D.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答案B 从材料信息看,唐律的规定比较残酷;罗马法的规定则更加公正合理,这说明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故选B项。A项中的“有效防范”表述绝对,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排除D项。11.(2017天津十二校一联,14,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
65、)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4分)孟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之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从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二、非选择题(共6分)答
66、案(1)国家应该重视教育,重视道德。(2分)历史价值: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任答两点,共4分)解析(1)从材料信息可知,孟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国家应重视教育,重视道德。联系二人思想在本国、在世界的地位、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回答“历史价值”。审题方法 注意充分理解材料信息,进行比较。1.(2017湖北八校二联,32)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A.公民自由的体现 B.社会环境的产物C.法律至上的结果 D.社会矛盾的反映选择题 C组 201520
67、17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 答案B 古代希腊是一个典型的由男性主宰的社会,妇女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这样的社会环境成为注重男性之间友谊的土壤。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公民自由,排除A;男性之间友谊与法律至上无关,排除C项;男性之间友谊无法反映社会矛盾,排除D项。解题思路 在雅典,男人就是城邦。理解这一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2017河南适应性测试一,32)美国学者珍妮弗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A.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
68、端 B.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C.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答案C 根据材料中“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信息可知,当雅典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冲突时,优先保证集体利益,故选C项。解题思路 在雅典,城邦利益高于公民个人利益。明白这一点,解题思路就会很清晰。3.(2017广东湛江一模,32)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不是讲授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A.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答案A 从材料信息看,11、12世纪欧洲的法律课往往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分析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这表明罗马法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故选A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B、C两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罗马法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故D项排除。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C项。对罗马法的实质认识不清导致判断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