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10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 纲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课 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_转变。2表现(1)近代(2)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4)改革开放后(二)并行于世的中西

2、餐1中餐: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成。2西餐(1)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2)影响(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居室(1)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2)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鸦片战争后,居室建筑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3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以“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命名的新式住宅。(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影响因素:_、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等。2主要表现(1)婚俗(2)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3)其它思维升华我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总趋势和原因(1)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

3、逐渐文明化和走向世界。(2)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冲击。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的更新(1)特点(2)表现2邮电通信的发展(1)邮政(2)电信(3)电话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4)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思维升华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5)进程:先

4、慢后快。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大众报业的发展(1)发展原因:社会需要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2)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3)国人办报2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3年由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的_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_的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

5、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接受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2)电影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概况:1896年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上海。1905年拍摄的京剧_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3)电视:20世纪30年代问世。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1978年_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_”工程和卫星直播,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1) 互联网的兴建(2)互联网的影

6、响归纳提醒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概况时间背景主要表现衣食住习俗交通通讯传媒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布洋装西式饮食花园洋楼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上海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汽车进入中国;冯如制成飞机第一个电报机房;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第一部电话宣传变法与革命思想的报刊;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山装断发易服;婚姻自由、文明简约;社交礼仪;改革历法

7、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勤俭节约长春汽车制造厂;宝成、兰新铁路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党报党刊;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后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色彩缤纷,款式多样“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生活休闲、无私奉献京九铁路、青藏铁路;铁路提速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的报刊;电视逐渐普及;中国接入互联网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响及阶段特征原因特点影响阶段特征近现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比较近代现代衣穿西装、“断发易服”、中山装、百姓穿洋衣、洋袜的增多着装从灰蓝单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时尚,西式糖

8、、烟、酒、饮料为百姓所接受1987年解决了温饱问题,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注重吃好,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西式住宅增加,民国的高官显贵建造洋房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政府还实施“安居工程”行轮船业(1)列强垄断(2)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局面发展较快,但20世纪90年代后,因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轮船业的比重下降铁路(1)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诞生(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机车制造有新突破汽车(1)20世纪初出现汽车(2)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建立密集的公路交通网飞机冯如制造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开始航线、航班不断增加

9、,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复习社会生活变迁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四个时间关键: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变迁的根本原因。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

10、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例1 (2011天津高考)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答案C审题突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公历。在社会习俗上,正式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从材料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可知该现象应当发生于19121927年。其他三项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因此选C

11、。例2 (2011浙江高考)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答案A审题突破注意题干“民国时期”这一时间限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反映了婚姻习俗虽已发生变化,但旧的婚姻礼仪仍居主导地位,这说明习俗变迁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并未反映出“旧式婚礼”“简便节约”的特点,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例3 (2011江苏高考)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1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C D答案B审题突破从图中文字“新发明的最时髦男女博士帽”,可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但广告并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其差异体现了性别美观的差异,并没有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排除;中国仿制西式帽,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故符合题意,答案为B。题型突破情境类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技巧情境类选择题,顾名思义,即给答题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答题人从中分析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些信息,从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3、。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是:首先,抓住时间界限。无论该题的选项如何变幻莫测,都要紧紧抓住时间界限。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可能正确,不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肯定是错的,如本题中“民国时期”就是关键。其次,抓住区域界限。无论选项多么具有迷惑性,都要考虑选项表述是否符合这一区域的实际和题目要求。再次,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捕捉重要信息,围绕新情境材料的主旨转换问题思维视角,化繁为简,如本题图片中的文字即是关键。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天宫一号”升空与大众传媒12011年9月30日,中国“天宫一号”飞船成功升空,中国迈出了组建太空实验室的第一步

14、。全国10亿人口通过电视新闻同步观看了发射全过程。这说明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C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物质生活变迁2网络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 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题点主干知识网络普及32011年6月19日,上海书展上发现一本汇集近千个如

15、“达人”、“杯具”、“云计算”等新词的“潮词语录”,媒体称为“新新文明现象”。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是()A汽车的应用 B网络的普及C广播电视的推广 D报纸的影响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社会史观4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场景,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巨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新闻热点5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我爸是李刚”、“我舅是局长”、“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动车轻微碰撞”等,这突出反映了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

16、约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今年六十五岁的奶奶经常对小孙子唠叨起自己儿时的生活境况,奶奶的唠叨中不可能有()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人人一身蓝,购布认票不认人”C“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招生”D“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2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17、 BC D3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5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6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

18、,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D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7下图中引起文成公主“千年一叹”的现象是因为西藏地区()A交通工具的进步 B通讯工具的进步C大众传媒的发展 D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8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D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9辛亥革命前,男子没有发辫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男子留辫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这一现象的变化不能说明 ()A政治革命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B

19、国人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习俗C民众的民主共和意识有所增强D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变化10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11“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网络流行语,它们均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下列有关网络说法正确的是 ()A80年代开始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飞速B网络使大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C网络赋予人们发言的自由D网络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播12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组,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的迅猛发展。与此相关的说法不

20、正确的是()A体现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趋势B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C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D洋务运动时期实现了各省通火车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

21、足心理期待的网民。材料三2011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3)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8分)14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

22、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

23、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明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8分)(3)据材料一、三,指出两位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8分)答案复习讲义知识整合一、(一)1.平民化(三)1.(2)四合院(四)1.辛亥革命二、1.(2)铁路利权2.(2)台湾三、1.(3)昭文新报通俗性2(1)哈尔滨全国性 (2)定军山(3)北京村村通3(1)1993命题探究1B2B3B 4A5D课

24、时规范训练1C2A 3A4B5B6C7A8D9B10B11B12D13(1)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 主要目的:宣传革新主张,唤醒民众。(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主要原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3)原因: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会上个人追求成功、成名意识的提升;大众媒体生存的竞争;娱乐活动的不断创新;刘谦和小沈阳演出的平民化,贴近了大众的娱乐心态等。14(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的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