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知识点梳理专题导入 我们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三年了,感受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现代汉语的语言和文言文语言有什么异同?(学生会提到文言文特定用法、实词、句式等方面。然后就日常学习中的翻译弊病进行分析。) 此百药无可施,惟有针法;然吾艺未至此,不敢措手也。 (生1:这百年的药没有可以施行,只有用针法;然而我艺术不好,不敢下手了。) (生2:这用什么药都没有用,只有针灸疗法;但是我的技术还没到这一步,不敢下手。) 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而不知其所以然。 (生1:她家的人高兴得拜谢他,对他像对待神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 (生2:她家的人高兴得拜谢他,像敬神一样敬他,但不知道他是怎么治好妇
2、人的。)比较同学的翻译,你能否分析第一位同学丢分的原因。(通过“文学诊断”让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中常见的翻译问题)1.漏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时就往往将“时”字遗漏。2. 误译: 如“其李将军之谓也? ”是宾语前置句。应当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若不作 调整翻译成“这大概就是李将军的说法吧”就完全错误。3. 强译:“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黔首”用来借代“百姓”4. 烂译:“人固动物耳”误译为“人本来就是动物”。知识详解小试身手!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甚矣,汝之不惠。3、夫战,勇气也。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答案:1、第一次击鼓可以振奋士
3、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减了,第三次击鼓时气全耗尽了。 2、你太不聪明了 3、作战靠的是勇气。 4、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5、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这几个练习包含了难点实词、句式、虚词用法等关于翻译的要点,引导学生翻译的方法) 我们在初三复习过程中,了解到文言文的翻译是需要讲求一些基本原则,讲求方法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做到“信”、“达”,“雅”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
4、-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二)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其实,我们更是早已了然于胸了,都至少已经有了三年的实战经验了,只是没有总结而已,下面我们在试着翻译这三年来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句子来总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吧!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翻译的方法: 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换:文言句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应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留: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 (图文结合更清楚的展现各个方法的运用。这里特别提
5、出的是学生对于贯通掌握会有难点,注意解释文言中的借代。)(三)文言文翻译的大致步骤了解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在答题过程中我们怎样去运用更能让我们不丢分呢?不妨按照这样一个步骤去做: 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再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关键字词。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梳理文言句式 1.判断句:“者,也”,“,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用“乃、即、则、皆、诚、为”作判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
6、倒装句:宾语前置:孔子云:何陋之有。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 3.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先生曰:“君与俱来。” 4.固定格式:不亦乎 (不是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得无乎 (该不会,莫非)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孰与 (与相比)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何为 (为什么呢) 夫子何命焉为?然则 (虽然如此,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通过常见句式的概括,掌握翻译时句式变化常见的重难点。)强化练习 (一)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
7、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注释】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翻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 即以其言应诏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 (二)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
8、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粤中:今广东番禺市。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神格:神条与气质。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厅事:指大堂。火卒:军中伙夫。【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
9、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翻译: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遽诘之曰 庄以实对 何难之有! 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立刻问他道;庄有恭用事实回答;有什么难的呢! (三)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注释】诗
10、、论:指诗经和论语。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太祖:指曹操。论:议论。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翻译:善属文 奈何请人 太祖甚异之 曹植善于写文章;为什么要请人?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四)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步亦
11、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经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注】欻(x):忽然。 蚤:通“早”。 昧爽:拂晓。 逡(qn)巡:徘徊不前。 罹(l):遭遇灾祸。翻译划线句子 1.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已黄昏。 2.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屠户害怕了,拿出刀来吓唬狼,狼稍稍停一下; 3.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屠户没办法,想狼得到的是肉,不如挂在树上明早再拿。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爬树去捕鱼,狼就犯了这样的毛病,真是可笑啊!(讲解练习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各个翻译的方法。)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