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型攻略一 传主成就品质分析概括题:披沙拣金,合理加工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掌握传主成就品质分析概括题信息整合加工的要领。复习要点 栏目索引 强化规范 研究真题问答 体悟审答要点 突破题点 找准核心题点 精准细透突破 强化规范 研究真题问答 体悟审答要点 一、请认真研读课标卷近三年传主成就品质分析概括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年份 篇目 2014年新课标全国 科学巨人玻尔 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试题 参考答案 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考生现场答案
2、 年份 篇目 2015年全国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第二首借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考生现场答案 年份 篇目 2016年全国甲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试题 参考答案 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
3、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考生现场答案 年份 篇目 2016年全国丙 一代通儒顾炎武 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试题 参考答案 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考生现场答案 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答案(1)虽未明示答题范围,但通过引述文本语言,表明了阅读与答题范围。如2015年全国卷提到戴将军写的远征二首,2016年全国甲卷中的“数学基础教育”“心得”等点明了范围。(2)
4、答题指令要求清楚:要么为“具体分析”,要么是“简要概括”。(3)对传主分析概括的主要是其学术思想及理想志向等方面的内容。答案 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答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并体悟课标卷传主成就品质分析概括题的审答规范,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清末教育家许承尧 许承尧一生经历坎坷而丰富。许承尧生于富商大户、书香门第,其高、曾祖曾经营盐业,家资富足,为唐模大户。他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16岁为徽州府庠生。21岁时中光绪甲午科举人,拜当时的著名学者汪宗沂为师,与同学黄宾虹、汪鞠卣相交莫逆。光绪三
5、十年(1904)甲辰恩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清廷宣布终止科举考试,许承尧成为清代最后一科翰林。许承尧所处的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丧乱的时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并为改变国家贫弱现状做出努力。许承尧认为,教育为富强之本,改变现状的最好办法是兴办学校。他说:“教育普及者,国民之炉冶,而增进民德民智之喤导也。”教育是兴国之本,“无本之木必倾,无源之流必涸”。那么,教育普及从哪里开始呢?他认为应该“始于蒙、小学”,然而“无师范生,蒙、小学无由兴”,故“师范为尤要”。于是,他在创办新安中学堂的第二年,又不辞辛劳,多方奔走,创办了徽州府紫阳师范学堂,这是安徽省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今日徽州师
6、范的前身。他亲任监督(校长)。在成立日发表告诸生文,勉励学生“爱国、爱身、爱时”;要求学生“崇公德,明公理,守秩序,戒偷惰,除嚣张”,这同今天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不谋而合。1905 年,他首先在当时徽州府城创办了新安中学堂,该学堂成为安徽省最早创办的中学堂之一。他亲任监督,并聘请时在芜湖的革命志士同盟会会员黄宾虹、陈去病、陈钝等来学堂担任教习(教师),开设修身、经文、国文、英文、历史、算学、植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和理财等十多门课程。闭塞的徽州眼界为之大开,府属六县甚至其他邻县的优秀子弟纷纷慕名入学。新安中学堂由于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加之办学有方,师资力量雄
7、厚,一时声誉鹊起。1914年,新安中学堂更名为安徽省立第三中学;1928年,省立三中与省立二师合并,易名为省立二中,校址在今休宁万安。这就是后来的江南名校徽州中学,今日黄山市五所省示范高中之一的休宁中学的前身。许承尧还在家乡唐模帮助其祖父许恭寿创办敬宗小学堂和端则女校。端则女校的创设,开创徽州女子入学读书之先河,时任安徽巡抚冯煦奏称“皖南学务以皖歙最早,歙县兴学,则自许氏”。许承尧反对满清专制,与同盟会成员陈去病、陈鲁得、汪鞠卣、黄宾虹等人秘密在新安中学组织成立黄社,以研究学问为名,推行新学,开展反清活动。1913年,许承尧赴甘肃。先后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甘凉道尹代理兰州道尹、甘肃省政务厅长、渭
8、川道尹等职。1924年,因为不满官场黑暗,愤而去职回京。同年由北京返回故里歙县西乡唐模,自此,绝迹仕途,以著述终老。许承尧对老百姓的疾苦和不幸有着亲身体会,对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通过不同渠道为解决人民疾苦做出努力。1934年,徽歙地区大旱,他出面呼吁旅沪同乡会捐款捐物,购买面粉进行救助。他还拿出许氏宗祠粮仓的积谷,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村民疏浚村中的檀干溪和“小西湖”,帮助村民度过灾荒。许承尧关心民众疾苦,热心于社会公益,为造福桑梓做的付出,至今为人纪念。许承尧晚年还挂名安徽省政府顾问,把为民请命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联合歙县地区名流向当局多次上书,要求在灾祸频仍的年份
9、减轻百姓赋税,受到国民政府当局的重视,从而减轻了徽歙地区老百姓的负担。许承 尧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揭露政府当局对人民的盘剥,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光明未来的渴望,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昭然纸上。回到歙县唐模故里之后,许承尧致力于徽州文物保护和收藏、乡邦文献的搜集和整理。1946年7月,许承尧病逝于唐模家中,终年73岁。(有删改)相关链接 许承尧一生著述甚丰,曾参与安徽丛书编刊,有歙县志十六卷、疑庵诗十卷等。歙县志收入徽州经济史料十分丰富,且大多记载精确,因为其绝好的史料和文献价值,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县志”之一,在方志编纂史上有比较高的地位,被后辈学者视为徽商研究的重要
10、参考。许承尧着力书画艺术,开创“新安画派”研究之先河。许承尧工汉隶,吸收了古人的书法精华,书法作品用功深厚,书体精妙细致,行书淳雅安详,有金石余韵,尽显苍茫古拙之气。许承尧对于“新安画派”的研究,是从不遗余力地搜集这一艺术群体的名作和资料开始的。许承尧更醉心于研究他们的艺术和思想,并就自己的研究心得和黄宾虹以书信的方式展开讨论。许承尧一生作诗甚多,且造诣深湛,尤其是旧体诗作,颇得当时名家赞誉。钱仲联论晚清诗人,高度评价了许承尧诗歌的影响。其诗中所展现的爱国情怀,为人所称道。1.许承尧开新教育之先声,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教育家,其革新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 教育理念先进。他认为
11、教育是兴国之本和富强之本,重视素质教育,勉励学生“爱国、爱身、爱时”,要求学生“崇公德,明公理,守秩序,戒偷惰,除嚣张”。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实践。他首创新安中学堂,聘请革命志士担任教师,开设十多门课程,令徽州眼界为之大开;协助其祖父创办端则女校,开创徽州女子入学读书之先河。答案 兴学育才福荫世代 记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 改革开放之后,在这个“江山如此多娇”的时代,海外乡亲慷慨捐资,建设故园,蔚然成风。田家炳先生就是其中爱国爱乡的一颗明星。田家炳先生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的一个偏僻山村,1935年漂洋过海,定居越南,与同乡合办“瓷土公司”,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四年后转徙印尼,从事橡胶行业
12、。他精心经营,仅十多年光景,便一跃成为出色的年轻实业家。50年代后期,移至香港。他经过认真调查考察,深谋远虑,从熹微的曙光中,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加之脚踏实地的实干苦干精神,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鸿图大展,跻身富翁行列。田家炳先生不忘“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初衷,热心公益。仅在故乡大埔,他兴办教育、卫生、电视、文化、交通等公益60多宗,捐资额总共3 000多万元。之后,他又把资助建设故乡的概念扩展到全广东省和全国范围。如广州市、韶关市和梅州市,他都踊跃资助兴办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在北京等省市,同样有他的捐建项目。如捐出数百万元,协助当地政府重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北京市生物标本馆。在港台,田先
13、生也同样慨允数千万元,先后兴办了田家炳体育中心、田家炳中学、田家炳小学、田家炳幼儿园、田家炳老人活动中心等。总而言之,这位慈善家的奉献是没有地域的,他的慈善公益行为,受到各方人士的赞誉。田家炳虽然出身书香世家,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喝的墨水不多,因此,他对子女的要求甚为严格。他有五子四女,都受过高等教育。除五公子留美发展外,长子、次子、三子、四子都在香港经营田氏化工工业。由于他的子女全部掌握了高深的文化知识,其创下的实业,也能得到不断的开拓和发展。田家炳先生从他的亲身经历中,深感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要有文化知识,因为知识是开拓事业的指路明灯,正如前人所言:“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
14、长财富。”人们要掌握知识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所以他的捐资很大部分放在兴学育才上,做了四件善事 资助兴建各类学校,提供良好的育才园地,此其一也。家炳先生在其诞生的故土,除兴建托儿所、幼儿园和多所小学外,还建了家炳一至五中和玉湖中学共六所中学。在大陆、港台,都是斥资巨金建校园,为 当地政府分忧。资助兴建“空中讲台”,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此其二也。提供“双奖”基金,鼓励师生拔尖,此其三也。他在故乡,从1989年起,每年提供一定基金,专门输送20名高中毕业生到广州高等学府就读,毕业后回家乡服务。建立培训基地,提高校长的素质,此其四也。当他了解到广东省有5 000多所中学,便主动捐资在广州兴建了八层的“广
15、东省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全省校长进行轮训,为促进教学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基地。在1 000多年的华侨史册上,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他们爱国爱乡的优良美德,世代相传,彪炳千秋。孙中山高度评价曰:“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但广大华侨的爱国爱乡之情,往往受历史条件或其他因素限制,他们在世义举不断,离世后善事即告终。田家炳能借鉴历史,高瞻远瞩,首创了“兴办公益,世代不断”的壮举。俗话说:“节气不饶人,岁数不饶人,算盘子不饶人。”田家炳先生为了慈善事业世代不辍,于1991年就立了遗嘱,指定把四幢工业大厦捐出,只留下化工厂给子女继续经营。同时成立田家炳基金会机构,建立了董事会,由专职董事管
16、理。凡在各地捐建项目,均由受捐单位做出预算,交董事会审核后,逐一实施,并代代传下去。这一伟大创举,为广大侨胞、港澳台胞中的实业家世代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树立了榜样。在香港这个世界游客云集之地,若站在芸芸布衣行列中,根本看不出田家炳先生有特殊身份。凡往港探亲考察的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经联系他答应相见的,都亲自迎送。他虽年岁已高,商务缠身,甚为繁忙,但对客人尊为上宾,亲自陪同,共席相聚。遇上无闲暇,不能亲临,他都委托代理人替其接见。笔者在壬申岁首往港探亲考察,慕名去拜访田老先生,通了电话,说明来意后,他首先表示欢迎。但同时说明,他因公事急需外出,暂无时间会见,深表歉意。随即问及笔者离港日
17、期,并说会派人约我见面交谈。笔者作为小字辈,又和田老先生素未谋面,首次接触,听到如此热情的话语,确实非常感动。不久,田先生即派其基金会的董事房德昭先生代表他老人家专程来访,并再次表示歉意。此情此景,使人终生难忘。行文至此,笔者联想起一句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取材于“中国人物传记网”,有删改)2.综观全文,你认为田家炳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 善于经营,有眼光,且有踏实实干精神。早年创业,从越南到印尼再到香港,凭借智慧与苦干,跻身富翁行列。慷慨无私。大范围、多领域的捐助行为。重视文教。捐助侧重于教育领域,且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待人谦逊、平易
18、、诚恳。对于来访者,不论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尽可能地亲自接待迎送。答案 返回 突破题点 找准核心题点 精准细透突破 核心题点一:准确筛选,合理加工(一)准确筛选 1.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在筛选区间内划分层次,提取传记中的关键句。根据题干定出筛选信息的区间后,在区间内划分层次,往往一层就是一个答题要点。(1)几个段落呈并列式排列,每段开头的句子整合到一起,往往就是答案。(2)一个段落中,各层的层意往往就是答案。(3)一个段落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所统领的句子往往就是答案。(4)一个段落中,多个分号隔开的句子往往就是答案。3.抓住有关传主事迹、成就的关键词。4.概括时要
19、准确具体,不可笼统。5.心中要有分值意识。课标卷一般情况下是答出一点给2分,6分的题一般要回答3个要点。如“强化规范”中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生答出两个要点,作为6分题应该意识到可能还少一个答题要点。6.关注“相关链接”。“相关链接”是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里面包含很多信息,常常就有答案要点,考生绝对不能忽略,否则会造成要点缺失。(二)合理加工 归纳概括题实际上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重组。不少考生答题时之所以只知抄录,是因为没有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细加工”的意识与能力。信息整合、加工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取舍之法、分合之法。1.取舍之法。就是哪些信息该舍去,哪些信息该保
20、留。这一步极为关键。取舍当否直接关系到得分高低。如何取舍?一句话,凡与题干有关的文字,尤其是题干关键词语所在的文字,就要保留。2.分合之法。有的句子所含的信息点较密集,就要采取分层、分点提取的办法;有的信息散见于各处,则要聚集起来;有的信息在不同的句子,用不同的形式表述,则要归类。如果题干中出现了“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体现了”,则要会用“上位概念”加以概括。即时小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
21、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 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
22、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 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
23、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
24、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中。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和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在地新 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
25、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丘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有删改)为什么说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一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请简要分析。答案(1)论文攻克了当时的科学难题。板壳内禀理论是极有实用价值的科学难题,钱伟长
26、从原有各学派学者的论述中找出各种板壳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核心内容。(2)论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祝寿文集中,该文集的作者多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3)得到爱因斯坦的肯定与赏识。爱因斯坦看过此文后由衷感叹其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难题。答案 核心题点二:准确审题,精于组织(一)准确审题 1.读懂题干,明确题干指向。命题者要求考生归纳整理概括文中的信息和内容,必会给出一定的信息提示,这样的信息提示就是考生要把握的“内容”,是考试完成本道题的基础。所以要审读题干,明确方向。2.勾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涉及筛选信息的范围、答题的要求,可以避免遗漏信息或答非所
27、问。如“文本前三段说明了传主怎样的心灵变化历程”,定了信息筛选的范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提出了答题的要求;“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明确了答题的内容。3.细查语境,确定答题区间。把题干所涉及的内容放回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还要认真探索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递进或因果等关系的语句、段落。(二)精于组织 1.要把最重要的句子、词语放在答案中。如果将文中重要词句弃之不用,脱离文本,另起炉灶,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非常危险。2.要把文中重要句子适当转换,转换成命题者提问的角度回答,防止机械抄录。3.关键词居首(突出),要点清楚,层次分明。4.特殊题目,用
28、好“点面结合”答题法。即时小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新中国成立后,黄德鸿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暨南大学,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后来结成论文集出版,书名为“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变幻莫测的经济风云,黄德鸿积极探索广东经济发展方向。他目光如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论文一篇篇分量十足,对我国和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德鸿就开始研究工业投资效果问题,提出了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四大因素。80年代初期,他又具体地提出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径,在充分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
29、以来工业成就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广东工业发展“大而不强”的整体判断,从技术、资源、体制、文化和发展模式上提出了促进广东工业发展由大到强的战略构想和对策措施。黄德鸿十分重视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及企业活力的研究,他在论增强企业的活力一文中提出了五项战略措施,同时注重对珠江三角洲现实经济问题和南中国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研究。1985年,黄德鸿担任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编委兼分编计划管理与经营决策主委及条目撰写人,这是我国首部企业管理百科全书。1988年,他参加中国工业经济管理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该书1991年获“光明杯”社科著作荣誉奖。黄德鸿潜心研究华南经济区域,他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既不同
30、于欧盟那样的区域联盟,又不同于一国之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联合,以往的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不能解释这个区域现存的经济整合,必须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他建议把这个特殊的区域称为“沿海地区经济长龙”,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个提法,不但有利于区域 各成员扩大市场、增进贸易,也有利于加强区内分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对推行联合开发计划,实行联合研究发展,促进科技交流也有帮助。在暨南大学,黄德鸿建立了产业经济学博士点。他说:“没有这个点,广东的经济发展就会少很多精兵强将。”从事高教工作70余年,他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产业经济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即使年事已高,他也仍然坚持在教研第一线,经常带着研究生们挤公共汽车,顶着烈日或暴雨跑工厂。(选自黄德鸿:“学者”的意义,有删改)改革开放以来,黄德鸿取得了哪些“对我国和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请简要回答。答案(1)提出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六大途径。(2)提出了促进广东工业发展由大到强的战略构想和对策措施。(3)提出了增强企业活力的五项战略措施。(4)提出了把华南经济区域称为“沿海地区经济长龙”的建议。答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