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阶段测试一一、单选题1.“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D.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六国贵族”、“刘邦封建同姓子弟”、“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可以总结出受封的人都有血缘关系,统治者封建以后对当时产生深远影响,答案为A;BCD内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
2、反映了年代(公元前)已知任官人数平民出身所占百分比772633130226325432232654246416330463344775334322112056A. 官员人数的不确定性B. 平民出身官员的人数增加C. 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 科举制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公元前772年至公元前221年,平民任官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平民出身的官员数量增加说明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流动性增强,故C选项正确;材料数据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平民任官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无法得出官员人数的不确定性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数据直接体现的是平民出身官员的人数增加,这是表象而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
3、质问题,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春秋战国时期科举制还没有产生,故D选项错误。3.魏晋时期,各级官学普遍衰落,开馆授徒的私学也十分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士族的各种家学却全面繁盛,由此造成平民家庭出身的人才远远少于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这说明当时A. 教育被士族阶层垄断B. 选官强调门第与教育发展相适应C. 儒学的发展受到挑战D. 寒门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被关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官学、私学普遍衰落,而士族的各种家学全面繁盛,导致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在社会上占据优势。而九品中正制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被选拔者的门第出身,这应该是为了与当时的教
4、育发展相适应,故B项符合题意;当时官学虽然衰落,但仍然存在,因此不能说教育被士族阶层垄断,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儒学的发展状况,C项不符合题意;当时寒门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受阻而非被关闭,D项不符合题意。4.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写的溥仁寺碑文中说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这反映出A. 当时开明的政治制度B. 清朝版图最终奠定C. 稳定和谐的阶级关系D. 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可知清朝统治者维护统
5、一,稳定边疆的举措推动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大一统局面下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清朝政治制度的开明,排除。B项,题干未明确体现清朝版图的奠定,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民族关系而非阶级关系,排除。5.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官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人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A. 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B. 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C. 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D.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6、“试图激起法官的侧隐之心”“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人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可以看出法官审理案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中的“仅凭”表述错误,排除。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陪审法庭【名师点睛】司法审判制度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能体现古希腊法律至上的特性,但它与罗马法有重大区别,因为罗马法目的是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罗马法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6.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
7、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A. 注重男女平等B. 缺乏契约精神C. 忽视社会民情D. 重视私产保护【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并不享有所有权,婚姻解除后,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这说明当时罗马法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男女平等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契约”问题;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罗马法忽视社会民情。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
8、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A. 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B. 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C. 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完善及D. 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材料“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议案”说明英国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说明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责任内阁制度完善,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
9、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8.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A. 确立了两党对峙格局B. 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C. 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D. 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中杰斐逊的名言表达的意思是,由于相互猜疑,各权力部门之间就会相互监督和制衡,在美国宪法中体现为三权分立的特点,故D项正确;两党制和总统连任两届都不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故AC项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1787年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故排除。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
10、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A. 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B. 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C. 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D. 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并结合1875年宪法的相关信息,可知反对者的认为部长副署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作用,原因在于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部长是由总统任免的,C符合题意;AB均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派和共和派之争,D不正确。10.对于德意志帝
11、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意志帝国的体制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B. 巩固国家的统一与完整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指的是德国虽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依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皇帝依然掌握国家大权,因此说德国回避对内部的改造,史实证明这为德国走向了对外扩张的侵略道路留下了隐患。故A项正确;德国的体制维护了国家的统治,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12、除B项;材料强调德国民主政体的局限,因此C项的表述与材料的这一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德国民主政体对国内社会稳定起到的作用,排除D项。11.在缔结北京条约之时,清廷“设抚夷局”掌对外交涉事宜。后因交涉日增,奕等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并表示“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反映出A. 清廷被动适应近代外交B. 清政府重视维护国家主权C. 闭关锁国政策根深蒂固D. 军机处仍是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艰难。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外交涉事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清政府设立专门外交机构,体现出外交的
13、近代化。但是根据材料“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可知,设立统一的专门外交机构是权宜之计,体现了清政府是在被动地适应外交,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近代外交机构的设置是因列强侵华造成的交涉事务的增多而起,即适应列强侵华进行交涉的需要,而不是对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视,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清政府逐渐适应近代外交的过程,没有强调闭关锁国政策根深蒂固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哪个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的问题,故D选项解读材料有误。12.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
14、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B. 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C. 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D. 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人只是在怨天怨地,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信息可知,甲午战争爆发时清军实力并不弱;B
15、选项错误,材料中作者强调的是中国人不从自身弊端寻找正确答案,并未认为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D选项错误,材料中作者强调的是中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非揭示战争失败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3.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下表中实践与结果的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实践结果A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B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
16、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正确。A项,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新疆行省,排除。B项,1938年台儿庄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D项,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中,清政府并未组织抗击日本侵略,排除。14.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A. 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B. 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C. 倡导“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 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
17、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违背了材料要义。故答案为D项。A项实行民主宪政,抵制专制正是为了国家的长久,符合材料要义,排除;B项通过制定法律确立民主,符合法治精神,符合材料要义,排除;C项倡导主权在民,符合民主要义,排除。【点睛】根据材料“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信息,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来分析。15.国民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
18、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 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B. 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C. 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D. 不利于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给中共的指示忽略了工农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认为国民革命胜利后中共的地位只能有所改善,但还是很低,不能建立全国性政权。这影响了中共对形势的判断,中国共产党最终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农民革命的问题,也没有提出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A、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苏联的指示未能使国共两党的合作得到维护,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张闻天在一次会议中说:“在主力红军方面,从苏区转移到白区去,从阵地战场转移到运动战场去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错误。”此次会议A.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 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根据“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故排除A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
20、,故排除B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排除C项。遵义会议纠正了之前中共中央“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故选D。【点睛】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的军事领导,是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7.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陵园的30块纪念碑上,一共刻着3300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2200个美国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在1941年底开辟的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向中国运送物资的“驼峰航线”上牺牲的。这反映了A. 美国空军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关键性力量B.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性C. 美国政府一直是世界和平
21、力量的坚定盟友D. 战略物资的保障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驼峰航线”反映的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持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表明着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故选择B选项;结合所学,美国政府的援助只是抗战胜利的外部原因,而抗战胜利的关键性力量和重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的全民族共同抗战,故排除A、D选项;美国政府也并非一直是世界和平力量的盟友,它曾经发动过局部战争,故排除C选项。18.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 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B. 中
22、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牺牲C.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内容来看,中华民族各个阶层在抗日战争中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为抗战的胜利做了最根本的保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不能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牺牲,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点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综合国力诸要素中起着核心和决定性的作用,影响和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和前途命运。19.1947年,国
23、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据,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A. 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己解放B. 表明国民党己失去战争优势C. 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D. 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牵动整个头部”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开始由防御变为战略反攻,故C项符合题意。A项,根据材料“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牵动整个头部”可知此时长江以北尚在国民党统治下,并未解放,故排除。B项,此时国民
24、党军队仍然占据优势,“失去战争优势”说法错误,排除。D项;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排除。20.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每天中午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候人们对他在报纸上请求支持的呼吁做出响应,白白等候了12年。下列说法最能说明上述现象的是,空想社会主义A. 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B. 未能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C. 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来源D. 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分析【答案】B【解析】【详解】空想社会主义是有所实践的,如“新和谐公社”的建立,排除A;材料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自我良心发现,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故选B; 材料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
25、主义的关系,排除C;空想社会主义时代在对社会现实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排除D。21.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席卷俄国90的县区。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俄国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据此可知,此时的俄国A. 革命正丧失和平发展的可能B. 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与巩固C. 群众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专制D. 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逐步成熟【答案】D【解析】【详解】“1917年秋季”说明是十月革命起义前夕,材料中“农民起义行动”“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等信息说明此时的临时政府统治摇摇欲坠,侧面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逐步成熟,D正确;革命正丧失和平发展的
26、可能是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爆发,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十月革命中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与巩固,B错误;此时的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政权,群众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专制不符合史实,C错误。22.2012年,玉林市政协举办“联千企助发展”活动,以联系小微企业为主,而不是联玉柴。因为玉柴是大型企业,技术含量高、要求高,很多政协委员不具备专业知识,而小微企业是一个社会问题相对集中的地方,1000多位委员都可以参加、出力。可见,当地政协A. 工作重心在基层B. 注重实际问题实际分析C. 主要着眼于经济D. 注重提高委员专业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政协注重从实际出发,以小微企业为抓手,开
27、展举办“联千企助发展”活动,解决企业难题和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协的工作中心在哪里,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经济工作是政协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反映是“主要”,故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23.近年来,我国农村积极推行村民自治,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参选率都会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村委领导岗位,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A. 开辟了直选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 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 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答案】B【解析】A项,村委会并不是国家的政府
28、机构,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村委会的选举并不是选拔政府管理人员。故A项错误。B项,村级民主选举是体现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真实性。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达到90%以上,说明我国村民选举具有广泛性。故B项正确。C项,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的,村民选举表明他们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C项错误。D项,在我国,人民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反映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行使国家权力,并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24.“炮击金门”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严惩占据
29、金门、马祖岛的国民党军队长期对大陆沿海地区的武装挑衅行为而进行的警告性的炮击。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这一变化反映了A. 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B. “一个中国”共识达成C. 大陆对台政策发生历史性的变化D.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并结合所学知识,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结束了近30年炮击金门的历史,因此大陆对台政策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故C选项正确;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是在1987年,故A选项错误;“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30、是在1992年,故B选项错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是2008年,故D选项错误。25.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B【解析】【详解】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一边倒”方针,即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中“新的对外政策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
31、大和平地区”不符,故A错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中“新的对外政策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相符,故B正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中“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故C错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材料中“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故D错误。2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奉行独立自
32、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B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依法治国正式确立C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表明中美之间矛盾完全消除D中央政府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完成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提出外交政策,是对它的完整体现,故A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B项错误。中美之间矛盾依旧存在,故C项错误。台湾尚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27.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参加了在巴布亚新几内
33、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举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依据材料中“亚太经合组织”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主要机构。所以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材料体现的是新时期中
34、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并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没有体现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因此B、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8.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而他当选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这说明当时美国A. 国会权力在不断增强B. 军事实力总体上处于落后C. 政策受国际形势影响D.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苏争霸时期,美
35、国的首要任务是在各方面与苏联展开竞争。当时苏联的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因此国会通过了肯尼迪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以期压制苏联。而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都与和苏联争霸无关,所以国会没有通过。由此可见,当时美国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与国会的权力变化无关;B选项错误,美国军事实力总体发达,并非落后;D选项错误,国会向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拨款不能说明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肯尼迪政府充分利用凯恩斯主义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经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9.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
36、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 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 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知识点。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即可判断B项符合。【考点定位】必修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兴力量的崛起(迅速兴起的日本)。30.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
37、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A.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B. 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C.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D. 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表明新兴大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故B符合题意;A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排除。C项,多极化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并未正式形成,排除。D项,材料并未强调经济全球化下趋势下只有大国间才相互依存。31.据秦律厩苑律记载,秦国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正月,都要对“田牛”进行评比
38、,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这表明A. 秦国已经在使用牛耕B. 秦律的轻罪重罚原则C. 秦国最早发展畜牧业D. 牛耕增强了秦国国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秦国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正月,都要对“田牛”进行评比,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并结合所学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了秦国的国力,D正确;据材料可知,秦国不仅已经使用牛耕,而且重视耕牛的饲养,A片面;据材料反映的是“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而不是犯罪刑罚,B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秦国最早发展畜牧业,C错误。32.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景传载:建初八年(公元
39、83年),王景任庐江(地处准南江北)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废,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这反映出当时庐江地区A. 农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B. 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解C. 农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D. 农业灌溉耕作技术革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王景任庐江太守时使民开辟荒地,使用牛耕,增加了粮食产量,故C项正确。A项,题干不能说明农本思想作为社会共识的存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排除。D项,材料中“修起荒废,教用犁耕”未体现农业灌溉耕作技术的革新,排除。33.据唐代书籍记载:“青州北海人李
40、清世传染业,子孙及内外姻族近百数家。”“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云:自唐以来名家,今三百余年矣。”这些记载反映出A. 唐朝的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B. 唐朝各项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C. 古代手工业技术存在封闭性D. 古代私营手工业以家族制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从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卓越者为保护家族技艺不外传,实行家族内部婚姻的方式,并延续数百年,反映出古代手工业传承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唐朝手工业不断创新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纺织业,不能说明各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41、,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封闭性特点,无法得出古代私营手工业以家族制为主的结论,故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4.张家山汉墓竹简贼律中规定:“凡市场上出售不合格的肉,市官要尽量全部收获并焚毁;即使是县政府的肉,也要同样焚毁。应当焚毁的,而没有焚毁,市官与出售者同样受到处罚,要按盗窃罪论处。”这反映出汉代A. 注重规范市场的秩序B. 极力防范官商勾结C. 推行了严厉抑商政策D. 政府官营弊端显露【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规定,明显是针对商品的质量,力求市场上都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这是注重规范市场秩序的体现。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商勾结的信息,甚至官府的
42、肉也同样要焚毁,反映了要求严格执行,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是不让商人经营商业,而是不允许以假劣商品欺骗消费者,排除;D项,材料信息主要针对的是私人商业,虽涉及到了官府的经营,但不能说明问题出在官营上,因而也不能说明官营弊端显露,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5.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情况。为此,司马光提出“逐路取人”之法,指出“国家科弟”应“均及中外”;欧阳修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惟
43、能是选”。双方论争反映的实质是A.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B. 南北士人群体的诉求各异C. 科举选官程序不够规范D. 党派差异引发政冶纷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史实可知,宋朝以后南方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我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江浙一带,促进了南方教育的发展,使得科举考试中出现南人多的情况,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受到了冲击,教育也受到影响致使科举录取中出现北人少的情况,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录取人数上的南北差异,与南北人士的诉求、考试程序没有关系。故B、C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党派纷争,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宋朝时期科举取士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
44、答本题需要考生回顾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其影响有,加速了南方的开发和南方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南方人口膨胀、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文化南移,科举入仕的人数增多;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6.据明清时期的土地契约文书记载:江西“田骨属掌田者,曰大买;田皮属掌耕者,曰小买。”江苏“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均系一田二主”。由此可以推知A. 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加强B. 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C. 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 土地的经营权相对独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明清时期江西、江苏两地的土地契约记载,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但“田面者,农之
45、所有”,农民有土地经营权,故选D。人身依附关系是放松了,故排除A。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故排除B。土地所有权一直属于地主,故,地主土地私制没有受冲击,排除C。【点睛】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的变迁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制 。夏商周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井田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注意: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37.“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北部
46、汉萨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繁荣起来。”上述现象A. 造成西欧社会物价上涨B. 表明欧洲各国联系加强C. 反映商业革命的影响D. 导致传统的商路受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商业革命的体现,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物价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涉及近代欧洲的贸易地理,没有涉及欧洲各国的联系,故排除B;材料是传统商路受阻,开辟新航路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38. “1721年沃波尔料后,实行了一系列政经济政策,奖励谷物和农产品出口,并对许多出口商品免征关税,同时对
47、英国工厂所需要的一些原料产品减低关税,甚至免收进口税。”材料所述现象是A. 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 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C. “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D. “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沃波尔降低出口商品关税及满足英国工厂生产需求的原料关税有利于英国扩大出商品口,增长对外贸易额,是重商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正确。A项,此时英国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排除。B项,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自由主义”政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39.“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
48、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 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D.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欧社会发展即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是历史潮流。15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己经产生并初步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西欧人走向海洋,寻找财富。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49、故D选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达伽马发现了到达好望角的航线,选项A不符合史实;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新航路的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各地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增多。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这是近代以来西方经济领先的历史根源。故C项错误。40.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
50、州历史上令世上嘱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清政府积极寻求海外贸易C. 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符合题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未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也没有放松闭关锁国政策,B、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1.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
51、“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段话的含义是A. 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B. 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C. 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D. 代议制民主决定了工业革命的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52、?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是因为英国已经具备了开展工业革命的相应条件,故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的信息来看,地理位置并不是影响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因素,故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工业革命与贸易线路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突出代议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42.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A. 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B. 行业垄断影响国民
53、经济的发展C. 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D. 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垄断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它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价格降低、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业垄断”信息,排除;C项,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的说法材料没体现,排除;D项,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3.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变化表。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0年代(年均)40年代(年均)50年代(年均)茶叶出口约五千万磅约七千万磅近一亿磅生丝出口约一万包约二万包约四万包A.
54、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 西方侵略者控制了当时的海关【答案】A【解析】【详解】在鸦片战争后,我国茶叶生丝出口急剧增加,说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在材料中,我们并不能看出中国产品竞争力的高低,排除B;材料并没有显示中国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中国海关受西方控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D;44.甲午战后,中国创办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762家,占整个清朝工矿企业总数83.31,而且这些企业中私营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主要是由于A. 洋务运动的继续发展B. 实业救国思潮在全国的兴起C. 清政府调整经济
55、政策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创办的民用工矿企业增多,而且占整个清朝工矿企业总数的80%以上,同时私营企业占据很大比例,说明甲午战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为了扩大税源应对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矿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选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同时此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刚刚兴起,尚未波及全国;D选项错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并非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
56、正确答案为C选项。45.1877年开平矿务局拟定招商章程规定“所有各厂司事,必须于商股中选充,方能有裨于事”;规定利润的分配,“每年所得利息,先提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仍按股均分”。这些规定A. 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B. 体现了洋务企业官商合办的特点C. 促使清王朝走上了富强道路D.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每年所得的利息,官府要分一部分,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中的企业体现的是官商合办的特点。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A错误。根据史实可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C错误。材料没有显现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7、D错误。46.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A. 用语晦涩难懂思想陈旧保守B. 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C. 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查禁D. 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婚姻关系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地位较为低下。而上述证词中“同心同德”“相敬如宾”“互助精诚”等词汇反映了男女之间关系变化,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故B项符合题意。仅凭一张结婚证无法反映思想陈旧保守,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
58、仅仅反映了结婚证上的誓词,无法体现“日军敌视”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故C、D项不符合题意。47.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A. 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B. 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C.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 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合理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 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缩减城镇人口主要是在解决“左”倾错误及其所造成的
59、粮食短缺等问题,因此材料中的做法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故A选项正确;材料“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可知,该措施的实施不利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故B选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后进行的,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而减少城镇人口的问题,没有涉及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48.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
60、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 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C. 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D. 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来看,小岗村由包产到户的单干到“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体现的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是现代农业集约式、规模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故答案为C项。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小岗村的合作社并不是人民公社,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属于国家所有,排除。二、材料解析题
61、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
62、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
63、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逐步扩大;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了重商主义理念。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扩张海外市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国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
64、善。 (2)变化: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保护主义探求”、可以得出持续时间长,由所涉及商品种类的增多,可以得出范围不断扩大;由材料可知主要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得以实施,可以得出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据材料“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可以得出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第二问,结
65、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2)第一问,据材料“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和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认识从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和实质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比重表年份鸦片棉纺织品呢绒五金棉花食糖米海产品煤油燃料机器火柴其他186746.121.110.72.47.41.21.62.00.17.4187741.325.76.62.92.02.22.22
66、.60.411.1188727.336.22.32.71.41.42.73.71.30.80.40.713.3189420.632.12.24.60.30.36.03.24.90.70.71.017.8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整理上表能够反映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进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进口商品日趋多样化、鸦片进口日趋减少、棉花进口日益减少、机器进口从无到有,但增长缓慢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叫充分恰当。示例1:趋势:进口商品日趋多样化。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商品品种日趋丰富;中外商品流通网
67、络的改善;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发展;民众因消费观念变化产生新的需求。(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趋势:机器进口从无到有,但增长缓慢。原因:政府政策的限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出现较晚,发展缓慢;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式题型,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在1867-1894年间,中国轻重工业产品都有所缓慢发展,结合所学,当时中国的国家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而当时中国出现机器,民族企业有所缓慢发展,可以从洋务运动进步意义角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角度、统治者政策角度、国际大环境角
68、度、民族意识角度等进行分析。5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时以其“藩府旧臣”为主体的儒臣十分信任和重用,实行了卓有成效的汉化政策。具体表现在:建元表岁,改元“中统”,且指出“祖述变通,正在今日”。设立中书省,以儒臣赵璧为平章、廉希宪为右垂、张文谦为左垂;地方上设立十路宣抚司,其长官亦多用儒臣。在华北地区建立起了七个“世侯”军事集团,建立了一支杂揉蒙汉军制的武装力量。仿照中国传统制度建立礼仪制度。根据孺臣建议,立真金为太子,并令姚枢等儒臣对其进行教育。忽必烈建立政权之初,实行了规模空前的行汉法运动,史称其为“一期儒治”。“一期儒治”时期的汉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
69、就。摘编自陈秋速蒙元时期回汉法冲突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忽必烈汉化改革成就取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忽必烈汉化改革的意义【答案】(1)原因:最高统治者的推行;汉化政策顺应历史趋势;得到广大儒臣的支持。(2)意义:利于蒙元政权的巩固;推动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完善;为元统一奠定基础;有助于蒙汉民族矛盾的缓和;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实行了卓有成效的汉化政策”得出最高统治者的推行;根据材料“实行了规模空前的行汉法运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汉化政策顺应历史趋势;“以儒臣赵壁为平章、廉希完为右丞、张文谦为左丞;”“根据儒臣建议,立真金为太
70、子,并令姚枢等儒臣对其进行教育。”得出得到广大儒臣的支持。(2)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以从维护统治、民族融合、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矛盾等角度概括。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62年10月,苏联在古巴部署弹道导弹,随之引发了冷战时期东西方最严重的战争危机古巴导弹危机。l962年10月16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召集其主要顾问,组成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商讨对策。l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1962年10月23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表示仍要按苏古协议继续使用武器
71、“援助”古巴,“坚决拒绝”美国的拦截,对美国的威胁“将进行最激烈的回击”。1962年10月24日,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出动了。剑拔弩张之际,一些国家呼吁美苏冷静下来。同时美苏进行着秘密外交谈判,苏联得到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导弹的承诺。1962年10月28日,苏联赫鲁晓夫宣布同意撤回古巴的导弹。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应对古巴导弹危机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答案】(1)措施:成立国家安全委员商讨对策;发动與论宣传,向全世界曝光苏联的行动;以武力强势
72、威慑;通过外交谈判做出某些妥协。(2)原因:美国实力的遏制作用;核威胁下美国和苏联的共同克制;苏联愿望得到一定满足(得到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的承诺);世界和平力量的推动。【解析】【详解】(1)从材料“l962年10月16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召集其主要顾问,组成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商讨对策”、“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1962年10月24日,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出动了”、“同时美苏进行着秘密外交谈判,苏联得到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导弹的承诺”等几个方面归纳概括即可。(2)从材料“苏联
73、得到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导弹的承诺”可知,苏联愿望得到一定满足;从材料“一些国家呼吁美苏冷静下来”可知是世界和平力量的推动;再结合美苏争霸的原因,从两国实力、核威慑的角度阐述即可。5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李世绩(594-669年),出身于一个地方官家庭,青年时期参加了翟让领导的起义,后受魏徵的劝说归唐。在唐军平服河北和山东的战争中,他是一员主要将领,仅次于李世民。高祖晚年,他在原来的唐军基地山西北部的太原作军事长官,防御交厥。太宗非常相信他适于这个任务,他在太原这个重镇任军事长官直到641年,并在629年至630年平服东突厥的战争和事后安置突厥降民事务中起了
74、关键性的作用。太宗曾这样说过,李世绩之抗击突厥“其为长城,岂不壮哉!”641年,他任兵部尚书时被召回朝廷。同年,一度率军远征薛延陀,此后就在朝廷过安定生活。643年他作了宰相,直到太宗末年都留在这个位置上。这一时期他多半外出征讨,一是在644年出征高丽,一是在646年抗击薛延陀。虽然最后这几年他没有在朝廷,但依然是一个对朝廷政治有影响的人物,因为他不仅是宰相,643年后还是太子詹事。摘编自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1)根据材料,概括李世绩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世绩的活动。【答案】(1)活动:参与农民起义;领导平服地方割据的战争;抗击突厥并安置突厥降民;征讨高丽;辅助皇
75、帝和太子处理政事。(2)简评:冲击了隋朝的腐朽统治;为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促进了边疆的稳定和民族融合;恶化了与高丽的关系。【解析】【详解】(1)活动:根据“青年时期参加了翟让领导的起义”得出参与农民起义;根据材料“他在原来的唐军基地山西北部的太原作军事长官,防御交厥。太宗非常相信他适于这个任务,他在太原这个重镇任军事长官直到641年”得出领导平服地方割据的战争;根据材料“并在629年至630年平服东突厥的战争和事后安置突厥降民事务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得出抗击突厥并安置突厥降民;根据材料“在644年出征高丽”得出征讨高丽;根据材料“他不仅是宰相,643年后还是太子詹事”得出辅助皇帝和太子处理政事。(2)简评:根据第1问中有关他的活动,结合所学可得出其活动冲击了隋朝的腐朽统治;为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促进了边疆的稳定和民族融合;恶化了与高丽的关系。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