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
2、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
3、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
4、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歌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B. 文中引用王昌龄出塞一诗的目的是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
5、气概的敬佩。C. 文中“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D.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之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名言,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从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C. 文章二、三两段运用层进式论证方式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3.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B.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C.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D.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是对
7、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中说的是“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选项把二者的关系弄反了。B项,“目的是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错误,原文第一段说“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出塞只
8、是“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引用的目的应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选项曲解文意。D项,“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可见“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的突出特征,而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C项,“文章二、三两段运用层进式论证方
9、式”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而是并列式,第一段的结尾说“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既又”是并列关系,第二段和第三段就分别从“边塞况味”和“忧国忧民”方面来说,所以说二、三段是并列式,而不是层进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
10、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说法错误。选项以偏概全,扩大范围,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选项把“边塞诗词”改成了“中国诗歌”。故选B。【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
11、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互联网和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不是新鲜事,近几年被不断提及的在线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2016年又有一种新鲜形式迅速崛起直播课。直播其实是在线学习的一种形式,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可以说完胜录播,成为当下最热门的K12辅导和学习形式。所谓K12教育,“K”代表 Kindergarten(幼儿国),“12”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对于K12消费者群体而言,因为每天上学、放学,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为晚上,在线直播是比较适合的模式。此外,教育机构之所以都瞄准教育直播课,还有一个原因是直播是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近7成家长会给孩子购买直播
12、课,也从侧面反映了直播课被家长和学生接受的程度很高。直播课巨大的市场需求,在2016年促使一大批教育直播机构出现。传统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在2016年7月成立子公司北京东方优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在线直播课为核心主营业务,辅以在线一对一课程、私播优选(录播课)等授课方式。还有“好未来”,2016年,以录播为主的“校”转型直播+辅导模式,与其旗下另一产品“海边”分别开展直播业务。截至2016年8月31日,好未来旗下的校覆盖城市超过40个,学员数量在40万左右,占到总学员数的23%。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在尝试以在线特别是直播的方式渗透,触达更多的用户。一些新兴教育
13、平台也推出了直播课程抢占直播市场,如猿题库更名为猿辅导、发力在线直播课、作业帮推出“果园直播课”、学霸君推出“不二课堂”等,甚至以游戏赛事直播出身的斗鱼也推出“鱼教鱼乐教育频道”,希望能在教育直播中分一杯羹。直播时代,最关鍵的是老师。“网红教师”似乎成了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重要的参考。而网红教师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也成为K12教育机构的主打牌之一,很多直播课就是在发展网红教师这一思路下争取更多的用户和利润,如猿辅导开出20-50万年薪招聘全职教师,发力K12直播大班课;作业帮的“果因直播课”,也是主打名师牌等。猿辅导联合创始人帅科认为,相比线下辅导机构,直播课可以
14、不需要很多老师,老师的利用效率会更高。对于K12教育机构而言,只需要去选择最优秀的老师,给予强化培训。(摘自搜狐教育2016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有删改)材料二选择直播课的原因直播课效果如何(摘自搜狐教育“2016年度消费者调查”)材料三:在教师节前一天,“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在媒体见面会上,公开披露了平台运营数据:“疯狂老师”8月份完成课耗金额1.07亿元。张浩表示,“疯狂老师”的创立目标是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态,而O20的决胜点就在于老师的生存状态。在媒体见面会上,张浩公布了8月份教师的收入数据:平台教师平均收入27936元,平台前30%教师平均收入75423元。“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
15、更准确地说,高薪是对优秀老师起码的尊重。”张浩说。近日,“疯狂老师”从平台里选出数十位优秀教师进京参加“超级名师成长营”,通过学习、研讨等形式,夯实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拓展眼界。正因为高薪和发展空间,张浩表示,机构老师高开机构,选择平台化生存已成为趋势。(摘自网易教育频道专稿疯狂老师张浩: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有删改)材料四:在新一轮的在线教育融资热潮中,K2领域融资的次数和规模都远超其他在线教育的细分领域,特别是学业辅导、英语教育这两个赛道已跑出头部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在2017年7月,猿题库融资额度达到1.2亿美元;8月14日,作业帮宣布完成1.5亿美元的C轮融资;近一周后的8月23日,在
16、线外教英语品牌 VIPKID宣布获得2亿美金D轮融资。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金额在不断刷新纪录。不过,资本市场涌向互联网+教育,并非代表目前阶段的在线教育就是一门好生意。根据央视财经在报道中提供的调查数据,这个火爆行业却面临着70%的企业存在亏损的窘境。(摘自“每日经济新闻”在线教育今年已融资75亿却有七成企业深陷亏损泥潭有删改)4. 下列对“在线直播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在线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时授课和辅导的一种教学形式。B. 互联网+科技和教育环境下的一种新鲜事物,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完胜录播模式。C. 是当下最热门的K12教育辅导和学习的转型趋势,是线下教育
17、的一种有效补充。D. 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经过努力,在线直播将触达更多用户。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线直播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因为适合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而备受教育机构追捧。B. 在线直播对授课老师业务水平的要求很高,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C. 七成企业深陷亏损表明在线教育并非一门好生意,资本大量涌入有很大的盲目性。D. 从2017年融资的情况看,在线直播课必将成为将来教学机构教学辅导的主流形式。6. 根据上述材料,给教育机构提出保障在线直播课良性发展的建议,并说明理由。【答案】4. A 5. B 6. 吸引高水平教师加盟,
18、并加强培训,打造网红教师。因为“网红教师”是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的重要参考,而老师看重的是高薪和发展空间。把市场推广重点放在教育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因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在线直播课的主要原因是享受本地没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对便宜的价格。要把教师的薪酬和教学效果挂钩,从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从直播课的效果看,没有明显变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占大多数,这是很致命的。网上直播与其他辅导形式相结合。线上直播课的优点是互动交流和费用低廉,最大问题是对所讲知识的督促、现固、落实,应采取多种形式,比如线下辅导、一对一线上辅导、录播课等,力求不增加或少増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能将直播课所讲知
19、识落实。争取更多融资。七成企业亏损的事实表明,线上直播课近期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盈利,烧钱培育市场的模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谁的实力雄厚,谁就会笑到最后。【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A项,“线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时授课”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如猿辅导开出20-50万年薪招聘全职教师,发力K12直播大
20、班课”,可见在线直播课不一定都是一对一。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根据赋分分值,整理出答案。A项,“在线直播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因为适合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而备受教育机构追捧”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教育机构之所以都瞄准教育直播课,还有一个原因是直播是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可见教育机构追捧的主要原因除了市场潜力巨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直播是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C项,“七成企业深陷亏损表明在线教育并非一门好生
21、意,资本大量涌入有很大的盲目性。”说法错误。原文是“资本市场涌向互联网+教育,并非代表目前阶段的在线教育就是一门好生意”。原文中有“目前阶段”这一限制。D项,“在线直播课必将成为将来教学机构教学辅导的主流形式”说法错误。教学机构教学辅导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文中没有谈到将来两者谁是主流,将来两者谁是主流现在还不好下结论,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通过把握题干的要求,到原文中去筛选和整合。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
22、题要求回答:根据上述材料,给教育机构提出保障在线直播课良性发展的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本题中,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根据原文“直播时代,最关鍵的是老师。网红教师似乎成了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重要的参考”,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要吸引高水平教师加盟,并加强培训,打造网红教师。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显示,选择直播课的消费者中,由于“享受本地没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原因的占比32.84,由于“价格相对便宜”原因的占比33.46,由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要市场推广重点放在教育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对接市场。根据“正因为高薪和发展空间,张浩表
23、示,机构老师离开机构,选择平台化生存已成为趋势”,可见要提高老师的薪资;又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显示,直播课反馈“非常好”的只占比25.88%。综合起来,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要把教师的薪酬和教学效果挂钩,从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在2017年7月,猿题库融资额度达到1.2亿美元;8月14日,作业帮宣布完成1.5亿美元的C轮融资;近一周后的8月23日,在线外教英语品牌 VIPKID宣布获得2亿美金D轮融资。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金额在不断刷新纪录”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第四个结论:要争取更多融资。最后将四则材料综合起来看,线上直播课的优点是互动交流和费用低廉,最大问题是对所讲知识的督促、现固、落实,
24、所以,还应采取多种形式,比如线下辅导、一对一线上辅导、录播课等,力求不增加或少増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能将直播课所讲知识落实。由此可以得出第五个结论:要网上直播与其他辅导形式相结合。【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
25、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文章,完成各题。保护人【法】莫泊桑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
26、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
27、幸福,无比幸福。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神父回答:“不,我有事。”“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
28、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
29、请鼎立协助。”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珀蒂帕对他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
30、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据郝运译文删改)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B. 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31、C. 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D. 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8.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9.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答案】7. C 8. 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9.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
32、和多种黑暗现实;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公正的思考与追求。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
33、分明,井然有序;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不是回报的方式,而是炫耀的方式。第四段中有“为了炫耀”,“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等内容,可知玛兰“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只是出于虚荣心,而不是“回报”。B项,不是“照应上文”,而是引起下文。D项,不是“虚伪”,而是犹豫、不安
34、、恐惧或者受宠若惊。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可知他的“吞吞吐吐”有误,应是心虚和难以启齿。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自私”、“见风使舵”、“爱慕虚荣”、“没有原则”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
35、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第二段内容是“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可见玛兰是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人。第四段中有“为了炫耀”,“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等内容,可知玛兰“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是出于虚荣心,可见玛兰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这就表明玛兰自私、做事没有原则。本题据此分点答题。【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
36、力。题干要求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对标题“保护人”陈述并分析自己的观点。本题,行政法院参事玛兰和神父爱蒂尔是这篇小说中出场的两个主要人物,前者是“保护人”,后者是“被保护人”,他们之间“保护”与“被保护”关系的展开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主干。随着小说的推进,原来给他人充当保护人的玛兰本人也需要保护。当时的法国上层社会,特别是法国官场,官官相护、纷纷寻求保护人是一种流行的弊病。由此看来小说以“保护人”为题的确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结构方式等多方面的考虑。题干在这些方面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意在启发考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就自己感受分享较多、体会较深的一个方
37、面作分析。如果从“保护人”与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入手思考,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小说中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作者讽刺的对象。玛兰这样的行政法院参事,主要是靠了老同学的关系,才得到任命的。这意味着,就官员的选拔与任用来看,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任人唯亲的弊端。靠着溜须拍马上台的玛兰,首先想到的不是去主持正义与公道,而是如何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权势。他时时处处主动、热情、甚至毫无原则地给他人提供帮助,表面上看来是在关心他人,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获得幸福感。待报纸披露了神父桑蒂尔的劣迹之后,玛兰便换了一副嘴脸,在归罪于神父的同时马上想到要采取惩办对方的措施,意在确保自己的地位与前途不受影响。为了
38、掩饰自己的过错所导致的后果,他竟然文过饰非,指鹿为马,不愿也不敢承认自己的责任。作家选取这样一个题材,以小见大地揭露当时法国社会的多种可悲现实,对法国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给予了辛辣的嘲讽。由此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这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对于莫泊桑这样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小说家来说,关注社会现实,揭露生活中的种种怪现状,批判人性中的弱点,表达对正义等问题的思考与追求,是其小说创作的一贯追求。如果从“保护人”与人物塑造手法之间的关系入手思考,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保护人”无疑是这篇小说重点描写的艺术
39、形象。如何准确地刻画保护人的性格特点,不仅关系到小说主题思想的传达,也关系到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败。读完整篇小说,读者不难感受到弥漫在字里行间的讽刺意味。在把握了小说的这一整体艺术特色之后,再来分析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具体手法,就会有豁然亮敞的感觉。对于一个高明的讽刺作家来说,他自然不会站出来直接陈述自己对于其笔下人、事物的度贬,也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判断告诉读者。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尤其是像莫泊桑这样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王来说,利用语言和动作描写上的夸张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或者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或者正话反说,将自己对于笔下人、事、物的褒贬和判断
40、暗寓其间。如果从“保护人”与结构方式之间关系入手思考,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保护人”的行为举止,其命运的变化无疑是这篇小说重点叙述的故事。换句话说,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就是围绕玛兰如何成为保护人,如何充当他人的保护人,又如何在无意间充当被保护人的帮凶来安排结构的。这主要故事情节,构成了小说的明线。与此同时,小说还安排了一条暗线表面上的保护人玛兰,其实是在部长的保护之下,才获得充当他人保护人的资格的。当玛兰的前程受到威胁的时候,他本身也不得不去寻求保护。小说结构上的明暗两条线索,既有平行,也有交叉,二者相辅相成,使得小说收放自如,结构有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护人”不仅是小说在结构上编织明、
41、暗两条线索的重要纽带,而且是整篇小说中各种矛盾汇集的中心。整篇小说围绕“保护人”安排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情节主干突出,不枝不蔓,在高潮部分出现情节的陡然转变,达到了平中见奇的效果。本题题干提示了三个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方向,每一个都能从文本中找到足够的分析依据的,回答时只取其中之一即可。【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
42、评价入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刘整字武仲,先世京兆樊川人,徙邓州穰城。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金乱,入宋,隶荆湖制置使孟珙麾下。珙攻金信阳,整为前锋,夜纵骁勇十二人,渡堑登城,袭擒其守,还报。珙大惊,以为唐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今整所将更寡,而取信阳,乃书其旗曰赛存孝。累迁潼川十五军州安抚使,知泸州军州事。整以北方汉人,捍西边有功,南方诸将皆出其下,吕文德忌之,所画策辄摈沮,有功辄掩而不白,以俞兴与整有隙,使之制置四川以图整。兴以军事召整,不行,遂诬构之,整遣使诉临安,又不得达。及向士璧、曹世雄二将见杀,整益危不自保,
43、乃谋款附。中统二年夏,整籍泸州十五郡、户三十万入附。世祖嘉其来,授夔府行省,兼安抚使,赐金虎符,仍赐金银符以给其将校之有功者。俞兴攻泸州,整出宝器分士卒,激使战,战数十合,败之。复遣使以宋所赐金字牙符及佩印入献,请益屯兵、厚储积为图宋计。三年,入朝,授行中书省于成都、潼川两路,赐银万两,分给军士之失业者,仍兼都元帅,立寨诸山,以扼宋兵。同列嫉整功,将谋陷之,整惧,请分帅潼川。七月,改潼川都元帅,宣课茶盐以饷军。四年五月,宋安抚高达、温和,进逼成都,整驰援之。宋兵闻赛存孝至,遁去,将捣潼川,又与整遇于锦江而败。至元三年六月,迁昭武大将军、南京路宣抚使。四年十一月,入朝,进言:“宋主弱臣悖,立国一
44、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廷议沮之。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 世祖曰:“朕意决矣。”其夕,愤惋而卒,年六十三。赠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谥武敏。(节选自元史刘整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B. 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C. 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D. 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
45、/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置使,官名。北宋不常置,掌筹划沿边军事。南宋设置渐多,掌本路诸洲军事,多以安抚大使兼任。B. “安抚使”是中国古代官名,为由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隋代曾设安抚大使,由行军主帅兼职。C. 课,古代的一种赋税,“宣课茶盐以饷军”,即专门管理茶税、盐税以作为军饷。D. 谥,在君主时代,皇帝根据臣子的功劳业绩所赐予的一种称号,如“武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孟珙很赏识刘整。孟珙攻打信阳,刘整任前锋,以少胜多,活捉了守城的将领,
46、孟珙大为吃惊,称其“赛存孝”,并多次提升刘整。B. 刘整归降世祖事出有因。刘整捍卫边疆有功,吕文德忌妒他,天子也趁机打击陷害他,刘整恐惧,怕不能自保,无奈投降蒙古。C. 刘整刚毅有智谋。俞兴进攻泸州,刘整拿出金银宝器激励将士奋勇作战,打了几十个回合,终于把俞兴打败了。D. 世祖对刘整并非言从计听。至元四年十一月,刘整入朝向世祖进言,这个建议在朝廷上讨论时被否决;刘整再次述说主张,被世祖拒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珙大惊,以为唐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今整所将更寡,而取信阳,乃书其旗曰赛存孝。宋兵闻赛存孝至,遁去,将捣潼川,又与整遇于锦江而败。【答案】10. C 11. D 1
47、2. B 13. 孟珙十分吃惊,他认为后唐李存孝率领十八名骑兵攻克洛阳,(这已经是奇迹),而今刘整的率领士兵更少,竟然能占领信阳,便在刘整军中的旗帜上写上“赛存孝”三字宋朝士兵听说赛存孝来了,赶紧撤兵,打算改道进攻潼川,在锦江又和刘整遭遇,打了败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明句式,助断句修辞句,找特点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本题中,“圣朝”为名词,作主语,谓语是“有”,宾语为
48、“天下十七八”,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我们圣朝占领了天下十分之七八的地盘”,因此“圣朝”与“有”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B、D三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皇帝根据臣子的功劳业绩所赐予的一种称号”说法错误。“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可见,并不是依据“功劳业绩”,而是依据“
49、生前事迹”;而且谥号只能在死后才能被赐予。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B项,“天子也趁机打击陷害他”说法错误,原文说的
50、是“吕文德忌之以俞兴与整有隙,使之制置四川以图整”,可见不是天子打击他,而是吕文德打击陷害他。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拔”:攻克;“所将”:率领的士兵;“寡”:少;“取”:占领;“遁”:逃避、躲闪,这里是撤退的意思;“捣”:进攻;“又与整遇于锦江而败
51、”:介词结构后置。【点睛】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先通读所给文段或画线语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给定语句的内容划分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1)查名词、代词、动词,定主语、谓语、宾语。(2)找对话词语:“曰”“云”“言”,定说话区域。(3)找虚词:辨句首、句中、句尾虚词位置。(4)查句式:定语序,防误断。(5)看对称,定上下句。(6)析修辞,定语句断点。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参考译文:刘整,字武仲,祖先是京兆
52、樊川人,后来迁移到邓州穰城。刘整深沉刚毅而有智谋,善于骑马射箭。金末天下大乱,投奔宋朝,隶属于荆湖制置使孟珙旗下。孟珙攻打金国所属信阳县,刘整任前锋,在一天夜里派出骁勇战士十二人,渡过城河登上城墙,发动突然袭击,活捉了守城的将领,派人向孟珙告捷。孟珙大为吃惊,他认为五代时后唐李存孝率领十八名骑兵攻克洛阳,这已经是奇迹,而今刘整的兵更少,竟然能占领信阳,便在刘整军中的旗帜上写上“赛存孝”三字。多次提升任潼川十五军州安抚使,知泸州军州事。 刘整是北方人,捍卫西部边疆有功,南方人出生的几位将领都没他立功多。吕文德非常忌妒刘整,凡是刘整献上的计策,往往加以阻扰,刘整立了功也不上报,因为俞兴与刘整有矛盾
53、,便命俞兴为四川制置使以便打击刘整。俞兴借口商议军事召见刘整,刘整不去,俞兴就编织了刘整很多罪状,刘整派人到临安上诉,又到不了天子跟前。后来向士璧、曹世雄二将被杀,刘整更加感到危险,恐怕自己不能保全,便考虑投降蒙古。 中统二年夏天,刘整登记了泸州十五郡、三十万户的户口,归降蒙古。世祖对他的投降很满意,授他为夔府行省,兼任安抚使,赏赐给金虎符,又赐给金银符,让刘整给予有功的将领。俞兴进攻泸州,刘整拿出金银宝器分给士兵,激励他们奋勇作战,打了几十个回合,终于把俞兴打败。刘整又派人把宋朝赏赐给他的金字牙符和佩印入朝献给世祖,请求增强屯驻的兵力、多多储存粮食,为灭亡宋朝作准备。 中统三年,刘整入朝,世
54、祖命他在成都、潼川设立行中书省,赏赐白银万两,分给失业的士兵,让刘整兼任都元帅,在各个山头建立寨堡,以阻遏宋兵来袭。刘整的同僚忌妒他有功,打算陷害他,刘整害怕了,请求到潼川带兵。七月间,刘整改任潼川都元帅,专门管理茶税盐税以作为军饷。中统四年五月,宋朝将领高达、温和进逼成都,刘整率兵马上增援。宋朝士兵听说赛存孝来了,赶紧撤兵,打算改道进攻潼川,在锦江又和刘整遭遇,打了败仗。至元三年六月,刘整升为昭武大将军、南京路宣抚使。至元四年十一月,刘整入朝,向世祖献计说:“宋朝天子懦弱而大臣骄横,国土只占一个角落,是上天赏赐给我们了一个统一的机会。为臣愿效犬马劳,首先攻克襄阳,撤除宋朝的屏障。”但这个意见
55、在朝廷上讨论时被否决了。刘整又曰:“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天下没有统一,就算不上正统,我们圣朝占领了天下十分之七八的地盘,为何听任宋朝占领一个角落之地而不过问,自己放弃正统呢?”世祖说:“我的决心已经定了。”这天晚上,刘整忧愤而死,年六十三岁。天子追赠他为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谥号武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春夕旅杯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
56、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B. 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C. 颈朕“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D. 尾联运用反向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15. 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春光易逝、伤
57、春之情: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作者的伤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羁旅思乡之情:借“蝴蝶梦”、“子规”、“月三更”等意象及梦中之景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奈伤心语,传达出诗人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年华老去之悲:自己“华发”“满镜”。归隐田园之意:从暗用五湖的典故可以看出。【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
58、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错误,选项曲解诗歌的意思,“故园书动经年绝”,“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这句诗意思是“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在写景中深
59、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人虽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点
60、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61、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句子是:_,_。(2)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3)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低眉信手续续弹 (6). 轻拢慢捻抹复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
62、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湍”“喧”“豗”“砯”“壑”“作”“续”“拢”“捻”“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
63、行书法创作,选取 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
64、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 ,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B.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C.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
65、发明了。D.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扬长避短B. 亘古不变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相得益彰C. 亘古不灭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D.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
66、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D.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答案】17. D 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根据对前后文文意的理解,主动者应该是中国人如何,为了主动和被动的一致,要用“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因此A、B、C三个选项,主动被动相结合,与前后文语意不
67、连贯。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是在说人们选取材料的态度的执着,所以此处应该用“亘古不变”。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根据文意此处应该用“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意思是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根据语境,是摩崖这种书法与所处
68、环境之间的关系,谈不上祸福、利害的关系,所以息息相关比较合适。相得益彰,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以改为“抗衡”;D项,成分残
69、缺,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一”提到“可以”的前面。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
70、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因为剪辑中的一些失败,这个节目中的一个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答案】将“失败”改为“失误”;将“曲解”改为“误解”;将“认可”改为“谅解”;将“散布”改为“传播”;将“严肃”改为“严谨”。【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多注意生活中的对话,多看一些书信、广告,体会它们用语得体的妙处;对有些谦敬词要强记,再与同学多练习几次,就可能掌握语言表达时如何运用敬
71、词谦词,做到得体;对一些外交声明、外交辞令可多加揣摩,分析一下,说这句话时的场合、背景、双方的身份等。“失败”指最终结果出现差错,语气较重;“失误”指事情进行中出现的差错,语气较轻。这是一份致歉声明,应将“失败”改为“失误”。“曲解”意思是指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是有意为之;“误解”指认识与对象的不一致,并非有意为之。这里应将“曲解”改为“误解”。这是一封致歉声明,声明的目的是求得大众的谅解,这里应将“认可”改为“谅解”。“散布”有主动、恶意传播的意思,在声明中这么说不得体,应将“散布”改为“传播”。“严肃”与“剪辑”搭配不当,应将“严肃”改为“严谨”。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72、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近年来,在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的可喜氛围中,_,穿汉服、行跪礼、女德班、退学读经等闹剧时有所闻。须知传统文化是古人解决他们面对的时代问题的智慧结晶,彼一时此一时,_,无异于刻舟求剑。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我们要弘扬的,不应是那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旧形式,_。【答案】 (1). 也出现了一些让人警惕的现象 (2). 把传统文化直接拿来解决当代问题 (3). 而应是适应现代的传统文化精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文段表述结构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
73、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关键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此题中第一个空,要根据后文关键词语“闹剧”的感情色彩和“穿汉服、行跪礼、女德班、退学读经”几个不合理的表现去推理,应该填写“也出现了一些让人警惕的现象”,领起下面现象列举。第二个空,根据后文“无异于刻舟求剑”推知应该填写现在怎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所以应该填写“把传统文化直接拿来解决当代问题”。第三个空,可以根据前“不应是”关联词语,可以推断是“而应是”;由“格格不入”,推知后文应该是“适应现代”, 由“旧形式”,推知后文应该是“传统文化精华”,对比推断。四、写作(60分)22
7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1)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2)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3)日本援华物资标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唐王昌龄)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能,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
75、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参考范文:向上开花,向下扎根大疫之时,中国乡间街头的抗疫口号与日本援华物资标语引起大众关注,“你加油,我加油,抗疫战疫有奔头”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引发争议不断。不少网友称,日本的引诗用典让国人自惭民族素养,相较之下,民间口号未免流俗。何必自卑?语言传情达意,汉语兼收并包,雅俗共赏,语言传递的情感与思想才占据第一要位。“加油”与“共云雨”同一,皆展现了对抗疫的坚定信念和人间温暖,二者都是有力且美的语言。不妨将语言比喻为
76、一株滋长的植物,美好强韧的植物叶蓁花荣,根深系茂, 既有出露地表的繁花,又有扎于泥土的深根,既应向上开花,赋以浪漫诗性;又该向下扎根,丰满人间热气。语言的雅与俗,植物的花与根,正是一体两面,对立统一。回归语言与疫情,客观来看,疫情犹如一个细小切面,映射出我国人民对古诗的日渐陌生与淡忘。诗性语言的缺失,让生活易于落入庸常琐碎的烦恼,也不利于文化意义上的国家实力增强。没有花叶的植物,无以结出蜜甜的果实,缺乏诗歌的语言,更沦为鸡肋淡李般无趣与无味。再发掘汉语诗性,们应回首凝视古诗古文。传统文化辟源开流,历史长河中沉金潜玉,不断发展的文学宛如一部语言美的简史。从诗三百的“赋比兴”“信达雅”,到唐诗的七
77、律七绝;从秦风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到盛唐的“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每一种情感背后都有句句蕴藉含蓄的诗歌表达。重拾传统文化,不让汉语明珠蒙尘。花的优美,必与根的繁茂相适应, 诗性不应仅存在绣闼雕甍中,更应与生活紧紧相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感叹生活是无情的、是冷酷的,但我们也能从有温度的语言中体味暖意融融。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个标点,都是表达的素材,是我心声的窗口,我们拥抱“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也笑听关于生活的顺口溜、打油诗。向上开花,向下扎根,一株植物由是繁茂。延展汉语诗性,沐浴着那些兰风桂雨,在大时代浇灌新新果实;在每一句话、每一支歌里保持生活的滚烫热乎劲儿
78、,好让人间烟火温情地长存。中华民族的语言曾为世界瞩目,今时今日, 我们守正而创新,向上长,向下生,让汉语之花惊艳四方!【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一般来说,首先要研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初步理解材料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找出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1.审题:(一)感受真实情境。材料由大疫之时三组不同风格的抗疫标语切入情境,这些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国内乡间街头的标语富有生活气息;日本援华物资标语则恰当地运用了传统中国诗文。导语部分依次交代这些语言的来
79、源、内涵与作用,点明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材料真实鲜活,情境直面现实。考生写作不得脱离材料。(二)明确典型任务。可供选择的角度有三:一是抗疫标语为什么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二是抗疫标语的用语比较与作用分析;三是由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的诸多思考。“此”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感触和思考”点明了写作的重心。考生写作时必须把抗疫标语的使用分析和民族语言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三)坚定价值判断。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化自信与理性思辨能力,在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中,既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又要合理吸收他人的长处
80、。我们先民的语言异彩纷呈,各种方式的表达,共同汇聚战“疫”的力量。虽然文辞各异,但心意相通,目的相同。考生固然可做褒贬,但得注意分寸。文章的高下之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扬抑得当、拿捏有度。2.参考立意:雅言俗语,各有其长;文辞各异,心意相通;白话口,诗意心;雅俗合力,共抗疫情;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怀“情”带“智”,浇灌民族语言之花3.行文结构:本文先是提出了一个睿智深刻的中心论点:“向上开花,向下扎根”,然后先谈“汉语兼收并包,雅俗共赏”,肯定了“二者都是有力且美的语言”;再论证从疫情折射出我们诗意语言的缺失,紧接着又论述了“诗性更应与生活紧紧相拥”,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最后强调论点,发
81、出呼吁,回扣题目。4.写作素材:(1)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中国知恩图报、坚守道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You滴答滴答me,I必哗啦哗啦you。”当全球面临严峻的疫情考验时,中国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诗句、箴言、歌词写在中国援助物资上的寄语,简短真挚,饱含深情,体现的是协同抗疫的信心,折射的是人类文明的亮光,寄托着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与美好祝福。愿这些用心、暖心的寄语能跨越民族文化的隔阂,引发关注人类命运的共情,鼓舞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夺取全球抗击新冠肺炎
82、疫情的胜利,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艰难时期,日本各界向中国捐赠物资上配的诗文,为中国人民鼓劲加油,书写了两国交往新的佳话。日本富山县捐赠辽宁省的物资上写有“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巧妙融入“辽河”和“富士山”的意象。在日本群马县太田市捐赠给上海嘉定的物资上,一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愿疫情平息,嘉太平安”,巧妙融入两地地名,送来美好祝福。跋山涉水而来的援助物资,配以隽永诗文,患难时刻的共情与支持,深深打动中国人民。(3)人类文明姹紫嫣红,不同国家语言文字也各有特点。在共同挑战面前,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能够跨越
83、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向日本捐赠口罩时,不仅用中文写下“雾尽风暖,樱花将灿”,还引用日本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樱花树之下,没有陌路人”;给伊朗筹集的抗疫物资上,配有中文“中国加油,伊朗加油”;向法国援助的物资上,有三国蜀汉学者谯周的“千里同好,坚于金石”,也有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言“团结定能胜利”;捐赠意大利的物资上,既有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神曲中的“冲破黑暗夜再见满天星”,也有中国诗歌中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诗句古今中外不同的表达,诠释的都是人类命运与共、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智慧和理念。(4)在中国援助韩国的抗疫物资上,印有出自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和韩国古代诗人许筠的“肝胆每相照
84、,冰壶映寒月”;“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中国捐赠意大利的物资上印有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的歌词,传递着同样的爱与希望中外文明的力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5)这便是汉语自古特有的兼古并新,兼雅并俗的能力,如数百年前的元曲艺术,吸收唐宋以来士文化诗词中的格律等“雅元素”进行“俗文化”表达,创造出了如拜月亭“这一对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稠紧紧软黏黏带着淤泥”,窦娥冤“莫不是八字里载了一世愁,谁似我无尽头”此类通俗易懂,却生动形象,情感哲理皆至深的曲句。文化创新源于实践,而人民大众便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质朴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但是文化的教化使命又要求文化应“雅”,于是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语言化便
85、自然而然呈现出了雅俗并举的特征。这是文化创新的自然渠道,也是理应固守的规律,即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正如防疫标语,群众语言的运用以及为人民生命健康着想的目的,有如元曲语言艺术取材于人民生活,服务于人民的娱乐活动。(6)文字诞生之初并无差异,都只是为了寄托人的情感而创造的,对今天的人们而言,或许传统诗文的再现显得更加文雅高深,与之相较,“武汉加油”似乎略显苍白。但这并不是网上某些人所说的中国人缺乏文化,而是不同情境下文字的合理运用。若“山川异域,日月同天”代表着若干年前两国的友好往来,于此时再次出现表现了日本对历史的尊重和与中国的深厚情谊,作为援助物资的标语自是合适;而“武汉加油”则表现出了口
86、号所需的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能迅速让民众们理解和接受,将两种目的不同的标语相较,也许并不可取。(7)雅俗的组合拳各有侧重,场合分明。在农村这种信息相对封闭的地域,运用诙谐幽默的俗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对象性这些词语来自民间,在民间的交流之中更易为人接受,让乡亲们在亲切的文字中体会到事态之严重,从而加强防护。而日本友人的引用,恰到好处的体现国家间交流中对文化的尊重,诗词古文的应用,让这个温暖的场面笼上了浪漫美好的色彩,更能坚定中国百姓的战役决心。所以雅俗包容的汉语,只有分清场景有的放矢,才能焕发生机。(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华五千年文明,民族语言的瑰宝当是诗词。在这片文明奇葩中
87、,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唐诗的格律整齐,语素优美;有宋词的清新婉丽,高雅宁静;有元曲的通俗易懂,直抒胸臆。诗词的一代代传承发展,正是由贵族的高雅到民间的通俗,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诗人用以抒怀的工具,即使层次与受众范围不同,但毫无例外都是文化的瑰宝,都是历史与时代的体现,不能舍其下里巴人,只取阳春白雪,两者同资,两者需共承,这才是民族语言的传承。【点睛】材料作文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句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2.注意由表及里。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进行解读,由表及里把握材料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藏含义,挖掘出寓意。3.善于由此及彼。在材料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材料,审题时要全面准确,从不同的材料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