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27KB ,
资源ID:91956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95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试题.doc

1、甘谷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

2、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

3、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

4、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

5、化核心区的衰落。B.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C. 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D. 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对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从分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中原核心区崛起的独特的经济、政治因素。B.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如第四段用“细胞壁”比喻半月带所起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C. 文章引用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的观点,作为文章关于中原文

6、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补充论据。D. 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原文明战胜长江流域文明,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适应环境的文明更有生命力。B. 半月带从欧亚贸易的媒介转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C. 如果中原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技术和政治观念没有被禁止西传,可以缩小东西文化的差异。D. 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与中原政权对东西方的亲疏观念有密切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旧戏台胡容

7、尔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

8、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

9、场。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

10、。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

11、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送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站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如今的衰败景象,也暗示戏台曾经的繁华热闹。B. 文章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对扮演苏三的美娇娘进行刻画,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

12、”的巨大魅力。C. 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谢幕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曾在“我”的戏台上上演精彩曲目。D. 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6. 文章题为“旧戏台”,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哪些戏台。(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

13、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材料二: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

14、、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

15、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

16、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

17、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9.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韦陟,字殷卿,

18、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

19、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

20、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B. 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C. 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D. 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

21、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B. 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C.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D. 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B. 韦陟恪尽职守,为

22、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C. 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D. 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

23、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4、。15.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 ”。(2)琵琶行中多“月”。其中,用来渲染一种静寂寥廓环境氛围,借以表现音乐感染力的一句是“ ”,用来渲染一种孤寂凄寒环境氛围,衬托琵琶女孤苦寂寞的一句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向写人过渡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

25、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

26、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C.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

27、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

28、也每每可见20.下面是中国天气网一则应用文的一部分,在标点、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修改。(5分)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示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栏目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本网2008年7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稿。21. 用简略的文字描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桑蚕

29、立体种植图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8年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除了延时播放备受诟病,节目中的“娘炮”现象更是引发人们的大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娘炮”之风当休矣!“少年娘则中国娘。”男不像男,天天霸屏的“娘炮”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应该多包容此种“娘炮”现象,精致、细腻、温柔,也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审美的一种。油头粉面的现象并不可怕,只是在表现“娘炮”特色的同时,男儿本色尤其是骨子里的阳刚内涵不能丢。 针对上面的观点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并阐释观点。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30、;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甘谷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答案1. B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信息不全,还应包括中原核心区的崛起等。C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表述绝对化。D项,“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于文无据。2. D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

31、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错,青铜时代的全球化是文章提到的一个概念。3. B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B项,“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推断不成立,从原文信息看,应是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后,半月带才成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 4. D 试题分析:D项,“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时间线索清晰”有误,文章第一段说“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

32、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拋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这是现在所见的情形,第二段说“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由此可见,文章开篇是立足现在的,少年时看戏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且全文时间是来回跳跃的,并没有以“时间”为线索。5. 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远离戏台,让戏台荒废了。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每点3分,共6分)试题分析:“说到底,终究是

33、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关键词是“辜负”,考生需要到文本找出“辜负”的表现,如前文所说“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诱惑,远离了戏台,荒废了戏台;如下文所说“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根据这些内容理解该句的含义即可。6. 实际的戏台。文中写了曾经辉煌热闹、上

34、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生活的戏台。文中写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人生的戏台。文中写了外婆的戏台,实则是写了外婆的一生,是一种人生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间举步皆戏台。(每点2分,共6分)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几类戏台”,且明确指出“文章题为旧戏台”,这是考查散文标题的内涵。此类题目一般按照由实到虚的顺序理解,先到文中圈出写“戏台”的句子,明确其表面的意思,如“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这说的是实际的戏台,是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如“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

35、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这里所说的“戏台”是指生活中的戏台,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如“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

36、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这里所说的“戏台”是指人生的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间举步皆戏台。 7. B 试题分析:题中B项,“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8. B 试题分析:题中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

37、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D项,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9. 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答对1个点2分,答对3

38、个点即可得6分)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概括答题要点。10.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过去张说被流放,藏在陈氏家得以幸免。现在如果诏书一下,谁敢庇护您呢?希望您乘坐轻舟逃走,等事情平息了再出来,不也很好吗?”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

39、么敢逃脱刑罚?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昔”与“今”相对,句末语气词“乎”,表对话词“曰”,副词“其”等。本句中还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张说”“陈氏”“诏书”“公”“扁舟”等做出判断。11. A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汉字形体类别还有甲骨文。即: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12.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40、D项,“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错,皇帝没有劝阻韦陟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13. (1)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 (2)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御史大夫第一句得分点:“自通”,自己通报;“工”,擅长;“试”,考试;“已乃”,然后再;“程考”,按照常规考核;“由是”,因此。第二句得分点:“雅”、一向;“倚”,倚重;“及是”,到这时;“迁延”,拖延;“顾望”,观望;“止”,只;“除”,授任、拜受官位。14.C. 作者并没有嘲讽

41、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瑜。15. 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本诗的“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之人。(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语言含蓄委婉。第一点答“象征”也对,结合全诗对“婉”“讽”理解对就可给分,答对一点3分)16.(1)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2)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3)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17. A 试题分析:行云流水:形容

42、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 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18.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 ”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

43、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19.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 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AC;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 排除AB。20.(5分)【答案】(1)将标题中的“启示”改为“启事”或“公告”。(2)两处“中国天气网”都应该去掉书名号。(3)将“提高”改为“普及”。(4)将“自本网”中的“本网”移至“每天”前(或将“自本网”改为“本网自”)。(5)将“务必”删掉。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其中涉及标点、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的错误,作答时可以从以上几点

44、考虑。其中天气新闻不是书名,只是个电视栏目,应该用引号;“提高”与“科普常识”不搭配,应将“提高”改为“普及”;“自本网2008年7月正式上线以来”语序不当,应将“自本网”中的“本网”移至“每天”前,或将“自本网”改为“本网自”;“请务必踊跃投稿”中“务必”语气过硬,使用不得体,将“务必”删掉。21.(6分) 【答案】桑蚕立体养殖的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入鱼塘喂鱼,最后从池塘里挖塘泥为桑树提供肥料,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基塘生态农业循环。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从整个图形来看,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先要确定好起点。从标题“桑蚕立体养殖图”和整个流程

45、图来看,鱼塘应为循环的起点,然后按照循环的顺序,概述全面,要注意语言连贯性,字数的限制等。22参照高考评分标准计分。附参考译文:韦陟,字般卿,与弟弟韦斌都聪明机灵,不同于平常儿童。韦陟刚满十岁,授任温王府东阁祭酒。韦陟风格正直严整,擅长写文章,字有楷法,当时知名人士都与他交往。为父亲守丧,因父亲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亲友不断前去敦促开导,他才勉强调任洛阳令。宋璟见到韦陟感叹说:“盛德遗范,都集中在他身上了。”韦陟升任礼部待郎。韦跨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物。根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劣。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

46、。升任变部待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声成名望,裁定无人不服,取消正式官员几百名,选官号称公平。韦陟自以为凭着门第等级可以坐而得到三公的地位,以简约尊贵自居,做然蔑视同在朝班的显贵;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后进布衣他也以礼相待。李林甫忌恨韦陟享有高名,唯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调韦陟出京担任襄阳太守。入朝考核到华清宫任职,杨国忠忌恨他的才能,对拾遗吴豸之说:“你能揭发韦陟的罪行吗?我任你为御史。”吴豸之便弹劾韦涉赠送贿赂的事。正值安禄山攻陷洛阳,韦陟的弟弟韦斌路入敌寇中,杨国忠想要构陷韦陟与敌藏勾结,秘密告诉守吏,命今守使成胁韦陟,使他忧愤而死,州里的豪杰都劝韦陟

47、说:“过去张说被流放,藏在陈氏家得以幸免。现在如果诏书一下,谁敢庇护您呢?希望您乘坐轻舟逃走,等事情平息了再出来,不也很好吗?” 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么敢逃脱刑罚?”于是表示谢意让他们离去,坚定地居住在家不出逃。肃宗继承皇位,起任韦陟为吴郡太守,正遇永王叛乱,委任韦陟前往招抚,便授任韦陟为江东度节度使。韦陟与高适、来瑱安州会合,韦陟说:“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结盟约定效忠,以此宣示四方,让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协力,就无法成功。”便推举来瑱为当地之主,订下盟书,登上盟坛说:“皇天后土,明察此言。”辞意慷慨,士兵都感动地流下眼泪。永王失败,皇帝催促韦陟赶赴凤翔。起初,季广琛跟从永王叛乱,不是他的本意,韦陟上表举荐季广琛任历阳太守,安慰了他。到这时,韦陟恐怕季广琛以后会发生变故,便先赶往宣示皇上的恩旨以化解他的疑惧,然后才赴召去拜见皇帝。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御史大夫。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