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秦孝公、秦昭襄王)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社会阶层的流动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答案】A【KS5U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材料信息表明,政治中心咸阳、长安四方人、物汇集,导致民众越来越多地从
2、事商业,即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问题,故B错误。“地小人众”说明城市人口在增加,城市面积依然狭小,故C错误。材料反映古代政治中心人口变化的影响,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应选A。2、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 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答案】B【KS5U解析】郡的设置与该地区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材料信息看,与西汉时期相比,西晋时期秦
3、岭淮河以南郡的数量大大增多,同时南方较北方的郡的数量差距大大缩小,这实际上反映了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与北方的差距缩小。故B项符合题意。西晋的疆域并不比西汉疆域大,故A错误;西晋时期北方的经济地位高于南方,故排除C项;西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的洛阳,排除D项。所以应选B。3.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如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A
4、【KS5U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有基层任职经历,能丰富监察官的经验,而科举出身则文化水平较高,二者都说明对监察官素质要求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仅涉及监察官的选拔而非监察官工作的变化,故B错误;监察官间接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及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统治,而非直接有利,故C、D错误。故应选A。4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
5、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答案】B【KS5U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集体宰相制度强调宰相质检的监督、牵制,体制外新设机构强调分权,三省六部制和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都是宰相制度,故A错误。中外朝制和军机处都是体制外新设机构,故B正确。内阁制是正式行政体制外另设机构,三省六部制是集体宰相制度,故C错误。内阁制、军机处都是体制外新设机构,故D错误。所以应选B。5、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
6、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C【KS5U解析】考查古代政治的变化。题干材料表明帝王将相多出自平明百姓,而不是世家大族。故符合题意的是C。AB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应选C。6、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答案】C【KS5U解析】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说明北宋分封的官越多,每个人的实权越少,地方官不能威胁到朝廷的统治,从而
7、弱化地方政府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故可知C符合题意。A是C造成的;B和D不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7、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末加 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 ) A册封五世达赖 B平定三藩之乱 C首次征收地丁银 D接见过渥巴锡 【答案】B【KS5U解析】从题干中的“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可知这位皇帝是康熙,故B项正确。A项是顺治;C项是雍正;D项是乾隆。所以应选B。8、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
8、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产生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答案】A【KS5U解析】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小农经济在维护封建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作用,指出中央集权制度离不开小农经济的存在。故应选A。9、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3025541629%1122476371%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B北宋的政治中
9、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答案】C【KS5U解析】考查经济中心的南移。安土重迁的观念不分南北,排除A;北宋的政治中心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不在南方,排除B;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排除D;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所以应选C。10、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 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
10、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答案】C【KS5U解析】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即明清时期的商业概括,联系已学知识可知A、B出现在宋朝时期,不合题意;明清时期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还出现了商帮。故C符合题意,D的表述不合史实。11、现代学者马叙伦称道黄宗羲是秦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人格完全”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 )A、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B、西方理性主义启蒙思想C、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D、现代中国的主流思潮【答案】A【KS5U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11、家,其思想属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并未涉及西方理性主义启蒙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和现代中国的主流思潮,故排除B、C、D三项。12“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答案】B【KS5U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突出人
12、的价值和作用;此种思想与程朱理学相似。所以应选B。1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答案】B【KS5U解析】考查黄宗羲的思想。题干材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故应选B。14、梁启超评价黄宗羲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比卢梭早200年的这么先进的思想。”其“先进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反对君主专制
13、设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倡导言论自由 主张民主共和A B C D【答案】A【KS5U解析】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要限制君主的权力,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会所。故A符合题意。黄宗羲没有提出民主共和的主张,故不选。15、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著,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答案】D【KS5U解析】考查古代社会风尚的变化。题干反映了明初生员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到明后期崇尚
14、“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故D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反映。B项与事实不符,C项是题干历史现象所能反映的,正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变化,但与题意不符。16、“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的浪漫风格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C说书人的随性夸张 D绘画的意象化【答案】B【KS5U解析】考查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小说的浪漫风格属于个人情感,A不符合题意;由题干舞台可知与戏曲有关,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舞台剧的特点,“说书人的随性夸张”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题
15、干没有反映绘画的特点,故D错误。所以应选B。17、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但是在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中中国古代文明却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 ) A. 九章算术 B. 齐民要术 C. 伤寒杂病论 D. 授时历 【答案】B【KS5U解析】从材料中“非典”和“禽流感”可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该是医学的著作,选项中A项是数学著作,B项是农学著作,C项是医学著作,D项是天文学著作,故A、B、D三项均不正确, 只有C项正确。18、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
16、,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答案】B【KS5U解析】题中某“学者”仅以此单一材料得出“已用煤取代木柴”的历史结论,显然是武断、片面的,故A项说法武断,材料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依据各自材料得出的结论,未必都是错误的。考古
17、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而对于有文字的历史,考古也只是证明史实的一种手段,并非必备要素,故C项的表述有些绝对化了。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故B符合题意。19、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KS5U解析】关键信息: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
18、进行军事占领。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内容。故应选D。20、“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抖中的“它”指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口号 D民生主义【答案】B【KS5U解析】考查资政新篇。据题意它既属于农民革命,又具有超出传统农民起义范畴的内容,代表前进的方向,故B项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属于农民起义的产物,但它具有落后性,不代表前进方向与道路,故A 错误。“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但同时盲目排外,不代表社会前进方向,故C错误。民生主义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
19、,故D错误。所以应选B。21、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治外法权 D公使驻京【答案】A【KS5U解析】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道光年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自我封闭、拒绝融入世界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当之举,各国之间必须加强政治、经济的交流和交往。“五口通商”和“公使驻京”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我们不应对这些问题过多的纠缠;但“公使驻京”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是咸丰。而B和C项是涉及维护国家的主权问题,这是我们必须争取而不应
20、该随意放弃的权力。故应选A。22、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在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KS5U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虽然清政府颁布了向各国宣战的懿旨,但刘坤一、张之洞等的行为明显与清政府的意图相违背,这说明他们不服从于中央政权,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危机,故应选B。23 .“君为主,则必尧舜
21、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分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答案】B【KS5U解析】考查早起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分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可判断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故应选B。24、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处依次应该是( )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第二次民国初期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 A. 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 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 富国强兵、
22、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 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答案】C【KS5U解析】近代中国出现过的五次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的初衷都不尽相同,从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建设祖国到创业立业,是因国情而异,如清政府晚期,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为富国强兵;民国初期,政府的鼓励,民族危机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创业立业。故应选C。25、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洋
23、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 B. C. D.【答案】A【KS5U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图中人物中两人为官员,可知正确。“匠心运用,造成快枪”可知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企业是封建性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错误。故应选A。26、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B【KS5U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创举”这个中心词。分
24、析选项,A项与之无关,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排除C项。D项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D项。“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说明当时奖励实业、鼓励工商是当时的创举,同时说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政策的转变,故应选B。27、“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答案】D【KS5U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被批判的派别仅仅学习了西方的皮毛而并未学习西方的政治,因此指的是洋务派,故排除B
25、、C两项;持有上述言论的派别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了解世界形势,因此不可能是顽固派,故排除A项。故应选D。28.“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分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答案】B【KS5U解析】考查早起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分更,心志难专一”可判断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故应选B。29、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
26、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答案】A【KS5U解析】题干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故排除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A符合题意。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B。故应选A。30、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27、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答案】D【KS5U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抓住题干要求“新”的主要表现以及“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移风易俗、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都不能体现“新”,故A、B两项均不正确;弘扬民主和科学属于资产阶级文化,没能挽救中国,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挽救了中国,故C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32、33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3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今天下之人不为商者寡矣。士之读书将以商禄,农之力
28、作将以商食,而工而隶而释氏而老子之徒,孰非商乎!吾见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明)邱浚重编琼台稿 材料二道光时的徽宁会馆碑记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地,而繁华过他郡邑。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多有,而盛镇尤汇集之处也。”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明清时期,各地商人纷纷建造会馆,这些会馆结合家乡建筑特色,结构考究形式精美,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各地商帮还直接从事各种民俗活动,每年正月举办的灯会习俗以徽商承办的灯会最有气派,而民俗活动又是促销的绝佳时机。徽商研究 材料三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
29、,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帮兴起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帮活动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商帮衰落的原因。(8分)【答案】(1)道路交通的畅达;商人地位的上升;商品流通活跃(商品经济发展)。(6分)(2)促进城镇化;
30、发展地域文化;丰富民俗生活。(6分)(3)积累财富未用于商业投资;富而仕观念强烈;(4分)政府盘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冲击。(4分)【KS5U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概括出道路交通的畅达,根据材料一中“今天下之人不为商者寡矣”来概括出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中“士之读书将以商禄,农之力作将以商食,而工而隶而释氏而老子之徒,孰非商乎!吾见天下之人,不商其身”概括出商人地位的上升。(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的“商贾辐辏,虽弹丸地,而繁华过他郡邑”“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多有,而盛镇尤汇集之处也”概括出促进城镇化;根据材料二中的“各地商人纷
31、纷建造会馆,这些会馆结合家乡建筑特色,结构考究形式精美,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概括出发展地域文化;根据材料二中的“各地商帮还直接从事各种民俗活动” 概括出丰富民俗生活。(3)原因依据材料三中“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概括出积累财富未用于商业投资,富而人仕观念强烈;结合所学知识从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晚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概括出政府的盘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冲击。3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
32、的硝烟,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的排挤。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见下图)(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12分)(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分)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
3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第一种答案:赞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2分)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业化。(4分)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4分)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
34、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提供了社会条件。(2分)第二种答案:反对上述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影响有限。(2分)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无力使中国实现工业化。(4分)从政治上看,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微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无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化。(4分)从思想上看,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微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困难重重,无力改变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2分)(说明:另有其他观点,酌情给分。)【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企业发展的认识与掌握。回答第一小问时要注意题目所揭示的时间“19世纪末”,依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联系所需回答“原因”。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只要自圆其说即可。回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归纳答案。注意措辞准确,逻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