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学案 20182019高三年级一设计:郑爱华 校对:李霞总第(76)期班级 组 姓名 一.古诗浅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干戈王中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注:王中南宋末诗人。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呜叫起来,寻找同类。语出诗小雅棠棣。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翻译】战争还没有结束,能到什么地方去呢?到现在我两鬓斑白还是一事无成。细算算自己的行踪好像东汉遇到战乱的王粲一样,天南地北颠沛流离,情怀和一生坎坷的杜少陵一般
2、苍凉忧伤。鹡鸰的叫声停止后它们也就分别了,人分离千里后其实和鹡鸰鸟是一样的,再难得知消息,孤独的我呀,空有报国的志气,没有报国的机遇。寻来中山人所酿的千日酒吧,喝下去醒来后世间就已太平了。【鉴赏】两鬓丝,这里就是两鬓白丝的意思。大纲,意思是大致相似。小样,差不多相像。鹡鸰,一种鸟类,古人常用它的叫声断续来比喻兄弟之情。“乌鹊巢寒月一枝”里面用到的典故是:曹操短歌行里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空有才智没有用武之地。千日酒,喝了可以使人醉一千天的烈酒。诗里有着对混乱局势的批评,也有对和平的渴望。从诗里来看,那时的人逃难的很多,“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是诗人
3、这样的人的心怀,因为战祸,许多人一事无成。对这样凄凉的遭遇,诗人觉得人的命运好像禽鸟一样,面对乱世中的别离,没有任何办法。朝廷用人不善,统治者没有挽回家国沦丧的能力,这一点诗人用“乌鹊巢寒月一枝”来讽刺。由于长期流浪,甚至有了逃避的心理,想要避过这苦难,用什么方法,竟然是喝千日酒。首联写战争不断,兵连祸结,自己已经白发苍苍,无处可以去避难。次联用生逢乱世的诗人王粲、杜甫自比。三联写亲人离散,音信断 绝,自己仿佛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安身之所。末联幻想能够喝下酩然大醉一千日的酒,在醉中度过乱世。末联很出名,因为它写出了身处乱世者的共同心 声。全诗都是满腔的悲愤,里面夹杂些对和平的向往。有律诗
4、固有的浪漫色彩,也有得到很好排解的感情。如果用的文字再严厉些,就失去了诗的一些特质,如果说得再轻些,就没有了批判的作用。看似悠然的诗人,其实对家的感觉更深刻,或者说更思念。这或许就是在表露心里对和平的渴望。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B. 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C. 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D. 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情感表达比较委婉。C项,“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中“完全
5、一样”错误,从诗句中来看,“大纲”是“大致相似”,“小样”是“差不多相像”,选项曲解诗歌意思。故选C项。2. 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借物抒情(或者“比喻”)。“鹡鸰”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之情。“乌鹊巢寒”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用典。“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中山千日酒”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反问。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之情。二.古文积累二十七年京察。元荐丁母忧家居,坐浮躁论调。阅十有二年,起广东按察司经历,移礼部主事。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书孙丕扬力清邪党,反为其党所攻。副都御史许弘纲
6、故共掌察,见群小横甚,畏之,累疏请复察典,语颇示异。群小借以攻丕扬。察疏犹未下,人情杌隉,虑事中变,然无敢言者。元荐乃上言弘纲持议不宜前却,并尽发诸人隐状。党人恶之,交章论劾无虚日。元荐复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其后邪党愈炽,正人屏斥殆尽,至有以“六经乱天下”语入乡试策问者。元荐家居不胜愤,复驰疏阙下,极诋乱政之叛高皇、邪说之叛孔子者。疏虽不报,党人益恶之。四十五年京察,遂复以不谨削籍。天启初,大起遗佚。元荐格于例,独不召。至四年,延臣交讼其冤,起刑部检校,历尚宝少卿。明年,朝事大变,复削其籍。【重点字词】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一种制度坐,因为.获罪阅,经历有,通“又”竣,结束党,朋党示异,
7、显示与众不同群小,众小人杌隉(w ni),危险、不安隐状,罪状交章,多次上疏论劾,论告弹劾辨晰,辨析、分析安,使.保全炽,势盛正人,正臣屏斥,被斥退殆,几乎阙下,朝廷诋,指斥削籍,除去官职遗佚,遗逸,隐士格,被限制例,条例延,邀请交讼,交相陈述【译文】万历二十七年,适逢考核京官。丁元荐遭遇母亲去世,闲居在家,因为发表浮躁的言论而获罪。过了十二年,被起用为广东按察司经历,改任礼部主事。刚刚到任,正值京察之事结束,尚书孙丕扬力清“邪党”(宣党、昆党、楚党、齐党、浙党等),但反而为众朋党集团所攻击。时副都御史许弘纲因此与孙丕扬共同掌管京察事务,眼见小人横行,恐惧诸党威胁,数年间累上疏要求重新进行京察
8、,言辞表现得很不平常。朋党小人借此攻击孙丕扬。有关京察奏疏的决议还未下发,人心动摇不安,人们都担心这件事会有变,然而没有敢上奏的人。丁元荐却上疏许弘纲不应因恐惧诸党势力而不敢直议,并且全部揭发了各党派的罪状。众党人憎恶他,交相上奏章弹劾他,没有一天不弹劾的。丁元荐其后再次上疏,欲辨明事件,最终不能保全自身而离职。在此之后党争愈加激烈,朝中正臣几乎被打垮尽了,以至于有把“六经乱天下”这样的话放进乡试策问的情况。丁元荐此时正闲居在家,(闻党争互责互批之说)非常恼怒,于是再次向朝廷严词上疏,极力指斥乱政背叛高皇、邪说背叛孔子。这份奏疏虽然没能上报,其他朋党成员更加憎恶他。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丁元
9、荐又因为不恭敬被削籍革职。天启初年,朝廷大肆起用之前被弃用的官员,但唯独丁元荐不合要求,没有获得召见。天启四年(1624年),朝臣交相陈述丁元荐的冤情,丁元荐被起任刑部检校,历任尚宝司少卿。第二年,朝中国事大变,被朝廷再次削籍革职。三、成语积累1、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6级以上地震,地震给意大利三个大区造成严重损毁,灾区大量建筑坍塌,满目苍痍。“满目疮痍”,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句中形容灾区的情况,使用正确。2、 “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自出机杼”,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
10、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古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不合语境,此处应改为“闭门造车”。3、 就谭嗣同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大光中绽放自我,留下生命的灿烂。“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含贬义。句中说的是“谭嗣同”“在大光中绽放自我,留下生命的灿烂”,感情色彩不当。4、 在学术研究中出现聚讼纷纭的现象并不奇怪,这种争论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有利于学术观点的自由表达。“聚讼纷纭”,大家议论纷纷,没有一致看法。5、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
11、资需求。“纲举目张”,抓住事物关键便可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6、看着她站在灯光灯下落落大方的样子,我怎么也难以把她和十年前那个和人说话都会脸红的腼腆姑娘联系起来。“落落大方”,形容举止潇洒自然。四、文化常识积累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
12、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必修3杜甫诗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重点摘记】